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荀彧、荀攸、贾诩、郭嘉是曹操南征北战、荡平北方的股肱谋主,那么钟繇、华歆、王朗就是曹丕靖平魏国、安邦治世的守业栋梁。曹丕一朝,这三人位极人臣,执掌朝纲,名耀魏初。曹丕曾这样评价这三人:“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
钟繇少年时,有个算命人说他有富贵之相,但会遭遇水难。后来,钟繇在去洛阳的途中果然马惊落水,险些丧命。于是家族中的长辈相信了算命人说钟繇富贵的预言,出资让他安心学业。学有所成的钟繇举孝廉,入朝为官。
献帝西迁长安之后,李傕、郭汜把持朝廷。曹操上书献帝,这二人便要断绝朝廷与曹操的往来。钟繇劝说李傕、郭汜道:“如今天下英雄并起,各个都想假冒皇命专权,只有曹操忠心于汉室,如果不与这样的忠臣来往,将来谁还能投靠你们呢?”李傕、郭汜觉得有道理,便继续与曹操交往,这样,曹操便可以准确获取献帝的消息。后来,在钟繇等人的努力下,献帝终于离开了长安。先前,荀彧便在曹操面前屡次称赞钟繇,因此可以说曹操和钟繇神交已久。
马腾、韩遂拥兵自重,曹操为此深感忧患。钟繇写信给马腾、韩遂,向他们陈述时局的利害福祸,二人便将儿子送入朝廷为质子,这一行为解除了曹操的后顾之忧。
官渡之战时,双方相持日久,钟繇为曹操送来战马两千匹。曹操写信答谢:“你送来的马正好是我们急需的。如今平定关右,解除了朝廷西顾之忧,这都是你的功劳啊。这堪比昔日萧何镇守关中,为前方的将士提供丰足的衣食。”
钟繇
作为三国时大书法家,钟繇以楷书名世,他的书法真迹历代皆被奉为墨宝,其中《荐季直表》一直流传了1780多年,直到清末被盗者埋入地下并腐烂不可收拾,今仅存照片一张。
后来,匈奴单于在平阳作乱,钟繇率军解围。不久,袁尚旧部河东太守郭援率兵赶到河东,气势很盛。钟繇的部下便想退兵以避锋芒。钟繇则说:“袁氏正值强大之时,郭援此来,关中暗自与他联络,只是顾忌我的威名,才没反叛。如果我们现在离开,便是向他示弱。再者,这里的百姓也都恨郭援,纵然我们离开了,难道百姓还能离开吗?如果这样,我们就是不战而败。况且郭援此人刚愎好胜,一定轻敌,如果他们渡过汾水安营,我们可以乘他们渡河时突袭,便可取胜。”这时,马腾派儿子马超率领精兵迎战郭援。一切如钟繇所料,郭援果然因轻敌渡过汾水,在队伍过河到一半时,钟繇派兵截击,大破郭援。
自从献帝西迁长安,洛阳地区人口锐减,钟繇将关中的居民迁入洛阳的同时,又招纳流亡之人。短短数年间,洛阳户口丰实。后来,这些都成为曹操征关中的丰厚储备。
魏文帝曹丕即位之前,赐给钟繇一口五熟釜,以表彰钟繇兢兢业业,为百官楷模。曹魏建国后,钟繇被封为大理寺卿,后改封廷尉,与当时的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称当时名臣。曹丕曾说:“这三个人都是一代伟人,再难找到可以接替他们的人了。”魏明帝时期,钟繇又被封为太傅。
为了减少死刑,增加人口,钟繇曾多次上疏魏明帝曹叡,建议恢复肉刑,但最终被司徒王朗等人反驳并推翻。曹叡也因为蜀吴两国未灭,而搁置了恢复这项残忍刑罚的建议。
钟繇不仅是一代名臣,国之股肱,同时也是魏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博采众家之长,承蔡邕、曹熹等名家,又自成一体,尤其精于隶书和楷书,与晋代的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曹魏太和四年(230),钟繇去世,谥号成侯。魏明帝为他素服凭吊。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山东高唐)人。
汉末,王芬与当地豪强预谋废除灵帝,请华歆和同郡的陶丘洪共同谋划这件事。陶丘洪便欲前往,华歆阻止了他:“废立皇帝这种事情,伊尹、霍光都为难。王芬资质不能成事,反而会祸及他人,你千万别去。”后来,王芬事败,陶丘洪拜服。
大将军何进掌权时,征辟华歆为尚书郎。董卓祸乱时,华歆从蓝田赶往南阳,路过穰(今河南邓县),被袁术挽留。华歆便劝说袁术发兵讨董卓,袁术却不采纳。华歆正要离开时,又被太傅马日任命为掾,后为豫章太守。
当时,孙策虎踞江东,长于用兵,准备进军豫章,于是先派虞翻劝说华歆。华歆对虞翻说:“我在江表住了很久,常常想北归,如果孙策能到会稽来,我便随他去。”虞翻把华歆的话转告孙策,孙策立即进兵。华歆头戴葛巾,迎接孙策。孙策对年长的华歆恭敬谦逊,待以上宾之礼。
孙策去世之后,曹操上表天子,征召华歆。孙权本不愿放华歆去许都,华歆劝说道:“您现在是奉王命的,应该和曹操搞好关系。现在我去曹操那里,内心却是为您效力,这对您不是也有好处吗?您现在留着我,也没什么用处,对您无益。”于是孙权同意华歆去许。华歆离开时,送行的故人竟有千人之多,大家赠送的礼品有数百金。华歆收下了这些礼物,暗中作了标识,临行前将这些礼物如数送还给大家,并说:“本来不想拒绝大家的美意,奈何大家送得太多。我单车出行,如果带这么多财物,必然招摇,请大家为我考虑一下。”经过这件事,大家无不钦佩华歆之德。
华歆在江东的时候,很多贤德的人也在这里避难,这些人无不敬重华歆。孙策每次与众人会谈,大家谁也不敢先发言,华歆更衣离开的时候,大家才开始议论纷纷。华歆酒量很大,饮酒一石而不醉。后来大家发现他不失仪态,整理衣冠,于是称他为“华独坐”。
华歆到了许都,拜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后来又接替荀彧成为尚书令。曹丕即位后,封华歆为相国,后改封为司徒。华歆为人素来清廉,所得俸禄都用来接济亲戚故人,家中一贫如洗,举家食素,绝不敛财。魏明帝曹叡时,年迈的华歆几次称病辞官,但都被曹叡竭力挽留。
曹魏太和年间,大将军曹真伐蜀,华歆上疏,劝谏以百姓衣食为本,不要劳民伤财,远伐西蜀。太和五年(231),华歆去世,谥号敬侯。
王朗
王朗是周灵王太子晋的后裔,三国时期著名经学家,曹操手下军师。
王朗,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北)人,因通晓经史而被朝廷拜为郎中。王朗拜太尉杨赐为师,杨赐死后,王朗为之弃官穿孝服居丧。后来,王朗先后举孝廉、察茂才,做了徐州牧陶谦的治中。董卓祸乱时,王朗曾劝说陶谦勤王。陶谦派人送奏章到长安,献帝嘉奖陶谦,各有封赏,封王朗为会稽太守。
孙策坐拥江东,势力日渐强大,王朗手下的功曹虞翻认为以他们的实力不能抗拒孙策,不如趋避。王朗认为自己是汉室官员,有守卫城邑的责任,于是发兵与孙策交战,最终战败。此时的王朗穷困潦倒,朝不保夕,可他在逆境中仍然周济亲戚故友。
后来曹操上表,征召王朗。王朗从曲阿出发,辗转江海,历经一年的漫长颠簸才来到许都。王朗累迁谏议大夫、魏郡太守,位列九卿。他为官大理时,处理案件从轻判决,务求宽恕。
曹丕即位魏王后,封王朗为御史大夫,安陵亭侯。曹丕称帝后,王朗改迁司空。当时,曹丕经常外出游猎,有时很晚才回宫。王朗上疏劝谏道:“自古以来,帝王的行止居住都有古法,用以彰显帝王的尊严。现在天子车驾出巡游猎,日落方归,有违天子警跸(古代帝王出入时,所经路途都须侍卫警戒,清道止行,谓之“警跸”)的常规,不符合您万乘之尊的慎戒。”曹丕看罢,回报称赞,并采纳了王朗的提议。
建安末年,孙权上表遣使称藩的同时,与刘备交战。曹丕与臣下商议是否与孙权联合攻打刘备。王朗说:“天子之军何其重要,不能轻易出兵。假如孙权与刘备交战,双方势均力敌,不能在短期内决出胜负。这时我们再根据他们的形势,派遣持重的大将,相时而动,便能事半功倍,不留后患。现在孙权还没出兵,我们不能先征。而且现在正值雨季,不是出兵的好时机。”曹丕采纳了王朗的建议。
魏明帝即位后,大修其母文昭皇后的陵墓,又营葺宫室,使得百姓困苦。王朗于是上疏道:“陛下即位以来,恩布天下,百姓无不欣然。我刚刚北上,在路途上听说现在百姓徭役繁重,其实很多都可以减除。愿陛下体恤民力,用以对抗蜀吴。从前大禹有拯救天下的志向,便先让自己的宫室简陋,衣食从简,所以大禹拥有九州,弼成五服。约身及家,俭家施国。汉文帝、汉景帝节俭持本,汉代由此强盛。名将霍去病因匈奴未灭,而不治家宅。当今之势不宜修建宫室,应该修建城池防御,形成险要。国家当以农业为本,休养生息,百姓安居乐业,滋生户口,国富民强。”
王朗自幼经史咸通,生平所作注疏颇丰,传世有《易》《春秋》《孝经》《周官传》等。曹魏太和二年(228),王朗去世,谥号成侯。
评 曰:钟繇开明豁达,办事干练;华歆为人清正,品德高洁;王朗博学,才华横溢,他们都是当时的人杰才俊。魏氏刚刚建国的时候,他们开始位列三公,这是值得赞美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