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木心说:童年的朋友,犹如童年的衣裳,长大后,不是不愿意穿,是无可奈何了。

一句“无可奈何”包含了多少无奈的情绪和伤心的故事啊。

小时候,我们的朋友是隔壁李雷,是同桌韩梅梅。那时候,我们还没有对这个世界展开联想,我们的注意力都在田野里,在池塘上,在下一集的动画片,在期末的成绩单,在怎么玩都玩不够的游戏机。我们没有更丰富的价值观来区分彼此,有的只是一些模糊的道德观和得失感。好在小时候,我们天真无邪,道德尚属纯真,跟好朋友小伙伴闹起了矛盾,也是因为某一件事上感觉吃亏或者委屈。

孩子都是最好哄的。即便两个要好的孩子上午吵架吵得不可调和,抡拳伸腿干了一架,到了下午,一个孩子有了一件有趣的东西,他只要说一句:一起来玩吧。然后两个人很快尽释前嫌,好成不可一世的样子,哪里还能看到上午面红耳赤的样子。

可是长大后,曾经那么多那么好,好到以为今生可以当一辈子好朋友的朋友,很多都“无可奈何”地分开了,成了渐行渐远的朋友……

究竟是什么样的神秘力量让小时候那么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在成长的路上分道扬镳?

很多小时候的友谊是因为分别两地,长时间不便沟通,又各自有了新的朋友圈,进而感情渐淡,沦为陌路旧友。这种情况我们见得最多,体会最多,也算是最好的解释。然而真正令少年时的友谊破碎的,更多是相对无言吧?

何以相对无言?小时候那么好,那么多傻话疯话大话说也说不完,没道理长大后相对无言的。然而事实的确如此。再见面,小时候那些数也数不完的开心回忆,尽然不到十分钟就说完了。回忆都不够打发的时间,就成为了相对无以言说的尴尬。这份尴尬正是价值观的差别。而价值观的差别往往是学识,身份,工作和财富等许多因素综合叠加比较的结果。

举个例子: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孩子,一个孩子长大后读了名牌大学去了海外留洋回国后就职于一家大型的跨国企业;另一个孩子读完高中就南下打工数年后又回家娶了一个跟他在一个厂打工的同乡女孩。婚礼的那天,新郎叫那个在跨国企业的儿时发小来参加他的婚礼,发小也很为他高兴,于是欣然前来赴宴。

酒宴过后,新郎拉着发小,喷着酒气,逢人便说这位是他的发小,在某某公司上班,一个月就赚十几万呢。发小被新郎拉着,其实很不好意思。过后,新郎又拉着发小坐到一旁,有些不满地说,你小子真不够意思啊,这么多年,要不是我今天结婚,恐怕连面也见不上一次了,也不知道没事跟我联系一下。发小这才惊觉,的确很多年没跟这位新郎有过交心的联系了。新郎又说,你看你,也老大不小了(其实还不到二十五岁),还不赶快结婚,让你爸妈抱孙子,有点不孝了。发小一下子涨红了脸,也不知道该如何接话了。然后两个人的相处,就在新郎满嘴酒气中,喋喋不休地抱怨着生活,工作以及社会地位中进入了尴尬。发小想说点什么,却又发现一句也说不出来,当时唯一想的就是赶快结束这场酒宴,让他逃离这个酒气熏天的地方。

“无可奈何”也许并不是最坏的结局,曾经有过的美好,既然不能续上,就长留心中,作为一份回忆也未尝不好。假如我们生硬地想把两个人的友谊拉回当初,反而是在“无可奈何”中强行挣扎,有时候反倒会适得其反,得不到理解还好,最怕招致不必要的误会。

少耕 c62e0mL2hllK8q6z5J+M+hYqtKqHSwjxxnWRCPx04K+rNJIlg/5Vp5w1mPkUwx9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