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字,《说文解字》云:“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
如图所示,古文字的“五”字,从二,从乂,像二物交错之形,“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五”字的本义为交错。“五”字在古籍中常与“午”字相通用,本义为“交午、纵横交错”,后借用为数目名称。
古代人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即“五行”——水、火、木、金、土。“五方”指东、西、南、北、中。“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调,也叫“五声”。音韵学上区别声母为喉、舌、齿、唇、牙五种,叫作五音。“五经”指儒家的五部经典,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五常”指仁、义、理、智、信。“五伦”指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亲友。佛教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为“五戒”。
此外,月、水、松、竹、梅为“五洁”;青、黄、赤、白、黑为“五彩”;耳、目、口、鼻、身为“五官”;心、肝、脾、肺、肾为“五脏”;酸、辣、苦、甜、咸为“五味”;金、银、铜、铁、锡为“五金”;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为“五岳”;稻、黍、稷、麦、豆为“五谷”;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茴香为“五香”;蜈蚣、蛇、蝎子、壁虎、蟾蜍为“五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