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例10 国内首个民间借贷平台——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今天正式挂牌

【作品类别】长消息

【所获奖项】2011—2012年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

【创作单位】浙江广电集团

【作品长度】3分25秒

【刊播时间】2012年4月26日

【播出频道】浙江之声

【刊播栏目】《浙江新闻联播》

【主创人员】李晓华、王乐乐、吕瑞峰、张勤

案例简介

该消息报道了国内首个民间借贷平台——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的正式挂牌,这意味着温州迈出了获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后规范民间融资实质性的第一步。面对温州“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的问题,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为民间资金供求双方进行直接贷款交易提供登记、公证、评估等综合服务,使借贷双方信息更加透明、选择余地更大,有助于推动民间借贷的阳光化、规范化。该报道用凝练的语言记录了温州“金改”后的重大历史进程。

点评分析

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之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自2011年4月以来,温州开始出现由于无力偿还巨额债务企业老板逃跑、企业倒闭的“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现象。2012年,为了解决温州地区长久以来在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温州开始落实维护金融秩序稳定的一系列措施,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在这个大背景下,温州民间借贷登记中心成立了。借贷登记中心成立当天,“浙江之声”记者赶赴温州进行采访、体验,以省级媒体的视角,立足本土,放眼全国,播发了这则3分25秒的长消息,将原本较为神秘的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层层展示给听众,在服务群众的同时也点出登记中心的成立对于全国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以此升华主题。

1.选题重大,立意深远

选题是记者进行新闻报道的起点和基础,优秀的选题往往既要求关注有特点的个案,又要求具备主题升华的可能性。这就要求记者具有强烈的新闻敏感性和对社会生活高度的理解和把握的能力。主流媒体要关注关系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这是责任所在,也是权威性的来源。

这则报道的选题充分体现了重大性和重要性,将视角对准了温州“金改”后的相关措施,涉及国家经济改革的相关内容,受到很多人的关注。我们看到,尽管是一个区域性的事件,但作为全国民营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温州在2011年出现的“民间借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在这个前提下,2012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将在地方金融组织、金融服务、金融风险防范等体系方面进行试水。温州“金改”的十二项措施的第一条就是规范发展民间融资,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便应运而生,这是落实国务院在温州开展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探索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报道将视角对准了这一事件,选题重大、立意深远,体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和功能。

2.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在广播消息的创作过程中,结构的安排和设计非常重要,它是有效传递信息的基础。因为消息报道的时间一般较短,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信息传达给听众,清晰的结构和层次就显得非常重要,需要记者在采访后理清重点内容,明确报道目的,然后巧妙安排结构,并在层次上做到明确清晰。

这则消息在结构安排上非常清晰紧凑,层次分明,向听众有效地传达了所有的相关信息。消息首先以借贷登记中心揭牌仪式开始,伴随着现场的掌声和音乐声,记者将在现场采录到的登记中心负责人及中介机构的介绍写成解说词,配合被采访者的现场声,将温州这一“阳光化金融”的结构、特点及运营模式层层递进、清晰地介绍听众。节目语言表述深入浅出,很少有艰涩的金融术语,同时对于听众想要了解的信息都一一传递出去,做到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随后,记者在采访中选取了登记中心负责人、速贷邦(中介机构)负责人等作为采访对象,将整个借贷中心的基本架构、功能简洁清楚地叙述出来,并将采访同期声与解说词完美配合,完成了本次报道的重点信息的传达。同时通过采访借贷登记中心成交的第一笔款的数码电器店老板,传达出民间借贷登记中心特有的,也是最重要的特点——市场化的较低利率。之后对民间借贷登记中心成立的背景进行了报道,说明成立登记中心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创举。节目结尾处还通过党校教授的观点进行主题深化,指出借贷登记中心的成立不仅对温州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对全国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3.信息量大,深入浅出

广播作为大众媒介,在报道中一定要注意信息传达的大众化和亲民化,让最广大的听众能够有效地接收到报道所传达的信息,这是广播新闻创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对于那些涉及专业领域、专业内容的报道,更应该注意话语表达的方式,让最广大的听众能够听懂节目,这是广播新闻报道最基本的原则。

这则报道涉及金融改革的相关内容,对于一些听众来说相对较为陌生,同时由于涉及的背景较为深厚复杂,围绕报道相关的内容和信息就非常多,如何将大信息量、专业性的内容传递给听众对于记者来说是一个考验。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民间借贷中心的任何信息对于听众来说都是崭新的,如何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尽可能简洁、明了地将关键信息传达给听众,让听众容易听懂?“浙江之声”的记者从新闻现场出发,在采访中,提取了多个重要信息:如“借贷双方可协商利率,但不能超过银行的4倍”说明中心旨在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有效遏制高利贷投机行为。又用借到第一笔款的老板“借期1个月,利息1.6%,比民间借贷利率低了一半”补充说明了这一特点;报道抓住了借贷中心的三个关键元素:管理方、中介方、借款方,选取了其中的代表,用类比、对比等方式深入浅出地展示了借贷中心的特点、现状、运营模式、成立背景等。并在报道中运用大量活泼凝练的广播语言,如“民间借贷从地下走上地面,在阳光下运作”“资本红娘”“跑路”等,便于听众理解。

本篇报道记录了温州“金改”之后的重大历史进程,运用简明、活泼的广播语言,全面、翔实、深入浅出地解读经济交易程序,及时为民众提供准确的投资、融资信息,既有新闻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和参考价值。

学习启示

1.学习重点解析:广播新闻的贴近性、专业类题材报道

贴近性是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所谓的新闻贴近性大体可分为以下几层含义:报道题材的贴近性、报道角度的贴近性、报道风格的贴近性。

新闻所报道内容应该是老百姓真正关心的。而在许多经济、法律、科技等专业类的题材当中,人们往往由于新闻内容生涩难懂、脱离生活实际而缺乏关注的兴趣。此外,在有关国家政策、方针、动态的新闻中,人们又往往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复杂情感。事实上,这些新闻内容都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无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但由于新闻报道贴近性的缺乏而与受众产生距离感。因此,要增强新闻报道题材的贴近性,就要充分挖掘与新闻主题相关的本地新闻资源,从受众身边的事件讲起,向受众提供有个性的、特色的、鲜活的新闻,帮助他们理解大的新闻背景和社会动态。例如案例《国内首个民间借贷平台——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今天正式挂牌》是一个对全国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的选题,这类经济领域的话题往往包含着复杂的经济现象和深奥的经济理论,该广播消息的记者便以国内民间首个借贷平台的挂牌为报道内容,从听众身边的经济现象说起,重点解读该借贷平台的成立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最实际的利益,用受众最关心的内容拉近受众与新闻的距离。

同样的新闻内容,报道角度的不同则会产生迥异的传播效果。在专业类的新闻题材中,老套的思维模式往往使报道偏重权威性和指导性,而忽视了广播媒体的可听性,从而导致贴近性、平民性的缺失。要转变新闻报道视角,选择贴近听众的角度来报道一个并不被关注的信息, 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该案例中,记者选取了温州民间借贷平台这一典型事件,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反映我国经济的大方针。

对于广播新闻而言,报道风格的贴近性主要表现在突出广播特色上。广播靠声音感染人,广播新闻中平实通俗的语言、亲切鲜活的风格,可以拉近新闻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引起听众的兴趣,从而使广播更贴近大众。广播记者要善于将专业类信息通过广播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听众讲清楚、说明白。在该案例中,记者就运用了一系列凝练、形象的话语,比如“民间借贷从地下走上地面,在阳光下运作”“资本红娘”“跑路”等,将经济报道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寓于可听性之中。广播语言要言之有物,变生硬的数字为具体可感的实物、变艰涩的术语为通俗形象的故事、变灌输教育为平等对话,抓细节、抓人物、抓音响,发挥广播特色,让听众能够入耳、入脑、入心。

2.思考题

(1)如何让经济类新闻变得浅显易懂?

(2)如何深化新闻选题意义?

(3)如何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 t3kOQhucMNziDyvmygV9sgCqfM22gZp3v3IOy3/d5oGf83G/6GyBNSUASgkFRVc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