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本书的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本书将广泛挖掘和科学吸收、利用已有理论资源,以适用的研究成果为起点,在充分认识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特殊性的基础上,从历史与现实、宏观、中观和微观、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视角,依据“概念是反映客观现实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的展开就表现为理论”的哲学认识,联系客观现实深入剖析基本概念,界定劳动权益保障、体面劳动的理论内涵,揭示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的机理、内在要求、实现途径等,系统构建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的理论模型。首先对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假设,即个体属性因素对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有影响;组织属性因素对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有影响;地域经济因素对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有影响;是否加入工会组织对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有影响;政府的职能定位与运行效能是否对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有影响。然后对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对其后效变量的影响进行假设:劳动权益保障对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工作生活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对组织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对和谐社会劳动关系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的影响因素,并对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的后效变量假设进行实证检验,最终提出构建由政府、组织、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和工会组织形成的多方合作型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新模式的对策建议。

1.3.2 主要研究内容

根据前述研究的基本思路,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如下:

导论。本章主要研究选题的背景、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国内外研究现状、本书的结构安排和预期创新。

非正规就业的理论基础及其相关研究。本章主要把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贫困就业理论、非正式经济理论和生存经济理论与制度依附理论作为非正规就业的理论基础,同时对非正规就业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本章还采用社会分层理论把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分为利益受益和利益受损两个群体,从而得出本书主要研究的群体是:利益受损的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该群体受教育程度低和劳动技能低下,所拥有的社会资源贫乏,只能依靠自身简单、廉价的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就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形式。

劳动权益与体面劳动研究。本章主要对劳动权益的相关理论进行回顾:劳动权益内涵是保障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的体面的有尊严的劳动权利的组合;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劳动权益分为五个层次:生存权、安全保障权、社会认同权、尊重权和自我实现权,为后续的理论模型研究提供铺垫;同时也对体面劳动相关的理论进行回顾,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体面劳动的内涵与特征。本章最后对劳动权益保护与体面劳动的实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保护的历史演变与存在的问题。本章主要采用历史分析的研究方法把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分四个历史阶段,对这四个阶段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研究,每个阶段都分别从社会保障、劳动保护和职工发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并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一些置信度较高的历史宏观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我国目前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采用规范性分析方法探索其问题存在的根由。

体面劳动视角下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的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构建。本章首先探讨了影响城镇非正规就业劳动权益保障的因素:劳动者个体属性、劳动就业组织所有制属性、地域经济属性、工会组织和政府职能地位与运行效能,这些因素都对劳动权益保障有影响。其次探讨了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的后效变量:劳动权益保障对劳动者工作生活质量、组织绩效和和谐劳动劳动关系的构建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八个理论假设,在这八个理论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的理论模型。

劳动权益保障状态下的各种衡量指标体系构建。本章首先对国内外体面劳动的测量指标体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文献分析,然后以体面劳动的内涵和它所蕴含的基本理念作为劳动权益保障指标体系遴选的理论基础,从理论视角遴选出5个维度、14个基本指标和66个指标要素;再通过隶属度和相关性实证分析,最终以实证的方式遴选出56个指标要素。本章还通过文献及理论研究探索构建了员工工作生活质量(QWL)、组织绩效和和谐劳动关系的衡量指标体系,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

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本章主要对研究方法的介绍与探讨,包括问卷调查的过程与样本的基本情况,项目分析方法、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和描述性统计等内容。本章探讨了本书采用的分析方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独立样本T检验法、多元回归法和相关性分析法等,验证了研究工具的信度和效度,保障了后续分析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此基础上对第五章构建的理论模型中八个基本假设进行了验证;同时还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探寻了影响城镇非正规就业劳动权益保障水平的因素和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结论与建议。

本书的结构安排如图1.1所示。

图1.1 本书的结构安排 BPT5XA2Bl/Mmd4cAcAtqKMSA5Czn2dr85ONbTLHO5xAa4yBEpaacKnfrVE7o4gM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