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例5 高晓松成为醉驾入刑以来最高量刑第一人

【作品类别】短消息

【所获奖项】2011—2012年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

【创作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作品长度】1分30秒

【刊播时间】2011年5月18日

【播出频道】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

【刊播栏目】《七点早新闻》

【主创人员】高波

案例简介

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规定机动车驾驶员醉酒驾车的,将被处以拘役的刑事处罚,并处罚金。5月9日晚,高晓松驾车在北京发生交通事故,经酒精检测,高晓松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243.04毫克,已构成醉酒驾车。作为醉驾入刑以来被判处最高量刑的第一人,又是知名音乐人,高晓松案备受大家关注。本案例报道了高晓松酒驾案在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情况。

记者采用“倒叙”的手法,首先把听众最关心的最后判决情况、高晓松认罪态度呈现了出来,再来回顾案件过程和判罚原因,解释为什么给高晓松最高的量刑。记者采访了高晓松、公诉人、法官本人,但法庭宣判现场不允许走动,所以记者采用了2台采访设备,分别放在公诉人和法官中间,以及高晓松和律师中间,这样就得到了犹如当面采访的录音效果。该则消息,在短短1分30秒的时间内,清楚地传递给听众审判结果、案件情况、判决结果的缘由、当事人态度等信息,结构清晰,事实清楚,有理有据。

点评分析

著名音乐人醉酒连撞4车,宣判当天吸引了超过50家媒体的记者……这些足以让高晓松醉驾案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该广播消息短小精悍,在仅1分30秒的时间内,报道了事件的最新进展,回顾了案件的来龙去脉,而精彩的同期声运用更使之达到了良好的法制宣传效果。

1.结构清晰,“倒叙”还原

消息最常使用的结构是倒叙,即俗称的“倒金字塔”。这种结构包括导语和主体两部分。其中,导语承担着吸引读者的作用。在该报道的导语中,作者简要交代了时间、人物、事件,而后通过“高晓松成为醉驾入刑以来被判处最高量刑的第一人”这句话,点出了事件的结果,也是最具新闻价值、最吸引读者的事实。

在主体部分,作品先后使用了法官宣布判决结果、高晓松表明认罪态度的两段同期声,“解答”了听众最关心的两个问题:法律对于名人如何量刑?名人的认罪态度又如何?而后,作品使用倒叙的手法,以寥寥百字简要地介绍了高晓松醉酒驾车的始末,让听众对事件的背景有了清晰的认知。

2.有理有据,情感充沛

一则短消息要吸引听众的兴趣,光靠精彩的导语、充分的信息是不够的,在主体部分,还需要不断提供亮点,使人兴味不减。该报道在同期声的采集、筛选上,充分利用了富有感情色彩的素材——高晓松对自己错误的深刻反思。高晓松说:“我以前一直以为喝酒能给人自由,最后因为喝酒失去了自由,就是因为我的喝酒兴味严重地侵害了别人的自由。我愿意终身做义工,宣传不要醉酒驾驶,我愿意告诉每一个爱喝酒的朋友,酒令志昏,以我为戒。”如此富有感情的忏悔,通过广播传递给听众,必然能激起人们心中的波澜,让人意识到醉酒驾车的危害,从而起到良好的法制宣传作用。

3.现场感强,富有冲击力

广播是单一信息符号的传播,因此需要高度重视语言本身的“自足”,这不仅包括语言的通俗化、口语化表达,还包括对语言内部要素,如声调、节奏、停顿等表现手段的利用。该短消息由记者本人担任解说,语气严肃、节奏紧凑;而记者选用的同期声也无一例外是这种风格,从而营造了十分强烈的现场感和新闻冲击力。

此外,该消息高度浓缩了事件的来龙去脉,突出了醉驾事实、判刑结果、高晓松认罪态度等“干货”,最后在高晓松的自我反省中戛然而止,留给了观众无限思考回味的空间。

学习启示

2.学习重点解析:悬念式新闻结构

新闻结构,指的是消息写作中材料组合和段落安排的特定方式,即谋篇布局。悬念式结构,即先把最重要、最新鲜或者受众普遍关注的事实材料写在导语部分,然后再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

案例《高晓松成为醉驾入刑以来最高量刑第一人》用悬念式的方法结构新闻消息。记者在消息开篇,首先把听众最关心的判决结果、高晓松的认罪态度呈现了出来,再结合具体的案件情况来解释判罚原因,清晰明了地展示出为什么给高晓松最高的量刑,最后还加入了高晓松诚恳认罪的一段录音,其所说的“酒令智昏,以我为戒”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悬念式结构的开头是一个带悬念的新闻导语,点出最精彩或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吊住听众胃口,以后的段落基本上按照事件发生、发展顺序进行。之所以选择这样的结构方法完成该消息的报道,与该选题有着莫大的关联。由于这是醉驾入刑以来的第一例案件,高晓松又是一位知名音乐人,高晓松醉驾案备受大众关注,因此记者在消息的开篇便展示宣判结果和高晓松的认罪态度,随后再通过对案件的回顾向听众娓娓道来宣判的原因,达到有理有据的效果。

运用悬念式结构时应注意的是,主体部分在按时间顺序展开时,既要避免与导语重复,又要避免枝蔓横生,扯进一些无关紧要的材料。悬念式结构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新闻报道,比如人物专访、天气新闻报道、讣闻或节日庆典的预发新闻等就不适用。但对于一连串事件相继发生的新闻报道,如宣判、会议或治安、消防新闻,这种结构就是非常有效的写作方式。

2.思考题

(1)对于社会热点话题,记者应该怎样结构新闻?

(2)在客观条件不利于采访的条件下,如何进行新闻事件采访?

(3)对于广播新闻来说,如何使用现场同期声? xhqLFy2bmrjFKNECMg8MVW6p23dd0v0+rdi5GnazGCULh7ZbkWQ5aDgk2ex+ZaP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