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本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文献收集阶段。主要通过文献回顾和现有数据相结合进行分析,现有数据的主要来源是《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和《地方劳动统计年鉴》以及其他资料,用以分析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状况。

第二阶段:研究设计阶段。本阶段在文献收集的基础上,完成整体研究的研究设计,提出了构建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新模式——多方合作型劳动权益保障模式。

第三阶段: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阶段。该阶段主要任务是问卷的设计、量表的选择,到各地进行实地调查,深入访谈,收集和整理各类数据。

第四阶段:数据处理阶段。本阶段完成所有收集的数据的处理工作。

第五阶段:论文的撰写阶段。

本研究是基于现实背景和实证分析基础上的应用性理论研究,研究将以城镇非正规就业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为出发点,以实现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体面劳动为目的,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1.4.1 定性研究方法

1.4.1.1 文献资料法

文献资料法是定性研究中一种,也是最主要的研究方法,首先对体面劳动、劳动权益理论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系统地阅读与分析,在基础上揭示体面劳动与劳动权益的本质特征与内涵。同时本书还对非正规就业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在以往学者的研究基础上,选择和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

1.4.1.2 跨学科研究法

根据社会分层结构理论把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分为:利益获得群体和利益受损群体。利益获得群体(个体和私营业主、管理者、技术人员、自由职业者、律师、作家,小商小贩等)受的教育水平较高或者具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拥有较强的社会关系资源运作能力和较强的谈判能力,可依赖其较高水平的劳动技能或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城市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或将自己的人力资本投资创业,获取较高的人力资本收益。利益受损群体(保姆、钟点工、个体或私营企业的基层员工、社区临时服务人员等),在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非正规就业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他们受教育程度最低,劳动技能处于初级,劳动关系的博弈能力贫乏,处于被歧视的地位,劳动权益屡遭侵害,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本书主要研究对象锁定为:利益受损群体。

1.4.2 定量研究方法

1.4.2.1 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属于实证研究中的一种方法。本书主要采用问卷、个别访谈等方法对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现状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收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归纳,从而发现真正的问题症结。

1.4.2.2 计量分析法

本书运用相关统计分析,如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等方法,使用计量统计软件SPSS15.0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以进一步检验理论模型所提出的八个理论假设。

1.4.3 研究工具

本书主要根据体面劳动的内涵及其所蕴含的基本理念,结合国内外对体面劳动衡量指标体系的研究,从理论视角自行开发了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的问卷调查量表,然后从隶属度、相关性、项目分析、信度和效度等方面对该问卷调查量表进行实证筛选,使其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特征的测量量表具有不同一般的劳动权益保障的测量和评价指标,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指标体系建立在体面劳动的理论基础之上。 CBhUvsI5tqny1HsDbDCu0cuTiPwQfDx6u94km4AkpBa9Ws8kfD+uNFOpFzSgqxQ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