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天才”教育毁天才

鲍里斯·塞德兹根据教育儿子的感悟,撰写了一本教育学方面的书籍《俗物与天才》,此书在当时获得了巨大反响,在世界各国家庭教育和儿童潜能开发领域获得极高的评价。

鲍里斯·塞德兹原是俄国人,20岁来到美国,就读于哈佛大学,30岁之前先后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和医学博士学位。在老师威廉·詹姆斯的影响下,鲍里斯·塞德兹系统地研究了卡尔·威特的教育理论,结合自己在心理学方面的专长,从一岁半开始对小赛德兹进行系统的“天才”教育。鲍里斯·赛德兹非常欣赏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同时完全赞同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和洛克的“白板说”,在教育过程中鲍里斯·赛德兹特别推崇“激发兴趣”和“诱导潜能”的教育方法,小赛德兹成为轰动一时的少年天才就是鲍里斯·赛德兹“天才”教育的结果。

鲍里斯·赛德兹非常不满当时的基础教育方式,他认为当时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听话和纪律作为衡量标准,孩子的行为不是源于理性的思考,而是出于老师、家长的命令,出于本能的害怕;学校只是兜售学问的零售店,老师只是其中的店员,在这样的场所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俗物。

小赛德兹16岁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在鲍里斯·赛德兹的帮助下去休斯敦某大学任教,教授数学,但很不成功,一年后离职;再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深造,未获博士学位,后因其政治倾向(社会主义)和参加游行被捕,判一年零六个月入监;患精神分裂症,在鲍里斯·赛德兹的诊所休养治疗一年;1922年离家出走,终生未娶;厌恶思考,选择简单的机械工作来逃避现实,1944年以小职员的身份去世。一个少年天才,最终甚至没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小赛德兹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其实并不是“江郎才尽”,他写了几本书,用笔名发表了很多文章,还有几本手稿;他能同时用两只手熟练操作两台加法机,用胳膊肘按空格键,一小时能完成别人八小时的工作;去世前几年在一次智力测试中IQ超过250。小赛德兹的问题不在他的智力和知识,而在于人格培养的缺陷。

有一种说法,小赛德兹的天才来源于遗传,他的父亲有两个博士学位,母亲自小也是靠自学成才,长大后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家族中爷爷辈和堂兄弟姐妹智商都很高,小赛德兹的智商高并不是因为后天的培养,按照他的智力水平和家庭条件,走正常的培养路线,最后成为他父亲那样的知名学者并不难,因此说鲍里斯·赛德兹的天才教育“毁”了小赛德兹的天才一点都不过分。

也许,鲍里斯·赛德兹的“天才”教育目标本身并不可取。当然,如果鲍里斯·塞德兹的天才教育再多一点点,能够克服小赛德兹的“逃避现实”,可能就功德圆满了。不管是目标不可取,还是目标不正确,总之,是在目标上出现了问题。

功德圆满的事在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身上可以得到很好的诠释。穆勒出生于1806年(和卡尔·威特同时代),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19世纪影响力很大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穆勒也是一名神童,他从3岁就开始读希腊文,8岁开始学拉丁文、代数、几何,9岁遍读希腊史家的重要著作,少年阶段结束时,他已经具备了比大学毕业生还要广泛的知识。1823年在他17岁时进入东印度公司任职,直到东印度公司在1856年解散为止。总结他的学习生涯,没有玩伴、没有嬉戏,只有书籍和父亲的话语,这样的生活在1826年出了问题,在那一年他进入了一种精神危机的状态,在这段时间里他不断思索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何在,失去了目标。后从华滋华斯(Wordsworth,1770—1850年)的诗中得到一些启发,两年后精神危机慢慢过去,他的思想也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且开始大幅修正原来的效益主义观。在生活方面的突出之处在于他开始大量阅读具有不同观点人士的著作,例如英国浪漫派哲学家柯立芝(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年)、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年)与圣西蒙(Saint Simon,1760—1825年)等;在对民主政治的讨论上,他受到德·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1859年)很大的影响。

约翰·穆勒的成功得益于他20岁时的自我修复,找到人生的价值并重新找回目标。 R9mRkItNlNT0kUx9ID9YRZLySqJemQb10Ugw92rv+Q+daBP0eo6jvfgMKFeVaJd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