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前 言 |
|
脉学起源于《黄帝内经》,发展于《难经》,系统完善于汉末王叔和编写的《脉经》。从此,脉诊在中医诊断学中的地位得到了确立。
相对于望、闻、问三诊而言,脉诊中涉及的脉象众多,且指下感觉因人而异,脉诊显得复杂抽象、晦涩难懂。医书有云:“胸中了了,指下难明。”因而,脉诊一直是中医初学者学习和实践中的一只拦路虎。
如何让中医初学者在短时间内较为直观地掌握脉诊的相关技术,并且理解脉学相关原理呢?本书是初学者可以选择的参考之一。
本书从脉学概要、脉诊的部位和方法、正常脉象、疾病与脉象、真脏脉、诊小儿脉、诊妇人脉、脉证顺逆与从舍等8个方面进行阐述。
本书共收录《濒湖脉学》所列的27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配以特定的图示,从诊脉的基本要点出发,图文并茂地描述了各类脉象的特征,结合兼脉主病图和记忆歌诀,辅以相似脉鉴别表,简单明了地对各种脉象的脉形、形成原理、主症等进行了介绍。本书多图、多表、多归纳,语言简洁,层次清楚,方便读者快速理解、记忆诊脉之要。希望能为各位有心学习中医脉学的读者提供帮助。
本书由南方医科大学黄泳教授、陈俊琦博士、曲姗姗博士、钟正硕士、郑禹学士,广东医学院卢阳佳副教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中心药房包木森药师,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林杰文硕士合作完成。作者包括中医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针灸推拿专业、临床药学专业等学士、硕士和博士。由于行文仓促,加之作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及同行批评指正!
编者
2012年5月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