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 言
吴旭民

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名翟(约前468—前376),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居鲁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攻伐、兼并频仍,人民生活很不安定。墨子怀着“为万民兴利除害,富贫众寡,安危治乱”的理想,力主“兼相爱、交相利”,奔走于各诸侯国,谋求制止战争,反对大国之攻小国。他认为,“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为了实现他的政治主张,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节葬、节用、非乐、非命等十论,作为十大政治宣传纲领。他同时指出,到不同国家,要针对不同国家的特点,分清情况,加以游说。他说:“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憙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墨子除了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外,还将他的弟子组成了一个武装团体,他们为了拯救民生,可以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如公输般为楚造云梯,欲攻宋。墨子派三百名学生前去卫宋,他自己则日夜不休,裂裳裹足,走了十日十夜至楚国,劝说公输般、楚王放弃攻宋。可见墨子不愧为一个为民兴利除害的社会活动家。

先秦诸子中,墨家与儒家并称为显学,孟子亦称杨、墨之言盈天下。墨子对哲学、逻辑学都有较深的研究和一定的贡献。对于认识论,墨子重视感性认识的经验,强调认识始于接知,终于 知。他说:“ 也者,以其知论物,而其知之也著,若明。”(《经说上》)提出了认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阶段性。同时还提出了作为认识真理准则的“三表”,《墨子·非命上》云:“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就是说对理论或观点(即“言”)的检验既要依据历史经验,也要体察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的经验,还要施之实践,看它最终效果如何,即用实践来检验,看其是否符合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墨子对他提出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十论在《墨子》一书中基本都运用了三表这一原则来进行检验。墨子在逻辑学上也有较大成就,逻辑学墨子称之为辩学,晋鲁胜曾这样评价墨子的辩学,他说:“墨子著书,作《辩经》以立名本,惠孙、公孙龙祖其学,以正刑名显于世。孟子非墨子,其辩言正词则与墨同。荀卿、庄周等皆非毁名家,而不能易其论也。”墨家学派同时在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上也都有相当研究和贡献,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赖《墨子》以传。

现存《墨子》一书,为墨子自著和其弟子记述的墨子言论两部分所组成。《汉书·艺文志》云:“《墨子》七十一篇。”由于汉代独尊儒术,墨子之说逐渐式微,加上汉末及魏晋兵乱,七十一篇已散逸不全,且淆乱已甚。《隋书·经籍志》云:“《墨子》十五卷,目一卷。”未说明篇数。《中兴馆阁书目》和《玉海》云:“《墨子》十五卷,自《亲士》至《杂守》为六十一篇。”较《汉志》已缺十篇。到清代,编辑《四库全书》时,《墨子》已仅存五十三篇,且由于编简的脱烂和抄写刊刻的讹误,以致不少篇章文字颠倒错误,不可卒读。乾隆时,卢文弨、孙星衍互校此书,略有端绪。乾隆四十七年(1782)至四十八年(1783),毕沅在卢、孙二人所校《墨子》的基础上,“遍览唐宋类书、古今传注所引,正其讹谬,又以知闻疏通其惑”,《墨子》一书始得可读。以后,孙诒让在清儒前贤考释校注《墨子》的基础上,作《墨子间诂》,对《墨子》作了系统详尽的校注。

毕沅注《墨子》,灵岩山馆曾刻之,后浙江书局汇刻《二十二子》,取灵岩山馆本为底本覆刻。毕刻原本今已难觅,这次标点以浙江书局《二十二子》本为底本,除明显的注文错误径改外,余皆依原本不作改动。 Zi/trG+B1O0+Vlhfz6NKD0qEYjwmkQU+Pat4JIlI3yF2ophgN7mJqZvAEtYtzcX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