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0. 美国“重返亚洲”,中国南海起风云

无瑕号事件

2009 3 月中美两国舰船发生南海对峙事件——无瑕号事件,因为美方的炒作而成为一个新闻热点。这起事件也引发了民众对于美军间谍船只对我国海域进行常态化侦察活动的关注。

这件事情的发生其实并不算奇怪。美国各种各样的侦察、测量舰船经常在中国专属经济区内活动,非常靠近中国的领海,不但是对中国国家主权的一种挑衅行为,而且严重破坏和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

就在 2009 2 月底进行中美国防部工作会议的时候,我们已经反复讲过这个问题,美方的船只不应该在中国的专属经济区进行这样的海洋调查,应该立即离开,否则由此发生的一些问题,美方应该承担责任。

3 月无瑕号事件后,美方却反过来对中国提抗议,这个抗议是毫无道理的。

任何一个国家,它的海洋权益,首先是 12 海里的领海,这是主权范围。 12 海里领海外面还有 12 海里毗邻经济区,在毗邻经济区一个主权国家能够独立海上执法, 12 海里毗邻经济区外,还有 200 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美国的舰船活动,据它说距离我们大约是 120 公里,就算它说的位置准确,也毫无疑问是在中国 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之内。

虽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在主权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内,其他国家任何舰船、商船、军舰都有通过的权利,但是我们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是通过,你可以穿过,但不能在这里驻留。而美方不是通过,是驻留。大量的海洋调查船,停在这个地方不动,搞各种各样的海洋探测、水温探测、洋流探测,还有海底声波反射、声呐的探测等,各种各样的技术探测,实际上对我们的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第二,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就是通过也是有限制的,不是说任何形式的通过都可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得非常清楚,叫无害通过。就是你通过这里,对这个主权国家的国家安全、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军事利益都不能造成直接威胁和干扰,才能被称为无害通过。美国的海洋调查船既不是通过,更谈不上无害通过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美方还要提出抗议,其实应该是我方抗议。

事实上,我方对美方这种海洋行为的抗议,从来没有停止过。 2008 年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和 2009 年中美国防部的工作会晤,中方代表就此问题都做出了极其严正的交涉。跟美方把话说得很重,在这种情况下,美方仍坚持自己的行为,那么由此引发的后果应该由美方负责,这是毫无疑问的。

美国对一个主权国家的沿海的侦察行为,不单单是针对中国,它其实是一种世界性的行为。世界上凡是它认为有重大战略利益的地方,它都要这么干。

为了进行这样的行为,它对自己的行为加以包装,虽然有些包装并不巧妙,甚至可以说是十分拙劣的。

美方提出,美国不承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不承认所有国家具有 200 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这样的权益,所以也不承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规定的专属经济区内的船只无害通过权。

它的理由是什么?它说你院子门前有一条路,你不能把这条路堵住了,只能你自己走,别的车辆不能通行。它说这条路是大家的,大家都能通过。

我们当时反驳,你不是通过的问题,你是趴在别人院落门口往里窥探。我们反对的是你窥探的行为,不是你通过的行为。

对此美方怎么解释?它没有太多的道理,它就解释这是他们的例行行为,这个行为不是一个总统决定的,所以美国军方必须这么干。

从这个小问题,实际上可以看出,当今世界上这种霸权的行为和嘴脸。美国的国家利益是最高点,没有理由可以编一个理由,核心就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一个国家国力增长很快,美国就要对它进行海洋侦察、空间卫星侦察,还有情报的收集,保持对这个国家动态的全面掌握。

中美虽然有非常大的利益交叉、利益交换,但是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和防范,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美方把无瑕号事件挑大了,公开向中国表示抗议,表达美国政府的不快,所以大家都知道了。实际上像这种海上维权行为,几乎天天都在进行。

我们在东海、黄海、南海、渤海,都有海监部门,有海上巡逻船只、巡逻飞机,所有人都非常辛苦。还有太空的问题,当然太空问题更加复杂。因为当美国海洋调查船只抵近我国沿海实施侦察的时候,我们能够充分掌握证据,这些船只在我的沿海 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之内活动,是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我们能够从国际法的角度,从主权国家权利义务的角度,对美国提出非常有力的指责。

而太空侦测,无法提出抗议,因为它是在国际公共空间活动。这是我们的安全面临的全新问题。现在太空每年经过中国上空的卫星,包括军事侦察卫星、遥感卫星等各种各样的卫星达 9000 多次,次数是很密集的。

利用卫星技术,在国际公共空间,能拍到非常清晰的地表图像,包括重要的港口、桥梁、道路、隧道都能拍得非常清楚。

这给我们提出一个与过去相比更加复杂、维护起来更加艰巨的国家安全任务。

南海争端

20 世纪中期以前,中国一直声称拥有南海的主权,而且没有引起过其他国家的争议。自从发现海底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后,围绕南海海域及岛屿的主权争议,一直被视为亚洲最具潜在危险性的冲突点之一,环绕南海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台湾地区、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政治实体,都宣称对南海诸岛或其中一部分拥有主权。

南海争端是关于中国南海海域中岛屿的国际争端。争执焦点就是在中国南海海域中最南端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除了是最大的热带渔场,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这既是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关注这一海域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南海权益争端的主要诱因。随着南海地区在石油资源和地缘战略中的价值不断凸显,日本、印度和美国等国家也插手南海,以图分一杯羹。但是主要还是东南亚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国家。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目前,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中沙群岛被中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而南沙群岛的情况复杂得多:越南非法占据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非法占据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非法占据南沙西南部海域。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

南沙群岛陆地面积虽然只有 2 平方公里,但是整个海域面积达 82.3 万平方公里,而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南沙群岛地处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扼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是通往非洲和欧洲的咽喉要道。

中国地图的右下角,都附有一个南海诸岛的小地图,这个被海洋工作者常常提起的“九段线”,分布着南海周边国家争夺的岛屿和海域。在南沙群岛中,属于中国控制的只有 9 个,其中中国大陆占 8 个,中国台湾占 1 个,而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所占的却多达 45 个。

无瑕号事件之后,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在南海也采取了一系列非法举动,日本在钓鱼岛也采取了强硬的做法。中国东海、南海风云骤起,又起波澜,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那片蓝色的海洋国土。

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很多巧合是碰到一起的。

中日钓鱼岛争端也好,美国对我沿海地区的侦察也好,中国在南海主权权益争端也好,这些事件都不是刚发生的,都有一个历史的延续,但是在 2009 年交会在了一起,是比较凸显的。

我们不能把这些事件认为是各国串通一气的阴谋,这样主观色彩过重了。但是,我们仍然要看到,这些事件虽然是偶然事件,偶发在一起,必定反映内在的东西,比如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之下,各国对自己国内困难的转移。

菲律宾主要对我国黄岩岛提出质疑,它认为黄岩岛是它的,是大约在 1994 年、 1995 年以后才转变的态度,而在 2009 年左右通过总统签署海洋基线一系列政策,很大程度是转嫁一下国内的压力,包括经济的困境。

这种状态在美国也有。 BBC ,还有法国媒体,都有这样的评价。就是在无瑕号事件上美国人的过分反应。为什么说过分?首先它把事情炒起来。

美国对我国沿海侦察,我对它进行驱赶,实际上从 2001 年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美国军方这回很反常,故意炒大这个事情。很明显这是美国政界与军界脱离的原因。

美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政界包括访华的希拉里,都表现出一种非常想和中国进一步加强联系,搞好关系的态度,想让中国给美国进一步的经济支持,保障美国渡过难关。这就是我们平常讲的美国有求于我们。

美国的对华政策,从奥巴马上台初期可以看出来,他竞选的时候没有说过狠话,上台以后维持两国在小布什时代良好的关系,而且力图有所改进。在这种情况下,军方炒大无瑕号事件,按照 BBC 和法国媒体的分析,实际是五角大楼向白宫发出严厉信号,表明中国海洋力量的发展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想突出这么一个事件,对中美正在发展中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加以影响。这是美国军方比较明显的态度。

日本也是国内面临很大的困境,金融危机使日本 2009 年经济呈现负增长,表现出一种严重的衰退。在这种情况下,麻生的民众支持率非常低,跌破了日本以往所有首相的支持率,只有百分之十几。麻生当局通过钓鱼岛事件,用所谓的日本民族主义,把视线转移了。

从这些事件来看,很难说它是单一事件,实际上它内部包含了大量的政治因素。

从中华民族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有自己的封闭性、内向性,我们在今天都不能说完全跟过去不一样,完全脱胎换骨,不封闭、不内向了。

我们长期以来认为海洋是主要的危险来源,因为 1840 年以来,所有的帝国主义侵华基本上都是从海滩爬上来的。所以近代以来给中华民族非常深的印象,就是海洋方向是危险的来源,所以我们长期的观念就是构筑海防。在岸边构筑坚固的堡垒,不让敌人爬上滩头。

这个观念与今天的发展是完全不相符的。

我们今天可以看到,海洋方面有中华民族巨大的利益,我们有 300 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权益,它的海底矿藏、水生物、渔业,包括岛屿、岛礁,包括油气资源、海底可燃冰等,都是巨大的。

过去我们认为海洋是危险的来源,直到今天才逐步认识到海洋是巨大资源。从网络上都能看到,网民对这些的讨论越来越深入。今天从民间到领导层,都普遍认识到海洋里有中华民族的巨大利益。

当然关于这个巨大利益,我们并不是无限制的,我们是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认定的中华民族的海洋权益,我们是在这样的范围之内维护我们应有的权益,我们不去追求不属于我们的权益,或者别人的权益。

我们追求的是中华民族在海洋上应有的份额。

一个国家的权益,必须是由一个国家的力量来支撑的。外交抗议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个国家必须拥有能够维护自己海洋权益的力量——主要是海上军队的力量。

我们在南海拥有一支相当不错的力量——南海舰队。

当然,我们还是希望南海争端的各国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如果非要用武力解决问题的话,我们也会做出有力的回应。在南海与我们有争端的各国,强占了我们的海洋资源,它们都应该注意到这一点,我们绝对不会在它们强行占领之下屈服、退让。

中国海洋战略

就在中国和菲律宾发生领土争端的敏感时期,美军向菲律宾海军移交了六艘配置重机枪的舰艇,名义上是帮助菲律宾打击恐怖分子。

这批武器的提供,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这些武器对我们构不成任何威胁,它主要是美国的一种宣示、一种表示——我在政治上支持你,军事上也支持你。这是美国一直没有放弃的、对中国围堵战略的一部分。

这个围堵战略,绝不仅仅是渔业资源问题、岛屿之争的问题,美国实际上仍然没有放弃冷战思维,要构筑一个对中国的隐形包围圈。构筑的前提就是要把中国威胁论这种论调提起来。

怎么把这个论调提起来呢?就是抓住所有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周边国家的问题,加以炒作、加以放大,然后美国给它提供支持。你看看你跟中国有争端了,我对你多够意思,我给你支持。实际上把这些力量拉到美国那边,构筑一个对中国的隐形包围圈。

所以,对于菲律宾强占黄岩岛,我们一方面表示严重抗议;另外一方面,还要注意中国和菲律宾的传统友谊。菲律宾也不会被别人利用,做反华的先锋,总统阿罗约和中国领导人建立了“我们争端是争端,国家利益摆在桌面上,把事情都讲清楚”的默契。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表现出足够的耐心。海洋的问题怎么解决,涉及国家大战略的问题,它是中国全盘考虑的问题,包括南海问题,也包括和朝鲜南北双方都存在海洋权益的争端,包括和日本等一系列问题,都有通盘考虑的过程。

我们希望在南海建立样板,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今天政策依然没有变,中国有一句老话叫一个巴掌拍不响。当中国充分释放善意的时候,必须得到对方的回应,如果对方没有回应的话,单方面善心是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的。

当然,不管任何策略,都围绕一个中心——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话,以中国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判断问题和处理问题。

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的发展和国家安全对海洋需求越来越大,应该构建怎样的海洋战略来维护国家利益,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

这里边涉及很复杂的问题,如果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我们简单讲:

第一是意识,海洋意识、外向性的意识,认识到今天中国国家利益已经超出我们现有领土、领空、领海的意识。要按照国际海洋法公约来看,我们在一个更大的范围维护我们的利益,这种意识必须根深蒂固。过去我们关心自己很有内向性,现在向外向性转化,从网络上看非常明显。民众有这种大国意识、海洋意识,这么多人关心海洋,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事情。

第二是力量,必须建立相应的力量,如果你的力量只能在领海范围内活动,那你很难掌握 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我们必须建立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的力量。

第三点是策略,当今世界国际关系复杂,大国关系复杂,中国又处在崛起的关键时刻,想看中国笑话的不在少数;想围堵中国的也不是一两个;想挑起中国与周边众多国家不和,利用中国长期以来和这些国家的领土、领海争端,挑起这些国家对中国的不满,构建隐形的围堵圈,围堵中国、遏制中国崛起的大国,也不是一两个。所以今天我们要有这样的海洋意识,要建立相应的力量,我们必须思考我们的策略,怎么在损伤最小的情况下,完成对我们利益的有效维护。

这个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它不是今天决定,明天实施,后天见结果的问题,需要我们周密的思考和长期的准备、判断、协调、运作。当然适当时候展示力量也是需要的。

海上通道:经济发展的命脉

2010 7 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越南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宣称:美国在南海有“国家利益”,暗示中国在“胁迫”南海周边国家。她特别主张形成一个解决南海问题的“国际机制”,这跟中国反对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而主张当事国一对一双边谈判的立场明显相悖。

美国利用在越南召开的东盟会议,做了这么一番讲话。我们当然不能说这是精心策划的行动,但它也是有意要显示美国存在感的一种表示。

当然美国利用的场合非常巧,它并不是美国国务院单独发表一个声明,或者它的某一位将军单独讲的话,它利用了东盟会议这个场合,因为东盟的几个国家,包括越南、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在南海问题上都和中国存在争端,它就利用了这一点,利用了这个矛盾宣示美国的利益。

这是一个美式的典型做法,美国要宣称它在南海的利益,绝不是单独地宣称它在南海如何如何,看见南海存在这样的缝隙,它就利用这样的缝隙。它最终要达成什么呢?

越南方面有些人很高兴,“哎呀,美国站出来了,好像是维护我们的利益”。菲律宾有些人很高兴,说美国是不是在帮我们说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有些媒体也挺高兴,说美国是不是在为我们说话。

实际上美国最终是在为美国的利益说话,它是在利用地区的分歧达成自己的利益,这是美国维护它的国家利益一个非常巧妙的手法。

当然,你从国际地缘政治来看,距离美国如此遥远的一个地方,南中国海,美国居然宣称与它的国家利益密切相关,这是非常荒谬的。

中国稍微表示了一下,比如说南海跟中国的重大利益相关,很多美国人觉得非常受不了。仅仅从地缘上来看,南海离中国如此之近,而从美国本土要跨过整个太平洋,还要绕过巴士海峡,还要经过菲律宾,经过中国的南沙群岛,才能进入南海。这个区域距离美国本土如此遥远,它居然宣称在这个区域的国家利益。

当然它宣称的利益是什么呢?说是美国的航行利益,美国的和平通过权。仅仅通过权就是你的利益吗?南海区域那么广大,什么时候美国的船只在通过南海时受到阻碍了?任何情况都没有。

美国在新加坡的樟宜有庞大的海空基地,非常大的军事基地,具备航母停泊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之下,美国的所有船只通过这个区域,从来没有受到任何的威胁或者说是哪方阻止。如果非要说有威胁,可能只是来自少部分海盗,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对美国在南海的通过权发出任何的威胁。

美国宣称在南海所谓的国家利益,实际上是在发出威胁,就是这个地区必须按照美国所认定的规则行事,其他任何国家在这个地区的主权诉求都必须符合美国的规则,这是赤裸裸的霸权逻辑。

我们不能把这个事情看得太重,不要以为美国这个话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话,美国在南海宣称它的这样一个利益了,南海形势要发生什么巨大的演变了,整个地区要出现对中国非常不利的态势了,其实没那么严重。

我们还要坚信一点,就是东盟各国,包括与中国存在争端的这些国家,它们和平发展的愿望和与中国搞好关系的愿望,这点是不可改变的。如果因为希拉里的这句话,美国宣称在南中国海有重大的利益,南海方向就出现一个集体抗衡中国的同盟,我觉得没有这种可能性。

这种尝试希拉里不是第一个, 2005 年的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讲得比希拉里透彻得多。当时在新加坡召开亚洲安全会议,也是利用这么一个场合,拉姆斯菲尔德就讲过,他说东盟各国你们无法单独对付一个强大的中国,你们必须联合起来,组成一个组织才能对付它。

拉姆斯菲尔德刚刚讲完话,新加坡的副总理李显龙上去发言,李显龙讲得很清楚,他讲今天的东盟各国视中国的发展为机遇,而不视中国的发展为威胁。李显龙还讲,今天要让东盟各国组织一个冷战时期的东南亚条约组织,重新围堵中国,没有这个可能。东盟和中国每年的贸易, 2005 年还不算,到了 2007 年、 2008 年,贸易量超过了 2000 亿美元,东盟 10+1 也好,东盟 10+3 也好,这种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希拉里的一句话,就毁掉整个的南中国海形势或者中国与东盟的关系,美国人可能有这样的愿望,但它根本就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首先不要把这个看得非常严重,以为他们的话有多么了不起,美国要如何如何,地区的形势就得唯它马首是瞻,马上做出相应的调整。美国如果以为各地区都会按照它的风向标来转的话,那它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影响力和自己的实力。不要忘了它在阿富汗战场和伊拉克战场的处境。在这种情况之下,重新拿出冷战时期的那种大棒来行事,是行不通的。这点美国人自己本身也很清楚。

当然,我们也不要看得太轻,不要以为美国人这是随便说说而已。这是美国的所谓国家战略安排的一部分,就是如何有效地围堵中国。我们不要以为冷战已经完全过去,一去不复返了。

随着中国力量的逐步增强,美国对中国的反制措施,也在逐步增强。

2008 年,当时美国的外交学会的学长理查德·哈斯发表了全面评估中国崛起报告。他在那个报告里讲,别人都在讲中国崛起如何不得了,我认为中国崛起不像你们想象的那么不得了。

他列举了六条理由。前五条理由都是有关军事的,驻扎在关岛的美军如何如何,驻扎在日本的美军如何如何,美军的国防投入、美军的训练、美军的实战经验,等等,列了一大堆美军的优势。

第六条我认为非常关键,第六条他写的什么呢?说美国牢牢控制着中国经济赖以发展的海上通道。

所以我觉得,希拉里的话不要看得太重,但是也不要看得太轻,核心就在这儿。美国不是担心它的通道将被别人控制,而是像理查德·哈斯讲的,美国牢牢控制着中国经济赖以发展的海上通道,这是美国的用心。

美国所宣称的南中国海与美国的国家利益相关,实际上是想控制这片海域,然后把中国、日本、韩国,包括东盟各国的海上运输通道掌握在手里,这些国家的命运也就掌握在它的手里了。

所以,不是别人要控制这个海域,而是美国想掌控这个海域。

当然,美国知道它在这个区域想独立地扮演这个角色非常困难,所以它利用这个区域的矛盾,充分利用这个区域各个国家之间的不和,达成它的目的。

有一位同志讲过这么一句话,中国人没有阴谋,所有东西放在桌面上,经得住历史的检验,我们不对他人有任何的企图。这话讲得很对,这就是中国人坦荡的君子之风。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你没有阴谋,不意味着别人没有阴谋。

一方面我们在加速发展,我们和各国要达成共赢的关系,这是我们的愿望。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人家在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扼制你。

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起了多大的作用,包括对美国经济的帮助。这是我们做得非常君子的事情。

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美国对台售武,美国总统对达赖的会见,美国总统迫使人民币升值,然后美韩企图在黄海军演,然后美国国务卿宣称在南海的巨大利益。

把这一系列问题联系起来看,你就能看见,中国人仅仅凭我们的善心,仅仅凭我们的友谊,仅仅凭我们的一片赤诚,在国际上行事的时候,要注意国际上有一些这样的力量,有一些人出于这样阴暗的心理,他们是希望中国出现混乱,出现动荡的。你没有出现混乱,没有出现动荡,那么他们要扼制、限制你的发展。

所以,我们对希拉里的话既没有必要看得很重,以为整个地区要掀起多大的波澜,以为整个地区要按照美国的意志重新组合,也不要看得很轻,人家对我们的围堵和限制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这点是需要我们加以牢记的。

中国虽然在崛起,但是有很多的先天不足,包括与邻国有很多历史纠纷和领土纠纷。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就写道“地缘即宿命”。

因为我们居于一个并不是非常好的历史条件,当新中国成立的时候,首先台湾就处于一个分裂的状态,这对我们是一个很致命的问题,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长期影响。

其次,随着新中国建设的发展,从 20 世纪 60 年代、 70 年代出现了南海权益的流失。本来南海什么问题都没有,你可以看看 20 世纪 40 年代、 50 年代以至 60 年代中期以前的世界地图,不管是伦敦的泰晤士地图,还是美国出版的地图,或者世界各国出版的地图,甚至包括越南、菲律宾出版的地图,南海的权益都是属于中国的。这是国际公认的。

但是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之后,所发生的对南海岛屿的争夺和抢占,恰恰利用了中国的一个空隙,因为当时正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这给我们今天解决问题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就是其他的力量事先占领,造成既成事实,然后我们处于一个非常不爽的状态。

中国并没有像美国那样前进的任务,从来没有设想控制中东、控制中亚、控制南美、控制非洲。我们只在追求一个主权国家必须完成的状态,保卫自己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这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任务,这个任务我们还没有完成。

美国意图构建亚洲形态的北约

2011 10 月,日本和印度举行战略对话,传出了大量“针对中国”的信息。日本与印度战略合作升温毫无疑问是针对中国而来的。

日本与印度的这种战略合作,对美国来说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情。美国以前早就想组建一个所谓亚洲形态的北约,欧洲的北约整垮了苏联,毫无疑问,亚洲形态的北约是针对中国而来的。

亚洲形态的北约,主要就是联合南面的印度、北面的日本,但是这个设想提出了很长时间,以前日本很热心,主要是印度不热心,一直回复迟缓。印度有印度的考虑,很大的考虑就是印度不愿意绑在美国的战车上。

日本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积极性,在遏制中国方面,日本的态度跟美国是完全契合的,但是跟印度是不是完全契合呢?还不一定。

它们能往前走多远,这是很难说的。印度能不能完全按照日本的想法,或者按照美国的想法,组成一个亚洲的北约来包围、遏制中国,印度并没有做好这种准备。而且从中长期来看,印度也不愿意冒险,不愿意扮演一个别人给它指派的角色。

不仅印度和日本,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如越南、菲律宾等国似乎出现了一种联合起来对付中国的趋向。面对这种趋向,我认为应该从两方面来看。

一方面是别人动作频繁,这是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和注意的。虽然我们讲和平崛起,但我们看到,很多人不愿意看到中国崛起,不管你是和平崛起或者什么崛起,这个行动当然有它一定的必然性。就像英国人讲过的,所谓大国崛起,必然是孤立一直伴随,这是个普遍的现象。从客观来看是这样。

从主观来看,我们其实有很大的调整空间。我们长期以来以大国关系为首要,非常注重大国关系,注重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中日关系、中俄关系。当然从今天来看,大国关系依然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必须对周边投入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注意力。

我们长期以来过多地关注与大国的关系,对周边的环境重视不够,任何关系都是要经营、要安排、要部署的,我们在这方面重视不够,因此形成我们周边的缝隙甚多,极易被他人所乘。

包括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湄公河惨案”也好,缅甸的密松水坝项目被取消也好,包括南海出现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毫无疑问是对中国的一种警示。

当然,我们可以说这是别人的挑唆、别人的挑拨,或者对我们的恶意围堵,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长期经营也不够。也确实出现了一个调整的空间,在今后我们要重视和加强与周边的关系。

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

近年来,湄公河水域走私毒品、武器弹药等犯罪活动比较突出,船舶遇袭事件时有发生。 2011 10 5 日,中国两艘货船在湄公河水域遭到武装人员的袭击, 13 名中国船员遇害。

一个地区性问题的解决,往往是由某个对各方利益都造成很大损害的突发事件推动的,促使各方开展合作共同应对此问题,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机制。

中国、泰国、缅甸、老挝合作成立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机制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从眼前来看,它解决的是湄公河的航运安全问题;从中长期来看,实际上包括更大的地区安全内容,比如说禁毒、反恐等。

中国和缅甸、泰国、老挝都有不错的关系,包括以前的经济发展关系。现在,仅仅经济发展可能还不够,通过对湄公河航运安全问题的共同处理,四国有效地建立了这种最初级的合作机制——我们不能说这个机制多么高级,只能称为最初级的合作机制。但是这比没有机制要强千百倍,比发生了问题后,各国政府、警察部门临时坐下来开会讨论怎么办要快得多。

就像在国际冲突学说界的一句话:哪怕一个漏洞百出的预案,也比没有预案要强千百倍!哪怕一个初级的机制,也比没有机制处理起问题来要得心应手得多。

湄公河各方建立起联合巡逻执法机制,共同维护和保障湄公河航运安全,维护湄公河沿岸的经济发展、禁毒、反恐,这符合各方的利益。从这个方面来看,是东南亚经济合作逐步向安全合作扩展的一个非常好的趋势。非常遗憾的是,这个好的趋势是由一场悲剧开的头。

根据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部长级会议联合声明,四国共同组织实施联合行动,打击危害湄公河流域安全的严重治安问题,其中打击金三角地区的毒品犯罪是四国联合巡逻执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有西方舆论认为,中国的武装力量借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扩大影响力”,在东南亚打开一个新的“战略前沿”。

四国联合巡逻执法是在追求各国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实现的,有利于保障该地区的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如果发生了惨案后,中国不和湄公河沿岸国家建立合作机制,西方肯定会评论,说中国根本不拿自己本国公民的生命安全当回事,也不拿当地人的生命安全当回事。而且会说,中国在国际禁毒、国际反恐上表现得非常消极,出了这么大事都不作为,可见中国不是个负责任的大国。

我们如果不做,它们肯定得出这个结论,攻击会很厉害。

中国有所作为后,对中国及沿岸各国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地区禁毒、反恐都有很大益处,这也是中国履行地区义务的一种表现。当中国这样做了以后,别人又出来了,说中国要以此来控制湄公河,这就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泰国、缅甸、老挝之所以乐意和中国合作,是因为它们知道中国追求的绝不是控制,各方追求的目标一样,是合作,是共同地维护地区安全,让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获得一个更大的安全空间。

黄岩岛事件

2012 4 月,美国与菲律宾举行“肩并肩”联合军事演习。这次军演虽然是美菲两国的年度例行联合军演,但演习地点从菲律宾的东北方向移到靠近九段线的南海边缘,紧贴南沙群岛。同时从时间上来看,这次军演与菲律宾和中国在黄岩岛海域舰船对峙事件的时间重合。

这个敏感的时间、敏感的地点,很大程度都是媒体炒出来的。比如说中国和菲律宾在黄岩岛的对决,完全是菲律宾无事生非,这叫什么敏感的时段?完全是它在挑衅。黄岩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渔民在那儿捕鱼,那是天经地义的,是合理合法的,菲律宾抓捕我们的渔民,本身就是对中国领土的侵犯。

美国每年在亚洲举行军演,数量极大。媒体把美菲军演提出来,与南海问题结合,与菲律宾和中国在黄岩岛的对峙结合,这是有点可笑的,它是一种巧合。

美国有在西太平洋举行军演的权利,菲律宾有参加美国军演的权利,中国和俄罗斯有在黄海举行军演的权利,各方都有这个权利。当然,各方都可以做各种各样的解读。

菲律宾有权跟美国紧紧地绑在一起,中国也有权除了坚决捍卫黄岩岛的主权之外,还对菲律宾考虑采取进一步措施。你愿意跟它绑在一起,把你的发展,把你未来的和平,跟美国完全绑在一起,完全可以。

当然,菲律宾的政治家,不会愚蠢到这样一个地步。

菲律宾如果把它的全部东西都放在美国身上,力图邀请美国在亚洲再进行一个冷战态势,围堵中国,而用美国的力量来恐吓中国。想通过美菲军演达成这样的意图的话,那这个意图是肯定达不成的,而且它今后肯定要为这个意图付出更大的代价。

捍卫国家利益,不是靠嘴皮子来捍卫的。如果仅靠嘴皮子捍卫国家利益的话,中国 1840 年以来,就不会遭到这么多入侵、签订这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捍卫国家利益要靠实力。

包括这回中国和菲律宾在黄岩岛的对峙,大家要特别注意一点,菲律宾出动的是军舰,我们出动的是海监船只,是渔政船只。

其实对一个国家来说,任何的海上纠纷,首先都不是派军队来解决问题的,都是派海监、海政、海警这样的力量解决问题。菲律宾首先就派海军来解决问题,我们并没有闻鸡起舞,海军也没有马上上去,我们出动的是渔政船只。

在此期间,我们两条比较大的渔政船只,横在菲律宾军舰和我们的渔民中间,有效地保卫了我们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是行动保护,不是语言。

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黄岩岛对峙,陷入僵局后,作为缓解事态的表示,中方主动撤回两艘船只,但是菲律宾在派出同级别海警船进行换班以外,还增派了一艘环境监测船。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一再挑衅,是把中国的战略克制当成了自己的战略机遇。

我们战略克制,因为我们不想与周边小国发生这样的纠纷,我们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谈判的方式在冷静的环境下解决问题。

菲律宾完全把中国这种战略克制看成是个非常好的机会,从菲律宾的角度来说,它觉得中国很孤立,没有人支持中国,它觉得自己背后有美国支持,所以菲律宾明显提高自己的价码,明显是一种傍大款的心态。

菲律宾本身没多大力量。它觉得中国的局限很多,它料定中国要以发展经济为要务,料定中国主要的问题是维护内部安全,在这种情况下无暇他顾,没有太多的时间处理这样的纠纷。它认为中国受大量内部问题的限制,如果等到中国将来把内部问题都处理好了,它就没有这样的机遇期了。

所以它要利用这个机遇期,达成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菲律宾外长罗萨里奥呼吁其他国家,针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做法表明立场,是希望借此让中国陷入孤立,达成自己的利益诉求。

菲律宾历来是这样,像在 2011 年东盟会议,还有 2012 年年初的东盟协商会,菲律宾就想把这个事情闹大,想在东盟会议上让中国陷入孤立,然后有很多国家来支持它,达成它自己的利益诉求。

实际上南海问题非常复杂,有多个国家牵扯到里面。菲律宾提出的,所谓西菲律宾海这种利益诉求,不但跟中国的主权范围重合,而且也跟越南所宣称的范围重合,和马来西亚所宣称的一部分也重合。

好像表面上看起来,都是这些国家对中国的矛盾,实际上闹得最凶的两个国家——菲律宾和越南,它们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也不小。

黄岩岛完全在中国的主权范围内,在黄岩岛争端上,其他国家表现了一种清醒和冷静,包括越南、文莱、马来西亚等国并没有参与菲律宾的鼓噪。这一点让菲律宾非常失望,也是它始料未及的。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都是伊斯兰大国,它们看见菲律宾依仗美国达成自己的主权诉求,将给这个地区带来危险。所以这些东盟国家并没有明确表态支持菲律宾,这一点让菲律宾感到非常失望,和它闹事之初所设想的情况产生了很大的差距。

中国在黄岩岛主权问题上没有丝毫退路可言,否则必将产生连锁示范效应,从而引发南海局势的进一步混乱。

我们要有条不紊地把它们区别开来,菲律宾与中国的黄岩岛争端和南海的争端,还不是一回事。

当然它是大问题中的一个小问题,这个小问题能引发大问题,有产生连锁效应的可能。假如中国一退再退,菲律宾这回搞成了,它把黄岩岛拿到手,中国政府彻底后退了,那么它所产生的示范效应,必然要导致越南、马来西亚提出更多的利益诉求。如果出现这样的局面,肯定要引发南海局势的进一步混乱。

当然它仅仅是个假如而已,中国是不会在黄岩岛问题上做任何后退的。它们企图利用这一点来占便宜,是不可能达成的。

而中国在黄岩岛问题上的坚持、坚定、坚决不退让,实际上是在维护南海大局的稳定,而不是在南海展开一种军备竞赛。

中国只要在黄岩岛的主权问题上坚持传统的立场,而且进一步巩固这个立场,南海问题会获得一种稳定,让那些想冒险的也不敢冒险。

中国的战略机遇期

2012 年,美菲两国政府外长和防长 4 30 日举行首轮“ 2+2 ”会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美国对南海领土主权争议问题不持立场,美国支持采取相互合作的外交程序解决南海问题。

菲律宾根本没有与中国发生冲突的主导权和实力,只想在黄岩岛问题上借助美国力量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获取利益。但美国明显不愿意做这种不符合美国利益的事,没有美国撑腰的菲律宾很难再有底气挑衅中国,所以菲律宾与其说与中国抗衡,不如说是在美国那里讨些筹码。

因此,菲律宾对所谓菲美两国“ 2+2 ”会谈寄予厚望。所以在双方“ 2+2 ”会谈之前,菲律宾把动静炒得非常大,就是要在这个会谈中加足自己的筹码,在美国人面前讨价还价,从美国方面获得最大的利益。

结果并不如菲律宾政府的意愿,美国的态度很含糊。美国的明显态势是,它需要借助菲律宾返回亚太,需要借助菲律宾遏制中国、分散中国的力量,但是美国绝不愿意替别人打一场别人主导的战争。

菲律宾想要在黄岩岛问题上借用美国的力量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美国明显不愿意这样做。

所以在南海问题上表态最强硬的希拉里,在“ 2+2 ”会谈上也往后退了,她表示美国不偏袒任何一方,希望双方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这无疑给菲律宾一种很大的挫折感,没有达到预期的愿望。

从这种角度来看,美国想借菲律宾和中国对抗的态势实现战略重心东移的目标,菲律宾又想借美国返回亚太之机挑动一场美中在南海的冲突,实际上是各怀鬼胎。双方既有利益的结合点,同时也有利益的不合点。在黄岩岛问题上,美菲双方表现出的利益共同点和不同点非常明显。

既然美方的态度很明显了,菲律宾本来就没有在黄岩岛挑起一场冲突的资格和能力,本来就想借助美国,美国往回退,表示并不愿意在黄岩岛问题上、在南海问题上染指太多。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方的声明让菲律宾颇感失望。

美国是个现实主义国家,希拉里要到北京参加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美国在中国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在中国还有多项安全合作的事项。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相比,菲律宾在美国看来也就成了一碟小菜,这碟小菜还得往后推一推,现在的问题是要把主菜做好。

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正在被一些周边国家利用来扩张海上利益,菲律宾等一些国家正是利用中国的“战略机遇期”,不断制造事端,以达到侵占中国利益的既成事实。

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不是通过忍让退让换来的,而是要靠我们采取有效维护主权的行动来积极捍卫,如果把维护主权和“战略机遇期”对立起来,那么就会丧失掉这个机遇期。对这一点我们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我们经常讲战略机遇期,它有一个客观性和主观性的问题。客观性是指客观形势使然,世界和平发展的主题,包括世界高科技的发展、全球化的进程等,构成了中国抓住战略机遇期加速发展的客观条件。但我们还要注意主观的条件,任何形势绝不是天赐良机的问题,还有一个主观营造的问题。

菲律宾等一些国家,就想利用中国要抓住战略机遇期加速发展的一种战略心理,认为我们在这个时期一定会保持战略克制,就把我们的战略机遇期变成它的战略机遇期,占最大的便宜。从这点上给了我们一个提示,主动维护战略机遇期,绝对不能让这些事情干扰了我们和平发展的进程,要坚决捍卫我们的利益。

在战略机遇期内采取有效维护主权的行动,与抓住战略机遇期不但不矛盾,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捍卫战略机遇期。如果在战略机遇期之内,我们把维护主权和战略机遇期对立起来、矛盾起来,那么实际上是把这个机遇期给丢掉了。

菲律宾绑架东盟

2012 年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菲律宾试图绑架东盟一起来对抗中国,想把和中国之间存在的南海主权争端写进东盟的联合公报。由于东盟内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存在明显分歧,导致这次会议没有能够发表联合公报,这在东盟成立 45 年来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东盟采取了正确的态度。菲律宾与中国的争端也好,越南与中国的争端也好,它是双边的问题,即中国与菲律宾的问题、中国与越南的问题。但如果任何国家企图绑架这个问题,把这个问题变成一个地区性的问题,让地区性组织对自己的冒险行为表示认可和支持,这对地区组织来说是一种灾难,将对整个地区组织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产生严峻的挑战。

不管是菲律宾在黄岩岛的挑衅行为,还是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一系列挑衅行为,都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改变现状的不是中方。

虽然现状于中方非常不利,但中方并没有说要改变现状,而是菲律宾要改变现状,越南要改变现状。它们这种改变现状的行为引起了冲突,却又借东盟来替它们背书,如果东盟糊里糊涂地上了这个当,那对东盟来说将是很大的损失。

因为东盟不是军事同盟,是个经济发展合作组织。如果这个经济发展合作组织不以经济发展合作为要务,以其他一些行为为要务,那实际上就把这个组织的宗旨违背了。

所以我们说,从这回东盟的行为来看,东盟还是坚守了自己的初衷,坚守了自己在东南亚地区所要担负的这个角色——和平发展,促进大家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稳定。

在这次东盟地区论坛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强烈敦促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南海行为准则”。希拉里绕着中国走了大半圈,从东边的日本,到北边的蒙古,再到南边的越南、老挝、柬埔寨,说的话也从民主、人权过渡到更具体的“南海行为准则”。

像希拉里的这种行为,在冷战时期都很少见。冷战早都结束了,希拉里却还在公然地、公开地在中国周边到处煽风点火,营造冷战的氛围,这是与时代的发展极其不相符的。

由此我不由得想到,希拉里·克林顿这位美国的国务卿,从她的岁数来看,她是上一个时代的人——当然不仅是年龄,从她的思想来看,她长期沉醉于美国怎么搞垮苏联的那一套,把那一套用来对付中国。

她的这种行为,对于一个爱好和平、追求和平发展的中国是严重的挑衅行为。当然,希拉里·克林顿的所有表现并不都代表了奥巴马的政策,在其中带有很多的希拉里·克林顿个人对中国的怨恨。

从奥巴马来看,他当总统以后讲过很多话,但从来没有做过像希拉里·克林顿这样的事情。

一方面,菲律宾、越南企图绑架东盟的政策;另一个方面,希拉里·克林顿也想绑架美国的对华政策。

在今天看来,我们既然不把东盟看成一个整体,其实我们也没有必要把美国的执政者看成一个整体。我们不妨把希拉里·克林顿看成一个好战的、充满冷战思维的、凡事都跟中国过不去的角色。

成立三沙市

2012 7 15 日,由 30 艘渔船组成的编队抵达南海永暑礁海域进行捕鱼作业, 7 17 日,海南省三沙市的政权组建正式启动。

这些行为是我们宣示中国在南海应有的权益的表示,而且这些表示都是被动的,是被对方所激发的。

越南通过所谓的海洋法,把中国的西沙、南沙都认为是自己的领土,菲律宾在黄岩岛方向大肆扩张,在这些挑衅行为下,我们被迫做出一些反应。

当然,南海的渔民长期就是在他们祖祖辈辈捕鱼的那些渔场开展捕鱼作业的。我们曾经一度是加以限制的,因为不愿意因此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那么从今天的态势来看,中国单方面的忍让并不能换来地区的和平,不能换来海洋权益的稳定。所以,我觉得中国渔民出海捕鱼,完全是在维护自己的捕鱼权利,当然也是维护国家主权的一种有益行为。

对渔民的这些行动,国家必须给予政策倾斜,给予补助,否则这些行为也是难以为继的。因为渔民们到南海去一趟,来回柴油的消耗量非常大,如果国家不给予补贴的话,单纯靠渔民的行动,我觉得是难以为继的。

我们可以看到,越南对他们国家出海的渔民给予补贴,还有菲律宾,都是这样大力地鼓励他们的渔民到有争议的地区捕鱼。

当然,我们的渔船编队到南沙捕鱼,倒不是一个突如其来的行动,是我们对传统渔场的一种恢复,而且我们做得还很有节制。

包括三沙市的建立,从行政上确立了我们行政管辖的范围,这些都是我们很有力的行动步骤。

我们今天深知南海问题的复杂和冲突面之多,并不想通过冲突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到今天我们都是通过和平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肯定中国的权益;另一方面我们让各方都知道,我们愿意用和平的方法、协商的方法、大家都获利的方法,也就是以前所提出来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但是如果有人把中国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看作是软弱,看作是可欺,让中国单方面搁置争议,自己宣称主权、大幅度开发,我们也是需要用行动让他们感觉到后悔,让他们感觉到中国不是软弱的、可欺的。

2012 8 3 日,美国国务院代理副发言人温特利尔发表声明,指责中国设立三沙市并建立新警备区管辖南海争议地区,“与通过外交协作解决分歧背道而驰,还有可能在该地区进一步加剧紧张态势”。

这个声明对于美国来说是一种惯常的行为,因为美国干涉别国内政的情况太多了。但就整个南海形势来看,却是很反常的。

在南海首先挑起争端的绝对不是中国。菲律宾派军舰在黄岩岛扣押中国渔船的时候,没有见美国发表声明说菲律宾这种行为是要扩大南海的事态,不利于和平解决;越南通过了越南的《海洋法》,不与周边任何国家协商,把中国的西沙、南沙全部划入越南的版图,而且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时候,也没有见美国发表任何声明说越南《海洋法》的通过影响或者干扰了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

设立三沙市是我们在别人的严重挑衅之下、蚕食我们的国土之下,被动地做出的反应。本来在 2007 年三沙市就应该成立,当时考虑到南海各方面的形势,为了照顾南海各方的情绪,中国把成立三沙市的时间推迟了 4 5 年,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的诚意。

在越南通过《海洋法》把中国的西沙、南沙全部划入越南版图的情况下,我们被迫也是被动地做出这样的反应。这时候美国国务院却出来大放厥词,这对南海形势来说实际上是火上浇油。

实际上,如果没有美国的暗中支持,南海问题和平解决并不太困难。美国虽然整天打着希望南海各方和平解决的旗号,实际上采取的手段是给南海的各挑衅国暗中撑腰,使它们更为大胆地蚕食本应属于中国主权范围的南海权益,无疑是要把南海推向对抗。

实际上,美国这样做不是第一天了,之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中国周边走了一圈,所有的话都针对着中国,到处挑拨离间,实际上已经完全违背了一个外交人员应有的风度和政治家的政治言论准则。美国国务院这一次的声明只不过是希拉里所有言论的一种自然延伸。

从美国的所作所为来看,美国一方面说返回亚太是为了亚太的安全,返回亚太绝对不是为了遏制中国。其实,自从美国提出返回亚太以来,亚太地区就开始风高浪急。不管是东海的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是南海问题,都呈现出升温的态势。

另外,美国一方面说返回亚太绝对不是针对中国,一方面用大量的言论和行动正在构建一种“准冷战形态”,构建对中国的围堵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当南海问题要降温的时候,不大符合美国的利益。南海必须给中国造成更大的牵制,给中国造成更大的消耗,才符合美国的利益。

有分析认为,美国一方面在南海问题上公开指责中国,另一方面明确表示钓鱼岛问题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这些举动表现了美国的一种战略焦虑心态。

对于“战略焦虑”一说,我并不认同。

正如我们不同意说日本对钓鱼岛的侵吞,仅仅是日本政治家为了选票向右翼靠拢,这些话把对方无形中美化了。日本侵吞钓鱼岛、菲律宾在黄岩岛动作,是它们国内政治的一种体现,更是其为国家利益非要强占的一种表现。

你说美国是战略焦虑,实际上它是深谋远虑。如果仅仅把它看作是战略焦虑,我觉得你低看了美国人。

虽然美国声称不是围堵中国,虽然它说返回亚太是为了亚太地区的和平,实际上美国围堵中国的态势非常强。美国围堵中国基本上就是美国的一种战略态势,它要完成这种战略态势的布局。

当然在这个完成的过程中,可能有焦虑的因素,但是如果认为美国这种行为仅仅是体现一种战略焦虑就错了,它实际上是美国经过长期考虑的、冷静的、有条不紊的部署,要对中国造成消耗,对中国造成围堵,限制中国的发展,阻止中国崛起的战略安排,而且不是眼前的安排,是中长期的安排。

不仅奥巴马,奥巴马以后的美国总统也会采取这样的行为。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做好充分准备。 5cz2/PD4nK1zyS+7afYIKAq4rQXYbr9XxTjdLbAe36aX9J022sNADVvHXQjltaW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