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两夕为“多”

“多”与“少”相对,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古人是如何表示这种抽象概念的呢?

如图所示,甲骨文的“多”字,是重叠的两个“夕”字(“夕”是古文“肉”字),表示肉多的意思;周朝早期金文的“多”字,与甲骨文的形体相同;小篆的形体,与甲骨文、金文的形体相似;楷书的写法,变成“从二夕”了。清代文字学家王国维说:“多从二肉,会意。”是说“多”字是以会意法构造的用两块肉构成的字。也有人说,这两个形体是古代祭祀时的两块供肉“肉列两片”,由此可见,古人造字时原是以两块祭肉并列或相叠来表示“多”义的。所以,“多”的本义当为肉多,后引申为表示数量大。

“多”在《说文解字》中是个部首字。“多”可以表义,作形声字的义符,如“夥”;也可以表音,作声符,如“哆”、“爹”、“眵”等字都从“多”得声。但现代汉语中的字典、词典均不立“多”部。

“多”字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地有个风俗,凡男女结婚要由客人连续闹三夜。有位老者为儿子完婚,客人们已经连续闹了两晚,第三晚吵得更欢。有人提议由新郎出句让新娘子对,只见新郎成竹在胸,朗声念道:“两夕为多,今夕何夕?”这是巧用拆字法,两个“夕”为“多”字,寓意已吵房两个晚上,吵得够多了。新娘沉吟片刻,款款念道:“三心共惢,将心比心。”对仗十分工整,意指众人请体谅我们新婚夫妇劳累,吵闹适可而止吧!可是众人仍不罢休,有人还取笑说:“‘惢’字没有个草头,应该是‘蕊’字。”这时,公公出来为儿媳解围了,他笑呵呵地说:“诸位,不是已经说‘没有草(谐音吵)头’了,何必还要草(吵)呢?”他巧用谐音,妙语双关,逗得众人捧腹大笑,客人们个个点头赞许,心悦诚服地道别回家了。 m6fnc3tJzVH8iHhimvgRxuo+m1H9PRzuiA232ig0YPl2h4VQ9qyZt+tNz/ay13P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