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例2 河南农民省内看病可直接报销

【作品类别】短消息

【所获奖项】2011—2012年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

【创作单位】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作品长度】1分25秒

【刊播时间】2011年7月1日

【播出频道】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信息广播频道

【刊播栏目】《信息晚七点》

【主创人员】李金峰、黄红燕

案例简介

新农合政策是为农村居民提供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在2002年10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在保障农民规范就医、创新及推行新农合政策方面都走在了全国前列。2010年底,河南省突破地域局限,实现了省内所有省级定点医院跨区域即时结账报销;2011年7月1日,又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跨区域及时结账报销。本案例所选取的这则短消息是广播记者在河南省率先推行“医改新政”实施当天采制的一则报道。报道选择典型人物马玉岩切入主题,通过多方采访,从病患、医院、政府三个层面,多视角地解读了此次河南省新政策的落实情况。

点评分析

《河南农民省内看病可直接报销》是2011年7月1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晚间新闻中的一则广播短消息,主题突出,结构清晰,短小精悍,时效性强。

1.“大题小做”,突出主题

从主题上来看,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就报道。这条短消息从报道手法到内容表现,都力主跳出传统,通过抓取细节,以小见大地表现新政策带来的新变化。

记者在新政策推行的当天一早,就前往医院对首批受惠者进行采访。报道以个人视角为切入点,旨在说明新政策是如何惠及普通百姓的现实生活的。于是,广播记者选择了正在为3岁女儿办理出院手续的周口农民马玉岩作为代表,通过声音实录的方式开始了对新政策的深度解读。在报道中,导语清晰有力,开篇清楚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要素后,以“8万元的治疗费用她只交了8000元就办出院了”这一典型事实来突出新政与百姓生活的契合点,配合马玉岩现场的同期采访,让这则短消息在开篇的20秒就抓住了观众的心理,直接点题。

在广播短消息创作中,强调选择典型人物反映事件主题。在马玉岩的故事中,医疗费用跨地域报销的新农合医疗政策的改革要点都得到了体现。广播短消息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要求广播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叙述要避免平淡、呆板。这则报道通过马玉岩这一典型人物,引入许多典型的事实,使报道更亲民也更立体,政策条款变成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动表达,能够让听众入耳入心、入情入理,实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新闻报道以马玉岩为女儿办理出院手续作为切入点,随后围绕医院和相关部门如何操作和执行新政策,以及对政策的解读和河南省新农合医疗政策的下一步规划,进行了完整、深入的报道。以农民的感受和体验开篇,立足于新政策惠及民生的实际作用,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地逐层展开,较好地呈现了医改新政的宏大主题。

2.结构精巧,独具匠心

这则广播新闻消息的文本采用了典型的“华尔街日报体”结构。在1分25秒的篇幅中,既有全面介绍,又有细节描写,立体展现了新闻事件全貌。3个采访对象、4段采访录音,有现场、有背景、有解读。整则报道短小精悍、结构凝练,新闻要素安排得当、逻辑层次顺畅清晰,体现了广播短消息的特色。

剖析整则新闻的结构,作为一则政策成就报道,这则新闻首先讲述了受惠农民体验政策,进而由医改的主体医院方面说明政策如何实施,然后以简短的解说词介绍医改新政的背景下引出对政府方面的采访,最后通过河南省卫生厅农村卫生处处长的两段采访从宏观上解读了政策实施的细节和未来规划。可见,每一个部分都紧密承接、环环相扣。从微观到宏观,报道按照“农民—医院—政府”的逻辑链条,在短时间内为听众呈现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结构设计独具匠心。

这则广播短消息报道手法娴熟,在惠及河南全省7800万参合农民的医改新政实施当天,完成了深入、细致的采访,当晚便在民生资讯类节目中播出,采编播过程自然顺畅。消息不但完整呈现了新闻事实,也深入挖掘了典型事件背后的深层内涵和重大现实意义,体现了河南省医改工作的突出性和在全国的示范性。

学习启示

1.学习重点解析:“华尔街日报体”

“华尔街日报体”是新闻写作中最常用的结构之一,其典型特征和行文方式在广播、电视新闻中也应用甚广。“华尔街日报体”主要适用于非事件类题材的新闻,其基本特征是,首先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然后再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体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再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这种写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扩展,感性、生动,符合读者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全国新闻战线展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主题活动,旨在增加新闻报道对群众的关注度,将新闻报道对人文的关怀提升到新的层次。“华尔街日报体”的写作结构,以讲故事的方式报道人物命运,充满人文关怀,正适合报道转型期中国普通人物的命运。“华尔街日报体”在叙述路径上要求寻找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个案,以此作为切入点来反映大时代中个体命运的重要性。任何新闻事件,总要涉及和影响或将影响一些人。而“走转改”的活动也更加强调新闻报道要重视普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以此来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变化。应用“华尔街日报体”,能够更有效、便捷地强化新闻报道与受众的心理接近性,这也正是“走转改”的重要意义。

在广播短消息《河南农民省内看病可直接报销》的报道中,选择周口农民马玉岩为女儿缴费出院的典型故事来开篇,并借助同期录音在很短的时间内营造出了极强的现场感。报道主题反映惠农医疗政策,选择政策实施第一天上午一名正在受惠的人物开篇,让政策成就报道有了具体的代表,也让听众能够真切感受到新闻报道中的政策切切实实地发生在自己身边。

“华尔街日报体”在结构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第二部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眼前;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也可以总结为描写、解释和评价。在这则短短的1分25秒的广播短消息中,用20秒开篇描写人物故事;接下来25秒,换一个角度讲述此前所描写的“农民跨市报销医疗费”的故事,并从医院的角度解释这项政策;后续40秒,一方面展开了对于政策的解读,一方面更进一步地对政策实施进行评估。由于篇幅的限制,报道最后没有再次回归到人物故事上,但整则报道结构以分析评价结尾,结构同样完整,全面地为听众解读了惠农医疗新政策实施的细节和未来规划。

2.思考题

(1)广播短消息写作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2)短消息的基本结构有哪几种?在不同媒介的运用中有哪些不同?

(3)如何在广播消息报道中选取“典型人物”? wGK7mWaMzZGkIfharSpEP0wTwB00ENMuZTctHhygcRbasy7ianx6bB2J6uwfNH0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