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才高八斗之称的陈思王曹植,以其华丽无俦的文藻、敏捷博学的才思,同父兄一同开辟了影响中国古代新文风的建安风骨。无论是放任不羁的性格,还是暗流涌动的夺储之争,或是那凄美的爱情传说,无不将陈思王曹植镌写在历史的传奇中。
陈思王曹植,字子建,自幼聪敏,十几岁的时候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和辞赋数十万字,并擅长写文章。
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修建铜爵台(即铜雀台),新台落成时,曹操带着他的儿子们登上高台,命他们以此台为题,各写一篇赋。曹植一挥而就,文采斐然,曹操深感惊异。
曹植平易近人,不讲究威仪,平时也不喜欢华丽的服饰车马。曹植每次去见曹操,曹操会故意问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曹植都能立即回答,因此很得曹操的喜欢。曹操征孙权的时候,留曹植在邺城,告诫他说:“我当年做顿丘令的时候是23岁,现在想想那时的行为,颇为后悔。你现在也是23岁,一定要自己努力。”
曹操曾说曹植是他儿子中可以成大事的人,原本想立曹植为太子,然而曹植性格不羁,喜欢饮酒,没有节制。他的兄长曹丕擅长权谋,懂得如何矫饰自己,因此人们都喜欢曹丕。
建安二十二年(217),曹植乘车在许都城中央的大道行驰,从司马门出宫。按照汉朝的仪制,只有天子的车驾才能在这条路行走。曹操知道后大怒,杀了守门的公车令。这件事后,曹操加强了对诸侯的法律禁令,也开始有些不喜欢曹植了。
曹氏三父子
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对当时文坛影响很大,后世将这三父子合称为“三曹”。
曹植与丁仪、丁廙、杨修等名士交从甚密,这难免引起曹操的猜忌。曹操生性多疑。杨修才华出众,是袁氏的外甥。曹操每次考校曹植,他都会猜测曹操的用意,预先做好答案给曹植。曹操很奇怪曹植竟然如此才思敏捷,一问,才知道这都是杨修的伎俩。有一次,曹操派曹丕和曹植分别从邺城的两个城门外出办事,却暗自吩咐门吏不可放行。曹丕到了城门,被拦截而归。曹植事先得到杨修的建议,他来到城门,被门吏阻拦,便杀了守城的将军。曹操知道这件事后,更加怨恨杨修,同时也迁怒于曹植。后来,曹操杀了杨修。
曹操出征之前,曹丕、曹植兄弟前来送行,曹植当场作赋,文采华美。曹丕自知不及曹植,便默默哭泣,这使得曹操十分感动,认为曹丕真情流露,而曹植只是做表面文章。
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围困曹仁。曹操封曹植为征虏将军,救援曹仁,曹植却因为宿醉没有按时出征,曹操便罢免了他。
对于立储这件事情,曹操一直犹豫不决。他咨询最信任的谋士贾诩,贾诩却总是沉默不言。曹操问他为什么不说话,贾诩说:“我是在想袁绍和刘表父子。”袁绍、刘表都是因为子嗣之争,幼子袭位而最终落得死后基业崩毁,于是曹操打消了废长立幼的念头。
曹丕即位后,立即诛杀了作为曹植党羽的丁仪、丁廙,将曹植遣回封国。
黄初二年(221),监国谒者弹劾曹植喝醉酒后傲慢无礼,威胁使者,要求治曹植的罪。曹丕碍于太后的缘故,只将曹植贬为安乡侯,同年又改封为鄄城侯。黄初三年(222),曹植受封为鄄城王,食邑二千五百户。黄初四年(223),他又被改封为雍丘王。
这样重重贬抑,令曹植十分抑郁,他自负身怀高才,却不能施展。曹植不断上疏,忏悔自己的“罪过”,言辞恳切,反复表白自己,希望与兄长单独会面,以便再次被任用。但曹丕始终没给他这个机会,曹植的心中开始绝望了。
当时曹魏的法度对藩国管制十分严格,藩王的随员都是碌碌之人,士兵都是老弱病残,曹植之前又犯过错,因此事事减半。11年中,他被三次迁徙改封,悲愤绝望,终于在太和六年(232)郁郁而终,死时只有41岁。
曹植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南朝诗人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评 曰:陈思王曹植才学绝艳,足以流传后世,但却不能克制谦让,最终招致嫌隙。这就是《傅》上说的:“楚国有过失,但齐国也不算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