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鼠shǔ 常称为老鼠,有的地区叫耗子。鼠的甲骨文写 ,为象形字,像一只小老鼠张着嘴在咬东西,文字形体突出老鼠的利齿、前后爪和尾巴;小篆写作 ,其形体从商朝到秦朝历经1000多年的演变、发展,在秦朝小篆中“鼠”字已趋向符号线条化,鼠的形象已不明显了。中国古代文献对鼠是这样描述的,如《说文解字·鼠部》:“鼠,穴虫之总名也。象形。”这是说鼠是个部首字,所以汉字字典的“鼠”部下罗列有表示各种鼠的字。《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鼠,盗窃小虫,夜出昼匿。”《本草纲目》:“此即人家常鼠也。以其尖喙善穴,故南阳人谓 鼠。其寿最长,故俗称老鼠。其性疑而不果,故曰首鼠。岭南人食而讳之,谓为家鹿。”我国南方的一些地方还以鼠作为食物,民间有“一鼠顶三鸡”的说法。

鼠在中文里别名为老鼠、耗子、首鼠、家鹿、灰八爷等。老鼠是一种啮齿类动物,其体形大小不一。鼠属于哺乳动物的一科,门齿能终生持续不停地生长,因此必须经常地借助啃啮东西来磨短它。老鼠的体形虽然比较小,尾巴却很长。鼠的毛一般呈黑色,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广东地区常见的家栖鼠主要有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三种;野鼠主要是黄毛鼠,又称罗赛鼠、田鼠。老鼠也是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可能在恐龙时代就已经出现。它们的生命力旺盛、数量极多且繁殖速度极快,适应能力强,几乎不择食物、不择居住环境。所以,鼠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

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首先鼠是十二生肖之一,因此老鼠虽小,却属子时,在十二生肖中居于首位。传说老鼠在十二生肖排名赛中,是趴在牛背上前去报名从而最后争得第一的,这说明老鼠是一种灵活而机智善变的动物。因此,中国古代民间流传着老鼠是天鼠的传说。

鼠还一直活跃在中国戏剧舞台上,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鼠戏”。鼠戏饶有风趣,如宋代的《五鼠闹东京》家喻户晓,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民间艺人们表演的鼠戏,如东晋时期有“老鼠推磨”、“老鼠荡秋千”等鼠戏表演,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到了清代,鼠戏更为盛行。那时候的艺人们身背木箱,走街串巷,箱内装有鼠匣,箱上扎着个彩漆木制的小舞台,艺人口中唱着俚曲,手里敲着锣鼓,热闹异常,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欢乐。

鼠也是我国古代诗人喜欢刻画的对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就有许多咏唱老鼠的“鼠诗”,早期如《诗经》中的《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这里把大老鼠比作剥削者。其他如唐代杜甫的“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唐代柳宗元的“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唐代刘禹锡的“忽闻饥鸟一噪聚,瞥下云中争腐鼠”,宋代陆游的“贾勇遂能空鼠穴,策勋何止履胡肠”等等。

鼠还是画家们喜爱描绘的对象。如我国国画大师齐白石笔下的老鼠形象可谓气韵生动,形神兼备。他所画的《老鼠与油灯火》构图简洁,形象非常鲜明,左边绘有一盏油灯,油芯上的火焰好像被微风吹拂着,而画的右下角则是一只老鼠,形简意足,把老鼠灵活机智、小巧可爱的一面刻画得淋漓尽致。当然,这很可能就取材自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小老鼠上灯台》的童谣。

在中国,有关老鼠的民间故事也很多,最有名的是“老鼠娶亲”、“老鼠嫁女”。有的地方还在正月二十五晚上过“老鼠嫁女节”。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熄了灯,全家人坐在炕头上,静静地摸黑吃着用面粉制作的“老鼠爪爪”等各种食品,尽量不出声,尽量为老鼠嫁女提供便利,以免得罪了老鼠,给来年带来灾难和不幸。

老鼠也成了众多中国艺人创作年画的题材,深受广大民众喜爱。老鼠是一种令人讨厌、有害而又机灵的小动物,其形象经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里,既有涉及情爱的,也有关乎憎恨的。例如《聊斋志异》中的“阿纤”篇是写人鼠恋爱的,《十五贯》中的娄阿鼠是鼠窃、杀人犯,《西游记》中写无底洞的老鼠精逼唐僧成亲,《水浒传》中的“白日鼠”白胜是108将之一,《三侠五义》中大闹东京的钻天鼠卢芳、锦毛鼠白玉堂、穿山鼠徐庆等“五鼠”更是侠义之士,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汉语里还有很多用“鼠”组成的成语,但大多为贬义,如:目光如鼠、鼠目寸光、鼠心狼肺、贼眉鼠眼、獐头鼠目、无名鼠辈、抱头鼠窜、胆小如鼠、进退首鼠。有关的谚语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老鼠留不住隔夜粮;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与鼠有关的歇后语有:老鼠上秤钩——自称自;鼠摆尾巴——小玩意儿;老鼠看天——小见识;捂着脑袋赶老鼠——抱头鼠窜;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老鼠掉进米缸里——因祸得福;出洞的老鼠——东张西望;掉在油缸里的老鼠——滑头滑脑;耗子戴眼镜——鼠目寸光。 vaHC6UKuUyCo7B8Lgcn8jGdLUZasX2hm3slU5Uz6qTXS1wT1PsLUalpgzIYUAIx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