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我国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历史并不短暂。195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条例》标志着劳动保险制度的诞生。而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统账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得以提出与逐步完善。公平性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之一,这是因为发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功能也是实现整个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本书正是在人口老龄化,区域、城乡、贫富差距较大的现实背景下,对我国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面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研究。其具有以下特点:

(1)遵循由制度建设到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的脉络,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研究两大方面的文献。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方面,国内学者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与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关系的新进展。在养老保险的收入分配方面,国内外学者从现收现付制、基金制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养老金计划模式的选择,养老保险私有化影响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因素以及我国统账结合制、制度变迁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研究。

(2)总结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变迁进程和政策实践模式。我国由最初的“劳动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制度逐渐向社会化养老保险过渡,在不断地摸索实践中形成了“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城镇企业职工到机关事业单位、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再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逐步实行“社会统筹+个人账户”。“统账结合”制的覆盖面愈来愈广、包容性越来越强,制度变迁与政策实践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存量制度完善和增量制度模仿借鉴、多元到一元制度的并轨与融合、责任主体的多元分担和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等特点。

(3)依据相关统计数据对我国城镇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农民工、农村居民、城乡居民等群体的参保情况、基金收支情况和财政补贴进行了总结分析,并考察了我国城乡收入、城镇内部收入、农村内部收入和行业之间收入及分配现状。随着参保人数的增加,基金收入和支出均增长较快,累计结余稳步增加。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补贴逐年增加,中央财政分担比例加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收入分配方面,考察了我国城乡之间、城镇内部、农村内部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4)基于三次分配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调节收入分配的传导机制。重点考察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等对初次收入分配,财政转移支付、待遇计发机制对收入再分配,以及社会捐赠、公益慈善事业通过基本养老保险对第三次收入分配的传导机制及效应。并考察了我国缴费基数核定方式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我国主要城市养老保险企业缴费比例情况。

(5)运用一个世代交叠模型,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统账结合”制基本养老保险的异质性跨期交叠一般均衡动态模型,利用政策仿真、参数估值、敏感性检验等方法,对其在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测算。结果发现:①统账结合制具有明显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发生了从城镇职工向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收入再分配,缩小了群体间的差距,制度的再分配效应是累进的。②“大统筹、小账户”对城镇职工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是累退的;个人账户越小,其累退效应越明显。而“大统筹、小账户”对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群体而言都是累进的。统筹账户具有较强的再分配效应。③测算的不同群体的最优缴费水平,要低于现有政策规定。④社会统筹率和个人缴费率的提高,能够缩小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分配比和收入差距。社会统筹率的提高,能够缩小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再分配比和收入差距;但个人统筹率的提高则使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再分配比呈现波动式拉大,收入差距呈波动趋势。⑤敏感性分析表明参数的选取、估值的结果是稳健的。

(6)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应该继续扩大覆盖面;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实行差异化的个人账户策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强化统筹账户再分配功能;拓宽投资渠道,保持基金合理增值;加强制度融合与并轨等政策建议来改善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

本书作者李培现供职于重庆国际投资咨询集团公司,但本书的形成却有3年之久。从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开始,他就将研究重点放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学术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善于发现且勤于思考,对待问题有不折不挠的坚韧之心,这使他在学习期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保险研究》《社会保障研究》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这对于一个年轻学者而言,十分难能可贵。我衷心祝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扩面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的问世,也祝愿李培的学术道路越走越宽广!

刘苓玲
2015年12月 tglGKHFTNHBtdQuvvUrdrivaqHzTuBqGTCKuY3B4jL6rXWBffkKqqokqAINO4Ba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