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情寄幽林匠心独运(代序)
——邹才干热带山水画艺术管窥

冰城 张天福

中国画的艺术风格多样,山水、人物、花鸟等诸科,题材广泛,是光耀世界民族艺术之林的一朵奇葩。中国画中的山水画艺术,更可谓源远流长,各个流派的艺术风格异彩纷呈。

尽管已有如此巨大的成就,但是中国山水画题材仍难免有疏漏。海南热带山水画题材就是其中之一。究其原因,在于古代渡海难,致使大陆丹青手无缘涉足。今朝虽四路通衢,信息快捷,在海南本土开始掀起开发热,但其仍是一处有待被开拓的处女地。我国古人留给今人的这块空白,需要当代有识之士开拓、填补。但开拓、填补谈何容易?其一,因海南山水没有大陆内地西部、北疆、雪域高原的主流山水雄伟博大之气势可入画,又因该岛森林植被密匝、茂盛,树藤缠绕、覆盖山体,除峡谷处,山无颗石,是对“无石不成画”传统理念的挑战,故少人问津。其二,在古今诸多巨匠大师浩繁的不朽经典画品与理论著述中找不到可借鉴的技法和创作经验,故拓荒难。

因此,开发海南热带特色山水画是前无古人、需待来者的创新课题。画家邹才干是一位为艺术创新知难而上的勇士。他早于二十多年前就慧眼识宝,萌生到海南开拓热带雨林山水画艺术的冲动。1989年,他乘改革开放、繁荣文艺的春风,以超常的胆识与勇气,毅然舍弃生养他的广西故土和舒适的工作,迁至琼岛乡里,启动心仪已久的热带山水画艺术探索和开拓。他常年跋山涉水,以第一个吃螃蟹的无畏精神,甘受孤独与寂寞的煎熬,与五指山区为伴,窥野林,查山幽,探泉源;以广阔的农村为家,走黎村,串苗寨,查民俗,寻觅“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契合点。又不时深入渔村、舟舍、渡仓,登海岛,访疍家,慰军营。在椰风拂面时,往海滩观日听涛,看白帆归渔入港。画家邹才干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心摹手追,对景写生,巡回在景物间,可谓成竹在胸。

潘天寿说:“艺术以境界美为极致。”“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此“境界”即“意境”是也。画家邹才干深谙此理,因此他不满足于展现人们鲜见的热带奇花异卉,不以画出了历代名画所没有的密体山林为得意,而是追求通过对热带真山水的细致描绘,创造出一种生机勃发的清幽而静穆的艺术意境,让观者仿佛置身于莽莽林海之深壑野谷中,听虫鸣、鸟唱和潺潺泉水声,使人忘却烦恼,使紧张疲怠的心得以休息调整。为达此目的,他采取了如下表现手法:

绘画形式采用繁体山水中的兼工带写法。他认为要取得海南热带山水画创作上的成功,功夫不在石,而在树。为了更好地将热带植物画好,他舍弃大写意,取兼工带写的小写意。创作繁体山水之难在于刻画大量具象细节时,稍不留神就会蹈入以再现为宗的自然主义,落入刻板、低俗之套。如何处理好细节描写与整体意趣表现之间的矛盾,分寸与把握是最难解决的技巧问题。

在构图方面,为了既将近景个体大树的特点充分突出,又将远处被密匝植被覆盖的层林表现好,以达到“近取其质,远取其势”的艺术效果,画家邹才干采用了电影特写之法:在布局上,近景安排大面积奇树异卉特写,远景安排全景式大山大水铺陈,取得深远博大和尽精微、致广大的艺术效果。

在笔墨技法方面,表现深山或田园村居中的近景树林时,吸取西画明暗法,用大笔侧锋分画出大小不同、重叠交错、明暗感强的方块状树冠组合,然后取传统双勾线描在每个组合的方块向阳处,细勾小枝细叶,取得生机勃发、深厚丰茂、阳光感强的艺术效果。远景树林采用自创的鳞甲点、网眼皴之法将莽莽雨林中的奔泉静水、树藤缠绕幻化出幽深而静穆的意境。他笔下的田园风光,椰风轻拂,黎村苗寨炊烟袅袅,一派南国升平景象,让人看起来井然有序,顺理成章,是无字诗的吟诵,是无声的交响乐章的引首。

有曰:道在瓦壁。功夫不负有心人,秉着“得不骄,失不馁”的精神,画家邹才干于入琼定居的第四年,完成处女作《野林鹿踪》,入选首届全国中国画展。初试告捷,他信心大增,次年《五指山探幽》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96年,《南海涛声》入选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钩沉十载,1999年他的《琼岛深处雨林幽》《河谷清风》分别入驻全国中国画三百家展和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山水画展。在琼定居二十多年,画家邹才干不仅填补了热带山水之空白,也为中国画坛独树了一座自创里程碑。

二〇〇九年七月十二日 rGgjKB4mZZb5ymfMa8TSA5h7cHqmhSvD414WThY2kX03FsY8+rWso1DBM+zCpkU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