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例2 南水北调河南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基本结束

【作品类别】短消息

【所获奖项】2011—2012年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

【创作单位】南阳电视台

【作品长度】1分28秒

【刊播时间】2012年10月11日

【播出频道】经济之声

【刊播栏目】《天下财经》

【主创人员】初日、刘沙、赵子亮、柯成韵

案例简介

短消息《南水北调河南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基本结束》记录了河南丹江口库区淅川县最后一批移民搬迁的场景,真实生动地描述了南水北调这一伟大工程背后的故事。在这条短消息参评各项新闻奖的推介语中,主创人员用“铭记”和“祝愿”两个关键词概括其基本内容:“铭记河南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的历史,祝愿移民乡亲在新家园里开辟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南水北调是举全国之力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其中能否顺利地推进调水沿线的移民搬迁工作,事关南水北调工程能否如期竣工。河南南阳的淅川县,地处南水北调中心工程的源头,也是南水北调河南丹江口库区移民的唯一迁出地和主要安置地。河南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的规模、力度和强度都超过了长江三峡和黄河小浪底工程。对这一重大题材的报道,在1分28秒的呈现中紧紧抓住了最后一批移民搬迁的现场,画面感强,细节丰富,重点突出。消息的开头与结尾用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用进行时态讲述搬迁场景,结尾处抒发对搬迁移民的真挚祝愿,自然顺畅、发自真情、不显突兀。

短小精悍的体量,在充分表达南水北调工程搬迁移民工作的进展的同时,也很好地把握住了情感的细节。一方面描述了移民工作之难,另一方面也通过搬迁移民情绪的记录反映移民工作完成之顺利,将事实与情感都处理得非常到位。

点评分析

《南水北调河南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基本结束》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其一是题材重大,其二是电视的媒体特性运用得非常充分。不到一分半钟的短消息,将南水北调工程中移民工作之重要和其中的困难,通过一个个细节娓娓道来。新闻的叙事有线索、有章法,有理有据也有情感。明确的主题,让这则消息在报道形式的选取、材料的组织上都很有目的性,也非常成功地记录下了南水北调河南丹江口库区最后一批移民搬迁完成的重要时刻。

1.用进行时态讲新闻

进行时态,指的是在新闻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记者用声音和画面记录下新闻事件的整个过程。在新闻事件进行的过程中,完成对新闻选题的报道。这则短消息记录了河南丹江口库区最后一批移民搬迁离开家园的现场,记者通过现场出镜强调了新闻事件的正在发生。随后,所有对南水北调移民工程的讲述的内容均在这一现场完成,将事件背景融入到现场之中,代入感极强。

在这条1分28秒的短消息中,除了在介绍南水北调移民工程的相关背景时用了不到10秒钟资料画面外,其他全部的叙述均用搬迁现场的声画作为交代,包括解说词的使用,也是在交代背景信息的同时用画面带着观众看现场。新闻的画面,先从移民队伍排队上车,延展到正在辅助居民搬家的货车和志愿者,最后落脚在最后一批运送移民的车队出发,记者在现场目送老乡。整条消息使用了很丰富的细节镜头,比如正在挥手告别的乡亲、离别的泪眼,等等。这样的报道方式能够让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更清楚直观而非碎片式地呈现出来,让这条短消息的叙事线索更加明晰,而不是简单地依靠解说词将画面串联起来,使消息更加生动,具有可看性,电视传播的特点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说理与抒情并重

《南水北调河南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基本结束》的内容包括了丹江口库区淅川县滔河乡的最后一批移民搬迁现场、当地移民对搬迁的思考和看法、南水北调移民工程的难处和重要意义,以及最后一批移民的欢送会等内容,篇幅虽短,但节奏紧促、信息量大。

在兼顾信息量叙事的前提下,因题材涉及离别家乡,必然会有情感因素在内。如何在报道的同时,不过分抒情是这则消息必须要处理的一个矛盾。因报道选择了进行时态的讲述方式,就不可能将搬迁移民离开故乡的环节从内容段落中省去。对于移民来说,支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是理,举家搬迁伤别离是情;对记者来说,客观报道整个事件是理,在报道中融入对移民的真诚祝福是情。记者在报道移民情况的过程中,通过三个简单的采访表达了搬迁移民不舍家乡、支持南水北调工程和看到未来希望的心情。

报道前,记者提前一天到达淅川县滔河乡张庄村,充分了解当地搬迁移民的思想动态,和这些移民有了充分的接触,进而储备了丰富的情感,也使得搬迁群众在镜头前的表现更加真实,更有利于表现真正的情感。正是这样的操作,让这则短消息的抒情更加真实、具有可信性。

《南水北调河南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基本结束》这条短消息在记录重大事件和传递人间真情这两个方面发挥了比较出色的媒体效应。在南水北调工程进展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用其中占据重要意义的移民工程的进行,以现场报道的形式,记录了河南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以小见大地折射了整个南水北调的伟大工程,以丰富、感人的镜头语言展示了移民舍小家、顾大家的高尚情怀,整体质量较高,是一则生动丰富的地方台短消息。

学习启示

1.学习重点解析:如何增强新闻的现场感

新闻的现场感,就是在新闻播报过程中,将事件及其发生现场客观真实地在观众面前再现出来,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观其形,闻其声,从而缩短了同现实的距离。它是记者所播报的客观现场在观众心里所引起的主观感受。通过细致的场景再现,使观众感受到事态的发展动向,以及强烈的现场气氛。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讲究时效性。记者通过深入现场,将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音响、细节等客观地展现出来,借助现场采访、现场解说,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进而产生情感的共鸣。

这就要求记者事先深入现场,认真了解和掌握现场,以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在现场及时抓住最能反映新闻事件本质的现场气氛,用充满活力的画面和声音,多使用“现在”“这时候”“正在”等正在进行时态的字眼,同时对正在发生、发展、变化着的新闻事件同步摄录画面和同期声,以达到声画统一的现场报道效果,制造出强烈的现场感。

短消息《南水北调河南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基本结束》在记录河南丹江口库区淅川县最后一批移民搬迁时,采用了现场同期声。记者在事件现场直接采访当事人和目击者,反复强调“现在”正在进行,把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声音、细节、结果等通过屏幕展现给观众,将时间拉回到移民即将搬迁的瞬间,看到含泪挥别、依依不舍的乡亲,听到大巴车发动、缓缓行驶、逐渐远去的声音,让观众倍感亲切。摄像师及时捕捉抓拍到自然真实的细节,配合记者在现场观察、访问、播报的场景,让观众为移民搬迁的场景而动容,感受到他们为支持南水北调工程而作出的巨大牺牲,体现出他们顾全大局的无私精神。

2.思考题

(1)什么是新闻的真实性?如何处理主观选择和客观真实的关系?

(2)如何运用电视画面讲述进行时态的新闻?

(3)记者在新闻现场选取细节的要点有哪些?到达现场前应该如何准备? 6pn59f9dtSlJLsqT1/UqwIapRLAp5+B2s95rPLoVIgqb/uft6p2v4PHVVbWJEQ8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