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培养自信,
有针对性地训练自己

你就设想自己是听众们的债主,他们正在求你往后延期几天;你很神气,一点儿也用不着害怕他们。

“卡耐基先生,在五年前,我去过你进行示范演讲的一个酒店。我到达会场门外便停下了脚步。我清楚只要我迈步进去,参加培训,迟早都会进行演讲。我的手在门把手处僵住了,无法使自己进入房中。最终,只得转身出了酒店。”

“那时,我如果能明白你能教人轻松地战胜畏惧——那种一看到听众就会瘫软的畏惧,我绝不会错失这五年的大好时光。”

像这样直白的表达,并非是隔着桌子闲聊,而事实上这个人正面对大概两百人进行演讲。这是我参加纽约某个班毕业晚会时的情景。在他讲话时,我都被他那种特殊的姿态和信心吸引住了。我觉得,这个人最近所学到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定能让他今后处理政务的水平大大提高。作为他的老师,我很欣慰,他已经能够直面自己的畏惧并予以强烈的反击了。我不禁想到,如果在五年或十年前他就能战胜畏惧,那又会比现在多取得怎样的成绩,又会怎样的开心和幸福呢。

爱默生说过:“畏惧比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更能打败人们。”啊,我的确能感受到这句话所包含的辛酸和真理!感谢上天,让我这辈子能尽力从畏惧中救回一些人。1912年我开始讲这门课,当时一点也不清楚这种培训能成为帮助人们战胜畏惧与自卑的好办法之一。我明白,学着公开讲话是很自然的办法,它能够战胜忧虑,并建立起勇敢与自信。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公开讲话,能帮助我们控制畏惧之心。

许多年以来培训人们公开讲话的工作,让我懂得了一些理念,这些理念能帮助你迅速战胜登台前的畏惧,并且在为时很短的几周的磨炼中树立自信。

Step5 剖析自我,找到畏惧演讲的根源

根源一:并不是只有你自己害怕当众讲话。大学调查表明:参加演讲培训课的学生,有80%~90%在刚开始上课时都有登台前的畏惧心理。我个人觉得,在我所教的成人班中,这个数字在最开始还会更高,甚至达到100%。

根源二:一定程度的畏惧感反而能起到积极作用,我们生来就有去适应周围环境中不同挑战的能力。所以,当你感觉自身心跳加快、呼吸加速时,千万不要紧张。你的身体一直对外来的刺激保持着清醒状态,此时,它已预备有所动作。假如这种生理上的预备状态能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你会因此思维运转得更为敏捷,讲话也更加流利,并且通常来说,所说的话会比平时更有说服力。

根源三:很多职业演说家都认真地对我说,他们一直都没有彻底去掉上台的畏惧心理。在他们开始演讲前,差不多一直会担心。这种担心,在刚开始的一些话中会一直延续。既然希望成为赛马,而不是运货的驮马,那么这些演说者一定要为之付出代价。他们其中的一些人自称“像黄瓜般凉冷”,事实上却是“像黄瓜般皮厚”,但这也能够像黄瓜一样让人觉得凉爽无比。

根源四:你畏惧公开讲话的主要原因,只是你对这种方式感到不习惯。“畏惧都是因为无知与不确定才会产生的”,在《思想的酝酿》中罗宾生教授如是说。对大部分人来说,公开讲话是不确定的,难免会担心、畏惧。对不熟悉的人来说,那是接踵而来的既复杂又陌生的场景,比学网球和驾车难度更大。要使这种场景变得相对简单轻松,全靠训练、训练再训练。这样你就能看出自己同许多人一样,只要用成功的演讲经验来作保证,公开讲话就再不是痛苦,而是欢乐了。

读完艾伯特·爱德华·威格恩——著名的演说家和心理学家——战胜畏惧的故事后,我总是把他的经历当做对自己的一种鼓舞。他说自己在上中学时每每想到要站起来进行五分钟的演讲,就会异常害怕。

他写道:“当演讲的时间快到了,我就真的生病了。只要一想到这令人恐惧的事,我就会感到气血上涌,脸颊燥热,没法子,只能到校园后面,将脸贴到冰冷的墙壁上,用这种方式来减少源源不断的燥热。在上大学时我依然是这种情形。”

“一次,我细致地背完一篇演讲的开头,‘亚当斯和杰斐逊已经去世了’,但在我当众诵读时,头里却嗡嗡直叫,几乎不知道自己是在哪。我勉强说了开场白,可除了‘亚当斯和杰斐逊已经去世了’之外,我再也无法说出别的语句,所以就鞠躬……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我沉重地回到座位上。校长起立,说道:‘哦,爱德华,我们听完这个令人伤感的消息后感到十分惊讶,但从现实社会来看,我们会尽可能减少这份悲伤之情。’随后是一片轰鸣般的笑声。我恨不得以死来寻求解脱,之后又病了一些天。”

“当然,在这个世界上,我最不敢奢望能实现的,就是成为一名演说家。”

他大学毕业一年后,在丹佛定居。1896年的政治运动,对“自由铸造银币”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辩。一天,他看到一本小册子,上面对“自由银币人士”的提议进行了解读。他觉得,布莱安和他的追随者犯了错误,他们的承诺不切实际。这让他十分气愤,所以他把手表典当了作为路费,返回故乡印第安纳州。抵达之后,他就自发地发表有关健全币制的演讲。有不少以前的同窗前往倾听。他写道:“最初,大学中那次关于亚当斯和杰斐逊的演说再次从我的脑中闪现。我开始觉得无法呼吸,结巴。眼瞧着就要失败了。但就像安西·德普常说的,听众和我都尽力挨过了绪论部分,这次很小的成功让我大大增加了信心,我接着说了自认为约十五分钟的时间。让我惊讶的是,事实上时间已过了一个半小时。”

“结果,在随后的几年中,我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惊讶的人,因为我竟让公开演讲成为了自己安身立命的事业。”

“甚至,我体会到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成功的习惯’所具有的深刻内涵。”

确实,艾伯特·爱德华·威格恩最终学会了克服公开演讲时那种地动山摇般的畏惧感,而这其中最明确的方法,就是用已取得的成功经验作保证。

你应该能想到,因为你需要公开演讲,有一定程度的畏惧感是很自然的,同时你应懂得依靠这一定程度的畏惧感来让你讲得更出色。

即使那种上台的畏惧无法控制,导致内心阻塞、语言不通顺、肌肉过度颤抖,从而严重影响了你讲话的效果,你也不要绝望。这些情况对于初学者来说很正常,只要你多用功,就能看到这种程度的畏惧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此时它就成为了一种助力,而非阻力。

Step6 对症下药,选择适合自己的演讲方式

一些年前,一位声名显赫的政府要员,担任纽约扶轮社午餐聚会的主讲人。我们都十分期待,想知道他如何介绍部门的情况。

我们差不多马上就得知,他之前并未做过准备。开始,他想即兴发挥,但没有成功。于是他从衣袋里拿出一本笔记。这些笔记明显没有任何条理,像一车的碎铁片一样。他在这些笔记中匆忙地翻了一番,说话时更显得局促不安。时间一点点地流过,他也变得越来越无助和糊涂。但他持续挣扎、道歉,还想把笔记理出一些思路,同时用还在哆嗦的手拿起水杯,送到已经焦干的嘴边。真是让人不忍心再看了,他已经彻底被畏惧心理打败了,只因为事前他几乎没做准备。最终他坐了下来,这是我见到的最丢人的演说者之一。他进行演讲的方式就像卢梭说的写情书的方式一般:开始时不知要说什么,结束时不知自己说了什么。

自1912年起,因为职业需求,我每年都要点评5000次以上的演讲。从这样的经验中,我收获颇丰,这个收获就像圣母峰一样远远超出群山之上:作为一个演说者,只有做足了准备工作,才能获得自信。一个上战场的人,带着有毛病的武器,身上一点弹药也没有,还怎么奢望去攻破“畏惧”这座城堡的壁垒?林肯说:“我认为,如果我没话可说时,就算经验再丰富,年龄再大,也定会陷入为难的境地。”

如果你希望增强自信心,为什么在进行演讲时不做些能带给你安全感的事?约翰写道:“彻底的爱,能让人不再畏惧。”丹尼尔·韦伯斯特说过,他认为没有做准备而在听众前出现,就像没穿衣服似的。

(1)不要靠逐字背诵进行演讲

“彻底的准备”就是要背诵讲稿吗?关于这一点,我要大声喊“不”。为了使自己在面对观众时,不出现脑子一片空白的状况,很多演讲者便一下子陷入记忆背诵的圈子中难以自拔。这种心理麻醉,一旦染上就会上瘾,导致人们采取一种极为消耗时间的准备方式,最终毁掉整个演讲的效果。

美国资深新闻评论者卡腾伯恩在哈佛读书时,曾参加过一场演讲比赛。他选择了一个短篇小说,题目是《先生们,国王》。他把这篇文章逐字背诵下来,并提前练习了几百次。比赛那天,他说完标题之后,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哪里仅仅是空白,甚至都变黑了。他怕得不知该如何是好,沮丧之后,他开始用自己的话去讲述。当评委把冠军颁给他时,他万分惊讶。从那之后,他再也没去背诵过一篇稿子,这就是他广播事业能取得成功的关键之处。他只是写一些笔记,接着自然地对观众表达出来,坚决避免使用演讲稿。

把讲稿写出来再去记忆,不仅消耗时间、精力,还容易导致失败。我们一辈子说话都是很自然地表达,从来没有去精细地思考措辞。但我们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思考,等到思路清晰时,话语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在还没意识到时就很自然地说出来了。

温斯顿·丘吉尔在懂得这一点的过程上也非常艰辛。年轻时,丘吉尔自己写讲稿,然后记忆。接着有一天,当他在国会上背诵讲稿时,思路突然断了,脑子里一片空白。他十分尴尬,感到非常羞辱。他把之前的一句重复了一遍,但脑子中依然空白,而且脸变成了猪肝一样的颜色,只好沮丧地坐下。那之后,丘吉尔再也没背过稿子。

如果我们一个字一个字地背稿子,在最终面对听众时,很可能会忘记。即使记得,在说出来时也难免显得很机械化。原因何在?只因这些词句不是发自内心,而只是靠背诵罢了。与人私下谈论时,我们常常一门心思想着要说的事情,接着就直白地表达,而没有去关注个别词句。我们一直这样做,如今为何硬要去改变这种习惯呢?假如我们一定要写稿子、背稿子,就很容易再犯凡斯·布须内的错误。

凡斯是从巴黎博欧艺术学校毕业的学生,他后来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的衡平保险公司的副总裁。很多年之前,别人要他在西维吉尼亚州“白磺泉”召开的会议上,面对两千名从全美各地而来的公司代表进行演讲。那时,他在人寿保险的行业中刚刚做了两年,但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因此才安排他做二十分钟演讲。

凡斯特别兴奋,他感觉自己的身价会由此提升。但是,不幸的事发生了,他把讲稿写了下来然后去背诵,并对着镜子练了四十回,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他自认为每句话,每个动作,每个表情都安排得当。简直毫无瑕疵,无可挑剔。

但是,当他站起来要开始演讲时,突然感到恐惧了。只说了一句:“我在本计划中的职责是……”脑子里便一片空白,匆忙之下,他后退两步,想从头再来。如此往复,他持续了三回。讲台有四尺高,后面无栏杆,讲台和墙壁间仅有五尺。因此,在他第四次向后退时,就仰面摔倒台下,消失在那个缝隙里了。人群中哄堂大笑,甚至有个人不能自已,从椅子中滚落到过道上了。衡平公司里出现这种滑稽状况的,唯有他一人而已。让人惊奇的是,在场的人们把这个真当做了助兴的节目,而公司里面的一些老职员,现在仍对他的那次表演念念不忘。

可是那个演说者——凡斯·布须内接下来怎样了呢?他亲自和我说,那是他这辈子最丢面子的一回。他感到十分羞愧,所以递交了辞呈。

凡斯的领导把他说服了,将辞呈撕毁,他重新鼓起自信;这次之后,凡斯成为了公司中特别能讲话的好手。可是,他再也不背稿子了,就让我们借鉴他的经历来指导今后的自己吧。

我听过无数的男女们背诵稿子,却不记得谁肯把稿子扔进纸篓,结果说得愈加生动、效果越好、越显人性。这么做,虽然可能会忘记几个点,显得有些松散,但至少会更有人情味。

林肯曾说:“我不愿意听像刀切过的、平淡无味的演讲。当我听别人演讲时,我愿意看到他像蜜蜂拼命一般努力。”林肯道,他愿意听一个演说者自如、随意、有感情变化地演讲。当人们背诵词句时,是不可能如同蜜蜂拼命一般的。

(2)提前把想法整理汇编

那么,什么样的方法才是准备演讲的正确方式呢?就像这样即可: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搜索有意义、曾经教给你人生含义的经验,接着,聚集通过这些经验吸收来的想法、概念、顿悟等。真正的准备,就是要你对题目认真思考。正如几年前,查尔斯·雷诺凡·博朗博士在耶鲁大学做了许多演讲,让人回味无穷。他曾说:“用心对你的题目进行思索,等到时机成熟,情味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将这些想法写出来,很短的篇幅,只要能够表达内涵即可……将其写在纸片上——如此一来在把资料整理完毕时,这些松散的个体才容易被组织起来。”听上去很简单吧?当然如此,它需要的只是一些投入和思索,就能达到预期。

(3)提前在朋友面前练习

当演讲准备得初具规模时,是不是应该进行一下练习呢?是的,这里有个办法,不会出现任何差错且简便易行。将你自己用来进行演讲的那股动力,应用于平时与朋友同事的谈话中。你用不着说全部内容,只需在午饭时凑上前去,说像下面这样的话:“乔,你知道吗,有一天我碰到了一件稀奇的事,让我对你说说吧!”乔可能很想听你的故事。认真看他有怎样的回应,听他的反馈,也许他会有不错的想法,而那将是很有意义的。他不会知道你在练习,实际上知道也无所谓。没准他会说,聊得非常愉快。

著名的历史学家艾兰·尼文思也对作家给出过类似的建议:“找一个对你的主题感兴趣的好友,细致地说出你的想法。这种途径,能帮你找到你也许曾经漏掉的看法和之前想不到的争论,并发现最有利于讲述整个故事的方式。”

Step7 相信自己,有信心就能抓住成功

你应该还有印象,在第一章概况里提到的在公开演讲时,若想端正态度应该怎样做时,曾提到过这句话。这样的准则对另外一项特殊任务——尽力利用时机讲清一条成功的经验——同样适用。有三个办法能起作用。

(1)融入自己的主题

主题选好之后,按计划进行整理,接着在朋友面前“说出来”,进行练习。这样的准备还不能算彻底。你还需让自己觉得你的主题很有意义,并且还必定要有那曾鼓舞过历史上伟大人物的态度,即:对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地信任。怎样才能让他人对你演讲的内容深信不疑呢?仔细研究主题,抓住其内在的意义,并问你自己,你的演讲如何才能辅助听众,让他们听完之后成为更好的人。

(2)避免去想或许能让你烦躁的负面刺激

举个例子,假如你觉得自己会出现语法错误,或者在途中某个地方会突然停住,这就是一种负面的设想,很可能在你进行之前就降低了你的自信。演讲之前,极为重要的是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集中精力听别的演说者所说的内容,把所有精力放到他们身上,如此一来就不会导致过度的畏惧心理了。

(3)为自己加油

一种情况除外,就是你抱定某种宏伟的目标,对此甘愿献身,否则哪一个演说者都会有怀疑自己主题的时候。他会向自己发问,主题是不是适合于他,听众是不是有兴趣等。他很可能一气之下把主题改了。这时,当负面情绪可能彻底摧毁你的自信时,你就该在精神上同自己进行对话。用简明、直白的话语对自己说,你的演讲非常适合你,因为它是从你的经验得出,从你对生命的理解得出。对自己说,你比每个听众更有资格来进行这样特别的演讲,而且,上天可鉴,你会尽全力把它表达清楚。这种古老的方式真的会起作用吗?也许可以。但是,如今的实验心理学家都赞同,通过自我启示而产生动力,即便是装出来的,也是能迅速催生学习最强劲的刺激之一。

美国有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写过:

“行动好像紧紧跟随在感觉之后,但实际上这两者是并行的,行动处于意志的直接操控之中,意志借此约束行动,我们能间接地约束感觉,而感觉是不直接受到意志操控的。”

“所以,如果我们失去了原来的快乐,那能够走向快乐的最好办法就是高兴地坐起、讲话,展现出欢快的样子。假如这样的行为不能让你感到欢乐,那就没有别的好办法了。”

“因此,感觉让自己勇敢,表现出似乎很勇敢的姿态,用全部意志来实现这个目的,勇气就很可能代替畏惧。”

运用詹姆斯教授的建议吧。为在观众面前,树立勇气,就不妨表现出似乎很有勇气的样子。但是,除非你已有了充足的准备,不然你再怎么假装也没有用。如果已经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那就轻松上路,同时做深呼吸。实际上,在与观众接触之前,应做三十秒深呼吸,来增加氧气供应,从而起到提神的作用,为你带来勇气。出色的男高音雷斯基经常说,如果你能让其充满胸膛,就能实现“坐在气之上”,畏惧心理自然会消失不见。

站直身体,一直看到听众的眼睛里,接着信心满满地开始演讲,好像每个人都欠你钱没还一样。试想他们都欠你的,试想他们之所以在此相聚是为了请求你放宽还钱的期限。这样的心理暗示将对你很有益处。

如果你觉得这种说法没有什么道理,可以与我班上的任意一个比你早了解这本书中观点的学生交流,只需要几分钟,就能让你转变想法。但是如果你不能和他们取得联系,那就不如去信一个美国人说的话,他时常被当做勇气的化身。他曾经胆子很小,但是通过努力练习自我信任,成为了最勇敢的人;他就是反对托拉斯垄断、控制听众、甩动巨大手杖的美国总统德拉诺·罗斯福。

他在自传中说道:“由于我从前是身患疾病并且笨拙的孩子,年轻时,刚开始我十分紧张并对自身能力毫无信心,我只能在艰苦中不畏艰难地训练自己,不光是在身体上,还有灵魂和意志上。”

感谢他分享了自己实现蜕变的过程。他写道:“我在马利埃特的一本书中看到过一段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时刻都在我的心头萦绕。在这段话中,一位小型英国军舰的舰长,对主人公说明怎样才能仪表堂堂,无所畏惧。他说:开始在将要有任务时,每个人都会感到害怕,但是他应该遵循的规则是驾驭自己,让自己看上去一点儿都不害怕。这样坚持下来,以前的假装就能成为现实,而他只不过在练习勇敢的过程中,无意间成为了无所畏惧的勇士。”

“这就是我来培训自己所依靠的理论,开始我害怕的事情特别多,大黑熊,野马,枪手,没有一个不令我感到恐惧;可我表现出好像不怕的姿态,逐渐地不再恐惧。人们如果有这样的想法,也能和我一样。”

战胜公开演讲的畏惧,对我们做所有的事都能起到很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那些已经接受这种挑战的人来说,他们会发觉自身的人格品行逐渐完善,会发觉克服公开演讲的畏惧,已让他们成为了全新的自我,走入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

有个推销员曾这样写道:“在班里几次站起来发言之后,我觉得所有人我都能面对了。一天清晨,我走到一位非常凶悍的买主面前,他还没来得及拒绝,我已经把样品都放在了他的桌上。最后,他订了一份最大的单子。”

一个家庭主妇对我们的一位代表说道:“我以前不敢把邻居请到家中,担心自己没办法和他们聊得开心。但上过几次课,并且起立发言之后。我下决心举办了第一次聚会,并取得了圆满成功。我在客人之间游走,与他们不停地交谈,一点儿问题也没有。”

在一个毕业班,一位店员说:“我对顾客感到恐惧,在他们的印象中,我总是十分胆小。在班里几次演讲过后,我感觉说话比从前有自信了,也更淡定了,我开始很有底气地说出不同的见解。演讲课后一个月,我的销售额提高了45%。”

他们感觉到,自己能轻松地战胜畏惧和焦虑,而且从前很可能失败的事,现在却成功了。在公开演讲的过程中获得自信,从而很有把握地迎接每一天的挑战。你可以用全新的胜利感,去面对生活中的困扰,就算是以前一直存在的难以解决的情况,也能变成生活中增加乐趣的轻松挑战。 xBeV4KntkgfFyiZzjbNFajPPL5e4WZfFjX6Yj+G4U1zOOYyI7tiNundSY2/RPWc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