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通过循序渐进的努力达成目标

教子导引

肯尼迪家族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家训:孩子一定要树立远大的目标,但树立目标后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成功。肯尼迪之所以能成功当选美国第35任总统,就是他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向目标迈进的结果。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母对他的教育。

1952年,肯尼迪以“肯尼迪将为马萨诸塞做得更多”为口号参加参议院席位的竞选,结果成功战胜了势均力敌的对手亨利·洛奇,赢得了马萨诸塞州参议员的席位。在成功当选参议员后,肯尼迪首先筹措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办公室,以实现他“为马萨诸塞做得更多”的竞选宣言。此后,肯尼迪将参议院议员的职位作为跳板,不断朝着更高权力迈进。

1955年9月,艾森豪威尔总统心脏病发作,在他不可能竞选连任的情况下,肯尼迪经过一系列积极的筹措,首先取得副总统候选人的提名,成为他担任8年副总统的前奏。1964年,肯尼迪经过8年的积累和沉淀,终于成功入主白宫,成为美国第35任总统。

教子现场

一位妈妈带着女儿去游泳馆学游泳,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个小男孩在爸爸的指导下学游泳,爸爸让他先在水边撩着水适应,孩子却不听话,趁爸爸不注意噌的一声跳进了游泳池里。结果由于不适应,在水里挣扎起来。爸爸急忙跳下水把男孩救起来。男孩上岸后大哭不止,爸爸一边安慰他,一边带着他走进泳池,抱着他慢慢适应。尽管有爸爸的陪伴,但是男孩还是一边挣扎一边哭着对爸爸说:“爸爸,求求你,让我上岸吧!”

这一幕深深触动了那位妈妈的心,她转过头对女儿说:“孩子,学游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步一步来,你千万不要像那个小弟弟一样一开始就往水里跳啊!”女儿点点头说:“妈妈,我记住了。”

专家点拨

很多孩子由于心智尚不成熟,做事情常常急于求成,追求“一步到位”,完全不顾自己的资质条件和承受能力。这种做法常常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而一旦得到失败的结局,他们就会慢慢丧失对成功的追求和信心。

其实,成功就如同爬山,必须一步一步攀登,一步登顶只是一厢情愿的臆想。做什么事都是如此,不要妄想一蹴而就、一步登天,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才能获得成功。父母对于一件新的事物,尚且需要一个逐渐熟悉的过程,更何况是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呢?因此,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身心特点和自身条件,帮孩子树立循序渐进的做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孩子一步步成功的达到目标。

专家支招

那么,父母该怎样帮孩子树立循序渐进的意识呢?

1.第一次要慢

做事就如同开车一样,启动时车速一定要慢。例如孩子想培养自己写日记的习惯,这时父母要告诉他,第一次写要求不要太高,写一两句就行;孩子想练习长跑,父母要告诉孩子,第一次跑200米就可以了;孩子想练习俯卧撑或仰卧起坐,父母要告诉孩子,第一次做三四个就行。

2.逐渐加速

有了第一次的慢动,等汽车慢慢运转起来了,这时候就可以逐渐加速了。例如,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日记每篇增加到写两三句话,跑步每天增加到300米,俯卧撑或仰卧起坐每天增加到五六个。在慢动的基础上每天加一点速,不知不觉间,孩子的“车”就会开得越来越快了。

3.不怕慢,就怕站

即便在行进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例如学校安排了额外任务,孩子的身体有点小恙或心情不好等,父母也要鼓励孩子不要轻易停止。身体有小恙时,跑不了1000米可以一步一步地走下来;心情不好写不出好日记,可以记下自己当时的糟糕心情,可以少写,但不能停下来。要帮孩子树立“不怕慢,就怕站”的观念,很多孩子之所以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是他们心中有“动不动就停下来”的思想在作祟。

4.制订计划

随着行动速度的逐渐增加,孩子也会逐渐品尝到做事的快乐。接下来,父母就要引导孩子制订比较全面的计划,以增强孩子对自我行动的控制能力。首先,父母要从时间上和孩子商定从早到晚的行动计划,什么时间锻炼、什么时间上学、什么时间写作业、什么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各项活动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在此基础上,还要有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使孩子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的时间安排都趋于有序化、有益化。其次,父母要从空间上使孩子处于能把握自己的环境中,像游戏厅、网吧这类地方,孩子一旦进去,就很容易失去控制,因此,要尽量不让孩子去接近这些不良环境,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引导孩子制订计划时,不要让孩子把任务指标订得过高,否则目标一旦达不到,孩子就会失去继续行动的信心。

5.进入轨道

孩子按照计划行动起来,每天定时定量地锻炼、学习、写日记、玩乐,到了特定的时间就做特定的事情。按照这样的计划行事,孩子的惯性就会越来越大,就如同列车在轨道上行驶,再也不会走走停停了。 rUsa4TT4eqH3aOJ1jMazZF3tS1xBiBS9FlHw8YuMdZPTv3Uaz25tKKSjRGKR0fP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