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孔公算予五十三岁有厄……”——祸福都是自己求来的

孔公算予五十三岁有厄 ,余未尝祈寿,是岁竟无恙 ,今六十九矣。书曰:“天难谌,命靡 常。”又云:“惟命不于常”,皆非诳语 。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 之论矣。

孔先生推算我五十三岁的时候会有灾难,我没有祈求长寿,当年也并没有什么灾祸,如今我已经六十九岁了。《尚书》上说:“天道是难以相信的,命运不是固定不变的。”又说:“命运不是一直不变的。”这些都不是骗人的话。我这才知道,凡是说祸福都是自己求来的言论,都是圣贤之言。如果说祸福只有听从上天的安排,那便是世上庸俗之人的论调了。

主题阅读链接

这段话其实是了凡先生对自己这么多年来立命之学实践的一个总结,或者是对自己多年感悟的一个总结,也可以当作是了凡先生对自己儿子的谆谆教导和告诫。

首先,了凡先生还是回忆了一下自己的过去。当初孔老先生给了凡先生推算的命运,整体来说是相当不好的一个命运,其中有一点就是说了凡先生会在五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对于这一点,了凡先生一直都没有忘记。自从了凡先生接受了云谷禅师立命之学的观点,发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之后,一共就祈求了三件事情:第一件是希望自己能够考中举人,第二件是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儿子,第三件是希望自己能够在科举考试中考中进士。但是这三件事情,其中并没有一件是希望自己能够活过五十三岁、希望自己能够长命百岁的。但是,当了凡先生写这本《了凡四训》的时候,年龄已经达到六十九岁了。也就是说,在五十三岁的那一年,了凡先生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平安度过了,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了凡先生这多活出来的十六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了凡先生认为,这就是他做善事的功劳。

自从了凡先生接受了云谷禅师的立命之学思想,并且发誓要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之后,他一直真心地做善事。了凡先生每天都在进行着修行,积累善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虽然他没有向上天去祈求自己能够长命百岁,但是他还是活过了五十三岁的那道坎。

其实可以说活到五十三岁去世的这件事情是最先被改变的,因为生死之事才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人只有活着,其他事情才有意义,也就是说只有了凡先生活着,什么中举人中进士才有祈求的意义,其他所有事情都是建立在这个前提之下的。了凡先生敢于只向上天祈求其他事情,可能也是因为自己早就预料到了这样的结果了。

这也就是佛教中所说的因果理论,因为了凡先生平时种下了善因,所以最终他能够得到善果。

接下来了凡先生又引用《尚书》中的话来说明自己的立命之学观点,那就是“天难谌,命靡常”和“惟命不于常”。其实这两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人们的天命始终都是在发展和变化当中,因此是很难被相信的,究竟是怎样的命运谁也无法准确地知道。

《尚书》是我国古代最古老的史书,记载着很多上古时期的历史资料和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同时,它也是儒家学说“四书五经”中的一本,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社会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

《尚书》中的这种观点和很多学说中的关于命运的观点都是一样的。比如说佛教认为命运中除了存在定数之外,还存在着变数,这也是云谷禅师教诲了凡先生的立命之学中所包含的观点。一个人的命运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是由这个人自己的所作所为决定的。人们每天做的事情,不论是善还是恶,都会给自己的命运带来一定的变化。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导致了命运一直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了凡先生在这里借用《尚书》中的话表达了自己发自内心的想法,是最真实的东西。《尚书》中的观点和了凡先生自己的观点产生了共鸣,才导致了凡先生有这样的感慨。

《尚书》中的观点其实就是说所谓的命运都是不能够让人相信的,因为它时刻都在变化。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的行善或者作恶都影响着命运的变化。了凡先生的一生其实就是在告诫我们,只要自己努力,积德行善,就一定能够让自己获得一个好的命运。其实《尚书》中的这两句话也可以看作是了凡先生对自己立命之学的概括和总结,因为这些就是了凡先生立命之学的核心观点。

了凡先生经过多年的亲身实践,验证了自己的立命之学观点,于此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并且要把这个道理传授给自己的后人。那就是不要去相信什么算命人的说法,想要有一个好的命运,就自己去努力,人们最终的命运一定是由自己所创造的。 3sJomidrSPXrVkV8yRp3OdgG2jVSo+5gb+eXztyGxSS0oMWjc8th8m0koTrEyYH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