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牛niú “牛”的甲骨文、金文和小篆分别写 。甲骨文形体是象形字,就像牛头的形象,两侧向上弯的部分就是牛角,牛角之下左右向上延伸的两笔是牛的耳朵。金文形体大体与甲骨文形体相同,只是将牛耳拉平成了一条横线。小篆类似于金文形体。中国古代典籍是这样描写牛的,如《说文解字·牛部》:“牛,大牲也。”即牛是人类驯养的大型家畜。《说文解字·牛部》段玉裁注:“牛任耕,理也者。”《史记·律书》:“牛者,耕植种万物也。”《易经·说卦》有“坤为牛”之句,惠栋述引郑注云:“牛,畜之任重者也。”

牛为牛亚科下的一个族,属哺乳动物,草食性反刍家畜。牛体形粗壮,部分公牛头部长有一对角,身体高大,尾巴尖端有长长的毛。牛起源于中新世,是由原古鹿类分化出的一支混杂而进步的支系,很多牛科动物的化石在我国的上新世和更新世的地层中被发现,包括原始牛、水牛、野牛、羚羊和转角羚羊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牛具有很多的象征意义。例如牛象征着勤劳、憨厚、吃苦耐劳,正如鲁迅所说,“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文学家王安石的《耕牛》诗赞美牛说:“朝耕草茫茫,暮耕水贑贑。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睆彼天上星,空名岂余匹。”

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家牛是重要的耕作牲畜,和农业生产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有些地方的农民在每年春天开始耕作前都会组织一些与家牛有关的活动、仪式,以此希望来年能获得好的收成。尽管在当今社会,牛耕犁这一重要任务基本上已经被大机器生产所取代,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至今被人们传诵,充分显现了牛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例如在中国农村,劳动人民在兴修水利时,常常会将石牛或铜牛投入江河之中来镇水,以此希望能阻止洪水的出现和泛滥。

中国人民对牛充满了崇敬,一直以来都把牛奉若神明,所以牛王也就成了我国民间崇拜的诸多对象之一,也被称为牛神、牛王菩萨。关于牛王的传说,民间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孔子的弟子冉伯牛借牛字附会而成;一说是秦朝的一棵大树所化;一说是汉代的渤海太守龚遂化为牛王大帝,因他改传玉皇大帝圣旨令民间“三日一餐”为“一日三餐”,触怒了玉皇大帝,牛王就请求转生为牛,为百姓拉犁。

又因为牛身体壮硕,很容易把它与力量联系起来,因此许多体育俱乐部或体育比赛就采用它作为自己的队名、队标或吉祥物。牛也常被我国艺术家作为创作的对象,比如现存最早的纸本中国画就是唐代的《五牛图》,中国田园题材的油画中也常常出现家牛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牛还是中国姓氏之一;它还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其在时间上,正处鸡叫三遍之时,即一点至三点,处地支第二位,故称之为丑;牛也是中国的十二生肖之一,排名第二。

我国有关“牛”的古诗要数明朝高启的《牧牛词》最为著名:“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惟我知;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长期以来,人们用“牛”组成了大量的歇后语,成了汉语里一道绝美的风景,当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牛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如:老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牛吃卷心菜——各人心中爱;把牛角安在驴头上——四不像;好花插在牛屎上——真可惜;红头苍蝇叮牛屎——臭味相投;胡萝卜拴牛——跟着跑;黄牛打架——死顶;黄牛犁地——有劲慢慢使(比喻有计划地发挥作用);九牛爬坡——个个出力(比喻人多而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九牛一毛——微不足道(比喻小得不值一提);老牛拉车——埋头苦干;老牛走路——不慌不忙;老鼠钻进了牛角——越往后越紧(比喻越来越不宽裕);兔子当牛使——乱套了;牛背上放马鞍——乱套了;牛鼻子上的跳蚤——自高自大;牛身上拔根毛——无伤大体(比喻不损害到整体);杀鸡用牛刀——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含有不值得的意思);一根牛毛破八瓣——分得真细;硬牛皮——看你咋吹。这些歇后语或利用谐音,或利用推理,或褒或贬,语言幽默生动,把某个抽象的道理、现象等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B3sMMqWnG0527RDXmivxsqVca15VwlsyYA+Xpd+PB9IMQ7AUWSX5C0j4PwjpVX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