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韩非子第一卷

主道第五

(第五篇 君主的统治术)

5.1 道者 1 ,万物之始 2 ,是非之纪也 3 。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静以待令 4 ,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之情 5 ,静则知动者正。有言者自为名 6 ,有事者自为形 7 ;形名参同 8 ,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 9 。故曰:君无见其所欲 10 ,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 11 ;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故曰:去好去恶 12 ,臣乃见素 13 ;去旧去智 14 ,臣乃自备 15 。故有智而不以虑,使万物知其处 16 ;有行而不以贤 17 ,观臣下之所因;有勇而不以怒 18 ,使群臣尽其武。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群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 19 。故曰:寂乎其无位而处,漻乎莫得其所 20 。明君无为于上 21 ,群臣竦惧乎下 22 。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贤者勑其材 23 ,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穷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穷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 24 。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 25 ,此之谓贤主之经也 26

注释

1 道:韩非所说的道,有广狭两种意义。广义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普遍法则,也就是整个宇宙发展的客观规律,它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狭义的道,是指君主的统治术,即君主控制和使用群臣的策略、手段。这里的“道”是广义的“道”。2 始:开始,本原。道家认为,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3 纪:纪纲,法度,准则。4 虚:空虚,指心里没有成见。静:安静,指行动不急躁,一切都按法办事。韩非所说的“虚静”,借用了道家“虚静”的说法而注入了新的内容,所以与道家常称说的“虚静”含义不同。道家所说的“虚静”,是指空虚寂静,没有形体没有声音,无思无欲。令:衍文。5 实:事实,指外界客观事物,也兼指人们的内在本质。情:内情,真相。6 名:名称,这里指发表的言论。7 形:形状,情形,此指事情。8 参:检验,验证。同:会合,指把它们放在一起加以对比,看是否相同。9 归:回归,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回归。之:它们,指臣下发表的意见与所做的事情。情:真实。这句的意思是:(臣下)使言行归向真实。10 无:同“毋”,不要,别。见(xiàn):同“现”,表现。11 雕琢:雕刻加工,引申为言语行为上的修饰。12 好(hào):喜爱。恶(wù):憎恶。13 见(xiàn):同“现”,表现,露出。素:同“愫”,真情。14 旧:故,“故”在古代有巧的意思,指技巧、伪诈,与“智”意义相近。去旧去智:原文应该是“去智去旧”,“旧”与下句“备”押韵。去掉智巧,是为了保证法的客观性和稳定性,使法的实施不受君主好恶的干扰。15 备:防备,慎重对待。君主不用智巧,一切都按法办事,那么臣下就用法来要求自己,谨慎地去做他们的事了。16 使万物知其处,是为了使它们各处本分,这样,整个社会就秩序井然、有条不紊了。17 贤:贤能,有道德有才能。这句应该理解为“有贤而不以行”。君主有了德才也不用它来做事,是为了使臣下无法凭借君主的贤能来欺骗君主。18 怒:通“努”,尽力,奋发。19 习:通“袭”,因循,沿袭。习常:遵循永恒的规范。20 漻:通“寥”,空廓,空虚,没有形体。21 无为:无所作为,指顺应自然,排除成见,不用智慧来干扰法治,不暴露自己的才能,不表现好恶,一切按法办事。韩非所说的“无为”,虽然是借用了道家的术语,但含义是不同的。道家的“无为”,是一种完全放任不加治理的消极主张,而韩非所说的“无为”,则是一种治理臣民的方法。22 竦(sǒnɡ):通“悚”,恐惧。乎:于,在。君主无为,既不用智虑,又不表示好恶,臣下捉摸不透君主的心意,所以都诚惶诚恐地在下面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不敢为非作歹,这就是韩非所说的无为而治。23 勑(chì):同“敕”,通“饬”,整顿,整治。材:通“才”,才干。贤能的人锻炼自己的才干,是为了给君主效劳。24 正:君长。25 功:和上下文不押韵,是衍文。26 经:常规,常用的原则。

译文

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原,是判定是非的准则。因此英明的君主遵循着这个本原来了解万物的根源,研究这个准则来了解善恶成败的起因。所以君主要用虚无安静的态度来对待一切,使名称根据它所反映的内容自己来给自己命名,使事情按照它所具有的性质自己来确定自己的内容。内心虚无而没有成见,就能了解事实的真相;安静不急躁,就能了解到行动的规律。让进说的人自己来发表言论,君主不要事先规定言路;让办事的人自己去做事,君主不要事先规定他怎么做;君主只要拿臣下做的事和他发表的言论互相对比验证、看是否互相契合,在这方面君主用不着做其他的事,臣下就会说真话、做实事了。所以说:君主不要表现出自己的欲望,君主显露出自己的欲望,臣下便将粉饰自己的言行来迎合君主的欲望;君主不要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君主泄露了自己的想法,臣下将利用君主的想法而独自表现出异常的才能。所以说:君主不流露出自己的爱好,不显出自己的厌恶,臣下就会表现出真情;君主不用自己的心机,不用自己的智慧,臣下就会自己防范自己。所以君主有了智慧也不用它来谋划事情,而是一切按法办事,使各种事物都明了它们各自的处所,人人都明白自己的职分;君主有了德才也不用它来做事,而是用它来观察臣下立身行事的依据;君主有了勇力也不用来逞强,而是让群臣使尽他们的勇力。所以君主不用自己的智慧,一切依法办事,就有了明智;不用自己的德才,使臣下各尽其能,就有了治国的功绩;不用自己的勇力,用群臣的勇力,就有了国家的强大。群臣都坚守自己的岗位,各尽职责,百官的行动都有常规;君主根据各人的才能来使用他们,这叫做遵循常规。所以说:是多么的寂静啊,君主没有把自己放置在尊贵的君位上;是多么的空廓啊,臣下没有一个能知道君主的处所。英明的君主在上面无所作为,群臣便在下面提心吊胆了。英明君主的统治方法是:使聪明的人绞尽他们的脑汁来出谋划策,而君主便根据他们的考虑来决断事情,所以君主在智慧方面不会枯竭;使贤能的人锻炼自己的才干,君主便根据他们的才能来任用他们,所以君主在才能方面也不会穷尽;如果有了功劳,那么因为是君主决断、君主用人所取得的,所以君主就有了那贤能的名声;一旦有了失误,那么由于是臣下出的主意、是臣下干的,所以臣下就得承担那失误的罪名,所以君主在名誉方面也不会不如意。所以没有才能的君主却可以做能人的老师,不聪明的君主却可以做聪明人的君长。臣下承担那劳苦,君主享受那成功,这是贤明的君主永远遵守的法则。

5.2 道在不可见 1 ,用在不可知。虚静无事,以暗见疵;见而不见 2 ,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知其言以往,勿变勿更,以参合阅焉 3 。官有一人,勿令通言,则万物皆尽。函掩其迹 4 ,匿其端 5 ,下不能原 6 ;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保吾所以往而稽同之 7 ,谨执其柄而固握之。绝其能望 8 ,破其意,毋使人欲之 9 。不谨其闭,不固其门,虎乃将存。不慎其事,不掩其情,贼乃将生。弑其主,代其所,人莫不与 10 ,故谓之虎。处其主之侧,为奸臣,闻其主之忒 11 ,故谓之贼。散其党,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国乃无虎。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合刑名 12 ,审验法式,擅为者诛,国乃无贼。是故人主有五壅:臣闭其主曰壅,臣制财利曰壅,臣擅行令曰壅,臣得行义曰壅,臣得树人曰壅。臣闭其主,则主失位;臣制财利,则主失德 13 ;臣擅行令,则主失制;臣得行义,则主失明 14 ;臣得树人,则主失党。此人主之所以独擅也,非人臣之所以得操也。

注释

1 不可见:不可能被臣下看见。 2 而:如,好像。 3 参合:即上文的“参同”,是把言与行放在一起对比验证的一种考察方法。阅:检阅,考察。 4 函:通“含”,包容,包含。 5 端:开头,头绪,指念头。 6 原:推原,推测。 7 保:守住,不泄露。往:向往。稽:考核,验证。稽同:即上文的“参合”。 8 望:衍文。 9 欲:贪求。之:指君主的权柄。 10 与:结交,亲附。 11 闻:是“间”的误字。间( jià n ),窥伺,侦察。忒( ):过失。 12 同合:会同,审核,指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考察,看是否相合。刑:通“形”。同合刑名:即前文的“形名参同”。 13 德:奖赏的大权。参见 7.1 。臣下控制了奖赏用的财物,所以说“主失德”。 14 明:通“萌”、“氓”,老百姓,民众。

译文

君主的统治术在于隐蔽,使臣下无法测度;术的运用在于变幻莫测,使臣下不能了解。君主应该毫无成见、平心静气、无所作为,从暗地里来观察臣下的过错;看见了好像没看见,听见了好像没听见,知道了好像不知道。了解了臣下的意见以后,不要去改变它,不要去更动它,而是用对照验证的形名术去考察它。每个官职只配置一个人,不要让他们互相通气,那么一切事情都会暴露无遗。君主包藏掩盖起自己的行踪,隐藏起自己的念头,臣下就无法推测了;排除自己的智慧,抛弃自己的才能,臣下就不能揣测了。君主应该不泄露自己的意向来考核臣下是否和自己一致,谨慎地抓住自己的权柄而牢固地掌握它。君主应该抛弃自己的才能,来破除臣下对自己的测度,不要使别人来图谋自己。君主如果不谨慎地搞好自己的防守,不加固自己的大门,杀君篡权的老虎就将存在。不谨慎地处理自己的政事,不掩盖隐藏自己的真情,乱贼就将产生。他们杀掉自己的君主,取代君主的地位,而人们没有一个不顺从的,所以我把他们叫做老虎;他们待在自己君主的身边,做奸臣,偷偷地窥测他们君主的过失,所以我把他们叫做乱贼。解散他们的朋党,收拾他们的残渣余孽,封闭他们的家门,夺取他们的帮凶,国家就没有老虎了。君主的统治术,大得不可以度量,深得不可以探测,考核形和名是否相合,审查和检验法规的实施情况,擅自胡作非为的就给予惩罚,国家就没有乱贼了。所以,君主有五种被蒙蔽的情况:臣下封闭他们的君主而不让他们的君主听政叫做君主被蒙蔽,臣下控制了国家的财富和利益叫做君主被蒙蔽,臣下擅自发号施令叫做君主被蒙蔽,臣下可以施行仁义给人好处叫做君主被蒙蔽,臣下可以扶植人叫做君主被蒙蔽。臣下封闭了他的君主而不让君主处理政务,那么君主就会失去尊贵的地位;臣下控制了国家的财富和利益,那么君主就失去了能使人感恩戴德的奖赏大权;臣下擅自发号施令,那么君主就失去了用来控制臣民的命令;臣下能施行仁义给人好处,那么君主就失去了民众;臣下能扶植人,那么君主就失去了党羽。这处理国家政事、使用国家财富、发布命令、给人好处、提拔官员的权力,都是君主应该独揽的,而不是臣下可以把持的。

5.3 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 1 。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 2 ,不自计虑而知福与咎 3 。是以不言而善应,不约而善增 4 。言已应,则执其契 5 ;事已增,则操其符 6 。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明君之道,臣不得陈言而不当。是故明君之行赏也,暧乎如时雨 7 ,百姓利其泽;其行罚也,畏乎如雷霆 8 ,神圣不能解也。故明君无偷赏,无赦罚。赏偷,则功臣墯其业 9 ;赦罚,则奸臣易为非。是故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疏贱必赏,近爱必诛,则疏贱者不怠,而近爱者不骄也。

注释

1 退:谦让,不为人先,不抛头露面。 2 不亲自操劳事务,并不是不管事,而是静退在后,让臣下去操劳,而君主自己只是用形名参同的方法加以检验,所以君主就能知道臣下办事办得差,还是办得好。 3 咎:失误,祸患。君主不亲自谋划,而使臣下去考虑,自己只用形名参同的方法去考察,所以能知道臣下的计谋是得福,还是得祸。 4 约:约束。 5 契:券,是古代的一种凭证。古代在竹简或木简上刻字,刻好后剖为两半,双方各留一半,验证时将两半相合,看是否契合。 6 符:信符,古代国君命官封爵或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用竹、木、铜、玉等材料制成,上面刻有文字,刻好后剖成两半,君臣双方各执一半,验证时将两半相合,看是否符合,以辨真假。 7 暧(à i ):浓云遮盖的样子。 8 畏:通“威”,威严。 9 墯:通“惰”,懈怠。业:职业。随便施行赏赐,就可使人不劳而获,所以人们就不会致力于建功立业。

译文

君主的统治原则,以安静退让为贵。君主不亲自操劳事务而能知道臣下的事情办得笨拙还是办得巧妙,不亲自谋划而能知道臣下的计谋会得福还是会得祸。因此,君主虽然不说话,但臣下却能提出很好的意见来报答君主;君主虽然对臣下做的事情不作硬性规定,但臣下却能用很好的技能来增加做事的功效。臣下的言论已经汇报上来了,君主就把它当作券契握在手中;臣下做的事已经增加了功效,君主就把它当作信符拿在手里。信符和券契对合验证的结果,就是赏罚产生的依据。所以群臣陈述自己的意见,君主根据他们的意见分别给他们事做,然后根据他们的职事来责求他们的成绩。如果取得的成绩和他的职事相当,完成职事的情况和他的话相符合,就给予奖赏;如果取得的成绩和他的职事不相当,完成职事的情况和他的话不相符合,就加以惩处。英明君主的统治原则,是臣下不可以陈述了意见而做不到。所以,英明的君主施行奖赏,充沛得啊就像那及时雨,百姓都贪图他的恩惠;英明的君主执行刑罚,威严得啊就像那雷霆,就是君主本人也不能解除它。所以英明的君主没有随随便便不合法度的奖赏,没有可以赦免的刑罚。奖赏如果苟且随便,那么就是有功之臣也懒得去干自己的事业;刑罚如果可以赦免,那么奸臣就会轻易地为非作歹。所以,如果确实有功劳,那么即使是疏远卑贱的人也一定给予奖赏;确实有过错,那么即使是君主亲近喜爱的人也一定加以惩处。君主对疏远卑贱的人也一定给予奖赏,对亲近喜爱的人也一定加以惩处,那么疏远卑贱的人做事就不会懈怠,而君主亲近喜爱的人也不会骄横放纵了。 YeeoJmYZ+j3YmsWrUq1WJopqzQB2pZzRdWjeqcJxL7IPr8ffZ6Q4EU6v9uuQMrX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