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乡土地理教学

一、乡土地理的教学地位

在高师地理专业中,区域地理的内容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它们的区域尺度由大而小,地理分异规律呈现层次性;在内容上详略有别,互相补充。而乡土地理教学更加侧重实践与实证、感性与研究性。关于乡土地理的课程功能,王静爱作了归纳:“一是集理论、实践、技能于一体,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二是在对地理综合问题的实证中,培养学生原创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高师乡土地理教学的任务不仅包括让学生学习本土的地理,还包括让学生掌握小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与乡土地理教学的基本原理,为从事中学地理教学打基础,为区域地理研究打基础。

乡土地理的相关内容往往又可作为进行深入研究的选题,其研究方法也能得到运用与验证。地方高校地理科学师生的科研方向有很多是密切结合当地特色与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因此能形成教研相长的良好促进关系,比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更加“接地气”。

新课标对初中地理课程目标的定位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并且提出乡土地理的教学目标是“分析、评价家乡地理位置的特点;利用图文材料和历史档案,说明家乡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原因;举例说明自然条件对家乡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诸方面的影响;说明家乡人口数量、人口变化的基本情况;结合实际说明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的措施;举例介绍家乡的主要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举措及存在的问题;举例介绍家乡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情况;举例介绍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至少一个方面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了解家乡的防灾规划” 。新课标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的定位是“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由此可见,从中学地理教学的要求看,无论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还是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都离不开乡土地理———从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事物去理解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学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既渗透于整个地理教学之中,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独立开课或设置乡土地理专题。

乡土地理既是地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和拓展区域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地理教学中凸显校本特色的主要途径。在中学的研究性学习中,乡土地理往往作为研究选题,使学生在对乡土地理某一方面的调查研究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创新、实践。

二、乡土地理的教学特征

王静爱为乡土地理教学归纳出了教学内容的地方性、教学途径的实践性、教学过程的探究性、教学方式的综合性和教学目标的情感性五个特点。

1.教学内容的地方性

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地方性体现在课程教学内容的本土化。其内容选取了本区域富有乡土特色的素材,使教材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与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所不同的是乡土地理的教学内容具有地方差异性,各地有各自的乡土教学内容。因此,乡土地理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中学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2.教学途径的实践性

实践性是乡土地理教学途径的显著特点。与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教学相比,乡土地理的教学过程贯穿着乡土的考察、调查与探讨。教师指导学生深入实地进行观察、测量、调查等活动。学生在参与地理实践活动时能够获得属于他自己的乡土知识,建立创造性思维,探索创新方法。学生要学习将地理基础知识与普遍原理运用到乡土实践中,理解乡土的地理事象与景观。

3.教学过程的探究性

乡土地理教学过程的探究性是乡土地理教学的魅力与动力所在,它由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地方性与教学途径的实践性所决定。对于学生而言,生动的、熟知的乡土事象从地理学这个视角看来竟充满着内在的联系,人地关系就体现在日常熟悉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之中,从而地理在乡土教学中变得有趣、有用,因此探究也变得其乐无穷。对于教师而言,学生带来不同地方的问题,使探究的问题多样且新鲜,师生在互动探究中不断地增进对“乡土”的理解。此外,乡土地理教学的探究往往又会延伸到课外实践与创新活动中,大学生大量的实践与创新项目选材于乡土内容。乡土的特色吸引学生选题,对乡土的熟悉促使学生发现问题,乡土的社会实践可行性又有利于学生开展实践创新活动。探究的成果不断地充实乡土地理教学的内容,所以探究性使乡土地理教学在良性循环中充满活力。

4.教学方式的综合性

乡土地理教学方式的综合性,由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决定。它包括对乡土地理的多源信息采集和综合集成、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多个教学环节的综合配套、多项学生协作实践的组合开展以及多样化教学成果的产出等。

5.教学目标的情感性

乡土地理教学目标的情感性,由对教学对象的人生地理文化经验抽取和提炼而成。乡土是人生的起点,对乡土的依恋,是一种人生地理文化的投射。世界地理教学中的各种地理事象留给学生的是一些类型、模式,例如热带雨林,它是概念化的,而家乡的一草一木却是实在的,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了解树木的名称、河流的源头、物产的形成、民俗的缘由等,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亲切的;而目睹环境被污染破坏,则可以激起学生想要知道真相、想要改变的思考。唐晓峰在《家乡情怀》中写道:“家乡情怀是一种地理情怀。我们从家乡走向世界,用时间地理学的术语说,她是我们人生路径的出发点,属于我们人生的地理,也是个人社会网络地理中的一个主要支点。从文化地理的角度说,家乡是我们的文化摇篮,那里的饮食歌风,我们偏爱一辈子。天下的地方千千万,家乡叫什么,在哪里,自然风景怎样,人文景观如何,不需要看书,我们都能从容而谈,且至死不忘。可以说,我们脑袋里最牢固的地理知识是家乡的。” 所以,学生可通过乡土地理学习,与自然和社会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关心周围环境,欣赏自然美,理解人类的不同生活状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把乡情与国情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国情,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aIhOlIIO4/mkIyZHCNA5ePRQE1P7FCQOYmTRTnQqtHkt2+s8BY7sRsYUEeEsxyB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