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一 滦阳消夏录一

【原典】

乾隆巳酉夏 ,以编排秘籍,于役滦阳 。时校理久竟,特督视官吏题签庋架而已 。昼长无事,追录见闻,忆及即书,都无体例。小说稗官,知无关于著述;街谈巷议,或有益于劝惩 。聊付抄胥存之 ,命曰《滦阳消夏录》云尔。

【注释】

①乾隆巳酉: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②于役:行役,指因公务奔走在外。滦阳:今河北承德市,因在滦河之北,故名。

③庋(guǐ)架:放置在架子上。

④劝惩:劝诫。

⑤抄胥(xū):古代负责缮写的小官吏。

【译文】

乾隆巳酉年的夏天,由于编排皇家藏书,我在滦阳任职。当时,书籍校对、整理的工作已经完成很长时间了,只剩下督察相关官吏做好书籍的标记和上架的差事。白天时间很长,无所事事,我便追述以往所见所闻,记起的就随手记录下来,没有一定的体例。内容都是些野史传闻,自知这与著述方面没有多大意义;不过那些街谈巷议,或许对别人有劝诫作用。遇事就让抄胥抄写、编辑了起来,并起书名为《滦阳消夏录》。

【原典】

爱堂先生言:闻有老学究夜行,忽遇其亡友。学究素刚直,亦不怖畏,问:“君何往?”曰:“吾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摄 ,适同路耳。”因并行。至一破屋,鬼曰:“此文士庐也。”问何以知之。曰:“凡人白昼营营,性灵汩没 。唯睡时一念不生,元神朗沏,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其状缥渺缤纷,烂如锦绣。学如郑、孔 ,文如屈、宋、班、马者 ,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次者数丈,次者数尺,以渐而差;极下者亦荧荧如一灯,照映户牖。人不能见,惟鬼神见之耳。此室上光芒高七八尺,以是而知。”学究问:“我读书一生,睡中光芒当几许?”鬼嗫嚅良久曰 :“昨过君塾,君方昼寝。见君胸中高头讲章一部 ,墨卷五六百篇 ,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 ,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诸生诵读之声,如在浓云密雾中。实未见光芒,不敢妄语。”学究怒叱之,鬼大笑而去。

【注释】

①勾摄:拘捕,传拿。

②汩(gǔ)没:埋没、沉没。

③郑:指郑玄,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孔:指孔安国,孔子十代孙,西汉经学家。

④屈、宋、班、马:分别指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

⑤嗫嚅:想说又不敢说,吞吞吐吐的样子。

⑥高头讲章:指八股时文家解释《四经》的讲义。因列于朱熹注的《四书》的书眉(高头)上,故名。

⑦墨卷:指明清科举考试试卷的一种名目。

⑧策略:古代读书人为参加科举考试而准备的压题文章。

【译文】

爱堂先生说:听说有一位老学究走夜路,忽然遇到了他死去的朋友。老学究性情刚直,因此一点也不觉得害怕,便问亡友:“你这是要去哪里?”亡友答:“我现在在阴间当差,要到南村去勾摄人,恰好与你同路。”于是两人就一起赶路。到了一间破房子前,鬼说:“这应当是文人的家。”老学究问鬼是怎么知道的。鬼说:“一般人在白天都忙于生计,心中净是俗念,以致掩没了本来性灵。只有晚上睡觉的时候,什么也不想,性灵才清朗明沏,所读过的书就会字字都射出光芒,透过他全身窍孔向外发散出来,那样子缥缥缈缈,色彩缤纷,如锦绣一般绚烂。学问像郑玄、孔安国,文章像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的人,所发出的光芒直冲云霄,与星星、月亮争辉;不如他们的,光芒也有几丈高,或者几尺高,依次递减。即使是最次的人也能像小油灯一样发出微弱的光,能照见门窗。不过这种光芒人眼是看不到的,只有鬼神才能看见。而这间破屋上,光芒高达七八尺,所以我知道这是文人的家。”老学究问:“我读了一辈子书,睡着时光芒有多高?”鬼欲言又止,沉吟了好久才说:“昨天经过你的私塾,你正在午睡。我看见你胸中有一部高头讲章、五六百篇墨卷、七八十篇经文、三四十篇策略,字字都化成黑烟,笼罩在屋顶上。那些学生的朗读声,好似密封在浓云迷雾之中。实在看不到一丝光芒,我不敢说假话。”老学究听了怒斥鬼,鬼大笑着走了。

【原典】

沧州城南上河涯,有无赖吕四,凶横无所不为,人畏如狼虎。一日薄暮,与诸恶少村外纳凉,忽隐隐闻雷声,风雨且至。遥见似一少妇,避入河干古庙中。吕语诸恶少曰:“彼可淫也。”时已入夜,阴云黯黑。吕突入,掩其口,众共褫衣沓嬲 。俄雷光穿牖,见状貌似是其妻,急释手问之,果不谬。吕大恚 ,欲提妻掷河中。妻大号曰:“汝欲淫人,致人淫我,天理昭然,汝尚欲杀我耶?”吕语塞,急觅衣裤,已随风入河流矣。旁皇无计 ,乃自负裸妇归。云散月明,满村哗笑,争前问状。吕无可置对,竟自投于河。盖其妻归宁 ,约一月方归。不虞母家遘回禄 ,无屋可栖,乃先期返。吕不知,而眐此难 。后妻梦吕来曰:“我业重 ,当永堕泥犁 。缘生前事母尚尽孝,冥官检籍,得受蛇身,今往生矣。汝后夫不久至,善事新姑嫜;阴律不孝罪至重,毋自蹈冥司汤镬也 。”至妻再醮日 ,屋角有赤练蛇垂首下视,意似眷眷。

妻忆前梦,方举首问之,俄闻门外鼓乐声,蛇于屋上跳掷数回,奋然去。

【注释】

①褫(chǐ):夺去,革除,这里指脱去。嬲(niǎo):纠缠,戏弄。

②恚(huì):愤怒,生气。

③旁皇:内心不安而徘徊不定的样子。

④归宁:女子回娘家。

⑤遘(gòu):遭遇。回禄:相传为火神的名字,这里引申指火灾。

⑥眐(gòu):造成。

⑦业:佛教名词,如“业报”,佛教指善恶的报应。

⑧泥犁:梵语,指地狱。

⑨汤镬(huò):煮着滚水的大锅。古代常用作刑具,用来烹煮有罪之人。

⑩再醮(jiào):旧时指女子在丈夫死后再嫁。

【译文】

沧州城南的上河涯,有个无赖名叫吕四,吕四凶横野蛮,什么坏事都做,人们害怕他就像惧怕虎狼一样。一天傍晚,吕四和一群恶少在村外乘凉,忽然隐隐约约听到雷声,风雨马上就要来了。向远处望去,见一位少妇急急忙忙躲入河岸边的古庙里去避雨。吕四对众恶少说:“那个女人可以奸淫。”当时已经是晚上,阴云密布,天色昏暗。吕四突然冲入庙内,堵住了少妇的嘴,众恶少扒光了少妇的衣服,纷纷拥上调戏她。突然一道闪电穿过窗棂射进庙内,吕四发现这个少妇的身貌好像自己的妻子,急忙松手问她,果然不错。吕四大为恼恨,拽起妻子要扔到河里淹死她。妻子大声哭叫说:“你想玩弄别人,反而导致别人玩弄我,天理昭昭,你还想杀我吗?”吕四无话可说,急忙寻找衣裤,可衣裤早已被风刮到河中漂走了。吕四彷徨苦思,无计可施,只好自己背着一丝不挂的妻子回家。当时雨过天晴,明月高照,满村人哗然大笑,争相上前问他们这是怎么一回事。吕四无言回答,竟羞愧得自己投河自尽了。原来是吕四的妻子回娘家,说定住满一个月才回来。不料娘家遭受火灾,没有地方居住,所以提前返回。吕四不知道,结果弄出了这桩祸事。后来吕四的妻子梦见吕四回家看她,对她说:“我罪孽深重,应该坠入无间地狱,永远都不能出来。因为生前侍奉母亲还算尽了孝道,冥间官员检阅档案,我得受一个蛇身,现在就要去投生了。你的后夫不久就要来了,要好好侍奉新公婆。冥间法律不孝罪最重,千万不要让自己蹈入阴曹地府的汤锅里。”到吕四妻子改嫁这天,屋角上有条赤练蛇垂头向下窥视,好像恋恋不舍的样子。吕四妻记起梦中的事,正要抬头问蛇,不一会儿门外传来迎亲的鼓乐声,赤练蛇在屋上跳跃几下,便迅速地逃走了。

【原典】

献县令明晨,应山人。尝欲申雪一冤狱,而虑上官不允,疑惑未决。儒学门斗有王半仙者 ,与一狐友,言小休咎多有验 ,遣往问之。狐正色曰:“明公为民父母,但当论其冤不冤,不当问其允不允。独不记制府李公之言乎 ?”门斗返报,明为蝖然 。因言制府李公卫未达时,尝同一道士渡江。适有与舟子争诟者,道士太息曰:“命在须臾,尚较计数文钱耶!”俄其人为帆脚所扫,堕江死。李公心异之。中流风作,舟欲覆。道士禹步诵咒 ,风止得济。李公再拜谢更生。道士曰:“适堕江者,命也,吾不能救。公贵人也,遇厄得济,亦命也,吾不能不救,何谢焉?”李公又拜曰:“领师此训,吾终身安命矣。”道士曰:“是不尽然。一身之穷达,当安命,不安命则奔竞排轧,无所不至。不知李林甫、秦桧,即不倾陷善类,亦作宰相,徒自增罪案耳。至国计民生之利害,则不可言命。天地之生才,朝廷之设官,所以补救气数也。身握事权,束手而委命,天地何必生此才,朝廷何必设此官乎?晨门曰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诸葛武侯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此圣贤立命之学,公其识之。”李公谨受教,拜问姓名。道士曰:“言之恐公骇。”下舟行数十步,翳然灭迹 。昔在会城,李公曾话是事,不识此狐何以得知也。

【注释】

①门斗:清朝官学中的仆役。

②休咎:善恶、吉凶的情况。

③制府:清代对总督的尊称。

④蝖(sǒng)然:害怕、惊惧的样子。

⑤禹步:道士在祷神礼仪中常用的一种步法动作。

⑥晨门:看守城门的官吏。

⑦翳(yì)然:隐蔽、隐藏的样子。

【译文】

献县县令明晨是应山人氏。他在任时曾经想申雪一件冤案,而又怕上司不答应,因而顾虑重重难以做决定。儒学中公差有个叫王半仙的,交了一个狐友,这个狐友谈论一些小的吉凶,多半都应验了,明晨便派他前去询问。狐精正色说:“明公身为百姓的父母官,只应当论案件冤与不冤,不应当问上司答应不答应。难道不记得总督李公的话吗?”公差回来报告了明晨,他听后很受震动。于是谈起总督李卫没有显达时,曾经同一个道士一同渡江。恰巧有人同船夫争骂,道士叹息说:“性命在顷刻之间了,还计较那几文钱吗?”不一会儿,那人被船帆的尾部扫中,掉到江里淹死了。李公心里感到惊奇。船到江中间,刮起了风,眼看船就要翻了。道士踩着禹步念诵咒语,风停止了,终于平安渡过了江。李公再三拜谢道士的救命之恩。道士说:“刚才那人掉到江里,这是命运,我不能救。您是贵人,遇到困厄还能平安渡江,也是命运,我不能不救,何必要道谢呢?”李公又拜谢说:“领受大师的训诫,我将终生听从命运的安排。”道士说:“也不全然如此。人的困穷显达,应当安于命运,不安于命运就要奔走争斗、排挤倾轧,用上各种手段。人们不知道李林甫、秦桧就是不倾轧不陷害好人,也能做宰相,他们作恶,只是枉然给自己增加罪状罢了。至于国计民生的利和害,就不可以听从命运。天地降生的人才,朝廷设置的官员,是用来补救气数的。如果手里掌握着权力,却无所事事听凭命运的安排,那么天地何必降生这个人才,朝廷何必设置这个官职呢?《论语》里记载看守城门的人说:‘知道不可以却仍然去做。’诸葛亮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是否成功是否顺利,不是能够预料的。’这是圣贤安身立命的学问,您请记住它。”李公恭敬地接受教训,拜问他的姓名。道士说:“说了担心您惊怕。”下船走了几十步,形迹一下子隐灭不见了。过去在省城,李公曾经讲起过这件事,不知这个狐精是怎么知道的。

【原典】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有邻村一媪至殿前 ,王改容拱手,赐以杯茗,命冥吏速送生善处。郑私叩冥吏曰:“此农家老妇,有何功德?”冥吏曰:“是媪一生无利己损人心。夫利己之心,虽贤士大夫或不免。然利己者必损人,种种机械 ,因是而生,种种冤愆 ,因是而造;甚至贻臭万年,流毒四诲,皆此一念为害也。此一村妇而能自制其私心,读书讲学之儒,对之多愧色矣。何怪王之加礼乎!”郑素有心计,闻之惕然而寤。郑又言,此媪未至以前,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哂曰 :“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生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踧踖 ,锋棱顿减。王徐顾笑曰:“怪公盛气耳。平心而论,要是三四等好官,来生尚不失冠带。”促命即送转轮王 。观此二事,知人心微暧,鬼神皆得而窥,虽贤者一念之私,亦不免于责备。“相在尔室” ,其信然乎!

【注释】

①媪(ǎo):年老的妇女。

②机械:心机,狡诈。

③冤愆(qiān):冤仇罪过。愆,罪过,过失。

④哂(shěn):冷笑,讥笑。

⑤踧踖(cù jí):恭敬不安的样子。

⑥转轮王:迷信中的地狱十殿阎王之一,主管轮回。

⑦相在尔室:出自《诗经·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觏;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意思是看看你的室中,在阴暗的地方也要光明磊落。什么都是显而易见的,不要以为别人看不见;神明的来临是不可猜度的,难道能够任意猜透他吗?

【译文】

北村人郑苏仙有一天做梦来到了阴间,看见阎罗王正在审查登录被囚的鬼魂。有一位邻村老妇人来到殿前,阎罗王见了,立即改换一副温和的脸色拱手相迎,又赐给一杯茶,随后命令下属官吏赶快送她到人间一个好地方去投生。郑苏仙偷偷问身旁的冥吏:“这位农家老妇人有什么功德?”冥吏说:“这个老妇人一生当中从来没有损人利己的心思。利己之心,即使是贤士大夫,也难以避免。追求利己的人必定会损害别人,种种诡诈奸巧行为便因此发生,种种诬陷冤屈事件也制造出来;甚至遗臭万年,流毒四海,都是由于这利己私念造成的。这位农村妇女能够自己控制私心,读书讲学的儒生们站在她的面前,很多人会面有愧色的。冥王对她格外尊重,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郑苏仙一向是个很有心计的人,听了这番话心中有所警醒。郑苏仙又说,在农妇到阎罗殿以前,有一官员身穿官服,昂首挺胸地走进殿来,声称自己生前无论到哪里,只喝一杯水而已,现在来冥府报到,无愧于鬼神。阎罗王讥讽地一笑,说:“设立官职是为了治理民众,就是管理驿站、河闸等,都有该做和不该做的事。仅仅认为不要钱就是好官,那么把木偶放在大堂上,它连一杯水也不喝,不是更胜过你么?”这位官员又辩解说:“我虽然没有功劳,但也没有罪过。”阎罗王说:“你这个人不论干什么都只顾保全自己,某案某案,你为了避免嫌疑而不表态,这不是有负于百姓么?某事某事,你拈轻怕重而不去做,这不是有负于国家么?《舜典》中‘三载考绩’,是怎么说的?没有功劳就是罪过。”这位官员极为不安,不再像先前那样锋芒毕露了。阎罗王慢慢地转头看着他笑道:“只怪你有点儿盛气凌人。平心而论,你也能算个三四等的好官,转生还能做一个士大夫。”随即命令把这位官员送到转轮王那里。通过这两件事,可知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点儿杂念,也都能被鬼神看穿,好人的一念之私,也免不了受责备。“鬼神时刻都在你身边。”这话真不假啊。

【原典】

无云和尚,不知何许人。康熙中,挂单河间资胜寺 ,终日默坐,与语亦不答。一日,忽登禅床,以界尺拍案一声,泊然化去。视案上有偈曰 :“削发辞家净六尘 ,自家且了自家身。仁民爱物无穷事,原有周公、孔圣人。”佛法近墨 ,此僧乃近于杨

【注释】

①挂单:佛教名词,指行脚僧到寺院投宿。

②偈(jì):佛经中的唱词。

③六尘:佛教用语,指依于六根所接之六尘,即声、色、香、味、触、法。尘,即染污之义。

④墨:指墨家创始人墨翟。

⑤杨:指先秦哲学家杨朱,战国时魏国人,字子居,道家杨朱学说派创始人,主张利己。

【译文】

有个叫无云的和尚,没有人知道他是哪里人。康熙年间,他在河间资胜寺暂住,整天默默地坐着,也不与别人答话。有一天,他忽然登上禅床,用界尺拍打了一下几案,便静静地坐化了。几案上留下了一首诗偈道:“削发辞家绝了六尘,自己就管自家的事。爱民爱物事情没有穷尽,这只有周公和孔圣人去管。”佛家的主张近于墨子,而这位无云和尚却接近杨朱。

【原典】

天津某孝廉 ,与数友郊外踏青。皆少年轻薄。见柳荫中少妇骑驴过,欺其无伴,邀众逐其后,嫚语调谑。少妇殊不答,鞭驴疾行。有两三人先追及,少妇忽下驴软语,意似相悦。俄某与三四人追及,审视,正其妻也。但妻不解骑,是日亦无由至郊外。且疑且怒,近前诃之 ,妻嬉笑如故。某愤气潮涌,奋掌欲掴其面。妻忽飞跨驴背,别换一形,以鞭指某数曰:“见他人之妇,则狎亵百端;见是己妇,则恚恨如是。尔读圣贤书,一恕字尚不能解,何以挂名桂籍耶 ?”数讫,径行。某色如死灰,殆僵立道左 ,不能去。竟不知是何魅也。

【注释】

①孝廉: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

②诃(hē):斥责,大声怒骂。

③桂籍:指科举登第人员的名籍。

④道左:道路边。

【译文】

天津有一位举人,与几个朋友到郊外踏青,这些少年大多是轻薄之人。见柳荫中有位少妇骑驴走过,少年们欺负她独身无伴,便在少妇身后追逐,胡言乱语调笑戏谑。少妇并不答理他们,鞭策驴子快步跑开。有两三个人追赶上来,少妇忽然下驴,语气温和地与他们搭话,看意思好像很喜欢他们。不一会儿,举人和另外三四人也赶了上来,举人仔细一看,这不是自己的妻子吗?但是他的妻子不会骑驴,也不会到郊外来。他又怀疑又愤怒,上前责骂她,可是妻子嬉笑如故。举人怒火中烧,张开手掌想要打妻子的耳光。妻子忽然飞身上驴,改变成了另一副相貌,用鞭子指着举人斥责道:“见了别人的妻子,就无端地调戏,见是自己的妻子,就这样的愤恨。你是读圣贤之书的人,一个恕字尚且没有弄明白,你凭什么考中了举人?”数落完后,就打着驴子径直去了。举人面如死灰,呆呆地站立在道旁,几乎不能挪步。最终也不知这个少妇是什么鬼魅。

【原典】

德州田白岩曰:有额都统者,在滇黔间山行,见道士按一丽女于石,欲剖其心。女哀呼乞救。额急挥骑驰及,遽格道士手 ,女轍然一声 ,化火光飞去。道士顿足曰:“公败吾事!此魅已媚杀百馀人,故捕诛之以除害。但取精已多,岁久通灵,斩其首则神遁去,故必剖其心乃死。公今纵之,又贻患无穷矣。惜一猛虎之命,放置深山,不知泽麋林鹿,颷其牙者几许命也 !”匣其匕首,恨恨渡溪去。此贻白岩之寓言,即所谓一家哭,何如一路哭也 。姑容墨吏,自以为阴功,人亦多称为忠厚;而穷民之卖儿贴妇,皆未一思,亦安用此长者乎?

【注释】

①遽(jù):急,仓猝。

②轍(qiào)然:形容声音响亮、激越。

③颷(mó):削、切。

④一家哭,何如一路哭:指罢免一个不称职的官吏,不过使他一家因此痛苦,这点悲伤怎么比得上一个地区的百姓所遭受的痛苦呢。这句话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言。范仲淹为相,锐意改革吏治,取诸路监司名册,将不称职者姓名一笔勾去。一路,是宋代的行政区域,相当于今天的一个省。

【译文】

德州田白岩说:有一个额都统,有一次骑马行走在云贵边界的崇山峻岭间,看见一个道士把一个美艳的女子按倒在石头上,要剖取她的心。女子不停哀叫求救,额都统连忙打马疾奔上去,格开道士的手。女子一声叫唤,便化成一道火光飞走了。道士连连顿足叹息道:“你可坏了我的事!这个精魅已经迷杀一百多人,为这我才想抓住杀了它,以消除祸害。但因它已经得到很多精气,修炼时间也久,已经达到了通灵的地步,如果斩它的头则元神逃脱,所以必须剖它的心才能致它于死地。你今天放走了它,不知会留下多少无穷的祸患。怜惜一只猛虎的性命,而把它放回深山里,不知道沼泽山林中又有多少麋鹿的生命要丧在它的利齿之下啊!”说着,道士把匕首插入鞘中,愤恨地渡过溪水走了。田白岩讲述的这件事可当作一则寓言,就像说一个不称职的官员被罢免了,只不过他一家人哭泣,然而一家人的悲伤哪能比得上一方百姓遭受祸害而悲泣呢。姑息纵容那些贪官污吏,自以为积了阴德,人们也称赞他宽厚仁慈,而穷苦的百姓卖掉儿女、赔上妻子,却从来都不想上一想,这样的所谓忠厚长者又有什么用呢?

【原典】

安中宽言:昔吴三桂之叛 ,有术士精六壬 ,将往投之。遇一人,言亦欲投三桂,因共宿。其人眠西墙下,术士曰:“君勿眠此,此墙亥刻当圮 。”其人曰:“君术未深,墙向外圮,非向内圮也。”至夜果然。余谓此附会之谈也,是人能知墙之内外圮,不知三桂之必败乎?

【注释】

①吴三桂(1612—1678):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后封为汉中王、济王。1644年降清,引清军入关,封平西王,1662年杀南明永历帝,1673年下令撤藩,发动三藩之乱,1678年秋在衡阳病逝。

②六壬:又称“六壬神课”,是阴阳五行占卜吉凶的一种术数。即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统称为六壬。

③圮(pǐ):坍塌,倒塌。

【译文】

安中宽说:过去吴三桂叛变时,有个术士精通六壬,要去投奔他。路上遇到一个人,说也要去投奔吴三桂,于是两人一起投宿住下。术士遇见的那人睡在西墙下,术士说:“你不要睡在这儿,这座墙将在今晚九点到十一点之间倒塌。”对方说:“你的艺业还不精,墙向外倒,而不会向里倒。”到了夜里,墙果然向外倒塌了。我认为这是牵强附会之谈,这个人能知道墙往哪个方向倒,怎么就不知道吴三桂必败无疑呢?

【原典】

又,去余家三四十里,有凌虐其仆夫妇死而纳其女者。女故慧黠 ,经营其饮食服用,事事当意。又凡可博其欢者,冶荡狎華 ,无所不至。皆窃议其忘仇。蛊惑既深,惟其言是听。女始则导之奢华,破其产十之七八。又谗间其骨肉 ,使门以内如寇仇。继乃时说《水浒传》宋江、柴进等事,称为英雄,怂恿之交通盗贼 。卒以杀人抵法。抵法之日,女不哭其夫,而阴携卮酒 ,酹其父母墓曰 :“父母恒梦中魇我 ,意恨恨似欲击我。今知之否耶?”人始知其蓄志报复,曰:“此女所为,非惟人不测,鬼亦不测也,机深哉!”然而不以阴险论,《春秋》原心,本不共戴天者也。

【注释】

①慧黠(xiá):聪明而狡猾。

②狎華(xiá xiè):放荡胡闹。華,通“亵”。

③谗间:离间。

④交通:勾结,串通。

⑤卮(zhí):古代盛酒的容器。

⑥酹(lèi):拿酒祭奠。

⑦魇:梦中惊吓。

【译文】

在离我家三四十里的地方,有个人残暴虐待弄死了自家仆人夫妇后,霸占了他们的女儿。这个女子一向聪明黠慧,侍奉主人的饮食服用,样样都很称心。而且对户主温柔体贴、淫荡狎昵、打情骂俏,凡能博得他欢心的事情,无所不做。人们都背后议论说她忘记了父母之仇。主人被她迷惑得不可自拔,对她言听计从。女子开始引导主人追求奢侈豪华,把家产耗去了十分之七八。随后又离间主人亲人的骨肉关系,使一家人之间互相怨恨像仇人一样。接着,经常向他讲述《水浒传》宋江、柴进等人的故事,称赞他们是英雄好汉,怂恿他去交结盗贼。主人最后竟然因为杀了人要偿命。行刑这天,这个女子没有去哭遭受极刑的男人,而是暗备酒果,到父母墓前进行祭祀,她对着父母坟墓说:“父母双亲经常在梦中惊吓我,对我怨恨切齿,多次要打我。今天明白了吗?”人们这才知道她原来是蓄意报仇,说:“这个女人的行为,非但人不能预料,就是鬼也未能窥破,心机真深啊!”然而,人们并不认为她阴险,《春秋》主张原心定罪,重视推究动机,何况杀父之仇本来就是不共戴天的。

【原典】

陈枫崖光禄言 :康熙中,枫泾一太学生,尝读书别业 。见草间有片石,已断裂剥蚀,仅存数十字,偶有一二成句,似是夭逝女子之碣也 。生故好事,意其墓必在左右,每陈茗果于石上,而祝以狎词。越一载馀,见丽女独步菜畦间,手执野花,顾生一笑。生趋近其侧,目挑眉语,方相引入篱后灌莽间,女凝立直视,若有所思,忽自批其颊曰:“一百年,心如古井,一旦乃为荡子所动乎?”顿足数四,奄然而灭。方知即墓中鬼也。蔡修撰季实曰 :“古称盖棺论定,观于此事,知盖棺犹难论定矣。是本贞魂,乃以一念之差,几失故步。”晦庵先生诗曰 :“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谅哉!

【注释】

①光禄:官名。

②别业:别墅。

③碣:圆顶的墓碑。

④修撰:官名。科举一甲第一名进士即授翰林院修撰。

⑤晦庵先生:指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南宋理学家、教育家。

【译文】

光禄大夫陈枫崖说:康熙年间,浙江枫泾有个太学生在别墅中读书,见草丛中有一块石片,已经断裂剥蚀,上面有数十字,偶然有一两句完整的句子,看来好似一位夭折女子的石碑。这个太学生向来好事,估计坟墓就在附近,于是就常常在残碑上陈设一些茶点果品,祈祝一些猥亵之词。大约过了一年多,见到一个漂亮的女子独自在菜畦间走。她手中拿着一枝野花,对着太学生嫣然一笑。太学生走到她的身旁,挤眉弄眼,女子引着太学生来到篱笆后的灌木丛中,就站住了,两眼直愣愣地看着太学生,似略有所思。忽然她打了自己一个耳光说:“一百多年来,心如枯井一般,却被这放荡小子勾引动心。”于是不住地顿脚,一下子就隐灭不见了。这才知道她就是坟墓里的鬼魂。修撰蔡季实说:“古语说盖棺定论,从这件事可知,盖棺也难定论呵。这本是贞节的鬼魂,还因为一念之差,几乎迷失本性。”朱熹有诗说:“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确实如此啊! G+T0z78bfJjvvyROX3xguDmi2vCVwjhNuj8e/rIItWMoVDQy806C5Ratwiy6SMFk



卷二 滦阳消夏录二

【原典】

曾伯祖光吉公,康熙初官镇番守备。云有李太学妻,恒虐其妾,怒辄褫下衣鞭之 ,殆无虚日。里有老媪,能入冥,所谓走无常者是也 。规其妻曰:“娘子与是妾有夙冤,然应偿二百鞭耳。今妒心炽盛,鞭之殆过十馀倍,又负彼债矣。且良妇受刑,虽官法不褫衣。娘子必使裸露以示辱,事太快意,则干鬼神之忌。娘子与我厚,窃见冥籍,不敢不相闻。”妻哂曰:“死媪谩语 ,欲我禳解取钱耶 !”会经略莫洛遘王辅臣之变 ,乱党蜂起,李殁于兵,妾为副将韩公所得。喜其明慧,宠专房。韩公无正室,家政遂操于妾。妻为贼所掠。贼破被俘,分赏将士,恰归韩公。妾蓄以为婢,使跪于堂而语之曰:“尔能受我指挥,每日晨起,先跪妆台前,自褫下衣,伏地受五鞭,然后供役,则贷尔命。否则尔为贼党妻,杀之无禁,当寸寸脔尔 ,饲犬豕。”妻惮死失志,叩首愿遵教。然妾不欲其遽死,鞭不甚毒,俾知痛楚而已。年馀,乃以他疾死。计其鞭数,适相当。此妇真顽钝无耻哉!亦鬼神所忌,阴夺其魄也。此事韩公不自讳,且举以明果报。故人知其详。

韩公又言:此犹显易其位也。明季尝游襄、邓间,与术士张鸳湖同舍。鸳湖稔知居停主人妻虐妾太甚 ,积不平,私语曰:“道家有借形法。凡修炼未成,气血已衰,不能还丹者 ,则借一壮盛之躯,乘其睡,与之互易。吾尝受此法,姑试之。”次日,其家忽闻妻在妾房语,妾在妻房语。比出户,则作妻语者妾,作妾语者妻也。妾得妻身,但默坐,妻得妾身,殊不甘,纷纭争执,亲族不能判。鸣之官。官怒为妖妄,笞其夫 ,逐出。皆无可如何。然据形而论,妻实是妾,不在其位,威不能行,竟分宅各居而终。此事尤奇也。

【注释】

①褫(chǐ):脱去,解下。

②走无常:旧时传说的一种超自然现象,谓冥间利用活人的生魂来为冥间做事。

③谩语:欺骗的话,谎话。

④禳(ráng)解:通过做法事,向神灵祈求解除灾祸,避免灾难。

⑤经略: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王辅臣之变:康熙十二年(1673年),陕西提督王辅臣起兵响应吴三桂叛变。

⑥脔(luán):碎割。

⑦居停主人:寄居之处的主人。居停,寄居之处。

⑧还丹:道士炼丹之术,以九转丹炼成还丹,道家认为人吞服还丹之后即可白日升天。

⑨笞:鞭打,杖打。

【译文】

我的曾伯祖光吉公,在康熙初年任镇番县守备。据他说,有位李太学的妻子,常常虐待家中的小妾,一发怒就扒下妾的衣裤随处鞭打,几乎没有一天不打的。当地有位老太太据说能进入阴间,即所谓的走无常。她规劝李太学的妻子说:“娘子和这个妾有前世的冤仇,她是应该偿还你二百鞭。如今你妒火旺盛,鞭打她的鞭数几乎超过了十多倍,反而你就又欠她的债了。况且良家妇女受刑,就是官府大堂也不许扒衣服。可娘子却一定要扒她的衣服侮辱她,事情做得太过分,就冒犯了鬼神的忌讳。娘子和我交情厚,我偷看了阴间的籍册,不敢不告诉你这些事。”李太学妻子冷笑道:“死婆子胡说,想让我祷告消灾你好捞钱吧!”不久,经略使莫洛遭遇了王辅臣的叛变,乱党蜂起,李太学在兵乱中丧生,他的妾归了副将韩公。韩公喜欢李妾的聪慧,极为宠爱。韩公又没有正妻,家政大权便掌握在这个妾的手中。而李太学的妻子在兵荒中被乱贼掠去。乱贼败亡后,李太学妻子被俘,被分赏给将士,恰好分给了韩公。李妾把李太学妻子当做奴婢,叫她跪在堂前说:“你如果能接受我指挥,每天早上起来,先跪在梳妆台前,自己脱掉下身衣服,趴在地上让我打五鞭,然后听我使唤,就让你活命。不然,你是贼党的妻子,就把你杀了砍了都不会有人管,应该一寸一寸地割下你的肉,喂猪狗。”李太学妻子害怕死,便什么气节脸面都顾不得了,叩头愿意遵命。但是妾并不希望她马上死,鞭打也不很重,只要让她知道痛苦而已。过了一年多,李太学妻子得病死去。计算她所受的鞭数,差不多相当于李妾挨的鞭数了。这个李太学的妻子真是顽钝无耻啊!她遭到鬼神的嫉恨,所以阴司勾取了她的魂魄。这事韩公并不讳避,并且常拿它当例子来说明因果报应的道理,所以人们知道得比较详细。

韩公又说,这就像完全对换所处地位一样。明朝末年,他曾到襄阳、邓州一带去游玩,和术士张鸳湖同住在一个馆舍里。张鸳湖知道馆舍主人的妻子虐待妾过分,心中不平,私下里对韩公说:“道家有一种借人躯体的法术,名叫借形法。即还没有修炼成功,气血已经衰弱,还不能够合成仙丹得到正果,便借用一个壮健的身体,乘他睡觉之际和他互相调换。我曾学过这种法术,姑且试试。”第二天,这家人忽然听见妻子在妾的房里说话,妾在妻子的房里说话。等她们出了门,大家发现妻子发出的声音是妾的,妾发出的声音是妻的。妾得到了妻子身体,只是默默坐在那儿,妻子得了妾的身体,很不甘心,纷纷扰扰地争执不休,亲族谁也断不了这事。事情闹到官府,官员发怒说是妖妄,把她的丈夫打了一顿,赶出去了。大家都无可奈何。不过根据形体相貌,妻子实际上是妾,就没有正妻的地位,所以威风也就不能施展,最后只好妻妾分开住了一辈子。这事很是奇怪。

【原典】

先叔母高宜人之父 ,讳荣祉,官山西陵川令。有一旧玉马,质理不甚白洁,而血浸斑斑。斫紫檀为座承之 ,恒置几上 。其前足本为双跪欲起之形。一日,左足忽伸出于座外。高公大骇,阖署传视 ,曰:“此物程朱不能格也。”一馆宾曰:“凡物岁久则为妖。得人精气多,亦能为妖。此理易明,无足怪也。”众议碎之,犹豫未决。次日,仍屈还故形。高公曰:“是真有知矣。”投炽炉中,似微有呦呦声。后无他异。然高氏自此渐式微 。高宜人云,此马煅三日,裂为二段,尚及见其半身。又武清王庆篘曹氏厅柱,忽生牡丹二朵,一紫一碧,瓣中脉络如金丝,花叶葳蕤 ,越七八日乃萎落。其根从柱而出,纹理相连。近柱二寸许,尚是枯木,以上乃渐青。先太夫人,曹氏甥也,小时亲见之,咸曰瑞也。外祖雪峰先生曰:“物之反常者为妖,何瑞之有!”后曹氏亦式微。

【注释】

①宜人:古时妇女因丈夫或子孙而得的一种封号。明清时,五品官员的妻、母封宜人。

②斫(zhuó):砍、削。

③几:几案。

④阖:全,总共。

⑤式微:衰微,衰落。

⑥葳蕤(wēi ruí):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

【译文】

我已过世的叔母高宜人的父亲高荣祉,在山西陵川做过县令。他有一尊古旧玉马,玉马的质理不很白洁,斑斑点点像血迹渗透进去。他用紫檀木为玉马制成一个底座,常放在书案上。玉马的前腿本来是双跪欲起的状态,有一天忽然左腿伸出了座外。高公大惊,在整个衙署传观,说:“这种怪事恐怕连程颐、朱熹都解释不清。”一个师爷说:“大凡物件,年代久了就会兴妖作怪。得到人的精气过多也能兴妖作怪。这个道理很明白,不足为奇。”众人议论将玉马砸碎,高公一时犹豫不定。第二天,玉马左腿又屈入座内恢复了原形。高公说:“还真成精了。”便将玉马投入火炉中,玉马在火炉中好似有“呦呦”的叫声。从此以后,没有发生任何其他怪异。但是高氏门庭从此逐渐破落起来。高宜人说,玉马烧了三天,裂成两截,她还见到过烧毁的半个身子。还有,武清王庆篘曹家大厅的柱子上,忽然长出两朵牡丹花,一朵紫色的,一朵碧绿色的,花瓣中的脉络好像金丝,花叶繁盛下垂,过了七八天才枯萎凋谢。花的根从柱子里生出来,纹理与木柱相连。靠近柱子两寸左右的部分还是枯木,两寸以上才逐渐变青。我的先母太夫人是曹氏的外甥女,小时亲眼见过厅柱的牡丹,当时都认为是吉祥征兆。我的外祖父雪峰先生说:“反常的东西就是妖,哪有什么吉祥征兆!”后来曹氏门庭也渐渐破落了。

【原典】

有游士以书画自给。在京师纳一妾,甚爱之。或遇会,必袖果饵以贻妾,亦甚相得。无何病革 ,语妾曰:“吾无家,汝无归;吾无亲属,汝无依。吾以笔墨为活,吾死,汝琵琶别抱,势也,亦理也。吾无遗债累汝,汝亦无父母兄弟掣肘,得行己志。可勿受锱铢聘金 ,但与约,岁时许汝祭我墓,则吾无恨矣。”妾泣受教。纳之者亦如约,又甚爱之。然妾恒郁郁忆旧恩,夜必梦故夫同枕席,睡中或妮妮呓语。夫觉之,密延术士镇以符箓。梦语止,而病渐作,驯至绵胣 。临殁 ,以额叩枕曰:“故人情重,实不能忘,君所深知,妾亦不讳。昨夜又见梦曰:‘久被驱遣,今得再来,汝病如是,何不同归?’已诺之矣。能邀格外之惠,还妾尸于彼墓,当生生世世,结草衔环 。不情之请,惟君图之。”语讫奄然。夫亦豪士,慨然曰:“魂已往矣,留此遗蜕何为?杨越公能合乐昌之镜 ,吾不能合之泉下乎?”竟如所请。

此雍正甲寅、乙卯间事 。余是年十一二,闻人述之,而忘其姓名。余谓再嫁,负故夫也;嫁而有二心,负后夫也。此妇进退无据焉。何子山先生亦曰:“忆而死,何如殉而死乎?”何励庵先生则曰:“《春秋》责备贤者,未可以士大夫之义,律儿女子。哀其遇可也,悯其志可也。”

【注释】

①病革(jí):病势危急。革,通“亟”,危急。

②锱铢(zīzhū):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及其微小的数量。

③绵胣(chuò):病危。

④殁:去世。

⑤结草衔环:旧时比喻至死不忘报答恩德。结草,把草结成绳子,绊倒敌人,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送给恩人。

⑥乐昌之镜:比喻夫妻分离。

⑦雍正甲寅、乙卯:雍正十二年(1734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

【译文】

有一位靠书画谋生的游士,在京城纳了一个妾,对其非常宠爱。如果有人请他赴宴,他也不忘把果品之类的藏于袖中带回来给她吃。爱妾也与他情投意合。可是没有多久,这个游士病危,临终之际对爱妾说:“我没有家,你无处可去;我又没有亲属,你也没有依靠。我以笔墨为生,我死以后你没法过活,你再嫁,这是情势所迫,也是理所当然。我没有留下债务牵累你,你也没有父母兄弟牵连阻挠,可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再嫁的时候,可以不接受他哪怕一点点的成婚聘金,但一定要与他约定,每年祭祀时节允许你给我上坟祭祀,这样,我就死无遗恨了。”爱妾流着泪,点头答应了。后来娶这个妾的人也答应了,而且很爱她。然而,这位爱妾却常郁郁寡欢,不忘游士旧恩,每夜都梦见与故夫同席共枕,睡梦中有时喃喃说着梦话。后夫察觉后,暗暗请术士书写了符箓镇鬼。此后,爱妾不说梦话了,却又生起病来,病情日益沉重,渐渐危及生命了。临终时,她用前额叩枕说:“故夫对我恩重,实在不能忘怀,这是你很了解的,也是我从来没有隐瞒过的。昨夜又梦见他来对我说:‘我被赶走很长时间,今天才能再来。你病到这种地步,为何不跟我一道走?’我已经答应了他。如果能得到你的格外恩惠,把我的尸体葬在故夫的坟墓里,我会生生世世结草衔环报答你的大恩。这个不合情理的请求,恳望你能考虑。”说罢闭目死去。后夫本来就是豪爽的人,感慨地说:“魂魄都已经走了,留着一个空壳有何用处?杨越公能让乐昌公主夫妇团圆,我就不能使泉下有情人重结眷属吗?”最后按妾的请求把她的遗体合葬于游士墓中。

这是雍正甲寅、乙卯年间发生的事情。我当时十一二岁,听人讲述了这件事,但忘记了他们的姓名。在我看来,这位妾改嫁,是背弃了原来的丈夫;嫁了以后又有二心,是背弃了后来的丈夫。应该说她是进退无据,都不符合礼教。何子山先生也说:“与其怀念故夫而死,不如当时殉节而死。”何励庵先生却说:“《春秋》之义责备贤人,不可用士大夫的标准去要求普通女子。对于这位妾,可以可怜她的遭遇,同情她的心志。”

【原典】

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恒相对嬉笑,不避忌人,或夏夜并宿瓜圃中。皆薄其冶荡。然对他人,则面如寒铁。或私挑之,必峻拒。后遇劫盗,身受七刃,犹诟詈 ,卒不污而死。又皆惊其贞烈。老儒刘君琢曰:“此所谓质美而未学也。惟笃于夫妇,故矢死不二。惟不知礼法,故情欲之感,介于仪容;燕昵之私,形于动静。”辛彤甫先生曰:“程子有言 ,凡避嫌者,皆中不足。此妇中无他肠,故坦然径行不自疑。此其所以能守死也。彼好立崖岸者 ,吾见之矣。”先姚安公曰:“刘君正论,辛君有激之言也。”

后其夫夜守豆田,独宿团焦中 。忽见妇来,燕婉如平日。曰:“冥官以我贞烈,判来生中乙榜 ,官县令。我念君,不欲往,乞辞官禄为游魂,长得随君。冥官哀我,许之矣。”夫为感泣,誓不他偶。自是昼隐夜来,几二十载。儿童或亦窥见之。此康熙末年事。姚安公能举其姓名居址,今忘矣。

【注释】

①诟詈(lì):大骂。

②程子:指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

③崖岸:本义为山崖、堤岸,这里指人严峻,自信甚至自负。

④团焦:指圆形的草屋。

⑤乙榜:也叫乡试,一般都在各省省城举行,三年考一次。

【译文】

青县有一位农家少妇,性情轻佻,跟随丈夫劳作,形影不离。夫妻常相对嬉笑,打情骂俏,不避忌别人,有时夏天傍晚还一起睡在瓜园里。村人都很看不起她,认为她淫荡不轨。但少妇对待别的男人,却是面如冰铁。如果有人偷偷挑逗她,必定遭到严厉拒绝。后来,少妇遭遇强盗抢劫,身上挨了七刀,仍在坚持破口大骂,终于没有受到强盗玷污,英烈而死。事过以后,村民们又都对她的忠贞壮烈感到十分惊奇。老儒刘君琢说:“这就是所谓本质美好而没有接受教育的人。由于忠贞于夫妻情分,所以宁死也不背弃丈夫。由于不懂礼教,所以情欲的感受都表现于仪貌容态,夫妻间的亲昵流露在言谈举止上。”辛彤甫先生说:“程子有句话,凡是躲避嫌疑的,都是内心有所欠缺。这个妇人心中没有其他杂念,所以坦坦荡荡,正大光明按自己的心愿支配自己的行动。所以她能以死守节。那些道貌岸然、自高自傲的人,我见得多了。”先父姚安公说:“刘先生是正统的评论,辛先生的评论稍有偏激。”

后来,少妇的丈夫在夜间看守豆田,一个人睡在田间临时搭成的圆形草屋里。忽然见妻子走进来,像平常一样与他亲热。妻子告诉他说:“冥司因为我是贞节烈妇,安排我来生得中举人,做官当县令。我思念郎君,不想去,乞求辞去官禄做游魂,能长久跟随郎君。冥司官员同情我,答应了我的请求。”丈夫感动得掉下泪来,发誓不再另娶。从此,少妇白天隐形夜晚来往,就这样过了大约二十年。有的孩子曾经偷偷看见过这位少妇的鬼魂。这是康熙末年发生的事情,当初姚安公还能说出他们的姓名地址,可我现在却已经忘了。

【原典】

献县老儒韩生,性刚正,动必遵礼,一乡推祭酒 。一日,得寒疾。恍惚间,一鬼立前曰:“城隍神唤。”韩念数尽当死,拒亦无益,乃随去。至一官署,神检籍曰:“以姓同误矣。”杖其鬼二十,使送还。韩意不平,上请曰:“人命至重,神奈何遣愦愦之鬼 ,致有误拘?倘不检出,不竟枉死耶?聪明正直之谓何!”神笑曰:“谓汝倔强,今果然。夫天行不能无岁差,况鬼神乎?误而即觉,是谓聪明;觉而不回护,是谓正直。汝何足以知之?念汝言行无玷,姑贷汝 ,后勿如是躁妄也。”霍然而苏 。韩章美云。

【注释】

①祭酒:祭祀时酹酒祭神的长者。

②愦愦:昏乱、糊涂的样子。

③姑:姑且。贷:宽恕,饶恕。

④霍然:突然。

【译文】

献县的老儒生韩某,性情刚正,不管做什么事都遵守礼法,所以乡里人推举他当祭酒。有一天,他得了寒病,恍惚之间,看见一个鬼站在面前说:“城隍神召唤你。”韩某想,气运尽了就应当死,抗拒也无益,便随着去了。到了一处官署,城隍神查验了名册,说:“因为姓一样,弄错了。”把鬼打了二十棍,叫鬼把韩某送回去。韩某心中不平,上前问道:“人命关天,神为什么派这么个糊涂鬼,以致抓错了人?倘若没查验出来,我不就冤死了么?还说什么聪明正直!”神笑道:“我早就听说你倔强,今天一看果然如此。要知道天时的运行还有误差,何况是鬼神呢?有错马上就能察觉,这就叫聪明;察觉了而不袒护,这就叫正直。你怎么能知道这些道理?念你言行没有过失,暂且饶恕你,以后不要再这样急躁乱来了。”韩某猛然苏醒了过来。这是韩章美讲的一个故事。

【原典】

景城有刘武周墓 ,《献县志》亦载。按武周山后马邑人,墓不应在是,疑为隋刘炫墓 。炫,景城人。《一统志》载其墓在献县东八十里。景城距城八十七里,约略当是也。旧有狐居之,时或戏嬲醉人。里有陈双,酒徒也。闻之愤曰:“妖兽敢尔!”诣墓所,且数且詈。时耘者满野,皆见其父怒坐墓侧,双跳踉叫号 。竞前呵曰:“尔何醉至此,乃詈尔父!”双凝视,果父也,大怖叩首。父径趋归。双随而哀乞,追及于村外。方伏地陈说,忽妇媪环绕,哗笑曰:“陈双何故跪拜其妻?”双仰视,又果妻也,愕而痴立。妻亦径趋归。双惘惘至家 ,则父与妻实未尝出。方知皆狐幻化戏之也,惭不出户者数日。闻者无不绝倒。余谓双不詈狐,何至遭狐之戏,双有自取之道焉。狐不嬲人,何至遭双之詈?狐亦有自取之道焉。颠倒纠缠,皆缘一念之妄起。故佛言一切众生,慎勿造因。

【注释】

①刘武周:隋末河间景城(今河北献县东北)人。在隋末群雄竞起的纷乱形势中,他率先起兵,依附突厥,起兵反隋,自称皇帝,年号天兴。

②刘炫:隋经学家,字广伯,河间景城(今河北献县东北)人,刘献之的三传弟子。开皇(581—600)中,奉敕修史。后与诸儒修定五礼,授旅骑尉。旋任太学博士。卒于隋末,门人谥为宣德先生。

③跳踉:跳跃的样子。

④惘惘:精神恍惚的样子。

【译文】

刘武周的墓在景城,《献县志》记载了这件事。按理说,刘武周是山后马邑人,墓不应在这儿,所以景城的墓可能是隋代刘炫的。刘炫是景城人。另见《一统志》记载,刘武周的墓在献县东八十里处。景城离县城八十七里,这么算来很可能就是他的墓。过去墓里住着狐狸,经常戏弄醉鬼。乡里有个叫陈双的酒徒听说后愤愤地说:“妖兽胆敢这么无礼!”他到了墓地,一边数落一边大骂。当时满地都是干活的人,都看见陈双的父亲坐在墓边,怒气冲冲。陈双跺脚大骂。大伙走过来呵斥他:“你怎么醉成这样,还骂你父亲!”陈双仔细一看,真的是父亲,吓得赶紧叩头拜了一拜。父亲没理他,往回走了。陈双哀求父亲不要走,到了村外才追上。他趴在地上说明原委,忽听一群妇女围着笑道:“陈双,为什么拜你的妻子?”陈双抬头一看,果然是妻子,他惊讶地呆呆站着。妻子也径直回去了。陈双怅然地回了家,才知道父亲和妻子二人根本没出去过。这才明白是狐狸在戏弄他,他羞愧地好几天不出门。听到这事的人无不笑得前仰后合。我认为,陈双不骂狐狸,何至于被狐狸戏弄,陈双是自作自受。狐狸如果不戏耍人,何至于遭陈双谩骂?狐狸也是自作自受。恩怨纠纷,皆因一念之差。所以佛说,一切生灵,千万不要惹是生非,制造结怨的因由。

【原典】

老仆魏哲闻其父言:顺治初,有某生者,距余家八九十里,忘其姓名,与妻先后卒。越三四年,其妾亦卒。适其家佣工人,夜行避雨,宿东岳祠廊下。若梦非梦,见某生荷校立庭前 ,妻妾随焉。有神衣冠类城隍,磬折对岳神语曰 :“某生污二人,有罪;活二命,亦有功,合相抵。”岳神稭然曰 :“二人畏死忍耻,尚可贷。某生活二人,正为欲污二人,但宜科罪,何云功罪相抵也?”挥之出。某生及妻妾亦随出。悸不敢语。

天曙归告家人,皆莫能解。有旧仆泣曰:“异哉,竟以此事被录乎!此事惟吾父子知之,缘受恩深重,誓不敢言。今已隔两朝,始敢追述。两主母皆实非妇人也。前明天启中,魏忠贤杀裕妃 ,其位下宫女内监,皆密捕送东厂 ,死甚惨。有二内监,一曰福来,一曰双桂,亡命逃匿。缘与主人曾相识,主人方商于京师,夜投焉。主人引入密室,吾穴隙私窥。主人语二人曰:‘君等声音状貌在男女之间,与常人稍异,一出必见获。若改女装,则物色不及。然两无夫之妇,寄宿人家,形迹可疑,亦必败。二君身已净,本无异妇人;肯屈意为我妻妾,则万无一失矣。’二人进退无计,沉思良久,并曲从。遂为办女饰,钳其耳,渐可受珥。并市软骨药,阴为缠足。越数月,居然两好妇矣。乃车载还家,诡言在京所娶。二人久在宫禁,并白皙温雅,无一毫男子状。又其事迥出意想外,竟无觉者。但讶其不事女红,为恃宠骄惰耳。二人感主人再生恩,故事定后亦甘心偕老。然实巧言诱胁,非哀其穷,宜司命之见谴也。”信乎,人可欺,鬼神不可欺哉!

【注释】

①校(jiào):古代刑具枷锁的统称。

②磬(qìng)折:像磬一样弯着腰,表示恭敬。

③稭然:不高兴的样子。稭,通“怫”。

④魏忠贤(1568—1627):原名李进忠,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明朝末期宦官。

⑤东厂:官署名,即东缉事厂,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东厂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是明朝宦官干政的开端。

【译文】

老仆魏哲听他父亲说:顺治初年,有一位某生,距离我家八九十里,忘了叫什么名,和妻子先后去世。过了三四年,他的妾也死了。当时他家的雇工夜里赶路避雨,借宿在东岳祠的廊庑下。在似梦非梦中,看见某生戴着枷锁站在庭前,妻妾随在身后。有个神灵,看衣饰像是城隍,恭敬地弯着腰对岳神说:“某生污辱了这两个人,有罪;救了二人的性命,也有功,应该相抵。”岳神不高兴地说:“这二人怕死而忍垢含耻,还可原谅。某生救这两个人,正是为了奸污这二人,只能定罪,怎么能说功罪相抵呢?”于是挥手把城隍神打发了出去。某生和妻妾也随后出去了。雇工害怕,不敢吱声。

雇工天亮之后回去告诉了家人,大家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某生过去的仆人哭道:“真是怪事,他竟然因为这件事而获罪。这事只有我们父子知道,因为受恩深重,发誓不说。如今已经改朝换代,说出来也不怕了。两位主母实际上都不是女人。在明代天启年间,魏忠贤杀死裕妃,裕妃的宫女太监,被秘密逮捕送到东厂,死得都很惨。有两个太监,一个叫福来,一个叫双桂,改名换姓逃亡躲藏。因为他们与我主人是旧相识,而主人正在京城经商,就夜里投奔来了。主人把两人带进密室,我从门缝往里偷看。听见主人对他们说:‘你们的声音相貌,不男不女,和别人不大一样,一出去肯定会被抓住。如果改换女装,就认不出来了。但是两个没有丈夫的女人寄住在别人家里,形迹可疑,也一定会败露。两位已经净了身,和女人也没什么两样了,如果肯委屈当我的妻妾,就万无一失了。’两人进退不得,沉思了好久,只好曲从。主人于是为他们采买女人饰物,扎了耳朵眼,渐渐可以挂耳环了。还买来软骨药,悄悄为他们缠脚。过了几个月,居然变成两个美女了。于是主人便用车载两人回家,撒谎说在京城娶的。这二人久在宫禁之中,都皮肤白皙、举止温雅,没有一点儿男子的样子。这件事情又大出意料之外,所以也没人怀疑。只是奇怪两个人都不做女红,以为是恃宠骄惰罢了。二人感怀主人的活命之恩,所以在魏忠贤死后,仍甘心与主人在一起生活。主人实际上是花言巧语引诱胁迫他们就范的,并不是同情他们无处投奔,所以岳神惩罚他也是应该的。”可见,人可以欺骗,鬼神是不可欺骗的啊。

【原典】

先姚安公有仆,貌谨厚而最有心计。一日,乘主人急需,饰词邀勒,得赢数十金。其妇亦悻悻自好,若不可犯,而阴有外遇。久欲与所欢逃,苦无资斧 。既得此金,即盗之同遁。越十馀日捕获,夫妇之奸乃并败。余兄弟甚快之。姚安公曰:“此事何巧相牵引,一至于斯!殆有鬼神颠倒其间也。夫鬼神之颠倒,岂徒博人一快哉!凡以示戒云尔。故遇此种事,当生警惕心,不可生欢喜心。甲与乙为友,甲居下口,乙居泊镇,相距三十里。乙妻以事过甲家,甲醉以酒而留之宿。乙心知之,不能言也,反致谢焉。甲妻渡河覆舟,随急流至乙门前,为人所拯。乙识而扶归,亦醉以酒而留之宿。甲心知之,不能言也,亦反致谢焉。其邻媪阴知之,合掌诵佛曰:‘有是哉,吾知惧矣。’其子方佐人诬讼,急自往呼之归。汝曹如此媪可也。”

【注释】

①资斧:旅费,盘缠。

【译文】

先父姚安公有个仆人,外表厚道老实,实际最有心计。一天,他趁主人要求他帮忙之机,夸大其词巧言勒索了几十两银子。他的妻子也整天洋洋得意自视甚高,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暗地里却养野汉子,早有跟相好私奔的想法,苦于没有路费。于是两人偷走了这几十两银子逃走了。十多天后,两人被抓获,夫妇二人的坏事败露了。我们兄弟深感快意。姚安公说:“两事互相牵连,怎么这么巧!可能有鬼神在其中起作用,鬼神让事情转换,难道就是为了让人欢心么!这都是向人示警。所以遇到这种事应当生警惕心,不应该只生欢喜心。甲和乙是朋友,甲住下口,乙住泊镇,相距三十里。乙的妻子有事到甲家,甲把她灌醉了奸污了她。乙知道了却说不出口,反而向甲表示谢意。甲的妻子渡河翻了船,被急流冲到乙的门前,被人救上岸后。乙认出是甲妻,扶回家,也留宿灌醉奸污了她。甲心里知道也说不出口,反而表示谢意。邻居老太太暗中知道了这件事,便合掌念经道:“有这种事啊,太可怕了。”她的儿子正帮人提供伪证打官司,她急忙亲自过去把儿子叫了回来。你们能做到老太太这一步,就可以了。” G+T0z78bfJjvvyROX3xguDmi2vCVwjhNuj8e/rIItWMoVDQy806C5Ratwiy6SMFk



卷三 滦阳消夏录三

【原典】

昌吉叛乱之时 ,捕获逆党,皆戮于迪化城西树林中。(迪化即乌鲁木齐,今建为州。树林绵亘数十里,俗为之树窝。)时戊子八月也 。后林中有黑气数团,往来倏忽,夜行者遇之辄迷。余谓此凶悖之魄,聚为妖厉,犹蛇虺虽死 ,馀毒尚染于草木,不足怪也。凡阴邪之气,遇阳刚之气则消。遣数军士于月夜伏铳击之 ,应手散灭。

【注释】

①昌吉叛乱:发生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昌吉屯官置酒山坡犒劳劳作的屯民(流人遣犯),期间屯官强迫屯民妻子唱歌,激发屯民事变,杀死屯官,抢劫了军装库,然后占领了宁边城。昌吉,为新疆县名。

②戊子: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③虺(huǐ):古书上记载的一种毒蛇,后泛指蛇类。

④铳(chòng):一种旧式兵器。

【译文】

昌吉叛乱的时候,被抓获的叛乱分子都被杀死在迪化城西面的树林中。那是乾隆戊子年八月的事。后来林中有几团黑气,往来迅捷,夜间赶路的碰到就迷路。我认为这是凶恶悖逆的魂魄聚集而成的凶险怪异之气,就像是毒蛇虽然死了,余毒还沾染在草木上一样,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凡是阴邪之气,碰上阳刚之气就会消失。我派遣了几个军士,在月夜里埋伏,用火枪射击黑气,黑气便消散了。

【原典】

满媪,余弟乳母也。有女曰荔姐,嫁为近村民家妻。一日,闻母病,不及待婿同行,遽狼狈而来。时已入夜,缺月微明,顾见一人追之急。度是强暴,而旷野无可呼救,乃隐身古冢白杨下,纳簪珥怀中,解绦系颈,披发吐舌,瞪目直视以待。其人将近,反招之坐。及逼视,知为缢鬼,惊仆不起。荔姐竟狂奔得免。比入门,举家大骇,徐问得实,且怒且笑,方议向邻里追问。次日,喧传某家少年遇鬼中恶,其鬼今尚随之,已发狂谵语 。后医药符箓皆无验,竟颠痫终身。此或由恐怖之馀,邪魅趁机而中之,未可知也。或一切幻象,由心而造,未可知也。或明神殛恶,阴夺其魄,亦未可知也。然均可为狂且戒

【注释】

①谵(zhān)语:病中说胡话。

②狂且(jū):狂人,这里指轻薄少年。

【译文】

满媪,是我弟弟的乳母。她有一个女儿,名叫荔姐,嫁到附近村民家为妻。一天,荔姐听说母亲有病,来不及等待丈夫同行,就匆匆赶来探望。当时已经入夜,残缺的月亮微有光明,只见一个人在后面急急追来。荔姐估计是强横的暴徒,但在空旷的野地里,无处可以呼救。于是就闪身躲到古墓旁的白杨树下,把发簪和耳饰藏入怀中,解下丝带系在颈上,披散了头发,吐出舌头,瞪眼直视,等待那人过来。那人将要走近,荔姐反而招他来坐。那人走到荔姐身旁一看,发现是个吊死鬼,吓得倒地不起。荔姐趁机赶快逃脱。一进门,全家大惊,慢慢地询问,得知实情,又气愤又好笑,商议向邻里追问。第二天,人们纷纷传说某家少年遇鬼中了邪,那鬼现在还跟着他,已经发狂胡言乱语。后来求医问药、画符驱鬼,都没有效用,竟终身得了癫痫病。这或许是受了惊吓之后,妖邪鬼魅趁机制住了他,就不可知了。或许他所见到的一切,都是他臆想出来的幻象,也不可知了。可能是明察的神想要诛杀恶人,暗中夺去了他的魂魄,这也不可知了。但这些都可以作为那些浮浪子弟的鉴戒。

【原典】

制府唐公执玉 ,尝勘一杀人案,狱具矣。一夜秉烛独坐,忽微闻泣声,似渐近窗户。命小婢出视,嗷然而仆。公自启帘,则一鬼浴血跪阶下。厉声叱之,稽颡曰 :“杀我者某,县官乃误坐某 。仇不雪,目不瞑也。”公曰:“知之矣。”鬼乃去。翌日,自提讯。众供死者衣履,与所见合。信益坚,竟如鬼言改坐某。问官申辩百端,终以为南山可移,此案不动。其幕友疑有他故,微叩公。始具言始末,亦无如之何。

一夕,幕友请见,曰:“鬼从何来?”曰:“自至阶下。”“鬼从何去?”曰:“歘然越墙去 。”幕友曰:“凡鬼有形而无质,去当奄然而隐,不当越墙。”因即越墙处寻视,虽甃瓦不裂 ,而新雨之后,数重屋上皆隐隐有泥迹,直至外垣而下。指以示公曰:“此必囚贿捷盗所为也。”公沉思恍然,仍从原谳 。讳其事,亦不复深求。

【注释】

①制府:明清两代尊称总督为“制府”。

②稽颡(sǎng):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虔诚。

③坐:入罪,定罪。

④歘(xū)然:忽然。

⑤甃(zhòu)瓦:砌垒。

⑥谳(yàn):审判,定罪。

【译文】

制府唐执玉公曾经审查一起杀人案,已经定案。这天夜里他独自点灯坐在屋里,忽然隐约听到哭泣声,好像渐渐地靠近窗户了。唐制府叫小婢女出去看看,小婢女出去,惊叫了一声倒在地上。唐制府掀开帘子,看见一个浑身是血的鬼跪在台阶下。唐制府厉声喝问,鬼叩头道:“杀我的人是某甲,县官却误判是某乙。这个仇报不了,死也不能瞑目。”唐制府说:“知道了。”鬼离去了。第二天,唐制府亲自提审。证人们提供死者的衣服鞋子等物,与昨夜所见的相符。唐制府更加相信了,竟然按鬼所说的改判某甲为凶手。原审案官百般申辩,唐制府坚持认为南山可以移动,但这个案子不能改。唐制府的师爷怀疑有别的原因,婉转地向唐制府探询。唐制府才说了见鬼之事,师爷也拿不出什么主意来。

一天晚上,师爷来见唐制府,问:“鬼从哪儿来的?”唐制府说:“他自己来到台阶下面。”师爷问:“鬼往哪儿去了?”唐制府说:“他倏然越墙而去。”师爷说:“凡是鬼,都只有形影而没有肉躯,离去时应该是突然消失,而不应该越墙。”随即便到鬼越墙的地方查看,虽然屋瓦没有碎裂的,但因为刚下过雨,几处屋顶上都隐约有泥脚印,泥脚印一直顺着外墙而去。师爷指着泥脚印说:“这一定是囚犯收买了有功夫的盗贼干的。”唐制府沉思了一会儿恍然大悟,仍改回原判。他不愿意再提这件事,也没有再追究。

【原典】

先太夫人乳媪廖氏言:沧州马落坡,有妇以卖面为业,得馀面以养姑。贫不能畜驴,恒自转磨,夜夜彻四鼓。姑殁后,上墓归,遇二少女于路,迎而笑曰:“同住二十馀年,颇相识否?”妇错愕不知所对。二女曰:“嫂勿讶,我姊妹皆狐也。感嫂孝心,每夜助嫂转磨。不意为上帝所嘉,缘是功行,得证正果。今嫂养姑事毕,我姊妹亦登仙去矣。敬来道别,并谢提携也。”言讫 ,其去如风,转瞬已不见。妇归,再转其磨,则力几不胜,非宿昔之旋运自如矣。

【注释】

①讫:完结,终了。

【译文】

先太夫人的乳母廖氏说:沧州的马落坡有个妇人以卖面粉为生,用剩余的面粉赡养婆母。因家贫养不起驴,常自己推磨磨面,每天夜里都要磨到四更天。婆母死后,妇人去上坟,回来的路上,遇到两位少女。少女迎面笑着对她说:“我们与你一起居住了二十多年,认识我们吗?”妇人十分惊讶,不如怎样回答。二女说:“请嫂子不要惊讶,我们姊妹俩都是狐女。因被嫂子的孝心感动,每天夜里帮助嫂子推磨。没想到受到了上帝称赞,因为这个功德,成了正果。如今嫂子已对婆母尽完孝道,我姊妹俩也要登入仙界了。我们特地前来道别,并且感谢你的提携之恩。”说完,像一阵疾风,转瞬间就没了踪影。妇人回家后再去推磨,觉得重了许多,几乎推不动,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运转自如了。

【原典】

郭六,淮镇农家妇,不知其夫氏郭父氏郭也,相传呼为郭六云尔。雍正甲辰、乙巳间 ,岁大饥。其夫度不得活,出而乞食于四方。濒行,对之稽颡曰:“父母皆老病,吾以累汝矣。”妇故有姿,里少年瞰其乏食,以金钱挑之,皆不应,惟以女工养翁姑。既而必不能赡,则集邻里叩首曰:“我夫以父母托我,今力竭矣。不别作计,当俱死。邻里能助我,则乞助我;不能助我,则我且卖花 ,毋笑我。”(里语以妇女倚门为“卖花”。)邻里趑趄嗫嚅 ,徐散去。乃恸哭白翁姑,公然与诸荡子游。阴蓄夜合之资,又置一女子。然防闲甚严,不使外人觌其面 。或曰,是将邀重价,亦不辩也。

越三载馀,其夫归。寒温甫毕,即与见翁姑,曰:“父母并在,今还汝。”又引所置女见其夫曰:“我身已污,不能忍耻再对汝。已为汝别娶一妇,今亦付汝。”夫骇愕未答,则曰:“且为汝办餐。”已往厨下自刭矣。县令来验,目炯炯不瞑。县令判葬于祖茔,而不纎夫墓 ,曰:“不纎墓,宜绝于夫也;葬于祖茔,明其未绝于翁姑也。”目仍不瞑。其翁姑哀号曰:“是本贞妇,以我二人故至此也。子不能养父母,反绝代养父母者耶?况身为男子不能养,避而委一少妇,途人知其心矣,是谁之过而绝之耶?此我家事,官不必与闻也。”语讫而目瞑。

时邑人议论颇不一。先祖宠予公曰:“节孝并重也,节孝不能两全也。此一事非圣贤不能断,吾不敢置一词也。”

【注释】

①雍正甲辰、乙巳: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三年(1725年)。

②卖花:卖笑。

③趑趄(zījū):犹豫不决,想前进却又不敢前进的样子。

④觌(dí):相见。

⑤纎(fù):合葬。

【译文】

郭六,是淮镇的一个农家妇女,不知是她丈夫姓郭,还是她父亲姓郭,反正大家都叫她郭六。雍正二、三年间,闹大饥荒。郭六的丈夫觉得活不下去了,离家到外地去谋生。临走的时候,给妻子跪下叩头说:“父母年老又有病,我就托付给你了。”郭六相貌漂亮,同乡的年轻人看她挨饿,便以金钱引诱她,她毫不理睬,只是做针线活儿来养活公婆。不久,靠做针线也不足以维持生计了,她便请乡亲们聚到一起,磕头说:“我丈夫把父母托付给我,我如今无能为力了。如果不作别的打算,都得饿死。邻居们如果能帮我,那么请帮帮我;

如果不能帮我,我只好倚门卖笑,请不要讥笑我。”乡亲们都犹犹豫豫地欲言又止,渐渐地都散去了。郭六痛哭着告诉了公婆,然后公然与那些浪荡子在一起鬼混。她暗地里积攒卖身钱,偷偷地买来一个女子,并对她防范极严,不叫外人和她见面。有的说郭六想用这个女子来挣大钱,她也不解释。

过了三年多,她的丈夫回来了。刚刚寒暄完,郭六便和丈夫去见公婆,说:“父母都在,今天就交给你了。”又带她买下来养着的那个女子见丈夫,说:“我的身子已经被玷污,不能再忍垢含耻地和你在一起生活了。我已经为你另娶了一个女子,今天也交给你。”丈夫惊得还没来得及说什么,郭六说:“我先到厨房去给你做饭。”便在厨房里自杀了。县令来验尸,郭六的眼睛圆睁着不闭。县令宣判把郭六葬在祖坟里,说以后不能与她丈夫合葬,理由是:“不合葬,以表示和她丈夫断了关系;葬在祖坟,表示她和公婆关系密切。”郭六的眼睛仍然不闭。公公婆婆哀号道:“她本来是个贞节的女人,因为我们二人才去卖身。儿子不能奉养父母,反而叫隔亲的人来养。况且身为男人,不能奉养父母,却委托给一个年轻妇人,路人也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了,是谁的过错而绝了她的性命呢?这是我们的家事,官府不必过问!”这番话说完,郭六的眼睛闭上了。

当时邻里的人议论纷纷,看法很不一致。我的先祖宠予公说:“节和孝一样重要,但节和孝又不能两全。这件事的是是非非,只有圣贤才能判断,我不敢发表什么意见。”

【原典】

乌鲁木齐深山中,牧马者恒见小人高尺许,男女老幼,一一皆备。遇红柳吐花时,辄折柳盘为小圈,着顶上,作队跃舞,音呦呦如度曲。或至行帐窃食,为人所掩,则跪而泣。絷之,则不食而死。纵之,初不敢遽行,行数尺辄回顾。或追叱之,仍跪泣。去人稍远,度不能追,始蓦涧越山去。然其巢穴栖止处,终不可得。此物非木魅,亦非山兽,盖僬侥之属 。不知其名,以形似小儿,而喜戴红柳,因呼曰红柳娃。邱县丞天锦,因巡视牧厂,曾得其一,腊以归。细视其须眉毛发,与人无二。知《山海经》所谓竫人 ,凿然有之。有极小必有极大,《列子》所谓龙伯之国 ,亦必凿然有之。

【注释】

①僬侥(jiāo yáo):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矮人。

②《山海经》:先秦神话传说的重要古籍,包括《山经》《海经》两部分,共十八卷。竫(jìng)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矮人。

③《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龙伯之国:古代传说中的大人国。

【译文】

乌鲁木齐的深山里,牧马人经常见到一种小矮人,小矮人高一尺左右,男女老幼全都有。遇到红柳开花时,就折下柳枝盘成小圈,戴在头上,列队跳跃舞蹈,发出“呦呦”的声音,就像按着曲谱歌唱。有时小矮人到行军的帐篷里偷窃食物,如果被人发现了,就跪下哭泣。被人捆住就绝食而死。放了它,起初不敢立刻就走,走了几尺,就回头看,要追上去呵斥它,仍旧跪下哭泣。离开人稍远些,估计追不上了,才跨涧越山而去。但是它们的巢穴住处,始终找不到在哪儿。这种小矮人不是树木成精,也不是山中怪兽,大概是传说中矮人国的僬侥之类。不知道它们的名称到底是什么,因为形状像小孩儿而喜欢戴红柳,因此叫作“红柳娃”。县丞邱天锦因为巡视牧场,曾经捉到一个,做成标本带了回来。细看它的须眉毛发,同人没有两样。知道《山海经》里所说的竫人,确凿无疑是有的。有极小的必然有极大的,《列子》里所说的龙伯之国,也必然确凿无疑是有的了。

【原典】

塞外有雪莲,生崇山积雪中,状如今之洋菊,名以莲耳。其生必双,雄者差大,雌者小。然不并生,亦不同根,相去必一两丈。见其一,再觅其一,无不得者。盖如兔丝、茯苓 ,一气所化,气相属也。凡望见此花,默往探之则获。如指以相告,则缩入雪中,杳无痕迹,即劚雪求之 ,亦不获。草木有知,理不可解。土人曰:“山神惜之。”其或然欤?此花生极寒之地,而性极热。盖二气有偏胜,无偏绝,积阴外凝,则纯阳内结。坎卦以一阳陷二阴之中,剥、复二卦,以一阳居五阴之上下,是其象也。然浸酒为补剂,多血热妄行。或用合媚药,其祸尤烈。盖天地之阴阳均调,万物乃生。人身之阴阳均调,百脉乃和。故《素问》曰 :“亢则害,承乃制。”自丹溪立“阳常有馀,阴常不足”之说 ,医家失其本旨,往往以苦寒伐生气。张介宾辈矫枉过直 ,遂偏于补阳,而参蓍桂附,流弊亦至于杀人。是未知《易》道扶阳,而乾之上九,亦戒以“亢龙有悔”也 。嗜欲日盛,羸弱者多,温补之剂易见小效,坚信者遂众。故余谓偏伐阳者,韩非刑名之学 ;偏补阳者,商鞅富强之术 。初用皆有功,积重不返,其损伤根本,则一也。雪莲之功不补患,亦此理矣。

【注释】

①兔丝、茯苓:兔丝与茯苓,都是植物名。

②劚(zhú):掘,铲。

③《素问》:《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相传为黄帝所作,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

④丹溪:朱丹溪(1281—1358),字彦修,名震亨,元代著名医学家。

⑤张介宾(1563—1640):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明代名医。

⑥亢龙有悔:指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有败亡的灾难,后来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

⑦韩非(约前281—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是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学,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刑名之学:战国时,以申不害为代表的学派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后人称为“刑名之学”,亦省作“刑名”。

⑧商鞅(?—前338):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译文】

塞外有一种称为雪莲的植物,生长在高山的积雪之中,形状与现在的洋菊相似,以莲为名而已。雪莲出生,必定成双成对,一雄一雌,雄的稍微大些,雌的稍微小些。但是雌雄二莲不是并在一起生长,也不是生长在同一根上,两者的距离总是要有一二丈远。见到其中一株,再寻找另一株,没有找不到的。大概就像兔丝、茯苓一样,都是同一种气化育出来的,所以二者气息相同。凡发现雪莲花,默不作声,前往探取,必定能得。如果大呼小叫,用手指点告诉同伴,它就会缩入雪中,一点儿痕迹也不留下,就是挖雪探找也找不到。草木有灵,这从情理上不可解释。当地人说:“这是由于山神爱惜雪莲所造成的。”也许是这样吧!这种花生在极寒的地方,但性却极热。在阴阳二气的对立统一体中,有一方偏胜的情况,却没有偏到绝灭了一方的情况,阴气在外部凝聚,阳气就在内部集结。坎卦是一个阳爻夹在两个阴爻中间,剥和复二卦是一个阳爻居于五个阴爻的上方或下方,这就是雪莲的卦象。用雪莲泡酒作补药,多会促使血液发热,畅通循环。有人用来雪莲做春药,祸果极为强烈。天地之间阴阳二气协调,万物才能正常生长。人身内部阴阳二气协调,各个系统才能正常运行。所以《素问》说:“过分了就有害,持续发展就能控制。”自从朱震亨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说法,医生没有理解这话的本旨,往往补阴排阳,用寒药杀伐生气。张介宾等人矫枉过正,遇事又偏重于补阳驱阴,大量使用人参、蓍草、肉桂、附子等补药,用不好也可能使人死。这是不懂得《易经》学说,虽然主张扶阳,但也并非毫无限制,对乾卦中的上九一爻,就已作出“亢龙有悔”的告诫。世人的奢望和嗜欲日益强烈,体弱的居多,不少人被嗜欲拖垮身体,补药容易暂时见效,所以坚信的人越来越多。因此,我认为偏重杀伐阳气,好似推行韩非的刑名之学;而偏重补益阳气,如同实行商鞅的富国之术。开始用的时候,都可见到功效,但积重不返,必定会损害根本,弊病是相同的。雪莲不能用来补亏损,也是这个道理。

【原典】

奴子魏藻,性佻荡,好窥伺妇女。一日,村外遇少女,似相识而不知其姓名居址。挑与语,女不答而目成,径西去。藻方注视,女回顾若招。即随以往。渐逼近,女面 ,小语曰:“来往人众,恐见疑。君可相隔小半里,俟到家,吾待君墙外车屋中。枣树下系一牛,旁有碌碡者是也 。”既而渐行渐远,薄暮,将抵李家洼,去家二十里矣。宿雨初晴,泥将没胫,足趾亦肿痛。遥见女已入车屋,方窃喜,趋而赴。女方背立,忽转面,乃作罗刹形 ,锯牙钩爪,面如靛,目衐衐如灯 。骇而返走,罗刹急追之。狂奔二十馀里,至相国庄,已届亥初。识其妇翁门,急叩不已。门甫启,突然冲入,触一少妇女仆地,亦随之仆。诸妇怒噪,各持捣衣杵乱捶其股。气结不能言,惟呼“我我”。俄一媪持灯出,方知是婿,共相惊笑。次日,以牛车载归,卧床几两月。当藻来去时,人但见其自往自还,未见有罗刹,亦未见有少女。岂非以邪召邪,狐鬼趁而侮之哉?先兄晴湖曰:“藻自是不敢复冶游,路遇妇女,必俯首。是虽谓之神明示惩,可也。”

【注释】

①面頳(chēng):脸红。頳,古同“赪”,红色。

②碌碡(liù zhou):碾压用的农具。用石头做成圆柱形,用来轧脱谷粒或轧平院子。

③罗刹(chà):佛教中指吃人的恶鬼。

④衐衐(shǎn):光亮闪烁的样子。

【译文】

年轻的奴仆魏藻,性格放荡轻佻,喜欢偷窥妇女。有一天,他在村外碰到一个少女,似曾相识但不知道她的姓名地址。言语挑逗她,少女半推半就一言不发,目光脉脉有情,然后转身朝西走了。魏藻正注视着她,少女又回过头来像是招呼他。魏藻便跟着她走。渐渐靠近了,少女红着脸,低声说:

“来往的人多,叫人看见难为情。你离开我半里跟着我走,等到了家,我在墙外的车棚里等你。记住,枣树下拴着一头牛,旁边有一台碌碡的那家就是了。”之后,魏藻越走越远,傍晚时快到李家洼了,距离自家已有二十里路。下了一夜的雨,天气刚晴,路上泥浆没过小腿,脚趾也又肿又痛。魏藻远远地望见少女钻进了车棚,他暗自高兴,急奔过去。少女背着他站着,正要去拥抱,少女忽然转过头来,一副罗刹鬼模样,牙如锯齿手像铁钩,脸色青紫,眼睛闪闪发亮像是灯一样。魏藻吓得回身便逃,罗刹鬼在后面紧追了二十多里,到了相国庄,已将近晚上九点了。魏藻还认得岳父家门,撞开门,撞倒了一个少妇,他也绊倒了,几个妇女怒气冲冲乱骂着,各人拿着一根捣衣棒,猛击他的大腿。魏藻喘不上气说不出话,只是“我我”乱叫。不一会儿,一个老太太拿灯出来,才知道是女婿,大家又惊又笑。第二天,岳父用牛车送魏藻回家,魏藻卧床养伤两个多月。而魏藻在看见罗刹鬼那天,其他人并没看见,只看见他自己来来去去。难道是他以邪召邪,狐鬼趁机耍他吗?先兄晴湖说:“魏藻从此再不敢寻花问柳,路上遇到妇女也必定低头走过去。把上面这件事看作是神灵的惩罚,也是可以的。”

【原典】

余官兵部时,有一吏尝为狐所媚,尪瘦骨立 。乞张真人符治之,忽闻檐际人语曰:“君为吏非理取财,当婴刑戮。我夙生曾受君再生恩,故以艳色蛊惑,摄君精气,欲君以瘵疾善终 。今被驱遣,是君业重不可救也。宜努力积善,尚冀万一挽回耳。”自是病愈。然竟不悛改 。后果以盗用印信、私收马税伏诛。堂吏有知其事者,后为余述之云。

【注释】

①尪(wāng):瘦弱。

②瘵(zhài):慢性病,痨病。

③悛改:悔改。

【译文】

我在兵部任职时,有一个小官吏被狐狸精媚惑,瘦得皮包骨头。他请求张真人用符镇治,忽然听到屋檐处有声音说:“你身为官吏,违背天理榨取钱财,应当遭到杀头的刑罚。我在前一辈子受到你救命大恩,所以用美色勾引你,摄取你的精气,叫你生痨病落个好死。如今我被赶走,说明你罪孽深重不可救药了。你应该努力行善,也许还有挽回的可能。”这个小官吏的病从此好了,但他仍然不知悔改。后来果因盗用印信、私收马税被处死。堂吏有知道这事的,后来告诉了我。

【原典】

先太夫人言:沧州有轿夫田某,母患臌将殆 。闻景和镇一医有奇药,相距百馀里。昧爽狂奔去 ,薄暮已狂奔归,气息仅属。然是夕卫河暴涨,舟不敢渡。乃仰天大号,泪随声下。众虽哀之,而无如何。忽一舟子解缆呼曰:“苟有神理,此人不溺。来来,吾渡尔。”奋然鼓楫,横冲白浪而行。一弹指顷,已抵东岸。观者皆合掌诵佛号。先姚安公曰:“此舟子信道之笃,过于儒者。”

【注释】

①臌(gǔ):中医指独自膨胀的病,有“水臌”和“气臌”两种,通称“膨胀”。

②昧爽:黎明,天刚亮。

【译文】

先太夫人说:沧州有个轿夫田某,母亲得了鼓胀病快不行了。他听说景和镇一个医生有奇药,但距离那儿有一百多里。天刚亮他就狂奔而去,天傍晚了才狂奔回来,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但是这天晚上卫河水猛涨,舟船不敢渡过去,田某仰天大哭,声泪俱下。大家虽然都同情他,但也没有办法。忽然一个船夫解开缆绳招呼道:“如果还有天理,这个人就不会淹死。来,来,我渡你过去。”船夫奋力摇动船桨,横冲滔天的波浪前进,弹指间船已经抵达了东岸。观看的人都双手合十,念佛祈祷。先父姚安公说:“这个船夫信道的虔诚,超过了儒生。” G+T0z78bfJjvvyROX3xguDmi2vCVwjhNuj8e/rIItWMoVDQy806C5Ratwiy6SMF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