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校点说明

《困学纪闻》二十卷,南宋王应麟著。应麟(1223—1296),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祖籍河南开封。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进士,宝祐四年(1256)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正直敢言,因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二十年。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一生著述颇富,除本书之外,计有《小学绀珠》、《通鉴地理考及通释》、《玉海》、《诗地理考》、《通鉴答问》、《汉书艺文志考证》、《深宁集》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

全书按经史子集分,计经部八卷,包括《易》、《书》、《诗》、诸《礼》、乐、《春秋》三传、《论语》、《孝经》、《孟子》、小学、经说等;史部和子部八卷,包括天道、历数、地理、诸子、考史;集部三卷,包括评文、评诗三卷;最末为杂识一卷。书前有作者题识云:“幼承义方,晚遇囏屯。炳烛之明,用志不分。困而学之,庶自别于下民。开卷有得,述为《纪闻》。” 作者一生博洽多闻,有宋一代诸儒罕与其伦比,《四库全书总目》称赞曰:“盖学问既深,意气自平。能知汉唐诸儒本本原原。具有根柢。未可妄诋以空言。又能知洛,闽诸儒亦非全无心得,未可概视为鄙陋。故能兼收并取,绝无党同伐异之私。所考率切实可据,良有由也。”书中尤重史学,正如全祖望所云:“先生之学,私淑东莱(吕祖谦)而兼综建安、江右、永嘉之传。”此中自有鼎革之后的家国之痛及深切反思,故视为对两宋学术的某种总结亦无不可。全书博涉四部,展示了作者精湛的考据学功力,确立了该书在我国古文献学史上的卓越地位,与沈括《梦溪笔谈》、洪迈《容斋随笔》并称宋代三大笔记,并居宋代三大笔记之首。此外,本书影响有清一代学术甚巨,三百年间儒林中人,无不深得其学术沾溉,顾炎武之《日知录》、阎若璩之《潜丘札记》、钱大昕之《十驾斋养新录》、赵翼之《陔馀丛考》、陈澧之《东塾读书记》等等,每多引为矩矱,颇见遗风。

《困学纪闻》成书于元初,而付梓则在王氏逝世三十年后的元泰定二年(1325)。此本世称“庆元路儒学刻本”。民国时,此本收入《四部丛刊》,影印面世。然《困学纪闻》一书文字简奥,向称难读,故自清初多有笺注。清初著名学者阎若璩(1638—1704)据元刊本重校并加笺,为当时最善之本。此后不久,著名学者何焯(1661—1722)在阎本的基础上加以校笺,世称“二笺本”。至乾隆时,著名学者全祖望(1705—1755)又对“二笺本”补充注评,世称“三笺本”。乾嘉间,余姚人翁元圻(1751—1825)综辑诸家笺注,并博搜群籍,穷其事原,以数十年之功,成《困学纪闻注》,是为《困学纪闻》注本的集大成者。此次整理,以元庆元路儒学刻本为底本,参校“三笺本”和翁元圻《困学纪闻注》本。本书校点,以尽量保存原貌为原则。原书中的引文和史实,已尽量与原书核对。底本中避讳字、俗体字、异体字及明显讹误的字,径改不出校。错字的改文,以原字加( )列于前,校改文字加〔 〕列于后,补文加〔 〕、衍文加( )示别。 O6oNnhulD6NxB/yKMOqdlnsff+HpqLmpT6pvdp/uNs1hoqdOeDkbXPr1lOJcpEX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