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五至卷七 成祖本纪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被封为燕王,驻守北平(今北京),在朱元璋去世后,发动“靖难之役”,把侄儿建文帝赶下皇位,自己登基为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之一,在他的统治下,郑和七次下西洋、设立奴儿干都司、编纂《永乐大典》、五征漠北、浚通大运河、迁都北京,这一时期明朝经济发达、军事强盛、国家富强,被后世称为“永乐盛世”。

【封燕王镇守北平】

明成祖名朱棣,是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的母亲是孝慈高皇后。洪武三年(1370),被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朱棣就藩北平(今北京)。朱棣相貌奇特伟岸,胡须很好看,睿智且很有谋略,能够识别挖掘人才并且人尽其才。洪武二十三年(1390),燕王、晋王一起讨伐元军将领乃儿不花,晋王胆怯不敢进攻,朱棣反倒加速赶往迤都山,最终擒获全部元军胜利回师,明太祖朱元璋知道后非常高兴。此后便经常让朱棣率领将士出征,并且让他管辖边境的人马,燕王朱棣的声名大振。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位。太祖遗诏让各诸侯王在封国内凭吊,不许前往京师。燕王从北平前往奔丧,收到诏书便停了下来。那时,朱元璋的各个儿子被封各地为王,位高权重且都有兵权,经常做出不法的事情。建文帝朱允炆采纳齐泰、黄子澄的计谋,计划以各种缘由依次将各藩王削除。当时燕王既有功劳又有地位,掌握的兵马最多,权力最大,也最受建文帝的忌惮。建文帝先废掉了周王朱橚,以此来牵制燕王。不久各地藩王被大臣告状,湘、代、齐、岷等藩王都因为各种罪名被废掉。朱棣觉得自己也很危险,于是装疯说是自己病了。齐泰、黄子澄私下劝建文帝除掉燕王,建文帝没有同意。朱允炆任命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为北平都指挥使司,以控制北平,又屯兵开平(今河北唐山)、临清(今属山东)、山海关一带,以各种措施防备燕王,燕王就说自己的病越来越厉害了。谢贵、张昺又派兵围住燕王宫殿。燕王和谋士僧道衍密谋,秘密派遣张玉、朱能率领八百多名勇士到燕王府内守卫。七月,朱棣假意邀请张昺、谢贵进入燕王府,将他们俩抓住并杀掉,夺下北平九门,占据了北平(今北京)。朱棣上书建文帝朱允炆,指责齐泰、黄子澄都是奸臣。他援引祖训称“朝廷里没有正直的臣子,反倒有奸恶的臣子在皇上身边,那么藩王就可以起兵等待天子的命令,一旦天子有诏书命令,各藩王就要带领自己镇守的兵马去讨伐奸佞”,于是起兵。他把自己的队伍称作“靖难”。

朱棣像

朱棣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并且宣扬国威,大力开拓海外交流,将大明推向了一个新高峰。

【夺得帝位】

朱棣率兵一路向南攻城拔寨,不久之后兵力就达到了数万人。建文帝先后以耿炳文、李景隆率重兵征讨燕王朱棣,均被燕王击败。燕王智勇兼备,多次以少胜多。在燕王出征的时候,李景隆曾派兵突袭北平,燕王世子朱高炽命人坚守不出战,确保朱棣的根基不失。十一月,燕王抵达孤山,巡逻的骑兵探路回来报告说白河水流凶猛,无法渡河。燕王向神明祷告,大军到达河边时河上就结成了厚厚的冰层,军队得以通过。李景隆派兵追击,朱棣分出兵马回头追击敌人,就在敌人争相渡河的时候,河上的冰突然破裂,正在渡河的敌人被淹死无数。靖难军一路向南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屡败李景隆,占领了河间、德州。之后,建文帝以盛庸为将,燕王在与之交战的时候,互有胜负。就这样朱棣一直在外征战了三年多,他屡屡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经常能够乘胜攻到很远,但是也经常陷于极其危险的境地。占领的城池在退兵不久后就又被朝廷占领,三年下来也只占领着北平、开平、永平府(今属河北)。

朱棣听朝中被罢免的官员说京师空虚,就决定不再反复征战,谋划直捣京师。建文三年(1401)冬,朱棣再次出兵,多次大战后,攻取徐州(今江苏徐州)、泗州(今属安徽),舍凤阳(今属安徽)、淮安而直取扬州(今江苏扬州),攻下镇江(今属江苏),途中建文帝两次派人求和,朱棣都不同意。建文四年(1402),守将投降,京师(今南京)被朱棣占领。他派兵在城内护卫各处,安抚民众,又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五十余人以“奸臣”名义抓起来,张榜昭告天下。不久朱棣在祭祖后登基即位。拥护建文帝的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奸臣”被杀并株连族人,很多人因连坐而被处死。

【改革官制,重视民生】

朱棣在夺取南京,祭拜孝陵之后,于奉天殿继位登基,改年号永乐,并采取各种措施恢复民心,轻徭薄赋,让人民休养生息。在朝廷里他大肆封赏跟随自己的功臣,起用顺从自己的建文旧臣,杀掉不顺从的。同时,朱棣继续“削藩”,以各种借口和措施削减藩王的权力。自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听从皇帝的领导,事无巨细都要皇帝亲自处理,所以皇帝非常累。明成祖朱棣改革和完善了明朝的文官制度,内阁制度的雏形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但是明朝内阁品级并不高,一般都要先作为翰林院庶吉士锻炼之后才能升至内阁,到明末基本形成了“不是庶吉士不能进内阁”的不成文规定。明朝的内阁逐渐发展,到明末权力已极大。明成祖朱棣还建立了厂卫等制度,监视官员和人民。他不仅改革了明初的吏治,还重视农民、发展经济。朱棣严格要求官员,必须深入了解民情,并随时向朝廷反映民间疾苦。永乐十年(1412),朱棣还命令五百多名地方官吏各自陈述当地的民情,规定“如果说不出来就要惩罚,说得不对不合适的官员也不追究责任”。朱棣还宣布,凡是地方官或中央派出的民情观察员,如果看到民间疾苦而不如实上报的,要逮捕依法严办。经过明初建国的战争和靖难之役,农民贫困。他下令国家铸造农具送给遭受靖难战祸的农民,在全国免除新开荒地赋税。

【文治武功】

在对外军事方面,从永乐八年(1410)开始,明成祖朱棣亲自率领明军进行北伐,以彻底解决蒙元贵族的残余势力。第一次北伐,明军大破五万蒙古铁骑,迫使蒙古本部的“鞑靼”称臣纳贡,鞑靼大汗被封为“和宁王”。永乐十年(1412)第二次北伐,击败了瓦剌,瓦剌遣使谢罪。永乐十七年(1419),朱棣第三次北伐,大败兀良哈蒙古。蒙古势力此后数十年都无法对明朝构成威胁。他还派大军攻取安南(今越南),安南自此向中央称臣,一直到清末。

太和殿

俗称“金銮殿”,“东方三大殿”之一,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改今名。

永乐七年(1409),明朝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屯驻军队,管辖今天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和库页岛等地。朱棣在位期间,四方臣服,差不多有三十多个国家向朝廷称臣纳贡的。

朱棣的另一个伟大功绩就是派郑和下西洋。永乐三年(1405),明成祖朱棣派遣宦官郑和为使,率近三万人,乘六十二艘“宝船”,远航西洋。舰队到占城(今越南南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及锡兰等地,经印度西岸折回返国。此后二十多年间,先后七次出海远航,经过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

【迁都北京】

北平是朱棣王兴之地,他作为燕王在此经营三十多年,建立了稳固的政权基础。朱棣即位后,即开始准备迁都。永乐元年(1403),诏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永乐四年(1406),北平方面开始正式营建宫殿。作为皇城的北京紫禁城,筹建于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兴建至十八年(1420),集中全国匠师,征调了二三十万民工和军工,花了十四年,建成了这组规模宏大的宫殿组群。其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是世上罕见的。

永乐十三年(1415)五月,平江伯陈瑄等开凿淮安附近之清江浦,使久废的运河重新畅通;他不顾群臣的激烈反对,坚持从南京迁都到北京。十八年(1420)九月,诏自明年改京师为北京。十九年(1421)正月,朱棣在北京奉天殿正式处理政务,接受百官的朝拜,在南郊祭祀。迁都至此基本完成。

永乐二十二年(1424),明成祖朱棣在出征途中病故,享年六十五岁,死后葬于北京明十三陵的长陵。

论 赞

赞曰:成祖文皇帝从小就学习军事、兵法,据有幽燕这样地形险要的地方,利用建文帝的孱弱,率兵长驱直入,之后就成了拥有四海的皇帝。即位以后,躬行节俭,一旦遇到洪水或者干旱就立即赈济百姓,从来没有拖延的。他能发掘人才并且能够很好地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他具有雄才大略,是难得的君主。几次派兵出征,威权和品德传播到各地,各国臣服,近三十个国家向大明称臣纳贡。幅员广袤,远超汉朝、唐朝。他的成就功绩,已经达到了顶峰。然而在除去建文帝继位称帝的时候,倒行逆施,党同伐异,德行上的不足是遮掩不了的。 MbBPAlAx1ZFa8G3ssclEsyp7ZT3fUGS3uSe4q2+lJDWwMRwFrdBDmTF3DlKf9sg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