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战时华侨的社会组织

早期移居海外的华侨,为了团结互助,自救自卫,联络感情,共谋生存与发展,或以血缘宗亲,或以地缘同乡,或以业缘同行为纽带,自发建立起各类华侨社团,以图互助联谊与自治。华侨社团成为早期华人社会重要的组织形式,也是华侨社会的重要支柱和中枢。 华侨社团组织的产生有其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根源,是华侨社会的核心和缩影。对外,这些组织在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华人移民适应新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内,其在调节华人社会自身经济或社会纠纷、维护华社稳定和发展等方面贡献良多。到抗战时期,海外社会组织承袭地缘、血缘、业缘这三种最基本的组织方式,在原有社团上进一步发展壮大,此外还诞生了不少政治、文化类团体。

华侨身处海外,由于其社会传统观念浓厚,又缺乏政府的有效管理,因此华社侨团组织较为昌盛,各种地缘、血缘、业缘、语缘、文缘等组织方式的社团数量繁多。在南洋华侨社会的诸多地缘性会馆中,有以省级行政区划为单位的,如福建会馆、广东会馆、广西会馆等;有以清代府级行政区划为单位的,如泉州会馆、潮州会馆等;还有以姓氏为单位的,如林氏宗祠、陈氏宗祠、张氏宗祠、李氏宗祠等。另外,南洋华侨也有秘密的帮会组织,如天地会、兄弟会、哥老会、龙门会、八卦会等。 总而言之,南洋地区侨社是一个以地缘为中心、以同乡为前提、家族主义至上的社会。

在美国,早期华侨组织主要有地缘性会馆、姓氏公所及堂会。会馆是美国华侨较早的社团组织,其中较有名的有七大会馆,即三邑、阳和、人和、宁阳、冈州、合和、肇庆,这些会馆后来联合成中华会馆并将其作为华侨社会的总机关。此外,美国华侨还比较侧重姓氏血缘组织,如刘、关、张、赵四姓的龙冈公所;雷、方、邝三姓的溯源公所;陈、胡、袁三姓的至孝公所及谈、谭、谢、许四姓的昭伦堂等。早期的堂会由国内天地会演变而来。入驻美洲后,天地会改为致公堂,美洲大部分华侨加入致公堂。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致公堂在美国即有12大堂,即秉公、合胜、萃胜、瑞端、安益、萃英、协胜、协英、广德、竹林公所、保良公所、金美公所。 值得一提的是,在远离美国大陆的夏威夷,其侨社与美国大陆相似,除中华会馆、中华总商会、华人公所、中华总工会代表全侨性外,还有属于地域性团体的崇正会、四邑会馆、明义堂、冈州会馆、中山同乡会等组织。宗族团体则有龙冈亲义公所、李氏敦宗公所等,不一而足。

除上述组织外,美洲尤其是北美洲华侨中间还有诸多国民党组织,他们由兴中会、同盟会、中华革命党等革命组织演变而来。据统计,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海外国民党组织改组后,至1926年10月,海外国民党总支部有14个,所辖支部88个,分部524个,党员总数达97 455人。 国民党海外部所属的海外组织作为一种特殊的华侨组织,到抗战时期得到不断发展和强化,成为战时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重要组织者之一。

总之,海外华侨的人数及分布、社会构成了其支援祖国抗战的前提,职业结构、经济状况则奠定了持续抗战的基础。 z1MK9Bn45ZeuuI1PH57fneE1cO5pjMZvclAwbt27XiCs8WvymlHBFq5uxQnNIZV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