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右”字,《说文解字》中云:“右,手口相助也。”
如图所示,甲骨文的“右”字像一只向右边伸出的手形。右的本义指右手,引申为方位名词,凡在右手一边的皆称“右”,与“左”相对。
“右”字本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右”字又可作为“又”,是右的本字。后来由于“又”多借用为副词,所以金文就在“又”下增加一个“口”,作为表示“右手”或“左右”的“右”的专字。这个“口”字,既可表示人的嘴巴,也可表示釜形或方形的器具,还可表示建筑物的一部分,如台阶、门槛、供桌等。之所以要以“口”字构型,有学者认为,从古至今,人们绝大多数都是以右手持器具来劳动的,所以,要以“口”字构型。“右”又可引申为“保佑”的意思。如《汉书·翟方进传》:“是天反复右我汉国也。”这里的“右”相当于“佑”,是“保佑”的意思。
“右”是方位词,面向南方时,东为左,西为右,所以“右”又常指西边。古代尊崇右方,把右方视为较高的位置如汉魏以后常把世家大族称为“右姓”、“又族”等。
关于“右”字,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有个读书人第一次去岳父家拜访,走着走着来到一个岔路口。他不知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四下一看,见不远处有块石头,有个顽童在石头边玩耍。他连忙向那个顽童问路,那个顽童从石头后边探了一下头,没有说话。读书人以为顽童没有听明白,又问了一遍,那个顽童又从石头后边探了一下头。读书人以为顽童耍他,恼羞成怒,正要发作,忽然想到:顽童从石头后边探出头来,这不是告诉我,“石”字出头是“右”字,我该走右边这条路吗?他向顽童道了谢,就顺着右边这条路走下去,果然没走多远就到了岳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