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划物为二是为“七”

“七”是一个常用的数字,“七”字是如何造字构形的呢?

如图所示,古文字的“七”字,是在一横画中间加一竖画,表示划物为二,从中切断之义。“七”为“切”的本字,后来借用为数目字。

随着金文的出现,甲骨文和金文的“七”字,与金文的“甲”字和小篆的“十”字非常相像,容易混淆不清,后来,为了避免这种重复和混淆的现象,到了小篆阶段,便把甲骨文和金文“十”字的竖笔的下半截变成了“竖弯竖”,于是以小篆为基础,便相沿发展而成为现在的“七”字。

在中国文化中,有不少与“七”这个数字有关的例子。古诗多以七言为主体;汉代刘向著《七略》,枚乘作《七发》,曹植、王粲、张载皆作有《七哀》诗。战国有七雄,汉有建安七子,晋有竹林七贤。佛教把水、火、风、空、见、识等七种要素,谓之“七大”。太阳的光线有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人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七”字在人体及天地万物中具有某种规律性。《易经》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王弼注:“阳气始剥尽至来复,时凡七日。”孔颖达疏:“天之阳气绝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七日来复”之说,揭示了天地阴阳的循环规律及人体的节律变化。巧的是,西方人以七日为一星期也暗含其理。 TMRp29aUOFcmwxhwiZL/AQwu1LrGR9Y+/VAqUH070yNB7J8gQaTliJRlR456lmx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