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称帝的女皇帝。在唐高宗朝,她最初被封为昭仪。后来,在和王皇后、萧良娣争宠的过程中,武昭仪获胜,被立为皇后。当时,高宗体弱多病,朝政由武后处断,因此得以专权。高宗去世后,中宗李显即位,不久就被武后废黜,另立睿宗李旦。没过几年,睿宗也被废黜,武后自立为帝,将国号改为周。她大肆杀害李氏诸王,同时封武氏子弟武三思等人为王。但在晚年,武则天将朝政重新归还给了儿子。
则天皇后武氏,名曌,是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她的父亲武士彟,隋朝大业末年担任鹰扬府队正。唐高祖在汾、晋之间行军的时候,常常在他家停留休整。后来武士彟跟随高祖平定京城。贞观(627~649)年间,他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被封为应国公。
武则天十四岁的时候,唐太宗听说她容颜美丽,于是召她入宫,立为才人。等到太宗驾崩后,则天就在感业寺当尼姑。高宗在寺庙里见到她,将她再次召进宫,拜为昭仪。当时皇后王氏、良娣萧氏与武昭仪争宠,争相说她的坏话,皇上都充耳不闻,并将她立为宸妃。永徽六年(655),皇帝废掉了王皇后,改立武宸妃为皇后。高宗称天皇,武后也随即称为天后。武后向来足智多谋,又广泛涉猎文史之书。高宗从显庆以后,常受风疾的侵扰,因此百官的表章奏折,都委托武后决断。武后从此在内宫辅佐国政几十年,威势和皇帝无二,时人把她与唐高宗并称“二圣”。
四川广元皇泽寺则天殿武后石像
弘道元年(683),高宗驾崩,皇太子李显即位,尊封天后为皇太后。武后已经预谋篡夺皇位,这一天亲自临朝称制,拜官授爵。李元嘉等人地位尊贵,德高望重,武后担心他们生出变故,因此加封虚位,好使他们安心。嗣圣元年(684),武则天将中宗废为庐陵王,幽禁在别处,并改名叫李哲。次日,武则天册立豫王李轮为皇帝,但让他居住在别殿,不参与政事。武则天大赦天下,改元文明,并临朝称制。然后,武则天将皇太孙李重照废为平民,并拜授太常卿兼豫王府长史王德真为侍中、中书侍郎,任命豫王府司马刘祎之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李勣的孙子徐敬业杀掉了扬州长史陈敬之,在扬州起兵,自称为上将,以复兴李姓唐室为己任。楚州司马李崇福率领他所管辖的三县,起兵响应徐敬业。武后派遣大将军李孝逸率兵征讨,平定了徐敬业。
垂拱二年(686),皇太后武则天下诏,将朝政归还给皇帝。皇帝认为皇太后并非出于真心实意,因此坚决推辞不受。于是,武则天继续临朝称制,并大赦天下。她又下诏,让凡是上书言事之人,言论都能得以上达,因此她得以了解民间的善恶等事。四年,魏王武承嗣伪造了祥瑞之石,上面刻着文字说:“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然后唆使雍州人唐同泰上表,谎称从洛水获得这块石头。武则天大悦,称这块石头为“宝图”,并擢升唐同泰为游击将军。此后,武后陆续杀害了唐朝的宗室诸王,唐朝的宗室几乎要被杀光了。年幼的宗室子孙都被流放到岭外,亲党也受到了株连。
载初元年(690)九月,武后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并大赦天下,特许官民可尽情饮酒七天。武后追赠自己的父亲武士彟为孝明皇帝,并封武氏宗亲武承嗣等人为王。次年三月,武后将唐朝的太庙改称为享德庙。四月,武后诏令佛教的地位在道教之上,僧人尼姑在班列时,位居道士道姑之前。
圣历元年(698),武后将庐陵王李哲召回京师,并重新册立他为唐太子,并让他恢复以前的旧名李显。次年春,武后封皇嗣李旦为相王。她年岁渐高,担心皇太子、相王和梁王武三思等人彼此不和,因此让他们在明堂立下誓言。
神龙元年(705),麟台监张易之和弟弟司仆卿张昌宗谋反,皇太子率领左右羽林军桓彦范等人,进入宫中将他们诛杀。不久,武后就传位给皇太子,自己移居到上阳宫。皇帝向她进献尊号,号为则天大圣皇帝。这年的十一月,武则天病重,留下遗诏,命人将自己葬于乾陵(即唐高宗的陵墓),并去掉帝号,称为则天大圣皇后。她又下诏,让王皇后、萧良娣和褚遂良、韩瑗等人受到牵连的子孙亲属,全部恢复旧业。当天,她就在上阳宫的仙居殿驾崩了,享年八十三岁,谥号为则天大圣皇后。次年,武后被葬于乾陵。
乾陵无字碑
传说无字碑是按照武则天临死遗言而立的。武则天遗言说,己之功过,由后人来说,故不刻文字。宋、金以后,一些游人在上面题字,“无字碑”变成了“有字碑”。
史臣曰:治乱与否在于时运,存亡与否在于势力。假如让夏桀、商纣为王,即使出生十个尧帝,也无法加以治理;假如让尧、舜为王,即使有十个夏桀,也不能兴风作浪;假如让懦夫女子等人得势,也足以掌控生杀予夺之权,肆行不义,为非作歹。武后称帝之后,虽不断有贤明之才痛心于朝廷的安危,却无法报答先帝的恩典,救护皇族子孙。不久,无辜之人就受到陷害,引颈就戮,真是令人痛心啊!当初,武后觊觎皇后的地位,竟然扼杀了襁褓中的婴儿,又将王皇后和萧良娣的骨头剁碎,残忍到了极点。
但她却广泛地采纳忠正的谏议,礼遇正直之士。虽然她窃夺了帝位,总揽朝政,最终却能够将帝位归还给儿子,又能辨明魏元忠的冤情,用好言好语来抚慰狄仁杰,尊奉国法而抑制宠臣的权势,采纳忠言诛杀了酷吏。这也是她值得夸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