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总结 |

心乃脏腑中的重要脏器,《黄帝内经》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藏神,又主血脉。心之阴阳协调,心血充足,心神健旺,则心功能正常,气血流畅,能洒陈于六腑,和调于五脏,灌溉于四肢九窍百骸,人体方能生化不息,具有正常的生命活动。若心君不健,谓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可使气道闭塞,形乃大伤,人体乃病。具体临床上多表现为心主血脉与心主神志功能的失常,如心悸、心痛以及神志错乱、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等。

01 血脉方面

寒则血液凝滞而心胸闷痛,四肢厥冷;热则血液妄行而面肤色赤,出血;虚则运行无力,血流不畅,脉微或涩;实则循环不良,血络阻滞,血不流而脉不通,瘀血为害。

02 心神方面

寒则心神不足、神情沉静而蜷卧欲寐,甚则阳气暴脱而神志不清;热则心神失守,神情浮躁而烦扰不眠,甚至谵语妄言;虚则神疲懒言,萎靡不振;实则嬉笑无常,悲不自胜或癫狂。汗为心之液,大汗之后而又亡心阳,心火上炎则舌赤烂痛,心火下移于小肠,则尿赤涩痛。

心为阳脏而主通神明,居于胸中,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故称阳脏,又称火脏。火性光明,烛照万物。其以阴血为体,阳气为用。心之阳气有推动心脏搏动,温通全身血脉,兴奋精神,以使生机不息的作用。心主通明,是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心脉通畅固需心阳的温煦和推动作用,但也需心阴的凉润与宁静作用。正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只有心阳心阴协同作用,心血才能循脉运行通畅,精神才能内守,既无亢奋也无抑郁。倘若心的阳气不足,失于温煦鼓动,既可导致血行迟缓、瘀滞不畅,又可引起精神委顿、神志恍惚;心阴不足,失于凉润宁静,可致血行加速、精神虚性亢奋。 fnl6zS0FCEijAWo3cPVd4ZsxarVKvPVhCDjTwx16pBeGXaA5D1VDQ4M54jp1cLy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