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都是最爱自己的,一般人都不愿意成为陪衬,只有那些具有长远眼光和大智慧的人,才会审时度势,拒绝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行为引发他人的负面情绪和行为。人产生各种负面情绪的最大原因,都是个人本能地对安全缺失的恐惧,如果感觉到有人正威胁着我们,或忽视我们的存在,或者伤害到了我们脆弱的自尊,我们就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要想学会控制情绪,就必须改变自己对得失的态度。这样,就算出现负面事件,导致我们有了负面情绪,我们也能很快做到放松、放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虚荣心,每个人都想拿捏别人的把柄,每个人都想有证明自己比别人强的机会,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容不得别人过于优秀。有时候,人在职场,犯一点儿小错,挨一点儿批评,反而能让你更讨领导和同事喜欢。
对这种自污智慧,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是有体会的。汉高祖刘邦领兵征伐陈豨时,淮阴侯韩信有谋反的迹象,萧何献上计谋除掉韩信,于是刘邦加封萧何为相国,封邑五千户,还派了一名都尉率500名兵士作为相国的护卫。得知这个消息,众宾客纷纷道贺,喜气盈庭,萧何对此也非常高兴。
这天,萧何在府中摆酒席庆贺,突然有一个名叫召平的门客,身穿素衣白鞋,昂然进来吊丧。萧何见状,大怒道:“你喝醉了吗?”
这位名叫召平的人,原是秦朝的东陵侯,秦亡后,隐居种瓜。萧何得知他的贤名,于是招来做门客。召平说:“您别只顾着高兴,恐怕接下来要招来祸患了!”
萧何不解,问道:“我凡事小心谨慎,不敢稍有疏忽,君何出此言呢?”召平说道:“主上率领大军南征北伐时,您在都城中平平安安。您没有参与征战,反而在这时得到加封,我揣度主上的意思,恐怕是因为刚发生韩信谋反的事件,对您也不放心,为您增加护卫恐怕并不是表示恩宠。我建议您辞去所有封赏,以家财资助军队,消除主上的怀疑。”
萧何一听,猛然惊出一身冷汗。第二天早晨,他便急匆匆入朝力辞封邑,并拿出许多家财拨入国库,移作军需。刘邦十分高兴,但事情并没结束。
不久,刘邦又亲自率兵征伐黥布,每次只要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
护送军粮的人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总是做些体恤百姓的事,还把家财全拿出来做军需,就像陈豨叛乱时那样。”刘邦听后,总是默不作声。
萧何得知刘邦的态度后很困惑,一个门客得知后对他说:“您不久要被满门抄斩了。”
萧何大骇,忙问其故。那门客说:“您位居百官之首,还有什么职位可以再封给您呢?况且您一向深得百姓爱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百姓都拥护您,您还孜孜不倦地为民办事。现在主上之所以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助民望而图谋不轨啊!试想,一旦您乘虚号召百姓,闭关自守,岂非将主上置于进不能战、退无可归的境地?为今之计,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怨恨您,损害自己的声誉,主上看您不得民心,对您也就放心了。”
于是,萧何依从了这个计策,不久,他的一些“恶行”就被人密报给了刘邦。果然,刘邦听后,并不仔细查问。
当刘邦班师时,百姓拦路上书,控告萧何强行贱买了数千百姓的田宅。回朝后,萧何去见刘邦时,刘邦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笑着说:“相国竟然和百姓争利了!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刘邦表面上责成萧何向百姓补偿田价,可内心却十分高兴,对萧何的怀疑也逐渐消失了。
善于处世的人,常常故意在明显又无伤大雅的地方留点儿瑕疵,让人一眼就觉得他比较笨,这样一来,尽管他出人头地,木秀于林,别人也不会对你敬而远之。因为他觉得你也有很多白痴的地方,你们之间没有多大的差距。
一个在某钢厂宣传处工作的人,工作一直很认真。有一天,处长叫他整理一个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这其实是对他业务能力的一次考试,而整理材料对他来说,可谓小菜一碟,但因为是领导交代下来的,便做得格外用心。一开始领导看到材料写得既快又好,表现得很高兴,但由于材料整理得十分完美,领导越看笑容越不自然,最后,把文稿退回给那人,让他再认真修改。他正纳闷时,领导突然说让他在材料中改一个错字,并且恢复了先前的高兴样子,一个劲儿地夸道:“来得快,不错。”——他的考试自然过关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每个人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没有人能一辈子不犯错。但有的人总想在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点,乐于接受表扬,而对于批评就尽可能回避,甚至很抵触,这其实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如果我们过分逃避自己的弱点,那么,我们就会为了掩饰这些弱点而紧张不安。由于害怕别人看出自己在某方面的不足,我们总是承诺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结果因为无法胜任,反而更加增加了别人的反感。
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弱点,因为我们并不是一生来就什么都会做的,如果那样的话,人们还合作什么呢?自己过自己的就好了。文明便是因为我们交出自己一部分优秀,换回他人一部分优秀来弥补不足而产生的,所以,如果我们有某方面不足,一定要坦然地面对,不要隐瞒。只有表现出让别人充分了解自己的态度,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信任,承担自己承担得起的责任,我们的生活也才会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