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今社会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文化环境呈现出多样性、自由发展的显著特征,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时期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思考和研究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引领其形成积极、科学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尤为重要。本文简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并提出培养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转型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思考
价值观是指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它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解释、预测、导向和调节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
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时期的当代大学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价值观对个人未来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与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价值观是每个人判断是非善恶的信念体系,它不但引导我们追寻自己的理想,还决定一个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参照依据,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大学生主体的价值观是积极的,多数人的政治倾向、人生态度、竞争意识、择业观、婚恋观、消费观等都与时代变革同步,呈现出积极、进取、务实、开放的特点。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加速,当代大学生是在求新与守旧、求异与从众、贡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等价值冲突中形成自己的观念与行为。价值目标也就由理想转向现实,趋向多层次化。
1. 在政治价值观念上表现为:积极、正确的政治价值取向与政治选择的功利化、政治心态的不成熟并存
当代大学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善于发现和接受新生事物,报纸、广播、电视,特别是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贯穿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但他们也表现出政治选择的务实化与功利化。部分同学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有所下降,积极性、主动性有待提高。
2. 在道德价值观念上表现为:较高的道德认知与较差的道德修养共存,在道德选择和评价上存在矛盾和困惑
当代大学生存在观念与行为之间的脱节问题,他们在理论上认同的道德规范,往往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道德行为。比如考试作弊,崇拜金钱,缺乏诚信等。
3. 在职业价值观念上表现为:追求发展,崇尚创造的职业价值观念与急功近利的求职心理共存
大学生普遍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成才愿望迫切。紧迫感、竞争意识和自强意识明显增强,讲究效率、注重学习实效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价值取向,绝大多数学生都渴望通过大学的学习来丰富和完善自己,赢得发展上的主动权,以适应社会的竞争。 但同时又对自己缺乏自信,专业学得不够深入并急功近利。
4. 在婚恋价值观念上表现为:独立自主的婚恋价值观念与弱化的责任感共存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向往,追求自由、浪漫、不受拘束的爱情。但也有人觉得如果不在大学恋爱就会白上了大学,与此同时他们的责任、义务的意识逐渐淡化。
5. 在生活观方面表现为:遵循传统道德与尝试新的价值的冲动共存
大学生的视野宽广了,所接触的、感悟的信息以空前的规模急剧膨胀,接触对象日益丰富。但是,这也往往造成他们对现实社会的迷惘和困惑。大学生们往往多热情而少理智,易受诱惑而又缺乏鉴别,加上有些人缺少自律的原则、价值上的失落乃至素质偏低,如果一味追求新奇变化,则往往优劣、精华糟粕兼收并蓄,失去对社会的审美标准。 大学生追求个性化,容易导致以“自我”为中心的感性表现,如自由散漫的任意性、对现实的逆反性等。
6. 在消费价值观念上表现为:追求时尚、积极消费的价值观念与消费心理不成熟共存
大学生中,目前拥有电脑、手机等高档消费品的逐渐增多,攀比心理也越来越严重。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在社会转型时期发生了较大的波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个别大学生开始接受并认同金钱至上的观点,出现对优良传统的漠视与价值偶像的错位。近年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个别大学生的高消费、高享受的追求已经格格不入,表现为崇拜金钱,以含金量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
7. 在人生价值观念上表现为:讲求奉献社会与关注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共存
当代大学生对“追求健康向上、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生价值观普遍持认可态度。他们富于同情心、责任感和正义感,越来越多的当代大学生追求完美的人格质量。但也不能忽略有些大学生过分关注自我、淡化社会责任。其主要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顾及别人,不参加集体活动,出现狭隘的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对社会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依据。新形势下,对大学生构建正确价值观、引导大学生走出自身价值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主导因素,并结合大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更新教育模式,以科学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利用各种教育阵地,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地开展教育,将其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观。
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决弘扬主旋律,以正面宣传为主,树立先进典型,抓好示范教育,为大学生价值观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各类网站要把握好正确的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育活动;依法加强对高校周围的文化、娱乐、商业活动的管理,坚决打击侵害学生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的不法行为,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首先,应当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多采取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积极性。其次,应当尽可能地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历来是高校精神文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作为一种非强制教育手段,主要通过创造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来实现课堂以外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效果,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内化教育要求。要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运用理论、文化、宣传等手段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通过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制度、健康活泼的集体活动来营造一种明朗、健康、活泼、有序的文化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文化,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要加强实践,开展各种活动让大学生承担一定的社会任务,这样使大学生从实践体验中去认识、理解、选择正确的价值观,也才能使大学生主动、自觉地去实施社会所需要的行为,从而体验到自己对社会所做的贡献,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与意义,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为此父母要注意加强对子女的品德、人格教育,使家庭教育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协调,呼吁学生家长加强学习,关注孩子的成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多与孩子交流和讨论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使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形成卓有成效的教育合力,共同把大学生培养成一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拥有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对于指引大学生成才至关重要。大学生要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内涵,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要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要发扬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切实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