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学生网络恋爱道德失范及教育引导探析

刘鑫

摘要: 如今,大学生网络恋爱现象愈发普遍,网络作为一种交流沟通工具,在大学生恋爱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在网络恋爱道德中存在着失范问题,需要加以教育引导。本文首先对传统大学生恋爱和大学生网络恋爱进行区别对比,形成了大学生网络恋爱的规范;接着通过大学生网络恋爱道德失范的表现,得出了导致其的原因;最后根据问题得出对策,教育引导大学生如何有道德地进行网络恋爱。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恋爱;道德失范;教育引导

一、网络恋爱的内涵

大学生正处于情感发育的黄金时期,他们彼此都向往和谐友爱,渴望一份纯真美好的感情。传统的恋爱往往较为直接,大学生之间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发展感情,而网络作为一种工具,在提供便捷性、开放性的同时,也对大学生恋爱带来了“虚拟性”等特点。对于传统的大学恋爱在校园里老师和同学都会有一份矜持,即使是面对知己也不会很轻易地把自己的心声表露出来,这样会造成或许表面看起来坚强的人,在遇到感情上的伤害和烦恼,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自身行为,在方式方法上走极端。网络可以扩大大学生情感交流的范围,提供自我发展情感体验的条件,很多平时生活中不好说或说不出的话,都能通过网络与人进行交流,在心灵孤单寂寞的时候也能说说“悄悄话”,在现实生活中情感交流的不足在网络中得到满足。

对网络恋爱的定义,当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较为权威统一的意见。第一类学者认为网恋就是网络的恋爱,只是人们在互联网中认识,相互之间通过语言、文字以及符号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体验恋爱感觉,获得恋爱行为,一旦从网上走到网下,就变成了传统的恋爱方式。第二类学者则认为,在本质上传统现实恋爱和网络恋爱没有区别,是真正的爱情,区别就在于网恋是人们在恋爱开始、过程、结束中借助网络这一新的媒体工具进行恋爱。鉴于大学生群体和网恋的现实、虚拟关系,本研究把网络恋爱定义为:在互联网空间里,异性之间形成的在情感上的一定程度的依恋关系。它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纯粹在网络上认识、恋爱,完全没有现实的接触;第二种是现实中认识,通过网络谈恋爱。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性和虚拟性共存的情感环境,既能使他们在网上直接大胆地与异性交往,满足情感的需要,这种真真假假的网络感情又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马克思曾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恋爱是一种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内心各自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因此在恋爱中,需要用道德要求双方,约束自身行为。大学生恋爱应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在网络恋爱过程中,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这些恋爱道德更容易被大学生忽视,更需要大学生严格遵守。传统的恋爱道德中已经有行为过分,同居现象增多,把恋爱当工具追逐个人利益,把恋爱当游戏等问题。这些在网络虚拟的掩饰下越发严重,大学生网恋过程中更是毫无约束地表达爱意,为了寻求刺激不考虑后果,追求功利淡化爱情,将爱情当作是寂寞无聊时打发时间的一场“游戏”。

二、大学生网络恋爱的规范

(一)树立责任感

大学生网络恋爱在其网络虚拟性的掩饰下往往一开始就具有轻率、盲目的特征。我们在这里作个分类:第一种,远距离的两个大学生通过网络聊天工具认识,由于大学生自身控制力薄弱,往往因为孤独、寂寞或受委屈或分享快乐就轻率地恋爱,这种感情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第二种,相互认识的两个大学生由于习惯或在对自己的认识不够的情况下,平时无法开口,而通过网络,很多大话、假话便很容易说出口,这种感情往往随着时间慢慢消失。因此,网恋的大学生必须树立和增强责任感。这里的责任感不仅包括双方在网恋中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保持真诚,还包括对双方家庭、对学校甚至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感。

(二)与婚姻相关联

大学生网络恋爱的动机是多样化的,其中不免有不纯洁的。对现实的不满只有在网络中才表露、发泄出来,通过QQ等聊天工具、一些交友网站以及网恋游戏等方式让人倾听、理解甚至获得安慰,一时的冲动会引起强烈的共鸣和好感,部分大学生网恋仅仅只是需要一种恋爱的感觉。对于婚姻,他们会觉得不用考虑太多,只注重活在当下,不考虑婚姻家庭状况,不与婚姻相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步改变,现实社会出现了“富二代”“官二代”“富婆”等一系列新名词,给本来就浮躁的社会风气增加了更为不好的内容。大学生网络恋爱出现了功利化、“一切向钱看”“以性为目的”的不良现象,使恋爱脱离婚姻,让婚姻得不到恋爱的保障。因此大学生在网恋过程中应遵循恋爱与婚姻的关联原则,恋爱应该是以结婚为目的的,这样的恋爱才会美好,才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三、大学生网络恋爱道德失范的表现

(一)态度不端与诚信缺失

大学生进入网络空间,在恋爱中往往会有一些摒弃道德约束与规范的不道德行为,失去基本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他们把网恋当成一种“游戏”,相互欺骗,甚至隐瞒自身真实的东西,抱着“一场游戏一场梦”的态度,寻求短暂的刺激,寻求临时的快乐,动机不纯正,态度不严肃,连最起码的恋爱忠诚、专一都不能做到。很多大学生网恋只是因为一时的空虚,又或者是学业、家庭带给他们的巨大压力得不到很好地释放。这种恋爱观取向存在着极大的错误,势必会造成部分大学生对信念和目标把握不住,茫然,没有归属感,缺乏安全感,对恋爱不信任,出现脚踏几只船,频繁换恋人等现象。

(二)重过程、轻结果与享乐虚荣

“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大学生网恋过程往往轰轰烈烈,十分美好,可是结果却会被一系列的现实问题所击败。为了恋爱而恋爱已经对传统的为婚姻而恋爱造成冲击。在对恋人的选择上,受现实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很多大学生都一味地追求外表美、经济条件好、家庭势力大的对象,把恋爱作为炫耀的资本,只享受恋爱的权利,不去履行恋爱的义务。在恋爱过程中,不惜金钱和时间,为了追求虚华的浪漫,大手用钱,心思成天都放在如何吃、喝、玩、乐上。有些更因为网恋而放弃学业,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命丧黄泉的例子也越来越多。比如,南京某大学一大二女生朱子娇在网上认识赵某,后来与之确立了恋爱关系,两人依靠网络联系感情。在交往中,朱子娇没能把握好度,最终没有善果。

(三)保护意识缺乏与身心健康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阶段,网络信息广,传播快,范围广的特点不免给他们带来很多思想的多元化,造成部分负面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已经忘记了“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美好古训,鼓吹和沉迷于一些西方国家所吹捧的“性自由、性开放”的观点,不仅在校园中毫不隐讳地搂搂抱抱、卿卿我我,而且开房、同居等现象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婚前性行为和婚前同居这样的道德性越轨、恋爱行为的失范常常给女大学生带来身体和心灵的伤害。网络上的黄色信息泛滥,对性的错误认识和把控不当往往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影响,“一夜交友”等问题的出现,给大学生、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也在很多大学生心灵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

四、大学生网络恋爱道德失范的原因

(一)从网络角度

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所有的上网者都能够通过匿名的方式进行网络活动,使大学生很容易摆脱现实社会许多道德规范的约束。网络在提供给大学生高度开放、自由空间的同时,也挑战着传统的伦理道德。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使个人在网络中仅仅是一个符号角色,没有界限,人们可以无限地美化自身,并通过大胆的言语虚化自己,甚至判断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满足自身不真实的成就感,在异域的时空里发挥作用。在网络中,开放的程度往往不受其他因素的制约,隐私也得不到保护。因此作为网络本身来说,就存在与伦理道德之间的矛盾;网络的共享性和交互性更让信息飞速无止境地在网络社会广泛传播,其中不免会有一些涉及暴力、色情、迷信等的垃圾信息,使得大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很多大学生在恋爱中沉迷于网络中的此类信息,其不仅在身体上给大学生带来痛苦,更在心理上造成障碍。大学生道德人格经不起考验,自甘堕落,放弃学业,道德沦丧,价值观错乱,甚至走向犯罪。而且网络双向的互动交流更是不受地域时空限制,错误的东西被传播,不良的信息被分散,常常引起连带反应,使集体或群体失去理想信念,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从大学生自身角度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快速发展时期,首先在生理上发育基本成熟,出现了对“性”的强烈欲望,渴望与异性交往,并逐步发掘自身价值,具有社会道德意识,但是在感情中往往还不够成熟,不太注重对身体的保护。其次在心理上,好奇心强,极富冒险精神,在隐蔽的网恋中往往过度寻求刺激,展示自我往往不是真实的理想人格,孤独感或者压力感往往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理。他们抱着无限的想象把网恋看成唯一的交流空间,脱离现实的生活,过于追逐浪漫,寻求慰藉,对这种单纯意义上的网络爱情缺乏正确的对待方式,形成冲突、矛盾和挫折;过分看重自身价值,造成不健康的心理。最后在道德自律上,大学生的内心信念和道德意识偏弱,自我的控制和约束力还不够,缺乏对网恋的正确看待能力,现实中的良好传统道德往往不能被他们运用在网恋中,无所谓的态度、不负责任的欺骗使他们失去限制,加之不同经历和经验、文化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网络恋爱中的道德失范现象普遍且严重。

(三)从学校、家庭和社会角度

在社会方面,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更加融合了各民族、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文化观念,面对价值文化的冲撞,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伦理观上往往形成巨大的反差。如今的社会,现实的问题越来越多,人们的浮躁现象越来越严重,“人生在世,及时行乐”“性自由”“金钱至上”“拼爹”“恋爱不一定要结婚”等思想逐渐影响着他们,对大学生学习和恋爱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他们在现实中缺乏安全感,内心深处却渴望着爱,只好在网络中找寻心灵的寄托,再加之大众媒体“极端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的低俗化宣扬,往往使得他们对恋爱、对生活产生误区,走向错误。在学校方面,我国的高校在对待大学生网恋问题上的态度总是回避的,对“性”的教育没有明确的态度,缺乏引导教育,对“婚恋观”的教育也十分有限,没有专门的性教育课程,仅在思想品德修养教材中有简单的一个章节,老师的讲解也往往一带而过,不够重视,过度认为这是个人隐私,不能形成统一良好的普世认同观,使部分大学生形成不正确的恋爱观和爱情道德。在家庭方面,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也深深地影响着个人的网恋道德。有些家庭父母双方往往因为婚姻中道德失范彼此婚姻不幸福,大学生为了逃避或者本身缺乏爱和安全感,加之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势必过度依赖网络恋爱,在网恋过程中不负责任,道德失范。在对待大学生网恋上,家庭只是一味地反对,不考虑孩子的感受,甚至打骂,对性的教育和婚姻观的教育也不从正面进行积极教育引导,要么强烈阻止,要么迎合现实社会的不良现象,比如看对方家庭的财富、权力等行事。

五、大学生网络恋爱道德失范的对策

(一)在网络方面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全球的信息化。其容量大,共享性好,交互性强,同时大量的垃圾信息也不断腐蚀着大学生的爱情道德观。“爱情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奉献,而不是索取和占有”,爱情的本质是给予,我们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让主流的正确的恋爱观念占领网络这块阵地。加强对网络的恋爱道德监管力度,形成特定的网监部门,对网恋中不道德甚至走向犯罪的行为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打击,维护网络秩序的安全和稳定。对网络中的行为进行规范,不传播垃圾信息,正确使用网络文明用语。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建设和规范十分重要,加强管理,把“以德治网”和“以法治网”结合起来共同为网络的安全服务。网络是一种文化,应使网络技术和网络道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网络主体不应随心所欲地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或者散布一些不负责任的信息,借鉴传统道德,争取形成一套完整的大学生网恋道德规范标准,让网络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恋爱成长带来正面的影响,让大学生把握好“实”与“虚”的度,合理处理网络中的交往、恋爱。此外,还应加大网站、网吧的监管,对网络进行综合治理。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婚恋思想、道德观念和人格培养,使他们不受网络不良因素的侵害。高度重视网络给大学生恋爱道德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大技术干预力度,过滤信息资源,净化网络环境。

(二)在大学生自身方面

大学生在网络恋爱中应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道德自律。目前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个性较强,以自我为中心,遇到一点挫折就选择放弃或者走极端。作为网恋的角色,遵守道德情操是一种职责,恋爱双方应该真诚对待,主动承担责任,平等尊重对方,互相帮助学习生活,合理调控情感,共同成长。在网恋过程中,应当文明端正,把握好“度”,恋爱会有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但是不能有轻率或放荡的行为,在对待“性”的问题上,应把恋爱与婚姻联系起来,对婚前性行为要考虑周全,对对方和对方家庭负责任。女生更应该自爱、自重,不要受外界错误思想的影响,学会保护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在网络恋爱中时刻以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价值体系严格要求自己,自立、自强,对虚拟的网络世界要辨别真伪,不受现实社会一些不合理、不道德现象的干扰,坦然面对真实的爱情,正确处理好网恋中的细节,遵循网恋道德规范。

(三)在学校、家庭及社会方面

学校是大学生网恋道德教育最重要的场所。良好的校园道德氛围和完善的校园网络建设势必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学校应形成一套完整的道德体系,通过对网恋道德失范带来严重后果的一些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大学生自身道德素养。辅导员应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对他们的心理和学习生活状态进行关注和掌控,对他们进行心理的辅导,多利用QQ、飞信、微博、微信等网络工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进行恋爱。在性教育方面,注重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的恋爱意识,正确进行两性间的交往。团委和学生会可以定期开展关于这方面的讲座、活动,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专门开设性教育课程,教育他们正确对待和处理暗恋、失恋等恋爱会面临的问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自主自觉自愿地行有德之事,做有德之人。家庭对大学网恋道德的影响潜移默化,作为家长应该注意言谈举止,教育孩子忠诚、担责、尊重,培养他们丰富自信的感情世界,用家庭的和谐幸福去熏陶孩子的网恋道德意识,形成正确的网恋道德观念,做出合理的网恋道德行为。对待网恋的性问题上,家长要言传身教,与孩子多沟通交流,让他们正确地认识性、获取性知识,同时和学校教育积极配合,合力推动教育。社会和政府则应该从宏观层面制定大学生网恋道德规范,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注重大众媒体的宣传,体现主导的核心价值,坚持主流思想,反对色情、暴力、拜金等不健康的思想,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样才能引导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反之则会造成人生态度的扭曲。同时应加大监督部门的管理力度,对网恋中不道德甚至引起犯罪的不良现象扼制并严惩,规范网站,鼓励媒体进行监督,使大学生更加自觉地在网络恋爱中遵守道德规范。

参考文献

[1]程燕.大学生“网恋”心理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2]韩冬.网络时代大学生婚恋观与高校德育[J].经济研究导刊,2010(3).

[3]张希.网络语境下“90后”大学生恋爱观调查及对策研究[J].内肛科技,2010(8).

[4]马云.我国当代大学生网恋问题的探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5]金乐.网络时代大学生婚恋观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7(4).

[6]范丽娟.高校大学生恋爱现象和恋爱观教育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6.

[7]江文芬.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6).

[8]卢敏.大学生网恋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9]朱宇.当前大学生恋爱问题及规范引导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5).

[10]杨媛媛.大学生网恋问题及其伦理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9. RNIW3Pau8KiEFMYEB3FqWILa52tykndbEcqCsgWs+IMpW1p0pRA2Noqh2UPvQTA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