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孩子遇到问题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决

教子导引

肯尼迪家族当初是很贫穷的,但是后来成为了美国著名的政治世家。那么,肯尼迪家族在教育子女方面到底有什么样的秘诀呢?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当孩子遭遇问题时,作为父母要尽可能地理解孩子,多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去帮助他们处理、解决问题。

教子现场

小瑞放学回家后,向妈妈抱怨说:“妈妈,今天老师竟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训斥我,我真受不了……”“你是不是又犯什么错误了?”妈妈不等小瑞说完,就用质问的口气问道。听到妈妈这么问,小瑞一脸无辜地说:“我什么错误也没犯。”“什么错误也没犯?难道老师会平白无故地训斥学生?”

小瑞见妈妈不相信自己,生气地坐在一旁不再理睬妈妈。妈妈见小瑞情绪很激动,担心再这样谈下去会引起母子之间的对立,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于是改变自己的态度,用一种理解和体谅的语气说:“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训斥你,我知道当时你一定很尴尬,觉得没面子。我记得我上学时,也有一件类似的事发生在我身上。当时我只是在考试时借了一下同桌的橡皮,老师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不遵守考试纪律,还说我有抄袭之嫌。我当时感到非常尴尬和生气,现在想起来还有些愤愤不平呢!”

小瑞听到这里,脸上顿时露出轻松的样子,说:“妈妈,其实我也只是在上课时向同学借了一下削笔刀,因为我的铅笔断了,可老师竟然为这么一件小事说我不遵守课堂纪律,我觉得很不公平。”“嗯,确实是有点不公平。那么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避免今后再发生这种尴尬的事情呢?”“嗯——我可以多准备几支铅笔,或者自己买一个削笔刀,这样就不用向同学借了,老师也不会误会我故意破坏课堂纪律了。”“嗯,这个主意不错!”

专家点拨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简单的,同时又是丰富多彩的。父母要想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必须先把自己也变成一个孩子。当然,父母不可能像影视剧里演的那样,“穿越”回自己的童年,我们所说的“变成孩子”,是指以孩子的心态去接近孩子,以孩子的视角去和孩子沟通,让孩子与自己产生“心与心的碰撞”。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在和孩子沟通问题时,总是拿出一副上级对待下级的姿态,居高临下地向孩子灌输他们自己的观点,而丝毫不顾及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这种做法不仅难以获得孩子的认同,还可能引发孩子的反感和抗拒。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建立在平等、民主、信任的基础上的,孩子在家庭中扮演的虽然是子女的角色,但是他们与父母的关系是平等的。在对子女进行教育时,父母只有先放下家长的身架,学会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才能获得孩子的信任,从而更有效地帮孩子解决问题。

专家支招

那么,父母怎样才能做到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呢?

1.对孩子保持真诚

在与孩子交往和沟通的过程中,父母必须摒弃虚假,向孩子表露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感受。例如当你在工作或生活中不顺心时,你可以直截了当地对孩子说出你的沮丧和不开心;当你对孩子的某种错误行为感到很不满、很生气时,你应该直接把这种情绪和感受向他表露出来,而不是采用隐讳的方式。

2.放下自我标准和成见

作为父母一定要明白,成人有成人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千万不要试图用成人世界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而应该放下自我的标准和成见,试着用“孩子世界”的眼光来了解、认识孩子,看待、处理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

3.学会与孩子换位思考

站在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处在不同的立场会产生不同的观念。作为孩子的父母,换位思考是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种教子方法。尤其是在孩子犯了错误或遇到各种问题时,父母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孩子的立场和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有效地帮孩子解决问题。 EuWiaTDSDY3BEiMy4DYE30VsJIhBGH1VO7OvcN16NaHYfHAlBJnTb8728gZHYQm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