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研究思路

图1-1 本书研究思路

第一部分,引言。本部分介绍了本书研究的经济、社会、人口背景;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历史分析、制度比较、均衡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遵循由制度建设到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的脉络,本部分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研究两大方面的文献。从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内涵入手,阐述了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目标模式、制度框架和路径选择,国内学者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与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关系的新进展。在养老保险的收入分配方面,则从养老保险代际代内、制度转轨、私有化、民主选择行为等角度对其收入分配效应及新进展进行了回顾;同时总结了国内学者对现收现付制、制度变迁以及我国特有的“统账结合”制收入再分配效应的研究。并对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养老保险收入分配效应存在的问题和应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做了探讨和分析。

第三部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历程及政策实践。本部分从养老保险起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形成、完善定型、全面发展、制度整合与并轨五个阶段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养老向社会养老、由双轨制逐步向统账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发展的历史轨迹及阶段性特点;同时,归纳了我国各地参加“社会统筹+个人账户”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城镇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城乡居民等群体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实践模式。通过梳理分析发现,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历史变迁及政策实践模式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存量制度完善和增量制度模仿借鉴、多元到一元制度的并轨与融合、责任主体的多元分担和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等特点,既有利于养老保险的顺利推进,降低了制度变革带来的风险,但同时形成了“双轨制”、城乡制度异化等问题,也为当今制度的融合、统一带来了障碍。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基本定型,推动制度的优化与并轨,不仅要整合、衔接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更重要的是启动、加快推进全面而实质性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形成制度的融合乃至统一,需要制度的顶层设计。这需要中央政府的魄力和强力推动,也需要地方政府敢于打破既有利益的阻碍,对不同制度按照循序渐进、分类处理的方式,逐步走向基本统一的“统账结合”制,使制度改革与完善呈现“卡尔多—希克斯”效率,进而实现帕累托效应。

第四部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与收入分配的现状考察。本部分依据相关统计数据对我国城镇(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农民工、城乡居民等群体的参保情况、基金收支情况和财政补贴进行了总结分析,并考察了我国城乡收入、城镇内部收入、农村内部收入和行业之间收入及分配现状。近年来,城镇(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农民工和城乡居民等群体参保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扩面工作依然繁重。随着参保人数的增加,基金收入和支出均增长较快,累计结余稳步增加。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补贴逐年增加,中央财政分担比例加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收入分配方面,我国城乡之间、城镇内部、农村内部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处于较高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处于高位,与城镇内部收入差距现状相比,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更为严重。不同注册类型、不同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绝对差距在逐步拉大,相对差距也处于较高水平。

第五部分,我国养老保险调节收入分配的传导机制。本部分基于三次分配的视角,重点考察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等对初次收入分配的传导机制及效应;财政转移支付、待遇确定模式、待遇调节机制等待遇计发机制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社会捐赠、公益慈善事业通过基本养老保险对第三次收入分配的传导机制及效应。并考察了我国缴费基数核定方式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我国主要城市养老保险企业缴费比例情况。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兼具“多缴多得”体现收入分配与统筹账户和财政转移支付体现再分配的双重效应,而第三次分配在我国并不明显。

第六部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收入分配效应的理论分析。本部分借鉴Paul A. Samuelson(1958)和Diamond. A(1965)创建的著名的世代交叠模型(Overlapping Generation Model,OLG),运用一个两期(跨期)的迭代模型,建立单纯经济中一般均衡框架,考察了追求效用最大的个人的最优路径选择、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的最优路径选择以及为社会提供服务和管理的公共组织的政府的最优路径选择。在单纯经济中一般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引入《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统账结合”的主要内容构建了中国“统账结合”制的一般均衡动态经济理论模型,详细地推导了城镇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三类劳动者在“统账结合”制下个人效用最大化问题,对不同类型劳动者的个人效用函数进行求解,并介绍了要研究的主要变量和指标,分析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扩面的收入分配效应。

第七部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收入分配效应的实证研究。本部分首先根据统计资料对要研究的关键指标进行了赋值,利用参数模拟估值等方法,对其在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测算。一是在国家政策规定的情形下,考察了缴费率变化的动态与静态组合、“大统筹、小账户”和“小统筹、大账户”以及缴费率并轨对不同群体的影响;二是研究了在政策规定缴费率的基础上向上、向下做不同比例的延伸,形成不同的缴费组合对不同群体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统账结合”制具有明显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发生了从城镇职工向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收入再分配,缩小了群体间的差距,制度的再分配效应是累进的。“大统筹、小账户”对城镇职工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是累退的;个人账户越小,其累退效应越明显。而“大统筹、小账户”对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群体而言都是累进的。统筹账户具有较强的再分配效应。同时,本书还测算了不同群体的最优缴费水平,要低于现有政策规定。

第八部分,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本部分通过变量赋值和实证测算,得出以下五项结论:①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三类群体个人生命周期效用的改善;由现收现付制向“统账结合”制的制度变迁也提高了个人的效用水平。②在国家政策规定总缴费率范围内对“大统筹、小账户”和“小统筹、大账户”的讨论中发现:“大统筹、小账户”对城镇职工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是累退的;个人账户越小,收入再分配的累退效应越大。而“大统筹、小账户”对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群体而言都是累进的,但“小统筹、大账户”对前者是有利的,而对后两者的收益会产生负面影响。③在对统账缴费率静态组合变化对不同群体收入再分配影响的考察发现,当个人缴费率为8%时,城镇职工、灵活就业人员与农民工的最优统筹缴费率分别为15%、15%和17%;当社会统筹缴费率为20%时,三类群体最优个人缴费率水平分别为7%、6%和6%。降低社会统筹缴费率对城镇职工是有利的,而缩小个人账户规模则对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有利。④对缴费率并轨动态组合对收入再分配影响的研究中发现:随着缴费水平的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的制度受益变大,并且农民工的受益大于灵活就业人员。在缴费水平一致的基础上,“大统筹、小账户”对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再分配效应是累进的,缩小了与城镇职工之间的差距;统筹账户具有较强的再分配效应。⑤不论是相同的缴费率水平,还是拓展的缴费率动态组合都表明“统账结合”制具有明显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发生了从城镇职工向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收入再分配,且制度的再分配效应是累进的。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群体从制度中获益。同时,收入分配值之比也表明“统账结合”制缩小了高低人力资本水平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根据结论,我们提出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应该继续扩大覆盖面、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实行差异化的个人账户策略,以及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强化统筹账户再分配功能等政策建议来改善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并指出了本书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SNrXFqgZr7WcYD/C7USyiJqP5hatD7+l5OE3BF6ON1f9WgrE3ldi2JTr++/HTR/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