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走出小山村

作为诸葛亮无话不谈的挚友,徐庶离开襄阳投奔刘备前有没有跟诸葛亮商量不得而知,徐庶很了解诸葛亮的才华和志向,他也许劝诸葛亮和他一块儿去,诸葛亮没有答应。

但还有另一种说法,说诸葛亮此时也和徐庶一样,主动投奔了刘备,只是刘备不在新野,而在与襄阳城一河之隔的樊城,持这个说法的是《魏略》和《九州春秋》。

按照这个说法,诸葛亮跑到樊城去见刘备,但刘备没听说过这个年轻人,只把他当成一般儒生接待。当时受刘备接待的儒生很多,不止诸葛亮一个,大家坐在一块闲扯,扯了一阵,众人都走了,只有诸葛亮留下来没走(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

刘备可能并没有跟诸葛亮单独交流一下的打算,他有个爱好,或许源于他早年帮着母亲织过席子的经历,他喜欢做小手工,闲来无聊编个小东西自娱。而好多人也知道刘刺史有这个爱好,遇着适合编织的东西就送给他,恰好有人送给刘备一条牦牛尾巴,儒生们走后,刘备觉得无聊,也不管诸葛亮还在,就一个人编了起来。

刘备正陶醉在做手工的乐趣中时,诸葛亮上前道:“将军您应该树立远大志向,整天弄个牛尾巴编算怎么回事(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牦而已邪)?”

刘备这才打量了这个年轻人,见他身材魁伟,谈吐镇定,气宇不凡,赶紧把手里的东西扔了,说:“这怎么说呢,我也是借此打发心中的忧愁罢了。”

诸葛亮接着问:“将军以为刘表将军与曹操相比如何?”

刘备回答:“刘表不如曹操。”

诸葛亮又问:“将军您自认为比曹操如何呢?”

刘备回答:“也不如曹操。”

诸葛亮说:“你们都比不上曹操,而将军您手里只有几千人马,靠这点力量如何能抵挡曹操呢?”

刘备说:“我也正为这犯愁呢,那你说该怎么办?”

诸葛亮答道:“荆州的人口本不少,只是登记在册的人很少,将军可以建议刘表将军,把流动人口管理起来,重新登记户籍,照此征调兵众。”

刘备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结果实力大增,从而对诸葛亮以上宾之礼待之。

不过上面这个说法没有得到公认,据《三国志》以及其他史料的记载,诸葛亮并没有主动去新野或樊城,他与刘备见面,是刘备主动上门求见的,而且共见了三次,这就是三顾茅庐的由来。

刘备不认识诸葛亮,他求才若渴,身边尤其缺智囊,有两个人先后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说诸葛亮就是刘备想找的智囊。

一个人是司马徽。《襄阳记》记载,刘备来荆州以后,听说了司马徽的大名,就上门拜访。司马徽对刘备说:“一般的儒生俗士,怎能看透天下大事?能看清天下大势的,必须是俊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刘备问何人堪称俊杰,司马徽回答道:“伏龙、凤雏。”

刘备再问伏龙、凤雏是谁,司马徽回答:“诸葛孔明,庞士元。”

《襄阳记》把“卧龙”说成“伏龙”,意思差不多,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还没等刘备去找他们,徐庶已经来到了刘备身边,徐庶也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根据《三国志》记载,徐庶对刘备说:“诸葛亮像一条卧龙,将军不愿意见见他吗?”

刘备说:“那就有劳先生把他请来吧。”

徐庶道:“这个人只能您亲自去请,不能硬让他来,将军最好枉驾去一趟。”

刘备于是亲自跑到隆中去请诸葛亮,前后去了三次,才见到了诸葛亮(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时年48岁的刘备三次上门,终于见到了比他整整小20岁的诸葛亮。见面后,屏退众人,刘备与诸葛亮之间有一次著名的谈话。

刘备问诸葛亮:“汉室衰败,董卓、曹操又先后专权,皇室奔难。我不顾德行和实力的高低强弱,想为天下人伸张正义,然而智谋浅短、办法很少,连遭失败,以至于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然而我的志向没有罢休,您告诉我有没有什么好办法(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对于刘备提出的问题,诸葛亮显然早有研究,他一口气说道:

“自董卓之乱以来,豪杰在各地同时并起,占州据郡,称霸一方,多得已数不过来。曹操与袁绍比,名气差,实力弱,然而曹操竟然打败了袁绍,由弱变强,其原因不仅是时机好,而且在于谋划得当。”

“现在,曹操拥有百万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确实不宜和他争雄。孙权占据江东,经过了三世,那里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有才能之人,这是可以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的。荆州北靠汉水、沔水,南达沿海,东面和吴、会相连,西边和巴、蜀相通,这正是用兵之地,但是刘表没能力守住它,这是上天拿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意夺取它?”

“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而肥沃的土地,是个天府之国,高祖刘邦凭借此地建立了帝业。如今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那里人多物丰,刘璋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君。”

“将军是皇室后代,声望闻于天下,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南边的少数民族部落和好,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杀向宛、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兵秦川,百姓怎能不拿着饭食、酒水来欢迎您呢?如果真这样,那么霸业可成,汉室可以复兴。”

诸葛亮通过对时局的分析,总结出兴亡成败的规律,那就是要成大事不仅依赖天时,更要有人谋,这里至少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要想成事,必须重视人才;另一层是说,只要不懈努力,就可以改变客观上的不利,这是给久处下风的刘备打气。

根据对眼下时局和各路豪强此消彼长变化的分析,诸葛亮为刘备规划出一个战略蓝图,就是尽可能避开强大的曹操,想办法与正在快速成长的江东孙氏结盟,占据荆州,进而徐图益州,寻求三足鼎立之势。

这让刘备豁然开朗,心中久积的抑郁一扫而空。尤其是诸葛亮提出的占据荆州和益州之后,等待天下变化,到时候兵发两路,一路由荆州北上宛县、洛阳,另一路由益州攻击秦川,到那时天下可定,汉室可兴,更让刘备大为高兴。

于是,诸葛亮离开了隆中,开始了他新的人生征途。

刘备此时已不在新野,而在樊城。据《世说新语》记载,刘表后期将刘备羁縻于樊城,原因是对他心存忌惮,并不信任。樊城不远,就在汉水对面,诸葛亮来到这里,见到了老朋友徐庶。不过,史料中并没有诸葛亮或者徐庶在刘备手下担任何种职务的记载。

此时刘备头上除了豫州刺史的空衔外,还有一个头衔是左将军,是朝廷的四方将军之一,比四征将军还要高,相当于大军区司令。这是货真价实的职务,是刘备投奔曹操后,曹操以朝廷的名义正式任命的。

荆州牧刘表也有一个朝廷授予的军衔,镇南将军。刘备的左将军比镇南将军至少高两级,所以当初刘备投奔刘表,刘表只是让他帮助协防北方,而没有任命或者表奏他新的职务。

刘备手下有几个核心成员,他们的职务有点儿乱。武将方面,此时主要有关羽、张飞、赵云等人,这几位在后世的知名度都很高,他们之前的经历就不多作介绍了。此时关羽的正式军衔是偏将军,相当于少将副军长;张飞的正式军衔是中郎将,相当于准将师长,这些也是曹操以朝廷的名义授予的。

赵云的军衔似乎比较低,《三国志》说他只是“主骑”,意思是负责骑兵,也有负责刘备贴身警卫的意思,相当于刘备的侍卫长吧。

除了他们三位,武将之中还有一个人叫陈到,汝南郡人,刘备在豫州时就跟随左右,在军中的地位比赵云略低。

文士方面,刘备手下的人才看起来倒也不少,有麋竺、麋芳、简雍、孙乾等几位。

麋竺字子仲,麋芳字子方,他们是亲兄弟,徐州东海郡朐县即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人。麋氏乃徐州富商,世代经营垦殖,史载其家有童仆、食客近万人,资产巨亿。刘备担任徐州牧,麋氏兄弟便开始追随,刘备一度被袁术和吕布二人夹击,被赶到了海边,危难之时麋氏兄弟尽散家财帮助刘备渡过难关,并把妹妹嫁给刘备,得到刘备的信任。

简雍字宪和,跟刘备是老乡,也是幽州涿郡人。他本姓耿,幽州地方口音耿和简相似,后来便稀里糊涂地姓了简,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跟随刘备奔走,长于辩论、议事,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

孙乾字公佑,青州北海国人,是大学者郑玄的学生,刘备担任徐州牧,孙乾为从事。

《三国志》说他们几个人当时担任的职务都是从事中郎,这个职务是刺史的属官,类似于高级参谋、高级参议。在刘备眼中,麋竺、简雍、孙乾等人尽管办事兢兢业业,也有一定学问,但并不是他心目中的智囊。

所谓智囊,就是见解比别人高,看得比别人远,顺境中能看到危机,逆境中能找到机会,胸藏百万兵,在帷幄之中可以运筹千里。比如,每当利害来临,能认清利害的是一般参谋,能化解利害的是高级参谋,而能运用利害的才是智囊。运用利害,就是不仅能提前预知利害的来临,能巧妙化解利害,更能够把不利变为有利,把利害当成手中的武器。

在隆中,诸葛亮一番话让刘备刮目相看,看来这个年轻人的名气不是凭空得来的,确实很有两下子。好的战略不需要复杂,越简单越有力,刘备对诸葛亮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虽然没有给他任命职务,却特别信任他,经常与他交谈,听取他的想法。

刘备对诸葛亮信任的程度甚至让关羽、张飞不高兴,论年龄、论地位、论资历,都还轮不上这个年轻人。刘备也看出了苗头,主动给他们做工作,让他们尊重诸葛亮。

刘备对他们说:“我有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一样呀(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从走出隆中到随刘备撤出樊城,大约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关于这段时间里诸葛亮替刘备做了哪些事,史料记载不多。《魏略》里有一处记载,是诸葛亮对刘备说的一段话。

诸葛亮说:“现在荆州的问题不是人口少,而是登记在册的人口不足,如果按照登记在册的人口征收赋税兵役,不仅不公平,而且在册的人也不会服气。可以告诉刘镇南将军,应下令所有没有登记的游户都必须如实申报登记,以增加在册人数。”

这段话也被题作《论游户自实》收录在《诸葛亮集》中,从中可以看出刘表当时还没有死,这应该是诸葛亮投身刘备阵营后提出的最早建议之一。

这一时期,除了听取诸葛亮对时局的看法和下一步的战略思考外,刘备交给诸葛亮做的主要工作可能是协助自己与刘表父子周旋。

自从来到荆州,刘表对刘备就比较防备。刘表表面敦厚,其实心计很多,对刘备相当不放心。刘备知道诸葛亮不仅是自己的智囊,而且与刘表、蔡瑁、蒯越都能扯上亲戚关系,所以在与刘表及身边人周旋时也带上诸葛亮。

刘表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琦,次子刘琮。《后汉书》记载,刘表开始比较喜欢刘琦,原因是刘琦长得像自己(初以琦貌类于己,甚爱之)。作为长子的刘琦,深得父亲的喜爱,在嫡长子继承制的体制下,接班是迟早的事。但是,出现了插曲。

刘表的前妻死了,刘表的后妻就是蔡氏,蔡氏不仅有实力派的弟弟蔡瑁,而且蔡瑁还有个外甥叫张允,掌握着刘表的水军。

刘表喜欢刘琦,蔡氏却喜欢刘琮,说起来这两个儿子都不是蔡氏所生,但刘琮后来娶了蔡氏的侄女,亲上加亲。蔡氏为了抬高刘琮,不断地在刘表面前诋毁刘琦,次数多了,刘表居然相信,对刘琦逐渐疏远。刘琦也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

《三国志》和《后汉书》里都记载着一件事,说面对危局刘琦心中不安,但又无计可施,听说新跟随刘备的诸葛亮计谋过人,于是想请他帮忙出个主意。诸葛亮和刘琦本有亲戚关系,只是关系比较远,且之前也很少跟这位大公子交往。

刘琦多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己该怎么办,但是诸葛亮对于涉足刘表的家事很谨慎,任凭刘琦如何恳求,就是不接话茬(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

刘琦急了,一天,他邀诸葛亮到一个高楼上喝茶聊天,然后悄悄命人除去楼梯,恳切地对诸葛亮说:“现在只有咱们两个人,上面不达于天,下面不达于地,话从先生嘴里出,到的是我的耳朵,如此这样能不能说说呢?”

诸葛亮无奈,也看到在刘表集团里唯有刘琦日后可以成为刘备的同盟,于是点拨他说:“你难道没看见,申生在内却遇到了危险,重耳在外因此渡过了危机吗(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居外而安乎)?”

春秋时晋献公宠信骊姬,骊姬为了使自己的亲生儿子成为太子,设计陷害晋献公的长子申生,说他有毒杀父亲的企图,申生后来被迫自杀。申生还有个弟弟重耳,骊姬逼死申生又来诋毁重耳,重耳逃亡国外,长达二十年,后来在秦国帮助下重新坐上国君的位置,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

刘琦受到点醒,于是考虑脱身之计。恰在这时,刘表的部将江夏郡太守黄祖被孙权打败后战死,刘琦于是请求接任,这看似不经意的一步棋,却成为后来影响整个局势的一处关键点。 UFc7F0+ELoTW/c0/Qqiu/vyDzTrOI2i8CfI6nug1sQHU+nVQfhP/ZYt03YjNQx1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