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我发现许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进度、学习状态不太清楚,好一点的家长也仅仅知道他们的孩子哪些学科比较好,哪些学科还需要改善,如果再问具体一点,家长就不知道了。
我在晓宇刚上高三时,就准备了一本高三日志。这本日志既是一本日记,也可以说是一本高三家长的综合资料。由于我本身也承担着高三的教学工作,时间有限,没能每天都写一篇日志,这也是我引以为憾的地方。但即便是这样,我也坚持每周完成两到三篇日志。日志里记录着晓宇的学习状况、学校四轮复习的进度安排、本市高三状元被请回学校做演讲介绍的经验等与高三相关的信息。
同时,我还把学校四轮复习计划,每次模拟考试时间,晓宇的月、周复习计划都打印出来并粘贴上去。做完这些,我不仅从全局上了解了学校的安排,还能知道晓宇每月、每周的学习安排。有一次,我从晓宇的周复习计划上看到下周开始进入三角函数,这是她的弱项,我问她需要请“外援”吗?结果,晓宇说不用,有一位三角函数学得很好的同学愿意帮助她,而她答应帮助对方学习英语的作文。
日志上还体现了每次考试晓宇的试卷分析情况。在这一点上,我有比较便利的条件,可以开一个小小的“后门”:高三老师在一个办公室里,只要晓宇的试卷一批改完,同事就把她的试卷给我看,并且分析她丢分的原因:基础知识不牢、粗心……而我也把这些情况记录在日志上。当试卷发下来,晓宇分析试卷,我就可以跟她一起分析,然后把老师的意见告诉她。当然,告诉老师的意见,并不是让家长去替代老师批评,而是中肯地给出建议,比如:“老师说,这道题你应该是会的,不会的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这样,不仅让晓宇印象深刻,及时查漏补缺,我也能及时掌握她的复习进度。
另外,日志里还记录有我对各高校的了解情况,这个工作是在晓宇参加一模考试之后就开始着手进行的。根据晓宇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其考上“北约”之类国内一流名校的概率还是比较小的,于是,我把目标锁定在了川大、浙大、西南财经大学等几所“211”重点大学。因为感觉晓宇潜力比较大,而且兴趣广泛,所以在选择专业与学校时,我采取了“先学校再专业”的原则,先后关注了20多所高校。我分别进入了这些高校的网站,了解这些学校的专业、历年招收学生的人数、文理科分配、调档线等资料,然后打印出来,也粘贴在日志上。如果有新的信息,随时注意更新。
每年4月初,就会有许多高校陆续在广播电台上做招生咨询,我先是在网上了解到我们关注的学校的播出时间,然后用手机收听,之后再经过简单地整理,打印出来,然后也贴在日志上。
因为我一直担任高三的教学,对高考、填报志愿的流程都比较了解,所以,这部分知识也就没有体现在高考日志上。
这本日志就放在我的枕边,每天临睡前我会翻看几分钟,我也不阻止晓宇自己去看。翻看的目的是熟悉和了解高校的情况,比较去年跟今年有什么变化,多翻看几次,大体的情况我也就很熟悉了,晓宇一问起来,我能回答得八九不离十。晓宇惊奇地称我是她高考的“百科全书”。
这本高考日志,在陪伴晓宇高考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等到晓宇拿到录取通知书时,这本日志已经超过了两寸厚。后来,我才知道与晓宇成绩差不多,也同样被一所“211”重点大学录取的同学家长也有一本类似的高考日志,出于好奇,我让晓宇向同学的家长借来看看。
这位同学家长的日志是他自己用A4纸打印,然后用文件夹夹起来的。里面的内容比我的还全面,从高中孩子的心理、生理到备考前的营养的搭配等,都可以找到。而且,她每天与孩子交流后都写一篇日志,而孩子在每次考试以后,她会抽时间主动拜访老师,同样也把与老师沟通的情况记录下来。我感叹,有这样用心的家长,怎么会有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别小看这样一本小小的高考日志,它会帮你把高考的各种资料汇集起来,可以经常翻看,另外,这也是一本孩子的努力奋斗的历史。另外,家长有这样一本日志,会给孩子强烈的支持感与参与感,这对面临巨大高考压力的孩子无疑是一剂“强心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