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例6 中科大量子隐形传态首次跨越百公里

【作品类别】短消息

【所获奖项】2011—2012年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

【创作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

【作品长度】1分29秒

【刊播时间】2012年8月12日

【播出频道】安徽卫视

【刊播栏目】《安徽新闻联播》

【主创人员】姜相民、仲杰

案例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量子科研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百公里量级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为中国首个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上天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这一重大科技成果轰动了2012年全球科学界,由于记者的长期关注,这条新闻也是最早对这一成果进行报道的稿件。作为未来通信领域的首选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量子信息这一领域成果不断,而潘建伟团队的这次突破,正如《自然》杂志的评语一样,“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记者通过长期的跟踪报道,积累了大量的报道经验,对于量子这种深奥的前沿科学技术如何用新闻语言和电视画面来表述清楚则考验了记者的功底。节目播出后,首先得到了科研团队的认可,认为这篇报道让普通观众接受和了解了他们的科研成果。与此同时,这篇报道被包括央视新闻联播在内的多家媒体和网站转载和采用。

点评分析

量子通信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通信手段,中科大量子隐形传态的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消息《中科大量子隐形传态首次跨越百公里》对我国重大科技成果进行了及时报道,在短短1分半的时间里,通过直白的语言、清晰的图表图示和采访将实验的内容、意义以及评价传达给受众。

1.选题凸显新闻价值与社会价值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量子隐形传态首次跨越百公里也许与自己并没有太大关系,也不会引人注意,但对于国际通信领域来说,这确实是举足轻重的大事件。案例《中科大量子隐形传态首次跨越百公里》将这一新闻事件的重要性清晰生动地传达给观众,开篇导语便用简练的语言强调了“刷新世界纪录”“首次”“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等,又引用著名的《自然》杂志的评价“有望成为远距离量子通信的里程碑”,突出这一科学技术难题被攻破的重要社会价值,拉近科技成果与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引起观众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引发共鸣。

同时,能够抓住这一科学前沿技术,体现了记者良好的新闻敏感性和报道经验。记者及时挖掘出该新闻的巨大新闻价值,让这一重大科学成就能够为普通大众所知晓、理解。

2.科技类新闻报道深入浅出

科技类的新闻报道天然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其专有名词和语言体系都与大众语言有着天然的差异。深奥的科学规律、技术术语艰涩难懂,要想引起观众的兴趣实属不易。信息的专业化、准确度要求高与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之间存在矛盾。电视媒体作为大众传媒,要照顾到大多数受众的理解能力,那么科技类的电视新闻必须做到深入浅出。《中科大量子隐形传态首次跨越百公里》虽然报道的是自由空间量子的深奥科技成果,但以通俗的语言,将该技术突破中的关键技术向大众解释清楚,详略得当,并且将重点放在该技术成果对科学界的意义之上。解说词利用对比的方法,将量子信息在太空的传播与地面直线传输相比较,以说明在太空中轻松实现100公里以上传输距离的重大意义。借助对研究者的采访,这则消息深入浅出地对实验的内容、意义进行了既清晰又准确的阐述。

3.影像语言丰富,结构紧凑,短小精悍

《中科大量子隐形传态首次跨越百公里》拍摄了大量量子科学实验科研小组内的画面,用一组组特写镜头表现精密的仪器、复杂的数据,烘托出攻克科技难题的艰难。为了更加清晰地说明量子态隐形传输的过程,该消息利用信息可视化的手段,采用动画模拟的形式,将复杂的科技原理用简化的图形来表示,让观众对所谓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这个拗口又生涩的技术有了直观的理解。消息的最后以字幕的形式将《自然》杂志对该量子科研成果的评价呈现出来,突出强调了其里程碑式的意义,深化了主题。

从量子实验的内容、实验的意义到国内国际的评价,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大量的信息浓缩于一分半钟的短消息中,全片结构清晰紧凑,短小精悍,重点突出。

《中科大量子隐形传态首次跨越百公里》克服了科技类新闻专业性强、准确度要求高的困难,得到了科研团队专业人士的认可,也能贴近普通大众,是一则科技类电视新闻报道的佳作。

学习启示

1.学习重点解析:科技类电视新闻及其可视化表达

科技新闻是科学技术领域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所谓科技事实可以是科技成果及其推广应用,可以是党和国家的科技政策,也可以是科技工作者的成就、科技界的活动。科技新闻有许多种类,常见的有科技消息、科技通讯、科技评论、科技人物专写、科技特写等。科技新闻的主要作用是及时传播科技消息,促进科学技术交流;同时,通过科技新闻报道,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政策,宣传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此外,通过科技新闻还可以向社会大众普及科学知识。

但要做好科技新闻并非易事。科技类新闻报道有其特有的困难,这主要是由于电视媒体作为面向社会的大众化新闻传播机构,使用的是最为通俗的语言,面向中等文化水平的普通人来传播信息,与科学研究所要求的严谨与专业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造成的。

为了消除这样的矛盾,编辑记者就要学会在保持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尽量将专业术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大众化语言。比如解说词要尽量形象生动,不要生搬硬套科学术语;要巧用比喻和解释,将深奥难懂的科学理论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结合起来,增强新闻的贴近性;同时,还可以插入一些背景材料,便于广大读者接受和理解。例如《中科大量子隐形传态首次跨越百公里》利用量子信息太空传播与地面直线传输的对比,突出说明量子隐形传态百公里传输的重要性。

此外,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化以及今天的大数据技术发展,给传统的新闻报道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也为其提供了新闻生产新的可能。其中大数据技术的拓展极大地增强了科技类新闻的数据呈现、分析与解读能力。信息图是科技新闻报道较常使用的可视化表现方式之一。报道者借助此类包含数据、信息的图像来阐释较为复杂的信息,进行形象化加工。例如案例《中科大量子隐形传态首次跨越百公里》使用动画模拟量子态隐形传输的过程就是可视化报道的一种尝试,充分地发挥了信息可视化的优势,使与读者生活距离较远的量子信息技术变得更直观易懂,进而增强信息的传播效果,同时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信息的精确性和专业性。信息图表可以颇为有效地解决科技类新闻报道天然存在的难点,在信息的精确性和传播效果之间、在抽象与具体之间找到平衡点。用可视化的方式进行科技新闻的报道增强了观众理解科技原理的便利性,配合解说词,使专业术语和具体的图形能够一一对应,提高了信息传达的精准度,在另一方面也保证了电视新闻传播对科技信息的准确表达。此外,可视化表达是对电视这类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补充,是传统媒体主动转型的一次契机。它利用互联网特性,通过大数据搜集,为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观众呈现出更集成、更深度的报道。

2.思考题

(1)电视新闻如何利用影像语言解释科学术语?

(2)科技类的新闻选题如何增强与受众的贴近性?

(3)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在做科技类信息报道时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XVLWidYNy21I9EvWZKGLwx7dsUIq5CtOZ0O7og36dbrv1eAtNYi4HLu/+jv4Mn/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