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每天都会有一部分水丢失,再通过饮水、食物等的摄入来补充丢失的这部分水,以维持体内水平衡,也称为体液平衡。这是人体保持健康的基本生理循环。
我们补充机体所需要的水分一般通过三个途径:第一,饮用水、饮料;第二,食物中的水;第三,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解时产生的代谢水。为了维持机体的水平衡,不同年龄、不同膳食、不同疾病等人均有不同。通常来讲,健康成人每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取水约1000毫升,直接饮水摄取约1200毫升,除此以外,食物在分解代谢过程中,氧化的最后阶段也产生水,称为代谢水,每日约为300亳升。
注意啦!
代谢水也称为内生水,主要来源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时产生的水。每克蛋白质产生的代谢水为0.42毫升,脂肪为1.07毫升,碳水化合物为0.6毫升。
人体每日排出水的数量和每天摄入的数量有密切关系,多摄取则多排出,少摄取则少排出。然而,呼吸、汗液蒸发、尿液排出、大便保持一定的湿润度等,都必须排出一定量的水分。按照排出每克废物需要耗水15毫升作为溶剂来讲,成人每天约排出35克废物,就需要至少必须排出500毫升的水分,这称为最低尿量。凡是成人24小时尿量小于500毫升,可称为少尿症。
成人每日经呼吸蒸发的水约为400毫升。体温高、呼吸快时蒸发更多,约为500毫升。即使我们没有感觉到出汗,但通过呼吸或其他运动,机体还是会“不自觉的出汗”。每人每天从大便中流失的水分约为100毫升。把上面正常情况下成人失水量加起来,约为1500毫升,称之为最低需水量。
由此可见,人体每日需水量约为2500亳升,但受年龄、性别、不同膳食及不同身体状况等多重因素影响,还要因人而异。
不同人群每天水的需求量
健康的人体,水应该保持着正常的含量。增加或减少摄水量,机体会自动通过调节系统来维持水的平衡。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感觉口渴,就主动喝水。每日的摄取量和排出量基本相当,各为约2500毫升,这就是体内水的平衡。然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仍然会出现脱水或水肿现象。
正常成人每日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
机体水平衡的维持主要依赖两种途径,即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控制水的摄入和通过肾控制水的丢失。
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机制
机体水丢失过多时,细胞外液中的电解质,尤其是钠的浓度增加,使唾液中的水吸收增加,产生口干、口渴和想喝水的感觉。同样,血中钠浓度增加,刺激下丘脑产生一种渴感刺激物,并促进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ADH),ADH可促进肾对水的重吸收,减少通过肾排出的水量,血中钠浓度增加1%即可引起口渴和ADH的分泌。
注意啦!
体内水的排出经肾脏为主,约占60%,其次经皮肤、肺和粪便。
此外,体内水丢失过多时,会引起血液容积和血压下降,血压降低可刺激肾细胞产生肾素,肾素进而激活血液中的血管紧张素原使之形成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是一种很强的血管收缩剂,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并可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减少钠和水的排出。
相反,如果人体摄入的水超过需要,则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下降,此种情况下不会产生口渴的感觉,同样也不会刺激ADH的分泌,肾对水的重吸收会相应下降,以增加水从尿中的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