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言语第二

1 边文礼见袁奉高, 失次序。 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色, 先生何为颠倒衣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

①闳也。

②《文士传》曰:“边让字文礼,陈留人。才俊辩逸,大将军何进闻其名,召署令史,以礼见之。让占对闲雅,声气如流,坐客皆慕之。让出就曹,时孔融、王朗等并前为掾,共书刺从让,让平衡与交接。后为九江太守,为魏武帝所杀。”

③皇甫谧曰:“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尧、舜皆师而学事焉,后隐于沛泽之中,尧乃致天下而让焉。由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闻尧让而去。其友巢父闻由为尧所让,以为污己,乃临池洗耳。池主怒曰:‘何以污我水?’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死葬箕山之巅,在阳城之南十里。尧因就其墓,号曰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世世奉祀,至今不绝也。”

④按,袁闳卒于太尉掾,未尝为汝南,斯说谬矣。

2 徐孺子 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①穉也。

②《五经通议》曰:“月中有兔、蟾蜍者何?月,阴也,蟾蜍亦阴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

3 孔文举 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①融也。

②《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四世孙 也。高祖父尚,巨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 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河南尹李膺有重名,融欲观其为人,遂造之。膺问:‘高明父祖尝与仆周旋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众坐莫不叹息,佥曰:‘异童子也!’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同坐以告。韪曰:‘人小时了了者,长大未必能奇。’融应声曰:‘即如所言,君之幼时,岂实慧乎?’膺大笑,顾谓融曰:‘长大必为伟器。’”

4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5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①《魏氏春秋》曰:“融对孙权使有讪谤之言,坐弃市。二子方八岁、九岁,融见收,奕棋端坐不起。左右曰:‘而父见执。’二子曰:‘安有巢覆 而卵不破者哉!’遂俱见杀。”《世语》曰:“魏太祖以岁俭禁酒,融谓酒以成礼,不宜禁,由是惑众,太祖收寘法焉。二子龆龀,见收,顾谓二子曰:‘何以不辟?’二子曰:‘父尚如此,复何所辟?’”裴松之以为《世语》云融儿不辟,知必俱死,犹差可安。孙盛之言,诚所未譬。八岁小儿,能悬了祸患,聪明特达,卓然既远,则其忧乐之情,固亦有过成人矣。安有见父被执,而无变容,奕棋不起,若在暇豫者乎?昔申生就命,言不忘父,不以己之将死而废念父之情也。父安尚犹若兹,而况颠沛哉!盛以此为美谈,无乃贼夫人之子与!盖由好奇情多,而不知言之伤理也。

6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 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 尹吉甫放孝子伯奇, 董仲舒放孝子符起。 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①按,寔之在乡里,州郡有疑狱不能决者,皆将诣寔,或到而情首,或中途改辞,或托狂悸,皆曰“宁为刑戮所苦,不为陈君所非。”岂有盛德感人若斯之甚,而不自卫,反招刑辟?殆不然乎!此所谓东野之言耳!

②王廙注《系辞》曰:“金至坚矣,同心者,其利无不入。兰芳物也,无不乐者。言其同心者,物无不乐也。”

③《帝王世纪》曰:“殷高宗武丁有贤子孝己,其母蚤死,高宗惑后妻之言,放之而死,天下哀之。”

④《琴操》曰:“尹吉甫,周卿也,有子伯奇,母死更娶。后妻生子曰伯邽,乃谮伯奇于吉甫,于是放伯奇于野。宣王出游,吉甫从,伯奇乃作歌,以言感之。宣王闻之曰:‘此孝子之辞也。’吉甫乃求伯奇于野,而射杀后妻。”

⑤未详。

7 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 问颍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 ?”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 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

①荀爽一名谞。《汉南纪》曰:“谞文章典籍无不涉,时人谚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潜处笃志,征聘无所就。”张璠《汉纪》曰:“董卓秉政,复征爽,爽欲遁去,吏持之急。起布衣,九十五日而至三公。”

②《春秋传》曰:“祁奚为中军尉,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雠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其子也。君子谓祁奚可谓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

8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扬枹为《渔阳》掺檛,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 孔融曰:“祢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 魏武惭而赦之。

①《典略》曰:“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文士传》曰:“衡,不知先所出,逸才飘举。少与孔融作尔汝之交,时衡未满二十,融已五十。敬衡才秀,共结殷勤,不能相违。以建安初北游,或劝其诣京师贵游者,衡怀一刺,遂至漫灭,竟无所诣。融数与武帝笺,称其才,帝倾心欲见。衡称疾不肯往,而数有言论。帝甚忿之,以其才名不杀,图欲辱之,乃令录为鼓吏。后至八月,朝会大阅,试鼓节,作三重阁,列坐宾客。以帛绢制衣,作一岑牟,一单绞及小㡓。鼓吏度者,皆当脱其故衣,着此新衣。次传衡,衡击鼓为《渔阳》掺挝,蹋地来前,蹑馺脚足,容态不常,鼓声甚悲,音节殊妙。坐客莫不忼慨,知必衡也。既度,不肯易衣。吏呵之曰:‘鼓吏何独不易服?’衡便止。当武帝前,先脱㡓,次脱余衣,裸身而立。徐徐乃着岑牟,次着单绞,后乃着㡓。毕,复击鼓掺槌而去,颜色无怍。武帝笑谓四坐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至今有《渔阳》掺檛,自衡造也。为黄祖所杀。”

②皇甫谧《帝王世纪》曰:“武丁梦天赐己贤人,使百工写其象,求诸天下。见筑者胥靡,衣褐于傅岩之野,是谓傅说。”张晏曰:“胥靡,刑名。胥,相也。靡,从也。谓相从坐轻刑也。”

9 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 德操曰 :“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 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 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 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 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 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①《蜀志》曰:“庞统字士元,襄阳人。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有知人之鉴,士元弱冠往见徽,徽采桑树上,坐士元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异之,曰:‘生当为南州士人之冠冕。’由是渐显。”《襄阳记》曰:“士元,德公之从子也。年少,未有识者,唯德公重之。年十八,使往见德操,与语,叹曰:‘德公诚知人,实盛德也。’后刘备访世事于德操,德操曰:‘俗士岂识时务,此闲自有伏龙、凤雏。’谓诸葛孔明与士元也。”《华阳国志》曰:“刘备引士元为军师中郎将,从攻洛,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八。”

②《司马徽别传》曰:“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有人伦鉴识,居荆州。知刘表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谈议时人。有以人物问徽者,初不辨其高下,每辄言佳。其妇谏曰:‘人质所疑,君宜辨论,而一皆言佳,岂人所以咨君之意乎?’徽曰:‘如君所言,亦复佳。’其婉约逊遁如此。尝有妄认徽猪者,便推与之。后得其猪,叩头来还,徽又厚辞谢之。刘表子琮往候徽,遣问在不。会徽自锄园,琮左右问:‘司马君在邪?’徽曰:‘我是也。’琮左右见其丑陋,骂曰:‘死佣,将军诸郎欲求见司马君,汝何等田奴,而自称是邪!’徽归,刈头着帻出见琮。左右见徽故是向老翁,恐,向琮道之。琮起,叩头辞谢。徽乃谓曰:‘卿真不可,然吾甚羞之。此自锄园,唯卿知之耳。’有人临蚕求簇箔者,徽自弃其蚕而与之。或曰:‘凡人损己以赡人者,谓彼急我缓也。今彼此正等,何为与人?’徽曰:‘人未尝求己,求之不与将惭。何有以财物令人惭者!’人谓刘表曰:‘司马德操,奇士也,但未遇耳。’表后见之,曰:‘世间人为妄语,此直小书生耳。’其智而能愚皆此类。荆州破,为曹操所得,操欲大用,会其病死”

③《庄子》曰:“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禹为天子,伯成辞诸侯而耕于野。禹往见之,趋就下风而问焉。子高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夫子盍行邪?毋落吾事!’”

④《家语》曰:“原宪字子思,宋人,孔子弟子。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枢而瓮牖,上漏下湿,坐而弦歌。子贡轩车不容巷,往见之,曰:‘先生何病也?’宪曰:‘宪闻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

⑤许由、巢父。

⑥《孟子》曰:“伯夷、叔齐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与乡人居,若在涂炭,盖圣人之清也。”

⑦《古史考》曰:“吕不韦为秦子楚行千金货于华阳夫人,请立子楚为嗣。及子楚立,封不韦洛阳十万户,号文信侯。”以诈获爵,故曰窃也。《论语》曰:“齐景公有马千驷,民无德而称焉。”孔安国曰:“千驷,四千匹。”

10 刘公幹以失敬罹罪, 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陛下网 目不疏。”

①《典略》曰:“刘桢字公幹,东平宁阳人。建安十六年,世子为五官中郎将,妙选文学,使桢随侍太 子。酒酣坐欢,乃使夫人甄氏出拜,坐上客多伏,而桢独平视。他日公闻,乃收桢,减死 输作部。”《文士传》曰:“桢性辩捷,所问应声而答。坐平视甄夫人,配输作部,使磨石。武帝至尚方观作者,见桢匡坐正色磨石。武帝问曰:‘石何如?’桢因得喻己自理,跪而对曰:‘石出荆山悬岩之巅,外有五色之章,内含卞氏之珍。磨之不加莹,雕之不增文,禀气坚贞,受之自然。顾其理枉屈纡绕而不得申。’帝顾左右大笑,即日赦之。”

②《魏志》曰:“帝讳丕,字子桓,受汉禅。”按,诸书或云 桢被刑魏武之世,建安二十年病亡,后七年文帝乃即位,而谓桢得罪黄初之时,谬矣。

11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 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①《魏书》曰:“毓字穉叔,颍川长社人,相国繇长子也。年十四,为散骑侍郎,机捷谈笑,有父风,仕至车骑将军。”

②《魏志》曰:“繇字元常,家贫好学,为《周易》、《老子》训。历大理、相国,迁太傅。”

12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①《魏志》曰:“会字士季,繇少子也。敏惠夙成。中护军蒋济著论,谓观其眸子,足以知人。会年五岁,繇遣见济,济甚异之,曰:‘非常人也!’及壮,有才数,精练名理,累迁黄门侍郎。诸葛诞反,文王征之,会谋居多,时人谓之子房。拜镇西将军,伐蜀,蜀平,进位司徒。自谓功名盖世,不可复为人下。谓所亲曰:‘我淮南已来画无遗策,四海共知,持 此欲安归乎?’遂谋反,见诛,时年四十。”

13 魏明帝为外祖母筑馆于甄氏。 既成,自行视,谓左右曰:“馆当以何为名?”侍中缪袭曰 :“陛下圣思齐于哲王,罔极过于曾、闵。此馆之兴,情钟舅氏,宜以‘渭阳’为名。”

①《魏》本传曰:“帝讳叡,字元仲,文帝太子。以其母废,未立为嗣。文帝与俱猎,见子母鹿,文帝射其母,应弦而倒。复令帝射其子,帝置弓泣曰:‘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文帝曰:‘好语动人心。’遂定为嗣。是为明帝。”《魏书》曰:“文昭甄皇后,明帝母也。父逸,上蔡令。烈宗即位,追封上蔡君。嫡孙象袭爵,象薨,子畅嗣,起大第,车驾亲自临之。”

②《文章叙录》曰:“袭字熙伯,东海兰陵人。有才学,累迁侍中、光禄勋。”

③《秦诗》曰:“渭阳,康公念母也。康公之母,晋献公之女。文公遭骊姬之难,未反而秦姬卒。穆公纳文公,康公时为太子,赠送文公于渭之阳,念母之不见也。我见舅氏,如母存焉。”按《魏书》,帝于后园为象母起观,名其里曰渭阳。然则象母即帝之舅母,非外祖母也。且“渭阳”为馆名,亦乖旧史也。

14 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①《魏略》曰:“何晏字平叔,南阳宛人,汉大将军进孙也。或云何苗孙也。尚主,又好色,故黄初时无所事任。正始中,曹爽用为中书,主选举,宿旧者多得济拔。为司马宣王所诛。”秦丞相《寒食散论》曰 :“寒食散之方虽出汉代,而用之者寡,靡有传焉。魏尚书何晏首获神效,由是大行于世,服者相寻也。”

15 嵇中散语赵景真: “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 恨量小狭。”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 寸管能测往复之气, 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

①嵇绍《赵至叙》曰:“至字景真,代郡人。汉末,其祖流宕,客缑氏。令新之官,至年十二,与母共道傍看,母曰:‘汝先世非微贱家也,汝后能如此不?’至曰:‘可尔耳。’归便求师诵书。蚤闻父耕叱牛声,释书而泣。师问之,答曰:‘自伤不能致荣华,而使老父不免勤苦。’年十四,入太学观,时先君在学写石经古文,事讫去。遂随车问先君姓名。先君曰:‘年少何以问我?’至曰:‘观君风器非常,故问耳。’先君具告之。至年十五,阳病,数数狂走五里三里,为家追得,又炙身体十数处。年十六,遂亡命,径至洛阳,求索先君不得。至邺,沛国史仲和——是魏领军史涣孙也,至便依之,遂名翼,字阳和。先君到邺,至具道太学中事,便逐先君归山阳经年。至长七尺三寸,洁白,黑发,赤唇,明目,鬓须不多,闲详安谛,体若不胜衣。先君尝谓之曰:‘卿头小而锐,瞳子白黑分明,视瞻停谛,有白起风。’至论议清辩,有从横才,然亦不以自长也。孟元基辟为辽东从事,在郡断九狱,见称清当。自痛弃亲远游,母亡不见,吐血发病,服未竟而亡。”

②严尤《三将叙》曰:“白起,平原君劝赵孝成王受冯亭,王曰:‘受之,秦兵必至,武安君必将,谁能当之者乎?’对曰:‘渑池之会,臣察武安君小头而面锐,瞳子白黑分明,视瞻不转。小头而面锐者,敢断决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见事明也;视瞻不转者,执志强也。可与持久,难与争锋。廉颇为人,勇鸷而爱士,知难而忍耻,与之野战则不如,持守足以当之。’王从其计。”

③《周髀》曰:“夏至北方二万六千里,冬至南方十三万五千里,日中树表则无影矣。周髀长八尺,夏至日,晷尺六寸。髀,股也;晷,勾也。正南千里,勾尺五寸;正北千里,勾尺七寸。”周髀之书也。

④《吕氏春秋》曰:“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嶰谷生、其窍厚薄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管。制十二笛,以听凤凰之鸣。雄鸣六,雌鸣 六,以为律吕。”《续汉书·律历志》曰:“十二律之变,至于六十,以律候气。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幔,以木为案,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也。以此候之。”

16 司马景王东征, 取上党李喜以为从事中郎。因问喜曰:“昔先公辟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来?”喜对曰:“先公以礼见待,故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喜畏法而至耳。”

①《魏书》曰:“司马师字子元,相国宣文侯长子也。以道德清粹,重于朝廷,为大将军、录尚书事。毋丘俭反,师自征之。薨谥景王。”

②《晋诸公赞》曰:“喜字季和,上党铜鞮人也。少有高行,研精艺学。宣帝为相国,辟喜,喜固辞疾。景帝辅政,为从事中郎,累迁光禄大夫、特进,赠太保。”

17 邓艾口喫 ,语称“艾艾”。 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①《魏志》曰:“艾字士载,棘阳人,少为农人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碑,文曰‘言为世范,行为士则’,遂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同者,故改焉。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见司马宣王,三 辟为掾,累迁征西将军。伐蜀,蜀平,进位太尉。为卫瓘所害。”

②朱凤《晋纪》曰:“文王讳昭,字子上,宣帝次子也。”《列仙传》曰:“陆通者,楚狂接舆也。好养性,游诸名山。尝遇孔子而歌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后入蜀,在峨嵋山中也。”

18 嵇中散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文王引进,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对曰:“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

①《向秀别传》曰:“秀字子期,河内人。少为同郡山涛所知,又与谯国嵇康、东平吕安友善,并有拔俗之韵,其进止无不同 ,而造事营生业亦不异。常与嵇康偶锻于洛邑,与吕安灌园于山阳,不虑家之 有无,外物不足怫其心。弱冠著《儒道论》,弃而不录,好事者或存之。或云是其族人所作,困于不行,乃告秀,欲假其名。秀笑曰:‘可复尔耳。’后康被诛,秀遂失图。乃应岁举,到京师,诣大将军司马文王,文王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能自屈?’秀曰:‘常谓彼人不达尧意,本非所慕也。’一坐皆说,随次转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19 晋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 王者世数,系此多少。帝既不说,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帝说,群臣叹服。

①《晋世谱》曰:“世祖讳炎,字安宇 ,咸熙二年受魏禅。”

②王弼《老子注》云:“一者,数之始,物之极也。各是一物,所以为主也。各以其一,致此清、宁、贞。”

20 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 ,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 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①荀绰《冀州记》曰:“奋字武秋,高平人,魏太尉宠之孙也。性清平,有识,自吏部郎出为冀州刺史。”《晋诸公赞》曰:“奋体量清雅,有曾 祖宠之风,迁尚书令,为荀顗所害。”

②今之水牛唯生江淮间,故谓之吴牛也。南土多暑,而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

21 诸葛靓在吴,于朝堂大会。 孙皓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①《晋诸公赞》曰:“靓字仲思,琅邪人,司空诞少子也。雅正有才望。诞以寿阳叛,遣靓入质于吴,以靓为右将军、大司马。”

22 蔡洪 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 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 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 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 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①洪集录曰:“洪字叔开,吴郡人,有才辩,初仕吴朝,太康中,本州岛从事举秀才。”王隐《晋书》曰:“洪仕至松滋令。”

②旧说云:“隋侯出行,有蛇斩而中断者,侯连而续之,蛇遂得生而去。后衔明月珠以报其德,光明照夜同昼,因曰隋珠。”左思《蜀都赋》所谓“隋侯鄙其夜光”也。

③韩氏曰:“和氏之璧,盖出于井里之中。”

④按,《孟子》曰:“舜生于诸冯,东夷人也。文王生于岐周,西戎人也。”则东夷是舜非禹也。

⑤《尚书》曰:“成周既成,迁殷顽民,作《多士》。”孔安国注曰:“殷大夫心不则德义之经,故徙于王都,迩教诲也。”

⑥按,华令思举秀才,入洛,与王武子相酬对,皆与此言不异,无容二人同有此辞,疑《世说》穿凿也。

23 诸名士共至洛水戏, 还,乐令 问王夷甫曰:“今日戏乐乎?” 王曰:“裴仆射善谈名理,混混有雅致; 张茂先论《史》《汉》,靡靡可听。 我与王安丰。 说延陵、子房,亦超超玄著。”

①《竹林七贤论》曰:“王济诸人尝至洛水解禊事。明日,或问济曰:‘昨游,有何语议?’济云云。”

②广也。

③虞预《晋书》曰:“王衍字夷甫,琅邪临沂人,司徒戎从弟。父乂,平北将军。夷甫蚤知名,以清虚通理称,仕至太尉,为石勒所害。”

④《晋惠帝起居注》曰:“裴頠字逸民,河东闻喜人,司空秀之少子也。”《冀州记》曰:“頠弘济有清识,稽古,善言名理,履行高整,自少知名。历侍中、尚书左仆射,为赵王伦所害。”

⑤《晋阳秋》曰:“华博览洽闻,无不贯综。世祖尝问汉事,及建章千门万户,华画地成图,应对如流,张安世不能过也。”

⑥戎也。

⑦《晋诸公赞》曰:“夷甫好尚谈称,为时人物所宗。”

24 王武子、 孙子荆、 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王云:“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且贞。”孙云:“其山㠑巍以嵯峨,其水㳌渫而扬波,其人磊砢而英多。”

①《晋诸公赞》曰:“王济字武子,太原晋阳人,司徒浑第二子也。有俊才,能清言。起家中书郎,终太仆。”

②《文士传》曰:“孙楚字子荆,太原中都人也。”《晋阳秋》曰:“楚,骠骑将军资之孙,南阳太守弘之子。乡人王济,豪俊公子,为本州大中正,访问弘为乡里品状 ,济曰:‘此人非乡评所能名,吾自状之,曰:天才英特,亮拔不群。’仕至冯翊太守。”

③按:《三秦记》、《语林》载蜀人伊籍称吴土地人物,与此语同。

25 乐令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 王兄长沙王执权于洛, 遂构兵相图。长沙王亲近小人,远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怀危惧。乐令既允 朝望,加有婚亲,群小谗于长沙。长沙尝问乐令,乐令神色自若,徐答曰:“岂以五男易一女?” 由是释然,无复疑虑。

①虞预《晋书》曰:“乐广字彦辅,南阳人。清夷冲旷,加有理识。累迁侍中、河南尹。在朝廷用心虚淡,时人重其贞贵,代王戎为尚书令。”《八王故事》曰:“司马颖字叔度,世祖第十九子,封成都王、大将军。”

②《晋百官名》曰:“司马乂字士度,封长沙王。”《八王故事》曰:“世祖第十七子。”

③《晋阳秋》曰:“成都王之起兵,长沙王猜广,广曰:‘宁以一女而易五男?’乂犹疑之,遂以忧卒。”

26 陆机诣王武子, 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①《晋阳秋》曰:“机字士衡,吴郡人。祖逊,吴丞相。父抗,大司马。机与弟云并有俊才。司空张华见而说之,曰:‘平吴之利,在获二俊。’”《机别传》曰:“博学善属文,非礼不动。入晋,仕著作郎,至平原内史。”

27 中朝有小儿,父病,行乞药。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 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

①俗传行疟鬼小,多不病巨人。故光武 尝谓景丹曰:“尝闻壮士不病疟,大将军反病疟耶?”

28 崔正熊诣都郡。都郡将姓陈,问正熊:“君去崔杼几世?”答曰:“民去崔杼,如明府之去陈恒。”

①《晋百官名》曰:“崔豹字正熊,燕国人,惠帝时官至太傅丞 。”

29 元帝始过江, 谓顾骠骑曰:“寄人国土,心常怀惭。”荣跪对曰:“臣闻王者以天下为家,是以耿、亳无定处, 九鼎迁洛邑。 愿陛下勿以迁都为念。”

①朱凤《晋书》曰:“帝讳叡,字景文。祖伷,封琅邪王。父恭王瑾嗣。帝袭爵为琅邪王。少而明惠,因乱,过江起义,遂即皇帝位。”《谥法》曰:“始建国都曰元。”

②《帝王世纪》曰:“殷祖乙徙耿,为河所毁。”今河东皮氏耿乡是也。“盘庚五迁,复南居亳”,今景亳是也。

③《春秋传》曰:“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今之偃师是也。

30 庾公造周伯仁。 伯仁曰:“君何所欣说而忽肥?”庾曰:“君复何所忧惨而忽瘦?”伯仁曰:“吾无所忧,直是清虚日来,滓秽日去耳。”

①虞预《晋书》曰:“周顗字伯仁,汝南安城人,扬州刺史浚长子也。”《晋阳秋》曰:“顗有风流才气,少知名,正体嶷然,侪辈不敢媟也。汝南贲泰,渊通清操之士,尝叹曰:‘汝颍固多贤士,自顷陵迟,雅道殆衰,今复见周伯仁。伯仁将祛旧风,清我邦族矣。’举寒素,累迁尚书仆射,为王敦所害。”

31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 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 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①《丹阳记》曰:“新亭,吴旧立,先基崩沦。隆安中,丹阳尹司马恢之徙创今地。”

②顗也。

③导也。

④《春秋传》曰:“楚伐郑,诸侯救之。郑执郧公钟仪献晋,景公观军府,见而问之曰:‘南冠而絷者为谁?’有司对曰:‘楚囚也。’使税 之。问其族,对曰:‘伶人也。’‘能为乐乎?’曰:‘先父之职,敢有二事?’与之琴,操南音。范文子曰:‘楚囚,君子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君盍归之,以合晋、楚之成。’”

32 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顇,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①《晋诸公赞》曰:“卫玠字叔宝,河东安邑人。祖父瓘,太尉。父恒,黄门侍郎。”《玠别传》曰:“玠颖识通达,天韵标令,陈郡谢幼舆敬以亚父之礼。论者以为出王眉子、平子、武子之右。世咸谓‘诸王三子,不如卫家一儿’。娶乐广女。裴叔道曰:‘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润之望,所谓秦晋之匹也。’为太子洗马。永嘉四年,南至江夏,与兄别于梁里涧,语曰:‘在三之义,人之所重,今日忠臣致身之道,可不勉乎?’行至豫章,乃卒。”

33 顾司空未知名,诣王丞相。丞相小极,对之疲睡。顾思所以叩会之, 因谓同坐曰:“昔每闻元公 道公协赞中宗,保全江表, 体小不安,令人喘息。”丞相因觉,谓顾曰:“此子珪璋特达,机警有锋。”

①《顾和别传》曰:“和字君孝,吴郡人。祖容,吴荆州刺史。父相,晋临海太守。和总角知名,族人顾荣雅相器爱,曰‘此吾家之骐骥也,必振衰族。’累迁尚书令。”

②顾荣。

③邓粲《晋纪》曰:“导与元帝有布衣之好,知中国将乱,劝帝渡江,求为安东司马,政皆决之,号仲父。晋中兴之功,导实居其首。”

34 会稽贺生,体识清远,言行以礼。 不徒东南之美, 实为海内之秀。

①贺循。别见。

②《尔雅》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

35 刘琨虽隔阂寇戎,志存本朝, 谓温峤曰:“班彪识刘氏之复兴,马援知汉光之可辅。 今晋阼虽衰,天命未改。吾欲立功于河北,使卿延誉于江南,子其行乎?”温曰:“峤虽不敏,才非昔人,明公以桓、文之姿,建匡立之功,岂敢辞命!”

①王隐《晋书》曰:“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人。祖迈,有经国之才。父璠,光禄大夫。琨少称俊朗,累迁司徒长史、尚书右 丞。迎大驾于长安,以有殊 勋,封广武侯。年三十五,出为并州刺史,为段日磾所害。”

②《汉书·叙传》曰:“彪字叔皮,扶风人,客于天水。陇西隗嚣有窥觎之志,彪作《王命论》以讽之。”《东观汉记》曰:“马援字文渊,茂陵人。从公孙述、隗嚣游,后见光武,曰:‘天下反复,盗名字者不可胜数,今见陛下寥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帝甚壮之。”

③虞预《晋书》曰:“峤字太真,太原祁人。少标俊清彻,英颖显名,为司空刘琨左司马。是时二都倾覆,天下大乱,琨闻元皇受命中兴,忼慨幽、朔,志存本朝。使峤奉使,峤喟然对曰:‘峤虽乏管、张之才,而明公有桓、文之志,敢辞不敏,以违高旨?’以左长史奉使劝进,累迁骠骑大将军。”

36 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于时江左营建始尔,纲纪未举。温新至,深有诸虑。既诣王丞相,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有黍离之痛。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丞相亦与之对泣。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既出,欢然言曰:“江左自有管夷吾,此复何忧?”

①《史记》曰:“管仲夷吾者,颍上人。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语林》曰:“初,温奉使劝进,晋王大集宾客见之。温公始入,姿形甚陋,合坐尽惊。既坐,陈说九服分崩,皇室弛绝,晋王君臣莫不歔欷。及言天下不可以无主,闻者莫不踊跃,植发穿冠。王丞相深相付托。温公既见丞相,便游乐不住,曰‘既见管仲,天下事无复忧。’”

37 王敦兄含为光禄勋。 敦既逆谋 ,屯据南州,含委职奔姑孰。 王丞相诣阙谢。 司徒、丞相、扬州官僚问讯,仓卒不知何辞。顾司空时为扬州别驾,援翰曰:“王光禄远避流言,明公蒙尘路次,群下不宁,不审尊体起居何如?”

①《含别传》曰:“含字处弘,琅邪临沂人。累迁徐州刺史、光禄勋,与弟敦作逆,伏诛。”

②邓粲《晋纪》曰:“初,王导协赞中兴,敦有方面之功。敦以刘隗为间己,举兵讨之。故含南奔武昌,朝廷始警备也。”

③《中兴书》曰:“导从兄敦举兵讨刘隗,导率子弟二十余人,旦旦到公车,泥首谢罪。”

38 郗太尉拜司空,语同坐曰:“平生意不在多,值世故纷纭,遂至台鼎。朱博翰音,实愧于怀。”

①《汉书》曰:“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为丞相,临拜,延登受策,有大声如钟鸣。上问扬雄,李寻对曰:‘《洪范》所谓鼓妖者也。人君不聪,空名得进,则有无形之声。’博后坐事自杀。”故《序传》曰:“博之翰音,鼓妖先作。”《易·中孚》曰:“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王弼注曰:“翰,高飞也。飞 者,音飞而实不从也。”

39 高坐道人不作汉语,或问此意,简文曰:“以简应对之烦。”

①《高坐别传》曰:“和尚胡名尸黎密,西域人。传云国王子,以国让弟,遂为沙门。永嘉中,始到此土,止于大市中。和尚天姿高朗,风韵遒迈。丞相王公一见奇之,以为吾之徒也。周仆射领选,抚其背而叹曰:‘若选得此贤,令人无恨。’俄而周侯遇害,和尚对其灵坐,作胡祝数千言,音声高畅,既而挥涕收泪。其哀乐废兴皆此类。性高简,不学晋语。诸公与之言,皆因传译。然神领意得,顿在言前。”《塔寺记》曰:“尸黎密冢 曰高坐,在石子冈。常行头陀,卒于梅冈,即葬焉。晋元帝于冢边立寺,因名高坐。”

40 周仆射雍容好仪形,诣王公,初下车,隐数人,王公含笑看之。既坐,傲然啸咏。王公曰:“卿欲希嵇、阮邪?”答曰:“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

①邓粲《晋纪》曰:“伯仁仪容弘伟,善于俛仰应答,精神足以荫映数人。深自持,能致人,而未尝往焉。”

41 庾公尝入佛图,见卧佛, 曰:“此子疲于津梁。”于时以为名言。

①《涅盘经》云:“如来背痛,于双树间北首而卧。”故后之图绘者为此象。

42 挚瞻曾作四郡太守、大将军户曹参军,复出作内史, 年始二十九。尝别王敦,敦谓瞻曰:“卿年未三十,已为万石,亦太蚤。”瞻曰:“方于将军,少为太蚤;比之甘罗,已为太老。”

①《挚氏世本》曰:“瞻字景游,京兆长安人,太常虞兄子也。父育,凉州刺史。瞻少善属文,起家著作郎。中朝乱,依王敦为户曹参军。历安丰、新蔡、西阳太守 。见敦以故坏裘赐老病外部都督,瞻谏曰:‘尊裘虽故,不宜与小吏。’敦曰:‘何为不可?’瞻时因醉曰:‘若上服皆可用赐,貂蝉亦可赐下乎?’敦曰:‘非喻所引,如此,不堪二千石。’瞻曰:‘瞻视去西阳,如脱屣耳!’敦反 ,乃左迁随郡内史。”

②《挚氏世本》曰:“瞻高亮有气节,故以此答敦。后知敦有异志。建兴四年,与第五琦 据荆州以距敦,竟为所害。”《史记》曰:“甘罗,秦相茂之孙也。年十二,而秦相吕不韦欲使张唐相燕,唐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又请车五乘以使赵,还报秦,秦封甘罗为上卿,赐以甘茂田宅。”

43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 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王隐《晋书》曰:“孔坦字君平,会稽山阴人。善《春秋》,有文辩。历太子舍人,累迁廷尉卿。”

44 孔廷尉以裘与从弟沈, 沈辞不受。廷尉曰:“晏平仲之俭,祠其先人,豚肩不掩豆,犹狐裘数十年, 卿复何辞此?”于是受而服之。

①《孔氏谱》曰:“沈字德度,会稽山阴人。祖父奕,全椒令。父群,鸿胪卿。沈至琅邪王文学。”

②刘向《别录》曰:“晏平仲名婴,东莱夷维人。事齐灵公、庄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礼记》曰:“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君子以为俭也。”又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晏子焉知礼?”注:“豚,俎实也。豆径尺,言并豚之两肩不能掩豆,喻少也。”

45 佛图澄与诸石游, 林公曰:“澄以石虎为海鸥鸟。”

①《澄别传》曰:“道人佛图澄,不知何许人,出于敦煌,好佛道,出家为沙门。永嘉中至洛阳,值京师有难,潜遁草泽间 。石勒雄异好杀害,因勒大将军郭默略见勒,以麻油涂掌,占见吉凶。数百里外听浮图铃声,逆知祸福。勒甚敬信之。虎即位,亦师澄,号大和尚。自知终日,开棺无尸,唯袈裟法服在焉。”

②《赵书》曰:“虎字季龙,勒从弟也。征伐每斩将搴旗。勒死,诛勒诸儿,袭位。”《庄子》曰:“海上之人好鸥者,每旦之海上,从鸥游,鸥之至者数百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从汝游,取来玩之。’明日之海上,鸥舞而不下。”

46 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 将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诸人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之颜回。”仁祖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

①鲲子。别见。

②《晋阳秋》曰:“谢尚字仁祖,陈郡人,鲲之子也。龆龀丧兄,哀恸过人。及遭父丧,温峤唁之,尚号叫极哀。既而收涕告诉,有异常童。峤奇之,由是知名。仕至镇西将军、豫州刺史。”

47 陶公疾笃,都无献替之言,朝士以为恨。 仁祖闻之曰:“时无竖刁,故不贻陶公话言。” 时贤以为德音。

①《陶氏叙》曰:“侃字士衡,其先鄱阳人,后徙寻阳。侃少有远㮣,纲维宇宙之志。察孝廉,入洛,司空张华见而谓曰:‘后来匡主宁民,君其人也。’刘弘镇沔南,取为长史,谓侃曰:‘昔吾为羊太傅参佐,见语云:“君后当居身处。”今相观,亦复然矣。’累迁湘、广、荆三州刺史,加羽葆鼓吹,封长沙郡公、大将军,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进太尉,赠大司马,谥桓公。”按王隐《晋书》载侃临终表曰:“臣少长孤寒,始愿有限,过蒙先朝历世异恩。臣年垂八十,位极人臣,启手启足,当复何恨!但以余寇未诛,山陵未复,所以愤慨兼怀,唯此而已!犹冀犬马之齿,尚可少延,欲为陛下北吞石虎,西诛李雄,势遂不振,良图永息。临书振 腕,涕泗横流。伏愿遴选代人,使必得良才,足以奉宣王猷,遵成志业。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有表若此,非无献替。

②《吕氏春秋》曰:“管仲病,桓公问曰:‘子如不讳,谁代子相者?竖刁何如?’管仲曰‘自宫以事君,非人情,必不可用。’后果乱齐。”

48 竺法深在简文坐,刘尹问:“道人何以游朱门?”答曰:“君自见其朱门,贫道如游蓬户。” 或云卞令。

①《高逸沙门传》曰:“法师居会稽,皇帝重其风德,遣使迎焉,法师暂出应命。司徒会稽王天性虚澹,与法师结殷勤之欢。师虽升履丹墀,出入朱邸,泯然旷达,不异蓬宇也。”

②别见。

49 孙盛为庾公记室参军, 从猎,将其二儿俱行。庾公不知,忽于猎场见齐庄,时年七八岁。庾谓曰:“君亦复来邪?”应声答曰:“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①《中兴书》曰:“盛字安国,太原中都人。博学强识,历著作郎、浏阳令。庾亮为荆州,以为征西主簿,累迁秘书监。”

50 孙齐由、齐庄二人小时诣庾公,公问齐由何字,答曰:“字齐由。”公曰:“欲何齐邪?”曰:“齐许由。” 齐庄何字,答曰:“字齐庄。”公曰:“欲何齐?”曰:“齐庄周。”公曰:“何不慕仲尼而慕庄周?”对曰:“圣人生知,故难企慕。”庾公大喜小儿对。

①《晋百官名》曰:“孙潜字齐由,太原人。”《中兴书》曰:“潜,盛长子也。豫章太守殷仲堪下讨王国宝,潜时在郡,逼为咨议参军,固辞不就,遂以忧卒。”

②《孙放别传》曰:“放字齐庄,监君次子也。年八岁,太尉庾公召见之。放清秀,欲观试,乃授纸笔令书,放便自疏名字。公题后问之曰:‘为欲慕庄周邪?’放书答曰:‘意欲慕之。’公曰:‘何故不慕仲尼而慕庄周?’放曰:‘仲尼生而知之,非希企所及。至于庄周,是其次者,故慕耳。’公谓宾客曰:‘王辅嗣应答恐不能胜之。’卒长沙王相。”

51 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皆少而聪惠。和并知之,而常谓顾胜,亲重偏至,张颇不恹。 于时张年九岁,顾年七岁,和与俱至寺中,见佛般泥洹像,弟子有泣者,有不泣者。和以问二孙,玄谓“被亲故泣,不被亲 故不泣”。敷曰:“不然,当由忘情故不泣,不能忘情故泣。”

①敷别见。《续晋阳秋》曰:“张玄之字祖希,吴郡太守澄之孙也。少以学显,历吏部尚书,出为冠军将军、吴兴太守。会稽内史谢玄同时之郡,论者以为南北之望。玄之名亚谢玄,时亦称‘南北二玄’,卒于郡。”

②《大智度论》曰:“佛在阴庵罗双树间入般涅槃,卧 北首,大地震动。诸三学人,佥然不乐,郁伊交涕。诸无学人,但念诸法,一切无常。”

52 庾法畅造庾太尉 ,握麈尾至佳,公曰:“此至佳,那得在?”法畅曰:“廉者不求,贪者不与,故得在耳。”

①法畅氏族所出未详。法畅著《人物论》,自叙其美云:“悟锐有神,才辞通辩。”

53 庾穉恭为荆州, 以毛扇上武帝。武帝 疑是故物。 侍中刘劭曰 :“柏梁云构,工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钟、夔先听其音。 穉恭上扇,以好不以新。”庾后闻之,曰:“此人宜在帝左右。”

①《庾翼别传》曰:“翼字穉恭,颍川鄢陵人也。少有大度,时论以经略许之。兄太尉亮薨,朝议推才,乃以翼都督七州,进征南将军、荆州刺史。”

②傅咸《羽扇赋序》曰:“昔吴人直截鸟翼而摇之,风不减方圆二扇,而功无加,然中国莫有生意者。灭吴之后,翕然贵之,无人不用。”按,庾怿以白羽扇献武帝,帝嫌其非新,反之,不闻翼也。

③《文字志》曰:“劭字彦祖,彭城丛亭人。祖讷,司隶校尉。父松,成皋令。劭博识好学,多艺能,善草隶。初仕领军参军,太傅出东,劭谓京洛必危,乃单马奔扬州。历侍中、豫章太守。”

④钟,钟期也。夔,舜乐正。

54 何骠骑亡后, 征褚公入。既至石头,王长史、刘尹同诣褚。褚曰:“真长何以处我?”真长顾王曰:“此子能言。”褚因视王,王曰:“国自有周公。”

①何充。别见。

②《晋阳秋》曰:“充之卒,议者谓太后父裒宜秉朝政,裒自丹徒入朝。吏部尚书刘遐劝裒曰‘会稽王令德,国之周公也,足下宜以大政付之。’裒长史王胡之亦劝归藩,于是固辞归京 。”

55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①《桓温别传》曰:“温字元子,谯国龙亢人,汉五更桓荣后也。父彝,有识鉴。温少有豪迈风气,为温峤所知,累迁琅邪内史,进征西大将军,镇西夏。时逆胡未诛,余烬假息,温亲勒郡卒,建旗致讨,清荡伊、洛,展敬园陵。薨,谥宣武侯。”

56 简文作抚军时,尝与桓宣武俱入朝,更相让在前。宣武不得已而先之,因曰:“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简文曰:“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①《卫诗》也。殳,长一丈二尺,无刃。

57 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 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 弥茂。”

①《中兴书》曰:“悦字君叔,晋陵人。初为殷浩扬州别驾。浩卒,上疏理浩。或谏以浩为太宗所废,必不依许,悦固争之,浩果得申,物论称之。后至尚书左丞。”

②顾恺之为父传曰:“君以直道陵迟于世。入见王,王发无二毛,而君已斑白,问君年,乃曰:‘卿何偏蚤白?’君曰:‘松柏之姿,经 霜犹茂。臣蒲柳之质,望秋先零。受命之异也。’王称善久之。”

58 桓公入峡,绝壁天悬,腾波迅急。 乃叹曰:“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

①《晋阳秋》曰:“温以永和二年率所领七千余人伐蜀,拜表辄行。”

②《汉书》曰:“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僰九折坂,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以病去官。后王尊为刺史,至其坂,问吏曰:‘非王阳所畏之道邪?’吏曰:‘是!’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

59 初,荧惑入太微,寻废海西。 简文登阼,复入太微,帝恶之。 时郗超为中书,在直。 引超入曰:“天命修短,故非所计,政当无复近日事不?”超曰:“大司马方将外固封疆,内镇社稷,必无若此之虑。臣为陛下以百口保之。”帝因诵庾仲初诗 曰:“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声甚凄厉。郗受假还东,帝曰:“致意尊公,家国之事,遂至于此!由是身不能以道匡卫,思患预防,愧叹之深,言何能喻!”因泣下流襟。

①《晋阳秋》曰:“泰和六年闰十月,荧惑守太微端门。十一月,大司马桓温废帝为海西公。”《晋安帝纪》曰:“桓温于枋头奔败,知民望之去也,乃屠袁真于寿阳。既而谓郗超曰:‘足以雪枋头之耻乎?’超曰:‘未厌有识之情也。公六十之年,败于大举,不建高世之勋,未足以镇厌民望。’因说温以废立之事。时温夙有此谋,深纳超言,遂废海西。”

②徐广《晋纪》曰:“咸安元年十二月,荧惑逆行入太微,至二年七月犹在焉。帝惩海西之事,心甚忧之。”

③《中兴书》曰:“超字景兴,高平人,司空愔之子也。少而卓荦不羁,有旷世之度。累迁中书郎、司徒左长史。”

④庾阐《从征诗》也。

⑤《续晋阳秋》曰:“帝外压 强臣,忧愤不得志,在位二年而崩。”

60 简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宣武至,问上何在?简文曰:“某在斯。”时人以为能。

①《论语》曰:“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注:“历告坐中人也。”

61 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 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①濠、濮,二水名也。《庄子》曰:“庄子与惠子游濠梁水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邪?’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之不知鱼之乐也?’”“庄周钓在 濮水,楚王使二大夫造焉,曰:‘愿以境内累庄子。’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者,死已三千年矣,巾笥而藏于庙。此宁曳尾于 涂中,宁留骨而贵乎?’二大夫曰:‘宁曳尾于涂中。’庄子曰:‘往矣!吾亦宁曳尾于涂中。’”

62 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 :“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①《文字志》曰:“王羲之字逸少,琅邪临沂人。父旷 ,淮南太守。羲之少朗拔,为叔父廙所赏。善草隶。累迁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63 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支曰:“贫道重其神骏。”

①《高逸沙门传》曰:“支遁字道林,河内林虑人,或曰陈留人,本姓关氏。少而任心独往,风期高亮,家世奉法。尝于余杭山沈思道行 ,泠然 独畅。年二十五始释形入道。年五十三终于洛阳。”

64 刘尹与桓宣武共听讲《礼记》。桓云:“时有入心处,便觉咫尺玄门。”刘曰:“此未关至极,自是金华殿之语。”

①《汉书·叙传》曰:“班伯少受《诗》于师丹。大将军王凤荐伯于成帝,宜劝学,召见宴暱 ,拜为中常侍。时上方向学,郑宽中、张禹朝夕入说《尚书》、《论语》于金华殿,诏伯受之。”

65 羊秉为抚军参军,少亡,有令誉。夏侯孝若为之叙,极相赞悼。 羊权为黄门侍郎,侍简文坐。帝问曰:“夏侯湛 作《羊秉叙》绝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 权潸然对曰:“亡伯令问夙彰,而无有继嗣。虽名播天听,然胤绝圣世。”帝嗟慨久之。

①《羊秉叙》曰:“秉字长达,太山平阳人。汉南阳太守续曾孙。大父魏郡府君,即车骑掾元子也。府君夫人郑氏无子,乃养秉。龆龀而佳,小心敬慎。十岁而郑夫人薨,秉思容尽哀。俄而公府掾及夫人并卒,秉群从 率礼相承,人不间其亲,雍雍如也。仕参抚军将军事,将奋千里之足,挥冲天之翼,惜乎春秋三十有二而卒。昔罕虎死,子产以为无与为善,自夫子之没,有子产之叹矣!亡后有子男,又不育,是何行善而祸繁也?岂非司马生之所惑欤?”

②别见。

③《羊氏谱》曰:“权字道舆,徐州刺史悦 之子也。仕至尚书左丞。”

66 王长史与刘真长别后相见, 王谓刘曰:“卿更长进。”答曰:“此若天之自高耳。”

①《王长史别传》曰:“濛字仲祖,太原晋阳人。其先出自周室,经汉、魏,世为大族。祖父佐,北军中候。父讷,叶令。濛神气清韶,年十余岁,放迈不群。弱冠检尚,风流雅正,外绝荣竞,内寡私欲。辟司徒掾、中书郎,以后父赠光禄大夫。”

②《语林》曰:“仲祖语真长曰:‘卿近大进。’刘曰‘卿仰看邪?’王问何意,刘曰:‘不尔,何由测天之高也?’”

67 刘尹云:“人想王荆产佳,此想长松下当有清风耳。”

①荆产,王微 小字也。《王氏谱》曰:“微字幼仁,琅邪人。祖父乂,平北将军。父澄,荆州刺史。微历尚书郎、右军司马。”

68 王仲祖闻蛮语不解,茫然曰:“若使介葛卢来朝,故当不昧此语。”

①《春秋传》曰:“介葛卢来朝鲁,闻牛鸣,曰:‘是生三牺,皆用之矣。其音云。’问之而信。”杜预注曰:“介,东夷国。葛卢,其君名也。”

69 刘真长为丹阳尹,许玄度出都,就刘 宿 床帷新丽,饮食丰甘。许曰:“若保全此处,殊胜东山。”刘曰:“卿若知吉凶由人,吾安得不保此!” 王逸少在坐,曰:“令巢、许遇稷、契,当无此言。”二人并有愧色。

①《续晋阳秋》曰:“许询字玄度,高阳人,魏中领军允玄孙。总角秀惠,众称神童,长而风情简素,司徒掾辟 ,不就,蚤卒。”

②《春秋传》曰:“吉凶无门,唯人所召。”

70 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 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 文王旰食,日不暇给。 今四郊多垒, 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 岂清言致患邪?”

①《扬州记》曰:“冶城,吴时鼓铸之所。吴平,犹不废。王茂弘所治也。”

②《帝王世纪》曰:“禹治洪水,手足胼胝。世传禹病偏枯,足不相过,今称禹步是也。”

③《尚书》曰:“文王自朝至于日昃,不遑暇食。”

④《礼记》曰:“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辱也。”

⑤《战国策》曰:“卫商鞅,诸庶孽子 ,名鞅,姓公孙氏。少好刑名学,为秦孝公相,封于商。”

7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①胡儿,谢朗小字也。《续晋阳秋》曰:“朗字长度,安次兄据之长子。安蚤知之。文义艳发,名亚于玄,仕至东阳太守。”

②《王氏谱》曰:“凝之字叔平,右将军羲之第二子也。历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晋安帝纪》曰:“凝之事五斗米道。孙恩之攻会稽,凝之谓民吏曰:‘不须备防,吾已请大道,许遣鬼兵相助,贼自破矣。’既不设备,遂为恩所害。”《妇人集》曰:“谢夫人名道蕴,有文才。所著诗、赋、诔、颂传于世。”

72 王中郎令伏玄度、习凿齿 论青、楚人物。 临成,以示韩康伯,康伯都无言。王曰:“何故不言?”韩曰:“无可无不可。”

①《王中郎传》曰:“坦之字文度,太原晋阳人。祖东海太守丞,清淡平远。父述,贞贵简正。坦之器度淳深,孝友天至,誉辑朝野,标的当时。累迁侍中、中书令,领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中兴书》曰:“伏滔,字玄度,平昌安丘人。少有才学,举秀才。大司马桓温参军,领大著作,掌国史,游击将军,卒。”“习凿齿字彦威,襄阳人。少以文称,善尺牍。桓温在荆州,辟为从事。历治中别驾,迁荥阳太守。”

②滔集载其论,略曰:“滔以春秋时鲍叔、管仲、隰朋、召忽、轮扁、宁戚、麦丘人、逢丑父、晏婴、涓子,战国时公羊高、孟轲、邹衍、田单、荀卿、邹奭、莒大夫、田子方、檀子、鲁连、淳于髡、盼子、田光、颜歜、黔子、于陵仲子 、王叔、即墨大夫,前汉时伏征君、终军、东郭先生、叔孙通、万石君、东方朔、安期先生,后汉时大司徒、伏三老、江革、逢萌、禽庆、承幼子、徐防、薛方、郑康成、周孟玉、刘祖荣、临孝存、侍其元矩、孙宾硕、刘仲谋、刘公山、王仪伯、郎宗、祢正平、刘成国,魏时管幼安、邴根矩、华子鱼、徐伟长、任昭先、伏高阳,此皆青士有才德者也。凿齿以神农生于黔中,《邵南》咏其美化,《春秋》称其多才,《汉广》之风,不同《鸡鸣》之篇,子文、叔敖,羞与管仲比德。接舆之歌凤兮,渔父之咏沧浪,汉阴丈人之折子贡,市南宜僚、屠羊说之不为利回,鲁仲连不及老莱夫妻,田光之于屈原,邓禹、卓茂无敌于天下,管幼安不胜庞公,庞士元不推华子鱼,何、邓二尚书独步于魏朝,乐令无对于晋世。昔伏羲葬南郡,少昊葬长沙,舜葬零陵。比其人,则准的如此;论其土,则群圣之所葬;考其风,则诗人之所歌;寻其事,则未有赤眉、黄巾之贼。此何如青州邪?”滔与相往反,凿齿无以对也。

③马融注《论语》曰:“唯义所在。”

73 刘尹云:“清风朗月,辄思玄度。”

①《晋中兴士人书》曰:“许珣 能清言,于时士人皆钦慕仰爱之。”

74 荀中郎在京口, 登北固望海云: “虽未睹三山,便自使人有凌云意。若秦、汉之君,必当褰裳濡足。”

①《晋阳秋》曰:“荀羡字令则,颍川人,光禄大夫崧之子也。清和有识裁,少以主婿为驸马都尉。是时殷浩参谋百揆,引羡为援,频莅义兴、吴郡,超授北中郎将、徐州刺史,以蕃屏焉。”《中兴书》曰:“羡年二十八,出为徐、兖二州。中兴方伯之少,未有若羡者也。”

②《南徐州记》曰:“城西北有别岭入江,三面临水,高数十丈,号曰北固。”

③《史记·封禅书》曰:“蓬莱、方丈、瀛洲,此三山世传在海中,去人不远。尝有至者,言诸仙人不死药在焉。黄金白银为宫阙,草物禽兽尽白,望之如云。及至,反居水下。欲到,即风引船而去,终莫能至。秦始皇登会稽,并海上,冀遇三神山之奇药。汉武帝既封泰山,无风雨变至。方士更言蓬莱诸药可得,于是上欣然东至海,冀获蓬莱者。”

75 谢公云:“贤圣去人,其间亦迩。”子侄未之许。公叹曰:“若郗超闻此语,必不至河汉。”

①《超别传》曰:“超精于理义,沙门支道林以为一时之俊。”《庄子》曰:“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怪 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76 支公好鹤,住剡东𡵙山。 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①《支公书》曰:“山去会稽二百里。”

77 谢中郎经曲阿后湖,问左右:“此是何水?” 答曰:“曲阿湖。” 谢曰:“故当渊注渟著,纳而不流。”

①《中兴书》曰:“谢万字万石,太傅安弟也。才气高俊,蚤知名,历吏部郎、西中郎将、豫州刺史、散骑常侍。”

②《太康地记》曰:“曲阿本名云阳,秦始皇以有王气,凿北 阬山以败其势,截其直道,使其阿曲,故曰曲阿也。吴还为云阳,今复名曲阿。”

78 晋武帝每饷山涛恒少。谢太傅 以问子弟,车骑 答曰:“当由欲者不多,而使与者忘少。”

①安也。

②玄也。

③《谢车骑家传》曰:“玄字幼度,镇西奕第三子也。神理明俊,善微言。叔父太傅尝与子侄燕集,问:‘武帝任山公以三事,任以官人。至于赐予,不过斤合。当有旨不?’玄答有辞致也。”

79 谢胡儿语庾道季 :“诸人莫当就卿谈,可坚城垒。”庾曰:“若文度来,我以偏师待之;康伯来,济河焚舟。”

①道季,庾龢小字。徐广《晋纪》曰:“龢字道季,太尉亮子也。风情率悟,以文谈致称于时。历仕至丹阳尹,兼中领军。”

②《春秋传》曰:“秦伯伐晋,济河焚舟。”杜预曰:“示必死。”

80 李弘度常叹不被遇。 殷扬州 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里不?”李答曰:“《北门》之叹,久已上闻。 穷猿奔林,岂暇择木!”遂授剡县。

①《中兴书》曰:“李充字弘度,江夏郢人也。祖康 、父矩皆有美名。充初辟丞相掾、记室参军,以贫,求剡县,迁大著作、中书郎。”

②殷浩。别见。

③《卫诗·北门》,刺仕不得志也。

81 王司州至吴兴印渚中看, 叹曰:“非唯使人情开涤,亦觉日月清朗。”

①《王胡之别传》曰:“胡之字修龄,琅邪临沂人,王廙之子也。历吴兴太守,征侍中、丹阳尹、秘书监,并不就。拜使持节,都督司州诸军事、西中郎将、司州刺史。”《吴兴记》曰:“于潜县东七十里有印渚,渚傍有白石山,峻壁四十丈。印渚盖众溪之下流也。印渚已上至县,悉石濑恶道,不可行船。印渚已下,水道无险,故行旅集焉。”

82 谢万作豫州都督,新拜,当西之都邑,相送累日,谢疲顿。于是高侍中往, 径就谢坐,因问:“卿今仗节方州,当疆理西蕃,何以为政?”谢粗道其意。高便为谢道形势,作数百语。谢遂起坐。高去后,谢追曰:“阿酃故麤有才具。” 谢因此得终坐。

①《中兴书》曰:“高崧字茂琰,广陵人。父悝,光禄大夫。崧少好学,善史传。累迁吏部郎、侍中,以公累免官。”

②阿酃,崧小字也。

83 袁彦伯为谢安南司马, 都下诸人送至濑乡。将别,既自凄惘,叹曰:“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

①安南,谢奉。别见。

②《续晋阳秋》曰:“袁宏字彦伯,陈郡人,魏郎中令焕 六世孙也。祖猷,侍中。父勖,临汝令。宏起家建威参军、安南司马记室。太傅谢安赏宏机捷辩速,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乃祖之于冶亭,时贤皆集。安欲卒迫试之,执手将别,顾左右取一扇而赠之。宏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合坐叹其要捷。性直亮,故位不显也。在郡卒。”

84 孙绰赋《遂初》,筑室畎川,自言见止足之分。 斋前种一株松,恒自手壅治之。高世远时亦邻居, 语孙曰:“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用耳!”孙曰:“枫柳虽合抱,亦何所施?”

①《中兴书》曰:“绰字兴公,太原中都人。少以文称,历太学博士、大著作、散骑常侍。”《遂初赋叙》曰:“余少慕老庄之道,仰其风流久矣。却感于陵贤妻之言,怅然悟之。乃经始东山,建五亩之宅,带长阜,倚茂林,孰与坐华幕、击钟鼓者同年而语其乐哉!”

②世远,高柔字也。别见。

85 桓征西治江陵城甚丽, 会宾僚出江津望之,云:“若能目此城者有赏。”顾长康时为客,在坐,目 曰:“遥望层城,丹楼如霞。”桓即赏以二婢。

①盛弘之《荆州记》曰:“荆州城临汉江,临江王所治。王被征,出城北门而车轴折,父老泣曰:‘吾王去不还矣!’从此不开北门。”

86 王子敬语王孝伯曰:“羊叔子自复佳耳,然亦何与人事? 故不如铜雀台上妓。”

①《晋诸公赞》曰:“羊祜字叔子,太山平阳人也。世长吏二千石,至祜九世,以清德称。为儿时,游汶滨,有行父止而观焉,叹息曰:‘处士大好相,善为之,未六十,当有重功于天下。即富贵,无相忘。’遂去,莫知所在。累迁都督荆州诸军事。自在南夏,吴人说服,称曰羊公,莫敢名者。南州人闻公丧,号哭罢市。”

②《魏武遗令》曰:“以吾妾与妓人皆着铜雀台上,施六尺床繐帷,月朝十五日,辄使向帐作伎。”

87 林公见东阳长山曰:“何其坦迤!”

①《会稽土地志》曰:“山靡迤而长,县因山得名。”

88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①丘渊之《文章录》曰:“顾恺之字长康,晋陵人。父说 ,尚书左丞。恺之,义熙初为散骑常侍。”

89 简文崩,孝武年十余岁,立,至暝不临。 左右启“依常应临”。帝曰:“哀至则哭,何常之有!”

①宋明帝《文章志》曰:“孝武皇帝讳昌明,简文第三子也。初,简文观谶书曰:‘晋氏阼尽昌明。’及帝诞育,东方始明,故因生时以为讳,而相与忘告。简文问之,乃以讳对。简文流涕曰:‘不意我家昌明便出。’帝聪惠,推贤任才,年三十五崩。”

90 孝武将讲《孝经》,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 车武子难苦问谢, 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 袁曰:“必无此嫌。”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①《续晋阳秋》曰:“宁康三年九月九日,帝讲《孝经》。仆射谢安侍坐,吏部尚书陆纳兼侍中卞耽读,黄门侍郎谢石、吏部袁宏兼执经,中书郎车胤、丹阳尹王混 摘句。”

②车胤。别见。

③袁羊,乔小字也。《袁氏家传》曰:“乔字彦升,陈郡人。父瓌,光禄大夫。乔历尚书郎、江夏相。从桓温平蜀,封湘西伯、益州刺史。”

91 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 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①《会稽土地志》曰:“邑在山阴,故以名焉。”

②《会稽郡记》曰:“会稽境特多名山水,峰崿隆峻,吐纳云雾。松栝枫柏,擢干竦条,潭壑镜彻,清流泻注。王子敬见之曰:‘山水之美,使人应接不暇。’”

92 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 :“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①谢玄。

93 道壹道人好整饰音辞, 从都下还东山,经吴中。已而会雪下,未甚寒。诸道人问在道所经。壹公曰:“风霜固所不论,乃先集其惨淡。郊邑正自飘瞥,林岫便已皓然。”

①王珣《游严陵濑诗叙》曰:“道壹姓竺氏。”《名德沙门题目》曰:“道壹文锋富赡,孙绰为之赞曰:‘驰骋游说,言固不虚。唯兹壹公,绰然有余。譬若春圃,载芬载敷。条柯猗蔚,枝干扶疏。’”

94 张天锡为凉州刺史,称制西隅。既为苻坚所禽,用为侍中。后于寿阳俱败,至都, 为孝武所器。每入言论,无不竟日。颇有嫉己者,于坐问张:“北方何物可贵?”张曰:“桑椹甘香,鸱鸮革响。 淳酪养性,人无嫉心。”

①张资《凉州记》曰:“天锡字公纯嘏,安定乌氏人,张耳后也。曾祖轨,永嘉中为凉州刺史,值京师大乱,遂据凉土。天锡篡位,自立为凉州牧。苻坚使将姚苌攻没凉州,天锡归长安,坚以为侍中、比部尚书、归义侯。从坚至寿阳,坚军败,遂南归。拜散骑常侍、西平公。”《中兴书》曰:“天锡后以贫拜庐江太守。薨,赠侍中。”

②《诗·鲁颂》曰:“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椹,怀我好音。”

③《西河旧事》曰:“河西牛羊肥,酪过精好,但写酪置革上,都不解散也。”

95 顾长康拜桓宣武墓,作诗云:“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 人问之曰:“卿凭重桓乃尔,哭之状其可见乎?”顾曰:“鼻如广莫长风,眼如悬河决溜。” 或曰:“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

①宋明帝《文章志》曰:“恺之为桓温参军,甚被亲暱 。”

②《春秋考异邮》曰:“距不周风四十五日,广莫风至。广莫者,精大备也。盖北风也,一曰寒风。”

96 毛伯成既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①《征西寮属名》曰:“毛玄字伯成,颍川人。仕至征西行军参军。”

97 范宁作豫章, 八日请佛有板。众僧疑或欲作答,有小沙弥在坐末曰:“世尊默然,则为许可。”众从其义。

①《中兴书》曰:“宁字武子,慎阳县人。博学通览,累迁中书郎、豫章太守。”

98 司马太傅斋中夜坐, 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太傅叹以为佳。谢景重在坐, 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太傅因戏谢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邪?”

①《孝文王传》曰:“王讳道子,简文皇帝第五子也。封会稽王,领司徒、扬州刺史,进太傅。为桓玄所害。赠丞相。”

②《续晋阳秋》曰:“谢重字景重,陈郡人。父朗,东阳太守。重明秀有才会,终骠骑长史。”

99 王中郎甚爱张天锡,问之曰:“卿观过江诸人经纬江左轨辙,有何伟异?后来之彦,复何如中原?”张曰:“研求幽邃,自王、何以还;因时修制,荀、乐之风。” 王曰:“卿知见有余,何故为苻坚所制?” 答曰:“阳消阴息,故天步屯蹇,否剥成象,岂足多讥?”

①荀顗、荀勖修定法制,乐则未闻。

②张资《凉州记》曰:“天锡明鉴颖发,英声少著。”

100 谢景重女适王孝伯儿,二门公甚相爱美。 谢为太傅长史,被弹,王即取作长史,带晋陵郡。太傅已构嫌孝伯,不欲使其得谢,还取作咨议。外示絷维,而实以乖闲之。及孝伯败后,太傅绕东府城行散, 僚属悉在南门要望候拜,时谓谢曰:“王宁异谋, 云是卿为其计。”谢曾无惧色,敛笏对曰:“乐彦辅有言:‘岂以五男易一女?’”太傅善其对,因举酒劝之曰:“故自佳!故自佳!”

①《谢女谱》 曰:“重女月镜,适王恭子愔之。”

②《丹阳记》曰:“东府城西,有简文为会稽王时第,东则孝文王道子府。道子领扬州,仍住先舍,故俗称东府。”

③阿宁,王恭小字也。

101 桓玄义兴还后,见司马太傅,太傅已醉,坐上多客,问人云:“桓温 来欲作贼,如何?” 桓玄伏不得起。谢景重时为长史,举板答曰:“故宣武公黜昏暗,登圣明,功超伊、霍。纷纭之议,裁之圣鉴。”太傅曰:“我知,我知!”即举酒云:“桓义兴,劝卿酒。”桓出谢过。

①《晋安帝纪》曰:“温在姑孰,讽朝廷,求九锡。谢安使吏部郎袁宏具其草,以示仆射王彪之。彪之作色曰:‘丈夫岂可以此事语人邪?’安徐问其计。彪之曰:‘闻其疾已笃,且可缓其事。’安从之,故不行。”

②檀道鸾论之曰:“道子可谓易于由言,谢重能解纷纭矣。”

102 宣武移镇南州,制街衢平直。人谓王东亭曰 :“丞相初营建康,无所因承,而制置纡曲,方此为劣。” 东亭曰:“此丞相乃所以为巧。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①《王司徒传》曰:“王珣字元琳,丞相导之孙,领军洽之子也。少以清秀称。大司马桓温辟为主簿,从讨袁真,封交趾望海县东亭侯,累迁尚书左仆射,领选,进尚书令。”

②《晋阳秋》曰:“苏峻既诛,大事克平之后,都邑残荒。温峤议徙都豫章以即丰全。朝士及三吴豪杰谓可迁都会稽。王导独谓‘不宜迁都。建业,往之秣陵,古者既有帝王所治之表,又孙仲谋、刘玄德俱谓是王者之宅。今虽凋残,宜修劳来旋定之道,镇静群情。且百堵皆作,何患不克复乎!’终至康宁,导之策也。”

103 桓玄诣殷荆州,殷在妾房昼眠,左右辞不之通。桓后言及此事,殷云:“初不眠,纵有此,岂不以贤贤易色也!”

①孔安国注《论语》曰:“言以好色之心好贤人,则善。”

104 桓玄问羊孚 :“何以共重吴声?”羊曰:“当以其妖而浮。”

①《羊氏谱》曰:“孚字子道,泰山人。祖楷,尚书郎。父绥,中书郎。孚历太学博士、州别驾、太尉参军。年四十六卒。”

105 谢混问羊孚:“何以器举瑚琏?” 羊曰:“故当以为接神之器。”

①《晋安帝纪》曰:“混字叔源,陈郡人,司空琰少子也。文学砥砺立名。累迁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坐党刘毅伏诛。”《论语》:“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郑玄注曰:“黍稷器。夏曰瑚,殷曰琏。”

106 桓玄既篡位,后御床微陷,群臣失色。侍中殷仲文进曰 :“当由圣德渊重,厚地所以不能载。”时人善之。

①《续晋阳秋》曰:“仲文字仲文,陈郡人。祖融,太常。父康,吴兴太守。仲文闻玄平京邑,弃郡投焉。玄甚说之,引为咨议参军。时王谧见礼而不亲,卞范之被亲而少礼。其宠遇隆重,兼于王、卞矣。及玄篡位,以佐命亲贵,厚自封崇。舆马器服,穷极绮丽,后房妓妾数十,丝竹不绝音。性甚贪吝,多纳贿赂,家累千金,常若不足。玄既败,先投义军。累迁侍中、尚书。以罪伏诛。”

107 桓玄既篡位,将改置直馆,问左右:“虎贲中郎省应在何处?”有人答曰:“无省。”当时殊 忤旨。问:“何以知无?”答曰:“潘岳《秋兴赋叙》曰:‘余兼虎贲中郎将,寓直散骑之省。’” 玄咨嗟称善。

①岳别见。其赋叙曰:“晋十有四年,余年三十二,始见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散骑之省。高阁连云,阳景罕曜。仆野人也,猥厕朝列,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于时秋至,故以《秋兴》命篇。”

②刘谦之《晋纪》曰:“玄欲复虎贲中郎将,疑应直与不,访之僚佐,咸莫能定。参军刘简之对曰:‘昔潘岳《秋兴赋叙》云:“余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之省。”以此言之,是应直也。’玄欢然从之。”此语微异,又答者未知姓名,故详载之。

108 谢灵运好戴曲柄笠, 孔隐士谓曰:“卿欲希心高远,何不能遗曲盖之貌?” 谢答曰:“将不畏影者未能忘怀?”

①丘渊之《新集录》曰:“灵运,陈郡阳夏人。祖玄,车骑将军。父涣,秘书郎。灵运历秘书监、侍中、临川内史。以罪 伏诛。”

②《宋书》曰:“孔淳之字彦深,鲁国人。少以辞荣就约,征聘无所就。元嘉初,散骑郎征,不到,隐上虞山。”

③《庄子》云:“渔父谓孔子曰:‘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逾数而迹逾多,走逾疾而影不离,自以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子修心守真,还以物与人,则无异矣。不修身而求之人,不亦外事者乎?’” 8YfmIjv85630U0hw7JxsSDjRjUMRdg1+9AvGOd0ApRvWn8rrU46u/7s7lAwl0r2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