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6节

防治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凡机体气血阴阳的改变皆能影响心主神志及主血脉的功能。而心又为君主之官、元神大主。心脏机能的改变又引起五脏六腑功能的失调。正如《黄帝内经》所云:“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所以说,心既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又为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

01 预防

预防心脏疾病的关键是情志的调护。中医学非常重视人的情志活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心主神明,主司一切思维活动。凡七情太过皆能伤及君主之官,从而引起脏腑间的气机紊乱。所以平时养生应注意调神养性,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即言心的生理特征是喜宁静,心静则神安,神安则体内真气和顺。除此之外,要想做好养性、调神,一定要避免来自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以及提高人体自身心理调摄能力,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传统气功中的练意调神内容,也含此原理。

02 治疗

心病包括十大证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心主血脉的病变,二为心主神明的病变,都以气血阴阳失调为病变基础,由于心脏有心包外卫,故其病因多以内伤为主。如先天禀赋不足,脏气虚弱,汗吐下太过,病后失调,忧思过度,暗耗心血,都可导致心阴虚以及心阳虚。心阴虚的主要病机为心血亏耗,心阳虚的主要病机为心气亏损,两者都可引起心神不宁等神明失用的表现。心阳虚证可采用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以复心阳;心阴虚证可服用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以定心志。若为思虑太过,气机郁结,津液凝聚,成痰生火,痰火上扰,或气滞脉中,瘀血阻络,饮邪阻遏心阳,而又可见心之实证、热证,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进行治疗;若为痰凝心脉,则当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化痰散结,宣痹通阳;若寒饮阻痹心阳,则当使用瓜蒌薤白白酒汤散寒通阳,宣痹止痛;心血瘀阻则当行气活血祛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Y/YuDCSSt6alEAu2QcDHYp52c1i1E1AtnV54WImXN4TyRzZEmy4o1KnM7AMgqe3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