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品简介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高尔基根据自身经历、花了整整十年工夫写成的三部曲自传体小说。该书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它内涵丰厚,耐人寻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

《童年》最初发表于1913年,主要记述小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度过的八年童年时光。虽然外祖父是个自私残忍、野蛮粗暴的小染坊业主,家庭人员之间“弥漫着剧烈的敌意”,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善良乐观的外祖母却是他黑色童年中的光明和希望所在。该书用儿童纯真无邪的眼光,通过思考和感悟,抒发着童年的欢乐和初涉人世的艰难苦楚。此书是一部青少年的“生活教科书”,既寓教于乐,又富有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

《在人间》叙述主人公阿廖沙刚满十一岁,就外出独立谋生的一段苦难经历,集中刻画了旧俄外省各阶层人的生活画面和形形色色的各等人物,其中有轮船上的厨师,泼辣能干的洗衣妇,虚伪狡诈的皮鞋店老板,充满小市民习气的绘图师表舅的家人……不可否认,在阿廖沙的一生中,给予他启蒙教育的当数伏尔加河轮船上的厨师斯穆雷。斯穆雷有一箱书,空闲余暇时常躺在船舱里的铺上,让阿廖沙念书给他听,并不时开导他:“一个人想聪明,就必须读书,而且要读正经的书。”通过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家生动地抒发内心感受,揭示了旧俄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最后,阿廖沙为了不虚度年华,有所作为,决定去喀山上大学。

《我的大学》记述阿廖沙满怀上大学的愿望,告别年迈的外祖母,来到伏尔加河岸的喀山市。到了喀山,上大学的梦想难以实现,他必须直面人生,为生存而去受雇干活。于是喀山的贫民窟、穷街陋巷、码头仓库成了他追求科学知识的头一所社会大学。在喀山的四年,阿廖沙虽然没能进入大学的门,但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他接触到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结识了一些民粹派革命者,了解了农民的生活现状,逐步提高了觉悟,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正如高尔基自己回顾时所说的:“我虽然出生在下诺夫哥罗德,但精神上使我获得生命的,却是在喀山。喀山是我最喜欢的一所‘大学’。”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从酝酿到问世,一直得到列宁的关心和支持。列宁曾热情鼓励高尔基说:“您应该把这些全写下来,老朋友,应该写!这一切都是非常有益的,非常有益……”列宁在生命的最后几天,还让他的妻子给他读刚发表的《我的大学》。

汪 蓓

2014年7月 70cf0MH4VLadFYCoDmf8ivo+x2YTgTqcwD4dnq4AlCp3Xs6dOZZTFL8zVq3bHkD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