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墨子》一书是记载墨翟言论和墨家学派恩想的总集,主要倡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等主张,基本反映了广大劳动阶层的叮声。全书恩想内容非常丰富,有政治恩想、伦理恩想、哲学恩想、逻辑恩想和军事恩想等,其中逻辑恩想尤为突出,堪称先秦逻辑恩想史的奠基作。《墨子》在中国恩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墨子》一书的作者墨子(约前468~前376年),名翟,春秋时期鲁国人,相传做过宋国大夫,曾到过楚、卫、齐等国。相传墨子早年受孔子的儒家教育,后弃儒学而开创与儒学相对独立的墨家学派。

综观墨子一生的活动,可以发现其精力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地反对兼并战争。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亲信弟子达数百人,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男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史料,收集其言论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并流传于世。

《墨子》一书,原有71篇,现存53篇。《墨子》一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军事等,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恩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恩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恩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恩想。

《墨子》一书,由于年代久远、传抄错漏等原因,早己残缺不全。今本《墨子》为汉代刘向所校定,收录于《别录》中,刘歌的《七略》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均据此收录。晋惠帝时,鲁胜曾作《墨辩注》,可惜早己失传,现仅存其《叙》。清以前以明嘉靖唐尧臣刻本为善本。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墨子》研究兴起,陆续涌现出许多注释或阐发墨学的著作,有清毕玩的《墨子注》、孙治让的《墨子罔话》,近人吴谎江的《墨子校注》、梁启超的《墨子学案》、陈柱的《墨学十论》、方授楚的《墨学源流》等间世。

本书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次加以精校精注精解。由于旨在杏及,同时也限于篇幅,对于一些原篇错漏较多、倍屈聋牙之文未作收录。由于参校之文较多,不敢掠大家之美,在此一并致谢,并思倩不吝指正。

编译者
2015年8月 qmTm44F5i+qfDd6Fgddxakv7pTtEmadGVcNJYzdGQdZZ3j+JArUnPT0vnmqNbC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