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无关风月】

1904年,末世繁华,她以冰雪之质,蛱蝶之姿,飘然降临在这片红尘,开始了诗意的旅程。从此,我国建筑领域,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多了一位才貌双全的女作家。那时的她沿用的是父母最初为她起的名字——林徽音。人如其名,她的一生就像一首好听的乐曲,跳跃着梦幻般欢愉的音符。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林徽因出生在粉墙黛瓦的杭州。那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宅第,她的祖父是清朝进士,父亲曾留学日本,深受外来先进文化和开明风气的熏陶,并在诗文和书法方面都有着极高的造诣。林徽因秉承了父亲的艺术气质,骨子里充满了自由的思想和诗情画意的浪漫,小小年纪,便已才气逼人。

林徽因如一株琼花玉树,在杭州空灵而古雅的文化气息里成长,一转眼就到了五岁,娇憨清秀的模样,聪慧异常的头脑,无端地惹人怜爱。林长民将这个早慧的女儿视为掌上明珠,直觉告诉她,这个女儿日后一定能大放异彩,无奈政务缠身,他无法将女儿带在身边悉心教导。林徽因在祖父母身边长大,度过了一段无拘无束、天真无忧的时光,在她五岁的那年,姑母林泽民开始教她文化知识。

这一年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时局动荡之际,但年幼的林徽因尚处在天真懵懂的年纪,外界的大环境并没有对她造成太大的影响,古色古香的高门大院像一片安全稳妥的贝壳,隔绝了外界的侵扰,将她小小的柔弱的身躯温柔地包裹在其中。在这片天地里,林徽因开始从姑母那里一点点汲取知识的雨露。

林徽因有常人难以比肩的文学素养和底蕴,可以说,这一切正是得益于她的姑母。林徽因的姑母林泽民是端庄娴雅的大家闺秀,能诗善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端庄沉稳的表象下,自有气象万千的胸臆。她的发蒙教育,为林徽因打开了一座艺术的殿堂。在姑母的指引之下,小小的林徽因脚步趔趄着,在文学这条道路上慢慢前行。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咿咿呀呀的童音常常从院子里传出来,小小年纪的林徽因捧着书卷,一副认认真真的模样,淡金色的阳光在额前一排细碎的刘海上跳跃着。

人的秉性资质不同。有的人天生是一块璞玉,稍加打磨,便会浑身通透,林徽因无疑是一个颇有慧根和灵气的孩子,只需姑母稍加指点,便能举一反三。她的聪明和才气让人惊诧。

月光透过雕花的窗格,悄悄地爬进来,似乎在窥视着什么。一切都是那么安静,只有窗前的风铃偶尔撞击,发出叮咚作响的妙音。而那个坐在铜床上的小女孩,尚不知世事。月光流泻了一地,她将双脚抬起,投进盛着温水的木桶中,一双洁白的小脚在木桶中游弋着,在月光的照射下,越发白嫩动人,如同两条雪白的鱼儿。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仙人在天上驾云飞翔时,不经意间往地面一瞥,恰巧看到那溪边浣纱的女子一截雪白的足胫,一失神,自云头跌落下来,千年修行毁于一旦。这个故事并不引人入胜,却充满诗意,但是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在相当漫长的一段岁月里,为了满足男性畸形的审美观念,女性的双足被禁锢、被束缚。

直到民国,妇女仍然饱受缠足之苦。

林徽因是幸运的,她虽赶上了那个封建气息残存的时代,却生在开明之家。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受过新式教育的人,骨子里早已摒弃了那些封建腐朽思想,更注重释放人的天性。因此,当同龄的女孩子在缠足的痛苦中挣扎时,林徽因尚不解如此苦楚。

江南的春天,遥山如黛,一片鹅黄隐约,几许新绿朦胧。那个梳着毛茸茸的小辫子的女孩,双脚踢踏着,蹦跳如一头欢悦的小鹿,如一位偶然跌落凡尘的天使。

多年以后,得知徐志摩已移情别恋,发妻张幼仪轻轻一笑,那笑容里,一半是苦涩的无奈,一半是早已洞悉事实的揶揄。她说,徐志摩爱上的一定是一位头脑更为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性。

颇有商业头脑的张幼仪,果然有常人难以企及的精明,她说对了大半。林徽因清秀的面目确实无与伦比,一双脚足自由无拘,丝毫没有妨碍她日后漂洋过海,到欧洲求学,也没有妨碍她婚后随梁思成四处奔波。为考察古建筑,她的足迹遍布全国两百多座城市。

但林徽因的思想并不复杂,她的聪明,她的智慧,恰似三月艳阳照射下的白雪,又如悬崖下的百丈冰层,给人以流光溢彩的通透。聪明并不一定非要复杂。她是心如明镜的女子,照透一切,因此无须计较,无须费尽心机去思量。

相比林徽因,张幼仪虽然聪明果敢,但骨子里依然是闺阁之中的旧式妇女,她走不出那片狭小的天地,与诗人的浪漫情怀完全不合拍。因此,徐志摩爱上林徽因乃情理之中的事。爱情是于某时某地,不经意间遇到某个人,便不能自已地开始心荡神摇。十六岁的林徽因,如一首清新的小诗,轻轻地击中了诗人的心扉。

古老的杭州城,散发着一如既往的沉稳气象,古色古香的宅院如一个巨大的摇篮,安全而稳妥,静静地包容着、承载着一代才女的心事。 6dZCckc5XAxUT133fybWE2/NCVuclLheGXuUWZjP8SkaNyjngnYvJvRIskXlHBa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