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因此,人们总能看到太阳照在南面的山坡上,而北面很少能受到阳光的照耀,因而山的北面叫“阴”。如果参照河流,在峡谷中人们总是看见太阳照在河的北岸,南岸却见不到阳光,因此河的南面叫做“阴”。
如图所示,甲骨文“阴”左边的符号表示“山”,右边字的本义是乌云蔽日造成阴暗无光的情况,这个字还表示读音。“阴”在金文和小篆中的结构和写法基本相同,“阴”的本义是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表示方位的概念。
“阴”与“阳”相对,“阴”又可引申为“背阳的部分”、“不见阳光的地方”,如“背阴”,由“背阳的部分”又进而泛指背面。“阴”还有“寒冷”、“潮湿”的意思。“阴”还有“不显露的、秘密的、不光明的”的意思,如“阴谋”、“阴沟”等。由“不显露”之义又引申为“凹下”,如“阴文”,“阴文”是印章或其他器物上铸刻的凹下的文字或花纹。此外,“阴”还指死后之事,如“阴宅”、“阴间”。
阴阳的最初含义是很朴素的,与阳光照射的方向有关,向阳为阳,背阳为阴,后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动和静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趋势,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这是宇宙的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