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做老师十多年,为人父母七八年,大大小小的报告几百场,所有这些都围绕着两个字———教育。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大学毕业生,同时也为毕业生综合能力的总体趋势感到担心。按理来说,现在的学生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好,没有理由发展不好,但实际情况却事与愿违。人们不禁要问:他们的个性都去哪了?作为一位父亲,我像千千万万的父亲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当我将自己20多年所学的心理学知识用于对孩子的教育时,却发现这些知识在现实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这些年来,仅小孩吃饭的事情就让我焦头烂额,更别提什么独立性、责任心了。到如今,小孩对我的评价反倒是:“我的爸爸是个有问题的爸爸。”在这么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我深切感受到中小学老师和家长对心理学知识的渴望,他们甚至将心理学当成拯救教育的最后一条途径,迫切希望有人能手把手地教他们怎么做,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形我就觉得十分惭愧。

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家长关心什么、老师关注什么、领导重视什么,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发展。从目前的情形看,我们的孩子常常被推向两难境地、两个极端:一方面,只要家庭条件稍好,孩子什么样的需要几乎都能得到满足,他们的的确确感受到了父母对他们的爱,这种爱是无条件的;另一方面,对于学习,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他们都要求孩子们无条件地学好。凡事都好商量,只有学习没商量,这无形中变成了两个“无条件”的等价交换。孩子们当然有理由怀疑:父母和老师到底爱不爱我们?客观地说,现在的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考试和分数,其结果是大部分的孩子除了学习和考试,什么都不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畸形的教育,畸形的发展。

一个人的发展包括很多方面,有生理的、认知的、情感的、人格的,还有社会性的发展。从心理层面看,我们认为人的发展主要是认知和人格方面的,人们之间的个体差异,也主要表现在能力差异和人格差异两方面。对于绝大多数父母而言,他们都非常注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因为他们知道,能力不仅关乎孩子的学业成绩、能否考取好的学校,而且还关系到孩子今后的成就以及是否有出息。父母的这种想法并没有什么不妥,其实大多数老师也是这么想的。因此,早期的家庭教育实际上就成了开发智力的教育,学校教育也几乎仅剩下智育(当然还有德育)。我们做个这样的假设,如果将能力和人格看作人的两条腿,那么只有两者都得到平衡发展,走路的时候才会稳当。但实际情况是,家庭和学校将大部分(至少有80%)的精力用于促进能力的发展,人格发展被当成摆设。究其原因,还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怪:能力发展了有明显效果,人格发展了近期看不到效果。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孩子非常聪明,头脑很灵活,知识面特别广,但很少替别人着想,做事不负责任,显得特别自私,而且还充满盲目的自信。我们认为,这种发展是不正常的。

写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希望去改变什么,而是希望和父母、老师或教育工作者以及那些有志于帮助我们孩子的人分享、交流一些经历、经验及心理学知识,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有个性,更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让他们不要有那么大的学习压力,让他们和父母、老师的关系不要变得那么对立,让他们不要在小小的年纪就有那么大的负担。我一直相信,每个人都有学习潜能,只要用心尽力去做,大多数事情我们都能做好。作为父母,我们要以一种理解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理解他们的成长,更要了解他们的特点;作为老师,我们要以一种信任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理解他们的缺点,更要宽容他们的过错;作为学校,我们不要每天给学生布置那么多的作业,不要动不动就用考试来评价学生,更不能因此将他们分成三六九等。我们的教育少一点作业,我们的学生就多一点个性;我们的教育多一点考试,我们的学生就少一点创造。这就是现实!

陈少华 R4b5bD7ED2vy0C06EBxsOK5auEtzKKAe0qOA+j44kxEryrcQNBapb8YFKikR1GC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