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例3 中国渔政船在钓鱼岛海域展开伴航护渔行动

【作品类别】短消息

【所获奖项】2011—2012年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

【创作单位】南通广播电视台

【作品长度】1分30秒

【刊播时间】2012年4月7日

【播出频道】新闻综合频道

【刊播栏目】《NTTV新闻》

【主创人员】孙昱、陈争、费军、张晓虎、张建平、姚建明

案例简介

2010年起,中国渔政船开始进入钓鱼岛海域,开展伴航护渔行动。2012年4月,南通广播电视台记者跟随渔政伴航编队赴钓鱼岛海域,在克服重重困难后,用手中的镜头完整记录下我国渔政执法人员与日方斗智斗勇的全过程。

该消息成片仅1分30秒,是大量拍摄素材中极小的一部分,但浓缩了此次伴航护渔行动的精华,特别是我方渔政人员对日方发出的义正词严的声明,鲜明地表达了我国对钓鱼岛行使主权的立场。全片电视表现手法运用精到,1分30秒中运用了两段同期声,现场感极强,并配以字幕增加信息量,对渔政专业人士的采访也提升了整条新闻的层次。

点评分析

1.新闻选题的重要性

中日钓鱼岛争议,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2010年以来,中国渔政船的伴航护渔行动,是中国对钓鱼岛主权的明确表态,也是对中国海洋渔业日常生产的重要保障。然而在伴航护渔的过程中,中国渔政船经常遭到日方的干扰和阻挠。这则短消息的题材属于重要题材,涉及钓鱼岛的国家主权问题和我国海洋资源保护的问题。

这则来自地方电视台的报道,在对于宏观选题的处理上,既突出了针对地方群众传播的特色,也较好地表现出了其专业水准。记者跟随从南通码头出发的中国渔政32501号公务船,前往钓鱼岛海域执行伴航护渔任务。作为在地方电视台播出的重要新闻报道,应该突出地方特色引起本地受众的关注。这条短消息通过口播的导语强调了记者从本地出发的信息点,引起关注。但在此后的报道中,便不再拘泥于地方性报道,展示了报道的全局观。

在短消息中,对重要信息点的处理是传达出新闻选题重要性的关键点。这则报道先是通过中日双方船只对峙的情况还原现场;进而用中国渔政船发出的庄重、义正词严的声明,鲜明地表达了我国对钓鱼岛行使主权的立场;最终,以江苏省渔政监督总队直属支队渔政处处长对伴航护渔行动的意义的解读,拔高了新闻事件的意义,突出了新闻选题的重要性。

2.新闻报道的现场性

突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在新闻报道中是尤为重要的一点。对于这则短消息,由于新闻事发地在海上,传送回现场的视音频材料就在新闻报道中显得尤为重要。

南通广播电视台的随行记者在报道中完整记录下了我国渔政执法人员与日本海上防卫厅巡逻船和巡逻飞机对峙、交涉的全过程。在短短的1分30秒内,运用了共计30秒以上的同期声,生动鲜活地将双方摩擦交涉、我国渔政船发出严正声明的现场展示了出来。

整条报道信息量充分、现场感极强,而非单纯总结报道渔政船的伴航护渔任务,这使得该条短消息不论是从完成质量还是技术难度上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3.新闻报道的意义

新闻报道的社会意义的呈现是衡量其新闻价值的重要指标。对于一则短消息而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较多有效信息量的传递是基本要素。在短时间内完成信息传递的同时,对现有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并作出升华,是彰显其新闻影响力和提升其质量的主要手段。

这则新闻短消息,从内容结构上可以切割成完整的两个部分。前半段通过极强的现场感,还原了中日双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的斗智斗勇、相互对峙;后半段则通过采访和最后的总结,强调了对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伴航护渔的重要意义,并指出我国渔政部门随后会进一步加强对此海域的巡航密度。可以说,前半段完成了对新闻事实的还原和对报道整体结构的搭建,后半段则主要承担了对新闻意义性功能的呈现。同时,两个部分之间关联性极强,并不会出现内容和意义“两张皮”的情况。在完成新闻社会意义的传达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

学习启示

1.学习重点解析:电视新闻的同期声运用

电视同期声是指在电视新闻拍摄过程中所记录的人物语言、环境背景声、现场声、效果声等。电视新闻同期声运用是发挥电视新闻优势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于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同期声的交互运用可使节目节奏富有变化,对观众形成视听上的强烈冲击。

《中国渔政船在钓鱼岛海域展开伴航护渔行动》主要运用了两段现场同期声,其一是中国渔政巡航编队刚刚到达钓鱼岛海域时日本海上防卫厅PL63号巡逻船发出的干扰:“这边海域是日本国家的海域,请你船离开这边海域。”短短的几句同期声,便反映出中日双方对于钓鱼岛主权问题存在争议,特别是近几年日本宣称拥有钓鱼岛主权的现实状况。随后,中国渔政巡航编队义正词严地声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及周边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请你方不要横加干扰我方的正常巡逻,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由你方承担”,记者也将同期声完整记录下来,表达了我国坚决维护钓鱼岛主权的立场和决心。

制作电视新闻时,画面是重要的因素,但也不可忽视与之相配的声音,尤其要充分利用现场的同期声。首先,同期声可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感,打动观众,并引导观众直观、准确地把握好主题思想。其次,真实而丰富的同期声有助于烘托现场氛围,让观众有强烈的参与感。再次,画面不易于表现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同期声来弥补。例如,针对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的领土问题,中日双方存在争议,“争议”在电视新闻中如何体现?《中国渔政船在钓鱼岛海域展开伴航护渔行动》就选取了两段精彩同期声,日本的干扰、中国的严肃回应,直接地展现了两国对于“保钓”问题的态度。

电视新闻同期声的运用,强调实践。在新闻采访中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充分发挥电视新闻同期声的魅力,充分显示电视新闻的特色,使同期声与整个片子浑然一体,成为片子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就是成功的运用。

2.思考题

(1)地方台在报道全国性重大新闻题材时,应如何把握报道的角度?

(2)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有哪些重要作用?

(3)对于前期采集的大量的素材,在后期结构新闻的过程中应如何取舍? Ort4xz2cQeYotWVP/3VId0OgMKN4gBxumrAnmZYrxqrHjyboETnyE67MJcbTZ0L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