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一至卷三 太祖本纪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历史上,除汉高祖之外,他是唯一一个出身平民的皇帝。他率领农民起义军,最终平定天下,建立了明朝。他即位之后实行了重大改革,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明朝社会的发展。和历代皇帝相比,他的种种经历尤其显得不平凡,其本身也就更多了一分传奇色彩。

【降生离奇,投靠子兴】

太祖名元璋,字国瑞,姓朱。他的祖籍是江苏沛县,几经迁徙,到了父亲朱世珍这辈才迁徙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临淮镇)。朱世珍生了四个儿子,朱元璋是最小的。母亲陈氏,刚怀朱元璋的时候,梦到有一位神仙给她一粒药丸,放在手掌上闪闪发亮,她就吞了下去。醒来之后还口有余香。到了分娩的时候,只见红光满室。自此之后,夜里曾经多次有亮光闪现。邻里乡亲看到,十分惊恐,以为是着了火,每次跑来救火,到了跟前却发现没有着火。等到朱元璋长大的时候,英姿雄伟,奇骨贯顶,志向远大,人们都难以猜度。

元至正四年(1344),由于旱灾和蝗灾,他的家乡发生了一场严重的饥荒、瘟疫,灾难也降到了朱元璋家。当时朱元璋十七岁,他的父母兄长相继命归黄泉,家里一贫如洗,无法将他们埋葬。后来,多亏乡人刘继祖给了他一块土地,才得以下葬,这就是凤阳的皇陵。朱元璋孤苦伶仃,走投无路之时就进了皇觉寺为僧。一个多月后,他便被长老打发到合肥当游方僧去化缘,而这实际上是过一种逃荒讨饭的日子。不幸的是,他在路上又生了病,这时一直有两个紫衣人伴随他左右,悉心地看护他。病好了之后,紫衣人就不知去向。此次出行,他共到过光(今河南潢川)、固(今湖北云梦)、汝(今河南汝州)、颍(今安徽阜阳)诸州。三年后,他又回到了皇觉寺。

这时,元朝政事紊乱,变乱四起。刘福通拥戴韩山童在颍州(今属安徽阜阳)起兵,徐寿辉紧随其后在蕲州(今湖北蕲春西南)起兵,李二、彭大、赵均用在徐州起兵,部属各有数万人,都设置将帅,杀官吏,掠郡县。方国珍已先在海上起兵,其他乱民则拥兵占地,烧杀劫掠,一时之间天下大乱。

至正十二年(1352)春季二月,定远郭子兴和他的党羽孙德崖在濠州起兵,元朝将领彻里不花由于害怕而不敢攻打他们,便想出了每天擒获良民去请赏的办法。当时,朱元璋二十五岁,他想要谋求逃避兵祸的方法,便向神灵占卜,占卜的结果是:逃走和留在当地都很不吉利。朱元璋说道:“莫非应该发动大事吗?”以此来占卜,大吉,朱元璋十分高兴。于是便前往濠州,拜见郭子兴。郭子兴看他相貌不凡,便留他做亲兵。之后,朱元璋也不负郭子兴的期望,打仗总是获胜。郭子兴见朱元璋虽然年纪轻轻,却如此精明能干,便将自己所抚养的马公的女儿嫁给了他,这就是后来的高皇后。

【乱世崛起】

不久,义军队伍中发生了内讧。郭子兴与孙德崖因意见不合,双方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孙德崖暗中谋划,等郭子兴外出时,将他抓起来,戴上镣铐,扣押在家,想要将其杀掉。此时朱元璋刚好在淮北,听说郭子兴遇难,便招呼亲兵持盾冲入孙德崖的屋中,让人把郭子兴背走,命悬一线的郭子兴得以大难不死。从此朱元璋愈发受到郭子兴的信任,他在军中的威望也越来越高。

同时,通过这一事件,朱元璋也看到,濠州城中的五个元帅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长期发展下去,不会有什么出路。当时,彭大和赵均用率领的队伍强暴蛮横,而郭子兴的力量则十分薄弱,朱元璋认为不值得再追随他了,于是就将士兵托付给其他将领,从自己招募的新兵中挑选了心腹徐达、汤和、费聚等向南攻打定远(今属安徽)。后来在路上又遇到了定远人李善长,朱元璋和他相谈甚欢,于是便同他一起攻打滁州(今属安徽),攻了下来。

至正十五年(1355)春季正月,郭子兴采用朱元璋的计策,派张天祐等攻克了和州(今安徽和县),下发檄文给朱元璋,让他统领这些人的军队。朱元璋顾虑到众将互不服气,就没有公布那檄文,约定第二天早上众将在厅堂会集。当时,以右为尊,众将先进去,都坐在右边,朱元璋故意后到而坐在左边。等到处理公事的时候,朱元璋迅速如流水地分析决断,众将听得目瞪口呆,不发一言,渐渐地有些服他了。议定完毕,决定众将分头负责用砖加固城墙,大家约好以三天为期。后来,朱元璋按时完工了,众将都超过了期限。这时,朱元璋拿出檄文来,朝南而坐,说:“我奉命统领众位的军队,如今你们加固城墙都过了期限,可是谁又能奈何得了军法呢?”众将诚惶诚恐地向朱元璋谢罪。从此,朱元璋所率军队的纪律也更加严明。

朱元璋像

朱元璋的画像版本众多,主要集中在一美一丑之上,相传朱元璋对写实的画像不满杀掉了画师,而留下了经过美化的画像。

至正十五年(1355)三月,郭子兴死去。当时,刘福通已经拥立韩林儿为帝,国号为宋。不久,韩林儿就发下檄文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朱元璋为副元帅。朱元璋感慨地说:“大丈夫哪里能受制于人呢!”便推辞不接受任命。但是他觉得韩林儿势力强大,尚能倚靠,便在军队中使用韩林儿的“龙凤”年号。

至正十五年五月,朱元璋谋划渡过长江,但是苦于没有船只,只能望江兴叹。就在这时,巢湖统帅廖永安、俞通海带领水军一千艘船只前来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十分高兴。可是,现在依然无法渡江,这是因为元朝中丞蛮子海牙扼守桐城闸(今安徽和县桐城闸镇)、马场河各险要处,巢湖水军难以出战。这可急坏了朱元璋等人。忽然天降大雨,朱元璋高兴地说:“天助我也!”于是,他们就趁水势上涨从小港放船返回,并袭击蛮子海牙,把他们打得大败。接着,朱元璋就制订计划顺利渡过长江。

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朱元璋又率兵攻克集庆(今江苏南京),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以示其起义是“上应天命”之意。

【削陈平张】

此后,朱元璋就以应天府为根据地,开始向江南一带发展,其声势也渐渐扩大。但是,此时朱元璋也面临着强大的威胁,他担心江左、浙右各郡都被张士诚和徐寿辉这两个劲敌给吞并,于是他就派徐达攻克了镇江(今属江苏),接着朱元璋又率兵先后攻下了金坛、丹阳、江阴、常州、常熟、扬州等地。

凤阳明中都皇故城午门

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后来的南京故宫和北京故宫就是以它为蓝本修建的。

至正二十年(1360),朱元璋的一大威胁——徐寿辉被陈友谅杀害,接着陈友谅自称皇帝,国号为汉,占据了江西、湖广之地。同时,陈友谅还约张士诚联合进攻应天府,一时之间,应天大为震动。朱元璋就给胡大海传令,让他攻克信州(今江西上饶)以牵制陈友谅的后方,又命康茂才给陈友谅写了书信,骗取他的信任,说自己在此接应他,让他快来攻克应天府,陈友谅收到康茂才的信之后,果然率兵前来。于是常遇春就在石灰山设下埋伏,徐达在南门外布下阵势,朱元璋亲自督军于卢龙山。后来,陈友谅到达龙湾,众人想要开战。朱元璋说道:“天快要下雨了,赶快吃饭,趁着下雨的时候再攻击他。”过了一会儿,果然下起了大雨,士兵奋力抗战,将陈友谅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陈友谅就乘别的船逃走了。而如朱元璋所料,张士诚果然没有出兵。

至正二十三年(1363),不甘心失败的陈友谅再次反击。他趁着朱元璋营救小明王韩林儿,就率兵进攻洪都(今江西南昌)。朱文正(朱元璋的侄子)率领将士坚守八十五天。后来,朱元璋率兵进发洪都,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到了,就解除对洪都的包围,在鄱阳湖迎战。双方在水上交战,死伤大致相等。后来,陈友谅出动巨船作战,朱元璋众将士的船小,因此进攻屡屡受挫。恰到黄昏的时候,刮起了大风,朱元璋就让不怕死的勇士驾着七艘船,采取火攻,烧了陈友谅的船只,一时之间,烟雾弥漫,火光映红了湖水。陈友谅的军队大败。之后,再次交战,陈友谅又大败。后来,陈友谅的很多将士都投靠了朱元璋,陈友谅后来中流矢而死。

而张士诚则静观朱元璋和陈友谅打得你死我活,他自己倒乐得轻松,还自立为吴王。岂不知,陈友谅既死,朱元璋的下一个目标将是他。

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在李善长等人的劝说下,也即了吴王之位。至正二十五年(1365),朱元璋下令讨伐张士诚,一举攻下兴化、泰州、高邮、淮安、徐州等地。朱元璋多次招降张士诚,张士诚均拒绝投降,于是朱元璋率军包围平江(今江苏苏州),最后张士诚被徐达俘获,自缢而死。

【建立明朝】

削陈平张之后,朱元璋又率兵南征北战,取得了连续的胜利,于是于洪武元年(1368)春季正月乙亥,在应天府南郊祭祀天地,登上帝位,国号为明,年号洪武;立马氏为皇后,世子朱标为皇太子,任命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其他有功之臣也都得到了封赏。后来,各地州县官前来朝见朱元璋,他告谕他们说:“国家刚刚安定,百姓的财力物力都十分匮乏,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在于休养生息,只有清正廉洁的人才能够约束自己而为别人谋福利。大家为此而勉力吧。”

南京明城墙

南京明城墙不仅是中国现存的第一大城墙,而且是世界第一大城墙。

洪武元年(1368)二月,太祖朱元璋下诏制定了郊祭、社祭以及宗庙礼仪,并规定衣冠的样式,这与唐代的制度相仿。三月,命儒臣编纂关于妇女的规诫,告诫后妃不得干预朝政。八月,定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并制定六部官职。洪武二年(1369),在鸡笼山设立功臣庙,并下诏修《元史》。四月,编《祖训录》,制定分封众王的制度。七月,太祖朱元璋下诏制定宦官的官职,告谕群臣说:“宫内之臣只是用来使唤的,不需要太多。自古以来他们这类人专权的事,当引以为戒。要想驾驭他们,就应当使他们惧怕法纪,不要让他们有功劳,有了功劳自然就会放纵起来。”十月,太祖朱元璋下诏书命令全国郡县设立学校。洪武三年(1370)四月,封皇子朱樉为亲王,朱棡为晋王,朱棣为燕王,朱橚为吴王,朱桢为楚王,朱榑为齐王,朱梓为潭王,朱杞为赵王,朱檀为鲁王,侄孙守谦为靖江王。洪武三年(1370)五月,设立科举以选拔士人;洪武四年(1371),命令开科取士连续举行三年,以后每三年举行一次。洪武八年(1375),设立纸币之法。洪武十四年(1383)九月乙巳,这一天是太祖朱元璋的生日,他开始接受群臣的朝见庆贺,并在谨身殿赐宴,以后以此作为通例。

朱元璋称帝后,担心自己的政权不稳,于是就开始大规模地清除权臣。他先后除掉了胡惟庸(当时的丞相)、李善长(开国功臣)、蓝玉(开国大将)等人,一时之间,被杀掉的大臣有几万人。除掉胡惟庸之后,洪武二十八年(1395),太祖朱元璋下令废除丞相一职,他说:“我废除丞相一职,设置府、部、都察院分别治理各种政务,处理的权力都归朝廷。以后继位之君也不得再设立丞相。臣下若有请求设立的,则以重法处之。皇家亲属只有谋反罪不赦免,其他的罪,由宗室亲属聚会讨论而由皇上最后裁定。掌管司法刑狱的官署只许举报陈奏,不得擅自逮捕。将这些记载到法典中,永远作为遵循的模式。”九月,太祖朱元璋向全国颁布《皇明祖训条章》,说:“后代有谈论变更祖宗法制的,按奸臣治罪。”

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七十一岁的朱元璋驾崩。他下诏书将皇位传于皇太孙朱允炆。辛卯,将太祖朱元璋葬于孝陵,谥号为高皇帝,庙号太祖。

论 赞

赞曰:太祖凭借聪慧机智、英明神武的资质,抱着救世安民的志向,顺应天命,一时之间,豪杰如影随形般纷纷归附,平定了叛乱,打败了强暴,十五年就建立了王朝。太祖本是一介布衣,后来却平定了全中国,这是西汉之后所没有的。他以元朝政事的废弛为教训,治国崇尚严厉。但是,他也能以礼对待那些年老的儒者,稽考礼仪,制定音乐,彰明揭示经书义理,推崇儒家学说,对前朝施加恩惠,使得吏治由混乱趋于清明,整治人伦风纪,重视风俗教化,正后宫的名分,宫内的治理清平,禁止宦官干预朝政,各级官员相互配合,军队设卫实行屯田,这样一来,兵源与粮饷都十分充足。在武功方面,太祖朱元璋能平定祸乱;在文治方面,他又能获得太平,可谓是以一身而兼有二者。至于他崇尚气节,竟至听任蔡子英返回北方。太祖晚年对于百姓更为忧虑,曾经在一年之中掘开河流分支与塘堰几万处以利于农业。因此,他的子孙们继承他的基业达到两百多年,士人重视名分道义,平民富足。至今他的后代也都蒙受恩泽,还如东楼、白马一般,世代敬奉祖先的祭祀,这是有原因的啊。 SS19DKkPbM5s+JFgZMiTo9mf4mmC8/mYnx7/R6VyyFC+LiTTR+QNMOUPVWdTxw+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